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李善長對朱元璋有功,而且是大功,朱元璋為什麼要誅殺他呢?而且還連累了好多人
6
回覆列表
  • 1 # 劇透歷史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李善長懷的那塊璧就叫做“相權”,雖然早已不在其位,但只要李善長這個人活著,朱元璋的皇權集中之路就走得不那麼暢快。

    李善長,早在朱元璋剛在紅巾軍冒頭階段,就為他出謀劃策,並主管物資供應,二人堪比劉邦與蕭何。

    明朝建立後,李善長被評為第一功臣,官拜中書左丞相,進爵南韓公,子孫世襲,可謂位極人臣。但洪武二十三年,他卻被扣上參與胡惟庸謀反的罪名,一家七十餘人被滿門抄斬。

    那年,李善長已經76歲了,朱元璋殺他,難道真的是因為參與了胡惟庸案嗎?

    顯然不是。

    胡惟庸案,發生於洪武十三年,而李善長被殺時已經是二十三年,為何要等到十年之後才秋後算賬?

    更何況,李善長已經76歲,身為國公,還可以世襲,如果“平安著陸”,死後封王也不是不可能。這樣的地位已經無以復加,他參與胡惟庸謀反幹什麼?

    幫助胡惟庸推翻朱元璋,不過還是個開國功臣,而他現在本來就是了。胡惟庸也不可能給他更多,最多就是生前封王,他還在乎這個?冒這麼大風險值嗎?

    所以,此罪名根本說不通。

    那是不是像其他功臣一樣,朱元璋擔心他們手握重兵會對皇位造成威脅,所以一殺了之呢?

    其實也不是。李善長當時已經退休回鄉,手中沒有兵權。

    說來說去,李善長的真正死因,要追溯到明朝建立之初的宰相制度問題。

    明朝建立之後,宰相班子共有四人,依次為中書左丞相、中書右丞相、中書左丞、中書右丞。李善長就是第一任中書左丞相,徐達為右丞相,但常年領兵在外,所以,國家大事幾乎可以說是李善長一人做主。

    然而,洪武二年十月,朱元璋居然秘密召見劉伯溫,向他徵詢調整宰相班子問題的意見。這個用意可以說是十分明顯,朱元璋要動李善長了。

    朱元璋的本意,是要讓劉伯溫取代李善長,但聰明的劉伯溫堅決不肯,因為當時朝中大多數是朱元璋從老家帶出來打天下的淮西勳貴,而自己則是半道上投奔的浙江人,顯然鎮不住這個場子。

    同時,劉伯溫也看出了朱元璋這個皇帝的乾坤獨斷,在他手下做宰相,不是那麼容易的,那可當真是伴君如伴虎!

    此後,朱元璋選擇了汪廣洋、胡惟庸、楊憲三人入相,李善長穩坐釣魚臺,繼續留任中書左丞相。

    但是,這些中書們的倒黴日子,已經不可避免地開始了。

    先是楊憲,他先後擔任了中書右丞、左丞,卻在剛剛坐上左丞後就被殺。

    洪武四年,李善長、徐達先後告老還鄉,退出了宰相班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朱元璋在施展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

    剩下的汪廣洋、胡惟庸二人,汪為中書右丞相(左丞相當時空缺)主持大局,但身為中書左丞的胡惟庸卻根本不賣他面子,處處與之作對。

    汪廣洋原本就是個沒脾氣的老好人,先是被楊憲欺負,後來被胡惟庸欺壓,這個宰相跟沒有差不多。於是,他在做了右丞相兩年後,因無所作為,被貶為廣東行省參政。

    其實,朱元璋的本意是想讓汪廣洋、胡惟庸二人相互牽制,但汪廣洋竟然如此無能,弄得胡惟庸大權獨攬,朱元璋能不生氣嗎?

    胡惟庸成為右丞相後,開始興風作浪,先試圖陷害徐達,後誣告劉伯溫,朝政更是大權獨攬,使得朱元璋愈發不滿。

    洪武十年,朱元璋把胡惟庸的老對手汪廣洋調回任右丞相,胡惟庸升任左丞相,想重新構建平衡局面。

    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以劉伯溫被胡惟庸毒殺的線報,希望汪廣洋蒐集證據扳倒胡惟庸,結果汪廣洋依舊無所作為。盛怒之下的朱元璋將汪廣洋貶到海南,半路又下旨賜死。

    而一個月後,朱元璋又以結黨營私的罪名將胡惟庸處死。

    胡惟庸死後,朱元璋再也不設宰相,大權獨攬。這件事似乎與李善長無關,那李最後又是怎麼死的呢?

