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這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平時多注意教育寶寶的方法。要多扶摸寶寶,多少寶寶說話,晚上睡覺,寶寶要摸著大人,有時也想聽到媽媽的聲音,我寶寶上上有時鬧,我就輕輕的摸他,並和他說話,比如,媽媽在這裡,寶寶不要怕,寶寶快睡之類的。

    分床睡,建議順其自然,不必刻意定出一條時間線。否則孩子睡不安穩,你自己也睡不踏實,對誰都不是一件好事。孩子將來獨不獨立,跟多早分床睡沒有必然的聯絡。跟孩子是否獲得足夠心理能量,內心是否強大關係倒是重大。

  • 2 # 郭的寶

    你好我是笨寶媽,以普通人的視角談談自己的看法。

    很多寶寶都有睡前的習慣,比如有的寶寶喜歡特定的小被子,有的寶寶喜歡摸著媽媽頭髮,有的喜歡毛絨玩具,這都是正常的。

    隨著年齡增長這些習慣也會有變化。

  • 3 # 哈琪童

    正常,是寶寶的一種安慰,每個孩子都有“怪癖”,像有的孩子要摸媽媽的頭髮,有的要摸媽媽的乳房,有的要摸媽媽的肚子才能入睡。

    摸著臉睡覺是因為把這個當成安撫物了,就像有的寶寶要含著奶瓶睡覺,有的寶寶要抱著娃娃睡覺,就是讓他感到安全的東西。給他找個替代安撫物就好了。

    比如編個故事,這個小熊是他最喜歡的誰誰送他的禮物,慢慢替換下來,不要著急。

    另外就是覺得摸著媽媽的臉很安全,我家寶就是睡覺時緊挨著我睡,我們各蓋各的被子,我不管,大了自然就好了。

    剛睡著的時候不,睡覺也沒有什麼習慣,就是睡著之後,夜裡不知不覺,就歪倒我那邊去了,弄的我晚上睡覺總是不實,但是把他抱到原來的位置,他也可以,沒事的,這麼大的寶寶很多有這個問題的,大一點自然就好了。

  • 4 # 優優兔育兒

    1-3歲的寶寶通常會用觸控大人的臉來尋求安慰,增加安全感。有的寶寶還會用抱某個絨毛娃娃或一條柔和的毛毯代替。只要不影響正常生活都不必去糾正。睡覺的時候,大人可以安撫下寶寶,比如輕聲的說:“寶寶安心的睡喲,爸爸媽媽會一直陪在你身邊的”等等。平時也要多陪伴寶寶,或者睡前給寶寶讀繪本講睡前故事,都會增強親子關係,更好的建立安全感。

  • 5 # 成都紅姐育兒

    您說的那種情況,我分析應該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寶寶出生,突然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寶寶從安全感缺乏到自主獨立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平時我們多陪陪寶寶,多給孩子鼓勵,多一點讚美,多一點表揚,多一點呵護,多一點溝通,多帶孩子出去玩,睡前講一些積極上進的小故事,放鬆下,總之這個急不得,得慢慢來,相信慢慢孩子就會有安全感了,孩子有安全感就會自信一些,笑容也要多一些,開起也要開朗許多,為了孩子,希望陌生的您加油!

  • 6 # 好運小謝

    你好,寶寶手摸媽媽臉睡正常的!寶寶剛到陌生的世界還不適應,,找不到在媽媽肚子裡的安全感了,所以寶寶喜歡找個自我感覺的感覺!

  • 7 # 辣椒豬豬育兒經

    睡覺摸媽媽的臉是為了尋求安全感。

    我家寶寶是我帶大的,每天都和我一起睡覺,每次睡覺時旁邊要有人,如果沒人的話一會就醒了。

    晚上睡覺更是,我不能背對著她睡覺,一定要臉朝著她的方向,如果我背過去,沒一會她就醒了哭,可能是我臉朝著她,她能感受到我的呼吸吧。

    最近她到了分離焦慮期,晚上睡覺更是誇張,要和我擠一個被窩,睡覺還要挨著她身上,還經常把腳架到我肚子上。現在只要和她睡一個被窩,她就睡的很香,可能這樣她覺得媽媽一直在,她感到很安全吧,真是個“甜蜜的負擔”。

  • 8 # 夢在前方小郭

    1、習慣。孩子的習慣是很容易形成,比如:抱著睡覺、或者摸著你的耳朵睡覺都是習慣性的動作,但他睡踏實後,放下他的手,他依然睡的很踏實,並不一定要你在跟前才能睡好。

    2、安全感、小孩睡時摸著你的臉睡,孩子覺得只有這樣才會踏實、安全,有些孩子在睡後,偶爾會打哆嗦,沒有安全感,這時你把被子兩邊找枕頭壓緊,他就會更踏實,睡得也比較香。

