-
1 # 一笑老莊屈李
-
2 # 葉子1523736
小孩子是一張白紙,這張“紙"上你寫什麼就會留下什麼,而且這個印痕恐怕一輩子都抹不掉。哄小孩子看似簡單,實際也是一門科學。他想要什麼不給就哭,你不是講道理而是簡單粗暴就揍,久而久之在孩子幼小心靈上就會留下陰影,甚至會影響到你們之間的感情。“棍棒出孝子”實際現在行不通。他想要的東西如果合理,就應該滿足他的要求,如果不會理要耐心給他解釋,讓他自己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電視劇巜海棠依舊》中周恩來總理對待來華的兩個外國小朋友的態度那是多麼的和藹可親啊,他們做錯事不是粗暴批評,而是做細緻的思想工作,最終贏得了他們的認可也意識到了自已的過分,這是教育孩子的很好典範。所以我們要向老一輩革命家學習,教育好下一代,把中華民族的美德一代一代傳下去。
-
3 # 師者華教育
任性的孩子必有任性的土壤,在這個土壤裡滋長了不好的東西,你必須下決心割掉,不然它會瘋長,會殃起無辜,結果會後悔難當。
溺愛孩子每個家長都認為天經地義,但不正確的溺愛方式會影養孩子的一生。我們可以給孩子買好的營養品,但要教育他愛惜食品,吃不完不要輕易拋棄,我們可以給孩子買時髦的衣服,但一定教育他要穿乾淨,穿整齊,我們可以給孩子買好玩的玩具,但一定要教育他快樂是可以分享的,要讓別的小朋友玩。
在孩子面前,我們做家長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你隨便糟蹋糧食,別指望孩子以後敗家,你當著孩子的面汙言亂語,別指望孩子長大彬彬有禮,你對自己的爹孃不敬不孝,別怪孩子今後對你形如陌路。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想要買什麼東西,先不要馬上滿足他。要讓他做一件事情,哪怕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比如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放整齊,幫媽媽捶捶背,幫爸爸倒杯水,要讓孩子知道,
坐任何事都要付出勞動。你不要以為我說的有點玄虛,要知道孩子從記事起,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家長的印象會深深印在孩子腦海裡。
建議做家長的教育孩子一定要用心,不要因工作忙,工作累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全部應許,要讀一些關於兒童心理方面的文章,科學制定培養計劃,這個計劃一定要讓家人達成共識,不要一個打,一個哄,如果那樣的話,會前功盡棄。
-
4 #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小孩想要的東西,不給就哭,千萬別放縱,只會害了他。
前幾天,有位媽媽告訴我:
每次和家裡寶寶一起出門逛街,總是提心吊膽的。
生怕寶寶看到一些價格比較昂貴的玩具或者零食,就陷入一種“走不動”“拽不動”狀態。
給買吧,估計連下個月的生活費都要一起透支掉了。
不給買呢,寶寶就在地上又哭又鬧又要找警察叔叔又要打滾尿尿,
新媽媽根本hold不住,往往只能陷入一個很尷尬的境地。
最終,這位新媽媽還是堅持沒給買把寶寶帶回了家中...
這時,家中的老人看到寶寶在哭,大部分都會插一句:
“孩子還小嘛,那麼認真幹嘛?長大了就好了呀!”
“這不過就是個小毛病!多大點事兒!”
“給他買一次有啥大不了的!以後能改就行了!”
沒錯,現在不管怎麼看,這確實是個小毛病。
但是!這個小毛病時間長了一定會養成一種”只要我哭鬧,就有人給我買東西“的習慣的話。
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很可能就成為了一輩子的習慣,想改都改不了!
1.最乾脆的方法,晾著他!
用冷處理的方法,他哭就讓他哭,大人只要看著他不讓他出意外就好。
等哭完了之後再和他講道理。這樣,寶寶就會知道哭鬧是沒用的,
一般幾次之後,寶寶也就不會再哭鬧了。
2.講道理!
等到孩子平靜下來,一定要好好教育一番,告訴他們這種做法是錯的。媽媽們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明白“能接受”和“不能接受”行為的區別。
爸爸媽媽能接受的,你提前告訴我們,我們商量後會給你買。
但是不能接受的,你再哭再鬧也是沒用的!
只有孩子瞭解這二者的區別,他們才會知道哭鬧、撒潑並不能向爸爸媽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在下次有需求的時候,他們會選擇用語言表達出來,而不再是就地打滾。
3.提前做好約定
今天我們要去超市!但是我們今天只買蔬菜和醬油。其他的一併不買!
出門前各位家長們可以和寶寶列一份清單,列好要買的東西。帶上一分不差的錢。
在商場經常提醒寶寶,我們只買我們清單上的東西哦!
這樣做寶寶基本上不再會去為了想要的東西打滾哭鬧,因為他知道,我和爸爸媽媽已經做好了約定。而且,我們只帶了剛好的錢!