    洪武十八年,有人檢舉李善長的弟弟,也是胡惟庸的親家李存義參與了胡惟庸案,但朱元璋只是輕罰了李存義,並沒有對李善長多加指責。

    如果李善長就此夾緊尾巴做人,恐怕還有一線生機,可惜,李善長大概真的有點老糊塗了。

    後來李善長擴建宅邸,找湯和借兵三百。此事被湯和上報朱元璋,養老的宰相要兵幹什麼?如此敏感的行為,恐怕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終,朱元璋下決心除掉了李善長。原因很明確,他要把宰相制度徹底埋葬。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都被殺了,徐達也病故了。現在只剩下風燭殘年的李善長。斬草要除根,只有把這個老東西也拔掉,才能讓群臣徹底明白,自己是唯一的權威,你們必須絕對服從!

  • 2 # 秋雨夏蟬

    殺他又怎麼了,有功又怎樣,想找個理由殺掉有威脅之人鞏固權力的,古今都差不多。

    按說李善長算是無辜的,都七老八十了,臨了還是沒躲過一劫。

    李善長功勞很大,明朝第一功臣非他莫屬,朱元璋對他也是恩寵有加,官封中書左丞相,封南韓公,又把女兒嫁給李善長的兒子,又賜丹書鐵券,免二死。

    然而他在晚年被牽連進了胡惟庸案,因而獲罪。

    其實大家都知道李善長很冤枉,可是冤不冤不是他們說了算,是朱元璋說了算。

    劉冤不冤,幾位元帥,那麼多元勳冤不冤,那麼多受到迫害的人冤不冤!

  • 3 # 黑句本

    李善長是朱元璋的蕭何,但他只有蕭何實幹之才,卻沒有蕭何智德。

    李善長祖籍徽州,是朱元璋的淮西老鄉。《明史·李善長傳》記載,其人”少讀書,有智計,習法家言,策事多中“,透過這段文字可以看出,李善長讀書不多,算不上大儒高人,頂多是個善謀實事的聰明人。

    至正十四年春夏間,朱元璋帶兵攻打滁州,李善長穿上儒士的服裝,在道旁進見。那時,朱元璋身邊還沒有多少高人輔佐,李善長將自己捯飭成大儒策士,足見此人很會鑽空子,知道當時的朱元璋需要什麼。

    李善長在文韜武略方面沒法跟劉伯溫比,但在初見朱元璋那一回,卻表現的極有遠見,極有謀略。

    他向朱元璋獻計獻策,欲圖大業,應效法劉邦,”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完了狂拍朱元璋馬屁,說朱元璋的祖籍離劉邦龍興之地不遠,朱元璋身上有龍氣。

    聽到這一番話,加之又是淮西老鄉,朱元璋覺得甚為難得,於是點頭稱”善“,命他為掌書記,從此,李善長成了為朱元璋操辦後勤實事的大管家。

    歷朝歷代,最終能爬上”居功至偉“高位的大管家,除了搞後勤保障的能耐要一流,還得有一項”優良品質“,跟老闆打天下的時候要足夠的忠心耿耿。

    李善長亦是如此。在滁州,朱元璋剛起步的時候,郭子興曾想將李善長調入元帥府做自己的助手,李善長向朱元璋哭訴,朱元璋無奈表示”主帥之命,弗可違也!“但李善長最終還是堅辭弗就,充分表現了對朱元璋的忠心。

    又是老鄉,又有實幹,又忠心,加入的時機又早又好,李善長在朱元璋手底下”為參謀,預機畫,主饋響“,職位是越升越高,到朱元璋自立為吳王時,他先被拜為右相國,後又升改為左相國。

    朱元璋稱帝前後,其朝中大管家的角色更是突出,各種律法、官制、禮儀都是在他的主持下制定頒佈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李善長為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南韓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特賜鐵券,他可以免死兩次,他兒子可以免死一次。

    拿下這一系列封賞後,李善長的權勢可謂是達到了人生的頂峰。

    但與兢兢業業的真蕭何不同,李善長並不是名副其實的賢臣,智臣,明代史學家朱國楨說他”有心計而無遠識“,這一句評價可以說是點中了李善長的要害,其人實質上是典型的善耍心計、好搞權斗的官場老油條。

    具體表現在哪裡呢?