    所以孩子的這種情況不用太擔心,長大點就會好了。

  • 9 # 小青阿姨

    這是“戀物”情結,絕大多數小孩都有的,不必擔心。

    孩子的習慣千奇百怪,有的喜歡抱著觸感好的毛絨玩具寸步不離,有的睡覺的時候必須吸吮毛巾或毛毯的一角,有的則喜歡睡在媽媽身邊一邊玩著媽媽的頭髮或耳朵才肯睡去,而你家的小孩是摸著媽媽臉才會睡……

    我家的也不例外,大寶二寶都喜歡mamas&papas那個兔寶寶,睡覺的時候,以前大寶就必須得摟著我的胳膊,時隔五年後,二寶居然沿襲了大寶的習慣,也必須摟著我的胳膊才睡,隔著袖子還不行,必須光胳膊。

    他倆又沒商量過,你說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其實,真的不用太擔心,戀物情結≠戀物癖,戀物情結專指兒童對某種特定的物品的依戀,在這種特定物品的陪伴下,小孩能獲得安全感和心理慰籍,這些都是小孩認知發展、學習分離和獨立的一個階段。

  • 10 # 小皮育兒經

    經常會有媽媽對於寶寶的一些行為表示很疑惑,最常見的就是喜歡摸媽媽的手、neinei、固定的毛巾、布偶娃娃等才能睡覺,很多家長擔心這類孩子長大後會不會有更多怪癖,比如戀母情結、戀物情結什麼的。

    女兒在1歲之前也是天天枕著我的手掌睡覺的,如果沒有我在身邊,就很難入睡,就算如今3歲多,當半夜哭鬧時,只要將手掌輕輕撫摸她的臉,再輕輕說幾句“媽媽在這呢”,她就能很快安靜下來。

    孩子的“怪癖”如何形成

    很多家長眼裡,會將這種行為當作怪癖,甚至說是一種“戀物癖”,但是事實上,這種行為有一種更準確的說法,叫做“過渡性客體”。

    對於孩子而言,親人尤其是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是最能滿足孩子情感需求的人。

    所以小的時候,很多寶寶都喜歡奶睡、抱睡、摸著媽媽的臉或手或聞著媽媽的氣息才能入睡,這些都是一種最基礎的情感需求。

    隨著孩子長大,如果孩子對媽媽出現“分離焦慮”,媽媽對孩子的關心減少,陪伴媽媽的時間不多,那麼孩子自己會尋找一個代替物,比如經常使用的毛巾、媽媽親手給的玩偶,有媽媽氣息的衣服什麼的,作為母愛的替代品,而這件東西,就是過渡性客體,是用來代替母愛幫助孩子緩解焦慮和不安全感的物件。

    孩子“戀物癖”會不會消失

    很多家長以為,隨著孩子長大,變得獨立,這些小毛病就會自行消失,不用管順其自然就好。

    其實不然,如果引導不當,孩子的一生可能都無法擺脫,在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中,22歲的傅園慧身上就一直掛著一根紅繩子,她爸爸管這叫“摸摸”。

    原來這根繩子的前身是傅園慧小時候一直摸的一條小毛巾,長大了就把它改成了一根繩子,傅爸爸說:如果沒有這根繩子,傅園慧雙手就沒地方放了。

    可見這種被賦予情感寄託的東西,並不是說戒就能戒的,如果暴力戒除,反而還可能帶來更大的情感傷害,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內心空蕩蕩。

    “戀物情結”如何應對

    如果孩子還小,對於1歲以內的孩子,寶寶依戀媽媽是正常的現象,不管是摸neinei、摸臉、摸手還是摸頭髮,只要能給寶寶帶來安撫作用,家長並不需要去強制改變,因為這時候的孩子只需要無條件的被信任,讓孩子內心形成穩定的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

    3歲以內的孩子,會逐漸出現分離焦慮,認為凡是看不見的東西就不存在,因此可能對媽媽的依賴會更高,這時候家長可多跟孩子做躲貓貓,將寶寶眼睛遮住再開啟,將玩具遮住再展現出來等類似遊戲,告訴寶寶看不見不代表消失,只是暫時沒有了而已,就像媽媽去上班只是暫時不見了,下班了還是可以跟寶寶一起玩的,另外還可以用特定的玩具等來代替媽媽,告訴孩子這個玩具可以像媽媽那樣一直陪著他。

    要想寶寶改變對媽媽的依戀,家長也可以使用物件代替媽媽,比如玩具、布偶、毛巾什麼的,這樣可以暫時脫身。

    如果想要寶寶改變對安撫物的依戀,可以透過給寶寶高質量的陪伴、陪他玩、跟他擁抱、親吻、做撫觸等身體遊戲給寶寶充足的安全感、愛和自信。

    其實,寶寶有“戀物情結”家長並不需要擔心,也不需要強制改變,這是孩子的一種情感寄託,並不可恥,當孩子有了足夠的情感滋養,孩子自然也就不需要將情感寄託在別的事物上面。

  • 11 # 非凡媽媽的育兒經

    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寶貝在幼兒時期寶寶需要大量的安全感。他睡覺的時候摸臉臉就是確保媽媽一直在一直陪著他。像我家小城堡,他睡覺的時候不是摸我的臉,而是摸我的手臂。還有我舅舅的孩子,他睡覺喜歡摸爸爸的鬍渣(難道不扎手嗎?)