一旦孩子習慣了這種約定,那麼他再遇到想要的東西時,也不會去撒潑哭鬧,而是嘗試著和父母溝通:我們下次逛街可以買這個嗎?
寶寶在正常和父母溝通中表示想要的東西,如果父母答應了下來。
那就一定要買,不要給孩子一種你總是欺騙他的形象!
-
5 # 木槿花開le
孩子想透過哭鬧達到自己的需求,餓了哭幾聲,媽媽會喂甜甜的乳汁;不想睡了,哭幾聲,媽媽會哼著搖籃曲,抱抱他的寶寶。慢慢的,小傢伙長大了,發現只要自己哭幾聲,媽媽就能滿足自己。如果我家小孩想要透過哭鬧達到自己,目標,我是絕不滿足。
我認為:生活不相信眼淚,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請大聲說出來你的想法,然後和媽媽一起想辦法如何解決這件事。
許多父母在孩子面前是,“你哭了,爸媽就錯了”。給孩子傳遞的資訊是,你哭你有理。而且哭聲越大,大人妥協的越快。記得我剛上班時,我們在單位住,同事家小孩哭鬧,同事擔心影響別同事,就趕緊讓步,結果這小傢伙,遇到不遂他意的事,立馬扯著嗓子哭鬧,故意拉長聲調。唯恐天下人聽不見似的。遇到這情況,父母揍他的心都有。可千萬別上當呀!晾著他,告訴他,哭是解決不了問題滴!記住,千萬別揍他,如果你揍他,你和他較量中,你絕對輸了。因為我“君子動口不動手”。其實陪伴孩子成長,就是一場鬥智鬥勇的遊戲!
-
6 # 那年守護夏末夏初
不能揍
首先我認為孩子之所以用哭鬧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有他本身的原因,可能家長沒有傾聽孩子為什麼會需要這個東西,或者是孩子表達了需求之後家長站在自己的角度覺得這個東西不能買,孩子雖然小但是我相信他是可以聽懂大人講話的,所以這個時候你應該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給他買這個東西,或者買了這個東西會帶來哪些不好的後果!很多時候我們大人也會有這種習慣,有些東西看見了就想買,可買回來一次都沒用!所以作為家長更多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聆聽孩子,懂孩子!慢慢的他遇到問題也不會用哭鬧的方式解決了!
-
7 # 樂而學說
對於這個問題,現在不管怎麼看,這確實是個小毛病。
但是!這個小毛病時間長了一定會養成一種”只要我哭鬧,就有人給我買東西“的習慣的話。
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很可能就成為了一輩子的習慣,想改都改不了!
所以這個毛病一定要改掉,但是不能靠“揍”,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最乾脆的方法,晾著他!
用冷處理的方法,他哭就讓他哭,大人只要看著他不讓他出意外就好。
等哭完了之後再和他講道理。這樣,寶寶就會知道哭鬧是沒用的,
一般幾次之後,寶寶也就不會再哭鬧了。
2.講道理!
等到孩子平靜下來,一定要好好教育一番,告訴他們這種做法是錯的。媽媽們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明白“能接受”和“不能接受”行為的區別。
爸爸媽媽能接受的,你提前告訴我們,我們商量後會給你買。
但是不能接受的,你再哭再鬧也是沒用的!
只有孩子瞭解這二者的區別,他們才會知道哭鬧、撒潑並不能向爸爸媽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在下次有需求的時候,他們會選擇用語言表達出來,而不再是就地打滾。
3.提前做好約定
今天我們要去超市!但是我們今天只買蔬菜和醬油。其他的一併不買!
出門前各位家長們可以和寶寶列一份清單,列好要買的東西。帶上一分不差的錢。
在商場經常提醒寶寶,我們只買我們清單上的東西哦!
這樣做寶寶基本上不再會去為了想要的東西打滾哭鬧,因為他知道,我和爸爸媽媽已經做好了約定。而且,我們只帶了剛好的錢!
一旦孩子習慣了這種約定,那麼他再遇到想要的東西時,也不會去撒潑哭鬧,而是嘗試著和父母溝通:我們下次逛街可以買這個嗎?
所以我們要以正確的方法來對待這個問題。
回覆列表
當然不能揍,這種教育方式過於簡單粗暴,對孩子的成長有不利的一面。
首先,小孩子要吃的要喝的要玩的是一個正常現象,不必如臨大敵。其次,小孩子在身高、力量方面肯定比不過大人,揍的時候,如果一時失手,恐怕會給小孩子帶來身體上的傷害,後悔莫及。最後,小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在捱揍之後,往往容易產生自卑感和挫敗感。這種壓抑的負面情緒,在成長過程中必定是難以抹去的,一旦有事,要麼傷害自己,要麼傷害他人。
我覺得小孩子要東西,家長如果的確不想給,就把小孩子晾在一邊,讓他哭,大人可以坐在一旁陪著,不用說話,等他哭累了,自然就不會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