    因為鄉土、宗族觀念極重,李善長十分熱衷於拉幫結派,打壓排擠非淮西臣僚,可以說,淮西勳貴集團就是在他極力聚攏下形成的。

    這期間的鑽營和權鬥,涉及兩個人的很有名。

    定遠人胡惟庸在和州投奔朱元璋時,初為寧國知縣,因為給李善長送了三百兩黃金,後者便把他引入淮西勢力圈子,先是盡力提拔,後又推薦當自己的接班人。

    在打壓排擠異己上,說李善長和胡惟庸狼狽為奸,那是一點不誇張,早期的御史臺中丞,有望當丞相的楊憲是他兩人聯手陷害死的,中後期的劉伯溫更是遭到了他兩人的全力打擊,以致於劉伯溫最後硬是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胡惟庸的手裡。

    在個人操守,謀求私利上,李善長更是具有官場老油條的典型劣根性。

    真蕭何也曾幹過一些欺行霸市,貪汙受賄的事,但蕭老前輩這麼幹是為了以自汙的方式換取自保。

    李善長不是,照《明史》的說法,他是”富貴極,意稍驕“,權勢暴發戶的氣息擋都擋不住。

    朱元璋對他其實還是很夠意思的,對他心生不滿後,朱元璋並沒有立動殺心,只是想讓他從高位上退下來,而且還給了很高的待遇。

    洪武四年正月,李善長久病未愈,朱元璋抓住機會讓他退休,賜了他臨濠地若干頃,置守冢戶一百五十戶,佃戶一千五家,儀仗士二百家。

    李善長要是有真蕭何的境界,此時應該順坡下驢,全身而退。但權勢暴發戶是捨不得官場權勢的,所以他還是在不停地鑽營,不停地謀私利。

    洪武五年,一方面是念及李善長確有後勤實幹的才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他尚未完全喪失信任,於是朱元璋又給李善長安排了一項遠離權力中樞的差事,督建中都宮殿。

    這老傢伙可好,利用督建中都宮殿的機會,竟把朱元璋的老家搞成了淮西勳貴集團猖獗謀求私利的大本營。

    按說,有這事,朱元璋足可以動殺心了,但因為時機尚不成熟,淮西勳貴集團的勢力太大,朱元璋沒有草率行動,只是詔罷了中都的役作。

    即便這樣,朱元璋還是對李善長進行了酬謝和安撫,洪武九年,將臨安公主嫁給了李善長之子李琪,拜其為駙馬都尉,與其結成了親家。

    然而,公主下嫁僅過了一個月,便有人出來彈劾李善長狎寵自恣,其子李琪多有不敬之舉。

    但朱元璋依舊沒有翻臉,只削減了李善長歲祿一千八百石。

    即便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發,坐黨死者甚眾,李善長也沒受到牽連。

    從這些跡象看,朱元璋是有讓李善長善終之心的。

    怎奈,李善長忍不了老油條不下油鍋的寂寞。

    洪武十八年,李善長弟弟李存義父子被人揭發是胡黨,朱元璋念及舊情,沒有處死,只給了安置崇明的處罰。但李善長對此卻相當不滿,皇上開恩,按理他應該上書致謝,但他沒有,而是和朱元璋搞起了冷戰。

    朱元璋真正動怒,正是從此時開始的。

    可悲的是,朱元璋在心中已經舉起屠刀了,李善長不僅不知收斂,相反還有些變本加厲的意思。

    洪武二十三年,已經七十七歲的李善長為營建私宅,竟然不顧朝廷嚴禁私調軍隊的禁令,向湯和硬借了三百衛卒。

    結果遭到湯和告密。

    到這程度,朱元璋終於動手了,先抓其私親丁斌,再抓其弟李存義父子。

    這時候,老糊塗的李善長還多次出面,企圖鑽營撈人。

    朱元璋徹底憤怒了。

    在嚴加審訊下,李存義父子最終供出,胡惟庸幾次派人或親自勸說李善長助其謀反,李善長雖”驚不許,然頗心動“,最後表示,”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

    有了這條口供,朱元璋便以”知謀逆不舉發,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的罪名,將李善長賜死抄家,其妻女弟侄七十餘口全部殺掉,看在嫁到李家公主的面上,其子孫饒過一命。