    如果你家寶寶睡覺要摸你的臉的話,那就讓他摸,不要阻止他。當寶寶小的時候給了它足夠的安全感,長大了才會更獨立。我是非凡媽媽,關祝我,我們一起輕鬆育兒。

  • 12 # 彩虹老師有能量

    【彩虹老師分享】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娃娃,我家兒子是要抱著我的胳膊睡。寶媽不用過於擔心,這個是孩子的“戀物癖”,孩子在成長的過程會對某個東西非常依賴,甚至達到痴迷的狀態,有的孩子會不讓別人碰,有的是到哪裡都要帶著,還有一類就是睡覺要抱著拿著,有的孩子是娃娃,有的孩子是某一個玩具,而有的孩子就可能是爸爸或者媽媽身體的某一個部位。

    一、關於孩子的“戀物癖”

    兒童的這種行為是比較正常的,一般戀物癖都是階段性的,有明顯的年齡分界線,到了一定年紀,這種對於某種固定物體或者爸爸媽媽的 依賴會逐漸減輕或者消失。

    孩子對於某一張物品過度依戀的表現:

    1、對某一類事物:玩具、衣物等的喜愛超過其他同類。

    2、不允許別人接觸、不願意分享給別人自己依戀的食物。

    3、喜歡隨身攜帶、撫摸、甚至吸吮自己依戀的物品。

    4、喜歡的東西具有不可替代性,即使是一模一樣的也不同意更換。

    二、為什麼小孩子會出現“戀物癖”?

    1、孩子對安全感的渴望。

    有部分孩子出現對某種事物的依戀是因為安全感不夠。我同事家的孩子就是必須抱著媽媽的睡衣才能入睡,這個就是明顯的透過媽媽的睡衣增強自己的安全感,因為同事每次上班孩子的分離焦慮都很厲害,兩歲前都會大哭一場,孩子對媽媽有天生的依賴,一旦發現媽媽離開,就會焦慮不適應,往往和媽媽有關的事物能給孩子安撫和安慰。

    2、事物依戀是幼兒時期的心理需求。幼兒一般在2歲左右表現比較明顯,對某種物品產生強烈依戀,是幼兒情感寄託的一種方式。大人不是還會有自己比較偏愛的某一種物品,可能是好友送的一隻筆,或者一本書,總之就是對自己有特殊的意義,所以孩子有這種現象也是很常見的。

    3、親子關係比較疏遠。所有的小孩子都是渴望父母的關愛,但是有的父母可能不善於表達對孩子的愛意,讓孩子覺得有距離感,但是孩子內心又是渴望和父母親近,就會產生對父母特別是媽媽某種事物特別依戀。我高中同學很小的時候父母離婚,唯一媽媽留下的東西就是一個黑色小夾子,同學一直帶著,其實就是媽媽角色的缺失,是對親子關係的渴望。

    三、如何對待孩子的“戀物癖”?

    1、切忌強硬讓孩子戒掉。

    上面也說了幼兒階段對某種物品依戀是正常的,家長不必過於關注,更不要用過激的方式對待,強制孩子扔掉或者改掉,這樣只會減弱孩子的安全感,給孩子造成新的心理創傷。

    2、增強孩子的安全感,給孩子充足的愛和陪伴。

    幼小的孩子是最無助的,不會表達但是又渴望來自爸爸媽媽的愛,父母的陪伴和愛是孩子成長路上最有力的精神力量和養分,父母要盡力給孩子創造有愛溫暖的家庭環境,平時多抱抱孩子,讓孩子感覺到來自父母真實的愛意,比起那些小玩具和娃娃,孩子肯定更喜歡和父母交流玩耍。

    3、培養孩子多方面興趣。

    孩子對世界更多的是好奇,爸爸媽媽們多帶孩子接近大自然,豐富幼兒的世界,讓孩子有機會接觸更多的事物和朋友,讓孩子有更多的情感寄託,而不是固定的某個玩具,幫孩子開啟新世界的大門,隨著見識和年齡的增長,對某件物品的依戀會逐漸減輕。

    4、依戀要講究“度”。對於一些特殊事物的依戀,或者依戀影響了正常的生活,父母要引起重視,建議找專業的醫生諮詢。正常的物品依戀是正常的,家長不需要過度緊張制止,但是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就要警惕是不是又其他原因,孩子只願意親近自己的依戀物品,拒絕現實交流,就要引起重視了,警惕自閉症等心理問題的產生。

    對於幼兒正常的“戀物癖”,家長只需坦然接受,不必強行制止,平時生活中多關愛孩子,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讓孩子有正常的情感釋放方式,小小的人們,成長中充滿奧秘,需要我們做家長的不斷學習,跟上他們的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會有人迷信?是越落後的地方越迷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