    可以說,李善長之死,既是慘死,也是作死。

    他忘了“狡兔死,走狗烹”,忘了“不知進退,難得善終”。

  • 4 # 歷史小跟班

    公元1390年的某一天,南京紫禁城中。

    朱允炆:皇爺爺,您為什麼要殺李善長大人呢?他可是為咱大明立下了那麼大的功勞,您還賜給他了丹書鐵券呢。我聽好多師傅都說他有蕭何之才,難道不應該留下他繼續為您出謀劃策、治理天下嗎?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有些老態龍鍾了,年輕時征戰天下留下來的暗傷也不時發作。強打起精神對朱允炆說道:傻孩子,朕還不是為了你,你父親身體不好,朕也老了,將來這個天下還不都是你的。你從小被那幫子讀書人帶偏了,心地仁厚。這本是好事兒,天下百姓有福了。可偏偏這些傢伙一個個龍精虎猛,看樣子都是比朕能活得比朕要久的人。現在有朕壓著,他們翻不出什麼浪來。一旦朕去了,你和你那同樣心慈手軟的父親怎麼能降得住他們。所以朕不但要殺他,連劉伯溫、胡惟庸、藍玉這些人也要殺,為的就是給你留下個太平的朝廷。

    朱允炆吃驚的瞪大了雙眼,不可置信的看著慈祥的皇爺爺竟然如此腹黑,這和平時老師交給他的完全不一樣,簡直顛覆了他的人生觀。弱弱的說到:皇爺爺那為何不直接將他罷免就是,不如饒他一命,也顯得皇爺爺寬厚仁慈,史書上也不會留下殘忍好殺、苛帶功臣的罵名?

    朱元璋嚴肅的說道:自古以來,最殘酷的就是權力的鬥爭了,斬草要除根。今天你不一棒子把他打死,說不定哪天他翻身了就把你反殺了。更何況朕要殺他並不只是單單為你掃除威脅,他自有取死之道!

    朱允炆滿臉問號的看著朱元璋,朱元璋嘆口氣接著說道:都知道朕起家於民間,是個草莽。所以朕深知民間疾苦,最恨的就是貪官汙吏、結黨營私和欺壓百姓的官員了。李善長這廝,早在我剛起兵的時候就收敢受賄賂,還以為我不知道,只不過看他有些才能,裝作不知罷了。

    他確實有功,朕也給了他幾次機會,可他偏偏貪心不足蛇吞象。給朕修宅子的錢他都敢中飽私囊,還利用職務之便,拉攏淮西出身的文官和將領,結黨營私。家人也管教不好,欺行霸市、欺壓良善百姓樣樣都來。他自己押妓就罷了,還帶著你姑父一起,朕真是後悔把你姑姑嫁給他們家了。你說朕該不該殺他?

    朱允炆想不到李善長居然是這樣的人,當下也不再為他求情,只得點點頭:該殺!

  • 5 # 圍爐品茗人

    李善長,是明朝開國功臣,曾任左丞相,封南韓公,朱元璋親口評價“功比蕭何”,還被賞賜“免死鐵券”,免其二死,免其子一死。但是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仍被朱元璋將其全家七十餘口一併處死(僅有娶了朱元璋女兒的李祺一家倖免)。為什麼對大明皇朝有功的李善長即使有免死鐵券仍被朱元璋處死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影視劇中的李善長)

    “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是李善長之死的根本原因

    歷代開國君主統一天下之後,幾乎都會對跟隨打天下的功臣進行一番誅戮,既是為了自己本身統治的穩固,同時也為了子孫能順利接班。而在這方面尤其突出的是劉邦和朱元璋,這兩位經歷及其相似的帝王,在登上帝位後,為鞏固統治和讓子孫順利接班均大肆誅戮功臣,清洗開國功臣集團的勢力。

    而李善長的地位、功勞和作用都和劉邦手下的功臣蕭何一模一樣,連朱元璋都評價李善長功比蕭何。作為開國文臣之首,也是朱元璋手下淮西功臣集團的頭號人物,李善長當然難以避免被清洗。因此朱元璋殺李善長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清除開國功臣,鞏固統治。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

    居功自傲,屢犯逆鱗的李善長也有自己作死的一面

    朱元璋和李善長的關係可以從洪武元年朱元璋稱帝劃一道分水嶺。在此之前,李善長是朱元璋倚重的文臣之首,在朱元璋忙於爭霸天下的時候,李善長既是為朱元璋籌謀定計的左膀右臂,又是為朱元璋守備後方,保障後勤的堅強後盾。因此在戰時狀態下,李善長的一些缺點或者擅權朱元璋是允許或者是預設的。但是平定天下後,戰事平息,朱元璋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國政治理上時,李善長長期以來養成的交結淮西勳貴,黨同伐異以及擅權等等問題就越來越刺激到朱元璋敏感的神經。

    但是剛剛建國登基不久朱元璋還沒有開始大肆誅戮功臣,對李善長的問題朱元璋也並沒有立即發難,甚至後來朱元璋已經開始清洗功臣時,朱元璋也顧念了李善長的功勞,使其躲過了前期的一些政治清洗。

    1、洪武四年,剛剛在前一年朱元璋大封功臣中受封首功的李善長因為黨同伐異,擅權的行為使朱元璋深感不滿,或許是察覺到了什麼的李善長藉口有病,向朱元璋辭官,滿以為皇帝會挽留自己的李善長沒想到朱元璋順勢就批准了他辭官的請求。同時朱元璋還賞賜了大量的良田和奴僕,做足了讓這位丞相退休的面子工作。

    3、沒有回到政治中樞的李善長或許心懷不滿,也或許還認為自己的功勞最大,因此在對皇帝的關係上顯得隨意了許多。洪武七年,李善長被人彈劾恃寵自縱,皇帝生病十幾日也不問候,召他問話也不認罪等大不敬罪名。朱元璋終於懲戒了一次李善長,但也只是削減了李善長的俸祿,也就是扣了他的工資。

    4、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與胡惟庸關係密切且是胡惟庸的推薦人的李善長也受到牽連,但是在這個牽連上萬人的案件中,李善長依然沒有被朱元璋懲處。甚至在五年後,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被明證和胡惟庸有牽連時,朱元璋仍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下詔免死,只是流放崇明,但是李善長卻對此沒有任何表示感謝的舉動。朱元璋對李善長的容忍已接近底線。

    5、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又因為李存義被牽連進胡惟庸案件,同時湯和告發李善長私自借兵去修繕自己的府邸,再加上多次公然向朱元璋請求赦免其外甥丁斌的流放之罪。這些事情終於讓朱元璋爆發了,朱元璋下令將李善長夷滅三族。

    綜上,李善長因為功高權重,又是淮西勳貴的首腦,本來就深受朱元璋的忌憚,但是又不懂謙退自保,視朱元璋的政治暗示為無物,不甘心退隱,老是要在皇帝面前刷刷存在感。再加上在胡惟庸的案件中有牽連、包庇親屬、交結黨羽等行為,最終引來了滅門之禍。

    反觀與李善長經歷相似的蕭何,在劉邦開始誅戮功臣時,果斷採取受賄自汙等等方式來擺脫困境,但仍被劉邦弄的下了大獄,幸運的是劉邦在被人勸諫之後放過了蕭何,但是從此蕭何也老實且低調的做人,終於得了善終。

    耐人尋味的死後餘波

    李善長死後一年,有一個叫王國用的官員公開上書為李善長辯護。他認為李善長與胡惟庸案勾結牽連的動機不足,因為李善長和胡惟庸雖然關係密切,但和皇帝則更是兒女親家。再加上即使參與胡惟庸謀反奪得天下,李善長能得到也只是臣子之首的位置,但是他本來就已經是了,為什麼還要在已經七十七歲的時候參與這樣的事情呢?這個明確記錄在《明史李善長列傳》中的事件,非常耐人尋味。為什麼是一年之後才有人為李善長辯護?同時為什麼一向嚴厲暴躁甚至嗜殺的朱元璋面對這樣一份奏章卻沒有任何表示?既沒有為李善長平反,也沒有治王國用的罪。

    也正因此李善長的死成為一個明初疑案,也產生了多種解讀和質疑。但我個人認為朱元璋為鞏固統治誅戮清洗功臣集團的勢力才是最根本的原因。但是是否用滅門的方式對待李善長,則在某種程度上有李善長個人的因素,他的不知謙退,擅權跋扈,交結黨羽,黨同伐異、包庇親屬等等最終促使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已過去十年後還是動了殺心。

  • 6 # 貳馬叄石説歷史

    歷史上有很多有功之臣,在開國之始風光無限,奈何往往最後不得善終,留下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今天我們聊聊大明第一功臣李善長的故事。

    李善長是朱元璋身邊的第一謀士,在朱元璋建國後被稱為是大明第一功臣,被封為南韓公,官居宰相,為了明朝歷史上的第一位宰相,並被賜免死金牌。後因胡惟庸謀反案被牽扯,全家70餘口都被處死。

    李善長自有受到傳統儒家文化的薰陶,但是他本身卻偏向於法家的思想,他對財富和仕途非常的熱衷,常常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朱元璋的另一位謀士劉伯溫。

    在朱元璋打天下之處,李善長便為他提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鬥爭策略,後被朱元璋果斷採納。對於那些各路將領,李善長也能很好的處理好與他們之間的關係,在戰事不順利的時候,也能協調好幕僚與將領之間的關係,使得每位將領各得其所。

    朱元璋大封功臣時認為,李善長雖然在戰場上沒有功勞,但是在後勤補給,協調人際關係上處理的非常好,說他“給軍食,功甚大,宜進封大國”。之後李善長便官居左丞相,掌控著中書省,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時間朝堂上人人尊稱“李相國”。

    但李善長本人鄉土觀念較重,常常提拔重用自己的老鄉,對淮西將領也是百般籠絡,漸漸的在朝堂有了結黨的跡象,被人稱為“淮系集團”。告老還鄉後推薦自己的學生胡惟庸為丞相,而就是這個昔日的得意門生給自己創下了彌天大禍,身負免死金牌也救不了自己。

    胡惟庸成為宰相後,囂張跋扈,經常曲解朱元璋的旨意來對付跟他作對的人,劉伯溫就是在打壓下鬱鬱而終,對大學時宋濂等人也是百般刁難。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將他處死。

    到朱元璋晚年的時候,太子朱標的逝世給了朱元璋沉重的打擊,孫子朱允炆卻性格懦弱。為防止開工功臣對後繼之君的皇權造成威脅,朱元璋開始用“胡惟庸謀反案”來對付昔日的功臣武將。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對李善長門下刑訊逼供,得到口供“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憑藉這個將李善長一家70餘口盡數誅滅。

    朱元璋一生剛愎多疑,除湯和外開國功臣無一倖免,有些開國功臣是目無王法,將自己作死了,而李善長則是不知進退,將自己作死了。

  • 7 # 有書共讀

    眾所周知,乞丐出生的朱元璋是個不折不扣的草根皇帝,他憑藉自身能力組建淮西集團,併成功開創了大明王朝。

    稱帝之後的朱元璋,分封天下。

    有明朝蕭何美譽的文官李善長也在加封之列,成為晉豐列表中唯一一個文臣。由此可見,李善長為朱元璋的建國之路立下汗馬功勞。

    李善長洪武三年退休,可在洪武二十三年,已是垂暮之年的他卻被朱元璋殺掉了!為何朱元璋不念舊情,殺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長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朱元璋誅殺李善長為皇位繼承人掃清路障。

    誠然,李善長為朱元璋的創業之路添磚加瓦,是有功之臣。

    但是在那個伴君如伴虎的年代,功高蓋主者大抵都逃不過被殺的命運!

    李善長能夠在一眾戰功赫赫的武將之中脫穎而出,成為淮西集團的核心人物,足見此人足智多謀,能力超群。其黨羽自然也是盤根錯節,遍佈天下。

    這樣的人勞苦功高,久而久之,倚老賣老便成常態,難免會有不聽話的時候。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李善長一旦忤逆皇帝,那就不是鬧著玩的了。他的門生必定也會對皇帝群起而攻之,屆時便是天下大亂。

    所以這樣的人對於多疑的朱元璋來說,就是個定時炸彈,一旦朱元璋沒有對他的路子,李善長分分鐘引爆,將朱元璋辛苦建立的基業炸得粉身碎骨。

    朱元璋可不想自己賣命換來的江山毀於一旦,自己的子孫後代還要坐穩這把龍椅的呢!

    如果朱元璋不為子孫早做打算,拔掉這顆毒瘤,只怕大明江山遲早斷送在李善長的手裡。

    由此分析,李善長最終的結局只有死路一條。不然,繼任皇帝的江山恐怕岌岌可危。

    李善長是開國功臣,因功高蓋主,遭到朱元璋的誅殺。

    二、李善長妄自尊大,為朱元璋不滿,所以殺之而後快。

    李善長作為開國功臣,卻是自己活該作死,經常情商掉線。

    他仗著自己是朱氏江山的功臣,真把自己當棵蔥了。給點Sunny就燦爛,給點顏色就開染房,還一心以為,朱元璋對自己這個“紅人”必定是有求必應。

    殊不知,正是他胡作非為,才提前斷送了卿卿性命。

    李善長閒賦在家時,七十七歲的他不想著頤養天年,含飴弄孫,卻還想著與朝廷官員禮尚往來,企圖榮華富貴。

    他對自己的府邸不滿,決定重度修葺,限於自家人手有限,於是打起了曾是同僚,現也退休的湯和的主意,想向他借兵幫忙修繕房屋。

    人家湯和可不像李善長那樣功成身退了還跟朝廷糾纏不清。儘管如今的他帶有兵馬,但這兵馬是朱元璋備他不時之需所賞賜的,而不是拿來給他投機取巧所用的。

    所以明哲保身的湯和向朱元璋告發了李善長。

    想從朱元璋嘴裡搶肉吃的李善長當然為朱元璋所不滿。

    自己明明隱退,卻還想佔朱元璋便宜,這樣的臣子不是老糊塗了就是另有陰謀。

    生性多疑的朱元璋自然是容不下這個目中無人的臣子了,所以誅殺他也在情理之中。

    由此可見,李善長的情商實在低得可以了。連朱元璋都不放在眼裡,活該作死。

    李善長目中無人,情商太低,所以被朱元璋誅殺。

    三、李善長卷入“胡惟庸案”,罪無可恕,難逃一死。

    如果李善長功勞高,情商低都是朱元璋對他下狠手的鋪路石,那麼“胡惟庸案”便是李善長生命的終結者。

    洪武二十三年,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胡惟庸案”。而此案的罪魁禍首當然是胡惟庸-李善長的得意門生。

    胡惟庸愈起兵造反,於是詢問恩師李善長的意見,李善長沒有苦口婆心規勸胡惟庸懸崖勒馬,已算辜負朱元璋的一番栽培。

    後來胡惟庸又三番四次詢問李善長此事的意見時,李善長竟還說出“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這樣表面想事不關己,實則想坐收漁利的話來。

    因為一旦胡惟庸造反失敗,李善長便能以並未參與此案為由,撇清關係;造反成功,他便立馬以恩師身份得到夢寐以求的財富和地位。

    可惜李善長的算盤打得再精,也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朱元璋又怎麼會沒有識破他的伎倆呢!

    李善長雖然處於退休狀態,仍然戀戰官場。李善長將手伸得這麼長,如果朱元璋再視若無睹,恐怕就要威脅自己及子孫的皇位了,所以這樣的人斷斷不能再留了。

    “胡惟庸案”是妥妥的忤逆之罪,罪行坐實的李善長除了乖乖就範,也別無他法了。想算計朱元璋,他還是嫩了點。

    李善長牽涉到“胡惟庸案”,是忤逆的大罪,因此朱元璋下令誅殺了他。(加粗)

    李善長被誅殺時已經年過古稀,其實也算活夠本了。只是一個半隻腳踏進墳墓的人還這樣瞎折騰,結果連性命也折騰沒了,這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呢,有書君認為,真的是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李善長好好在家安享天年,八成會和湯和那般得以善終,又哪來這麼多破事兒呢!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8 # 莫山主說青史

    李善長之死是明朝最大的政治冤案,朱元璋殺李善長主要是他的病態心理,嗜殺、殘忍、多疑的個性導致。李善長曾位極人臣。

    李善長在朱元璋打江山時立下過汗馬功勞,從1354年就跟著朱元璋起義,雖是個文臣,但他留守後方,排程兵糧,功勞很大。

    洪武三年,朱元璋的封功臣,李善長進封南韓公。洪武九年,朱元璋還把自己的長女臨安公主嫁給了李善長的長子。

    即便如此,李善長同志還是被誅殺了,連同他的妻女弟侄共有七十餘口人慘遭誅戮。李善長的死絕對是明朝第一大冤案,《明實錄》裡面所謂國史羅列的李善長得禍的原因,都是欲加之罪。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洪武十三年,發生了左丞相胡惟庸案,到洪武二十三年這個案子已經蔓延開來,株連三萬餘人,李善長被看作“逆首”,是肅清的第一物件。

    《明實錄》裡提到李善長的一些罪行:善長家奴盧仲謙等亦發善長素與惟庸往來狀。

    其實這些都是子虛烏有,著名史學家吳晗就極力為他辯解:

    不但《明史》諸書所記封績事最荒謬不可信,而且,《實錄》紀李善長獄事,又曖昧支離,使人一見即知其捏造。

    其實,李善長被殺後的第二年就有一個進士叫解縉的給他翻案,從各方面論證李善長不會背叛朝廷,不會對朱元璋又貳心等等。

    朱元璋的變態心理。

    那麼朱元璋明知他是忠臣,為何還要殺何善長呢?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的注意力也從外部轉移到了內部,轉移到如何鞏固統治上。

    和趙匡胤此人一樣,一旦黃袍加身,朱元璋就開始睡臥不安, 如何長久地保住朱家的天下,是朱元璋的一塊心病。

    朱元璋開始對傳統政治體制的要害部分大動手術,甚至不惜殺害功臣,都和他的不安心理有關。其實朱元璋欲殺功臣的念頭早都出現了,洪武三年的時候就想對右丞相薛顯施以極刑。

    這是朱元璋對開國功臣的基本態度,是他的病態心理導致的,特別是朱元璋五十歲以後喜怒無常,又患有心率過速的病症,暴怒到難以自持。

    就算沒有任何證據,只要殺殺殺就能緩解他的心病。特別是朱元璋到了老年期後,事態更是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猜忌好殺的性格完全暴露。

    聰明反被聰明誤,等於朱元璋親手把朱允炆送進了墳墓,給朱棣起兵和篡位鋪平了道路。

    不過朱元璋也得到了報應,把功臣殺光後,雖然拔掉了自己的“心頭刺”,卻也把接班人朱允炆安身立命的社會基礎給剷除了,失去了託孤的物件。

    參考資料:

    1.《明實錄》

    2.《明史》

    3.談遷:《國榷》

    4.吳晗:《胡惟庸黨案考》

  • 9 # 哈達博士

    李善長是幫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五大開國功臣之一,其功勞可以比肩漢之蕭何。1368年,明朝建立後,李善長進南韓公,封左丞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見,朱元璋對李善長很是器重。那朱元璋為什麼要在李善長退休年老之後殺他,並滅他三族呢?

    明朝官方的說法是夥同胡惟庸謀反。推敲之後便知道這條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因為李善長在朱元璋手下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即使他幫助胡惟庸造反成功,也最多隻能混個丞相,況且造反是要承受掉腦袋的風險的。只要是個正常人,在李善長的位置上,就絕不會選擇造反這條路。也有人說,朱元璋殺李善長是因為太子朱標之死。老朱擔心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無法控制李善長及其家族這樣的大功臣集團。其實這是謬誤,李善長是1390年被殺,而朱標是是1392年暴斃的。很顯然,李善長是死在朱標的前面。所以說,李善長的死跟朱標是沒有關係的。

    南韓公李善長

    真正的原因是,朱元璋擔心李善長勢力過大,威脅朱明江山的安全。這得從李善長和朱元璋兩方面來說。從李善長方面看,他雖然早在洪武四年就急流勇退了,但他是淮西勳貴集團的領頭羊,雖然離開官場卻仍然貪戀權力,與朝中大臣也偶有往來。朱元璋認為,李善長雖然表面退休,但實際仍緊盯朝廷,野心不可測,對他也沒有放鬆防範之心。

    胡惟庸

    從朱元璋方面說,他跟一般的帝王不同,打小窮苦,父母兄弟都是餓死的,自己做過乞丐。好不容易打下這份家業,所以對於手下大臣特別敏感,敏感到了近乎神經質的地步。對於任何有可能威脅老朱家萬世基業的人,他都絕不手軟。很不幸,李善長是功臣集團中勢力最大的文官,在洪武年間的官場具有崇高的威望。這樣一個人,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也許不敢怎麼樣。但是老朱死後,難保李善長不做出什麼奪權篡位的事。就算李善長本人不會幹,那萬一他的兒子孫子仗著家族勢力會不會打起皇位的主意呢?正好藍玉案牽扯到李善長,心狠手辣的朱元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殺掉李善長,並滅其三族,永除後患,將卸磨殺驢做到極致。

    李善長如果提前知道自己有這個結局,當初還會不會跟著朱元璋打天下呢?

  • 10 # 電視劇裡看歷史

    李善長的死一半怪自己,一半怪朱元璋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大明王朝的創立者,也是一個劉邦式的皇帝,朱元璋沒有背景,沒有起點,從一個行僧開始慢慢建立政權擴大實力,終於在鄱陽湖一戰後全殲了漢帝陳友諒的軍隊,而後東滅張士誠,北滅元朝江山,建立大明天下。據說朱元璋特別推崇劉邦,既然有劉邦,就有他的張良蕭何,而朱元璋的蕭何就是那南韓公李善長

    李善長最大的貢獻是為朱元璋立下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是明朝的開國六公,文臣之首

    權力大了,老朱就忌憚了。而且李善長作為淮西政治集團的首腦,擁有著廣泛的權力和極高的地位,然而其在掌管中書省期間,結黨營私,驕橫擅權。在退隱後,無視朝廷章法,干預司法、軍務,為朱元璋所不容,於是最後就找了個理由幹掉了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理諮詢是怎麼起作用的,要多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