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攝影的克魯

    我的第一臺相機就是膠片相機,鳳凰dc828n,那是在2006年的時候,換數碼不記得了,可能07年前後。現在也喜歡膠片,比較好玩,自己衝自己掃,黑白的還能放大,只是沒那麼多時間去搞。

  • 2 # 皖美鄉村之鳥人拍鳥

    我的第一部膠片相機是奧林巴斯的傻瓜相機,35mm鏡頭,成像非常好,一直用到壞,也沒捨得扔,因為這個相機,所以數碼單反直接進了奧林巴斯E300雙鏡頭套機,但是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恍恍惚惚的入了佳能的坑。不過因為攝影,一直喜歡膠片,又入了徠卡單反,佳能單反,現在數碼,膠片雙修。

  • 3 # 韋華

    90年,我初中畢業,那時候“西安電影製片廠”辦了一個兩年制的學習班“攝影班”,我呢受到發小的影響,報了這個學習班,上學不久,肯定要一部相機,父親帶著我去西安“東大街”“東方照相器材商店”買了一部“鳳凰205”’旁軸取景相機,那時候經濟不允許呀,同學中一部分買的是“海鷗DF”,那時候真的是羨慕呀。鳳凰205陪伴我了兩年求學時光,因為是中國產的,這個相機使用起來真的是很一般,膠捲裝好後,往往回出現卷片卡槽打滑的現象,有時拍完後沖洗膠片,後面都是空白的,前面又都是曝光好多次的負片影像,弄的我每次裝膠捲是都小心翼翼。之後工作以後,見識就多了,120型的“Mamiya”,理光,尼康,盤泰克司(賓得),那時候,好相機全是日本的,國內最好的是“海鷗DF-1”,說白了就是“帶五稜鏡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其實這一直都是相機的主流標準。2009年,我買了一款數碼“奧林巴斯”PL-1“微單”。當時買的時候也是在網上搜索了很多品牌,最後買的這個相機,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相這個相機“對焦”不好,一,速度慢,二,光線暗的情況下鎖焦鎖不了,我是配了一大長焦(14㎜——150㎜)原廠鏡頭,拍出的照片發虛,特別是人像。唉!說不出來的滋味。焦片相機的時代,對照相充滿了神秘感,好奇感,每當照片出來後,迫不及待想去看,經常都是“滿懷憧憬”,結果卻是“差強人意”。所以說“攝影真的是一件需要你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失敗,又不斷嘗試的事情”。現在,科技的高速發展,相機一代一代的更新,早已不是20年前所能想象的,普通的智慧手機都秒殺20年前的千元相機。想想真的是感嘆,現在的相機,沒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得不到的。以前的“鳳凰205”相機早都不見了,下圖是我09年的“奧林巴斯”微單

  • 4 # 張程鈞ZCJ

    我購買的第一個膠片相機是上海產的海鷗相機,1996年購買,當時好像花了我2個月工資(750元)用的是樂凱膠捲,奢侈一點買富士或者柯尼卡。一個膠捲安裝好了可以拍37到38張照片。拿在手裡挺重的,那是一個驕傲啊,色彩還原,成像能力都非常好。但是沖洗照片又是一大筆支出,那幾年在買膠捲,拍照片,洗照片上面沒少開支。換數碼是2002年,當時換的是明基300萬畫素的數碼相機,也屬於比較早的。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非常回憶那個膠片時代,那個無憂無慮的時代,那個年輕時代!

  • 5 # 兵哥Vlog創作攝影

    我恰好相反,我是2007年接觸數碼相機,2016年接觸膠片相機,在這之前機乎沒用過相機,接觸數碼相機是因為工作原因,當時我在國美電器數碼組當營業員,因為工作原因有幸瞭解各大品牌數碼相機,學習產品,那個時候手機網路還是2G網,知識來源主要是各相機廠商的宣傳手冊甚至是說明書,部門同事及廠家培訓師,以及一些顧客分享。但我上手非常快,大概三個月就做到了銷售主任,三年後我調到總店做數碼品類銷售主任,然後又去了東莞尼康代理商幹了兩年業務,主要負責人員招聘管理培訓等等。2012年我意識到手機對數碼相機的衝擊將是毀滅性的,於是我辭職出去創業開餐廳,創業特別辛苦,每日起早貪黑,玩攝影的時間越來越少。2014年由於父親的突然離去,我患上輕度焦慮症,2016年我淘了兩臺膠片相機,一臺135的尼康FE,一臺120的海鷗4B。希望重拾愛好,緩解焦慮,不過由於工作太忙,很少時間玩兒。2017年我放棄了餐廳到雲南昆明上班,負責火鍋食材銷售。做為分公司負責人,依然沒時間玩兒膠片相機。我的願望是三年內實現財務自由,然後開著一臺全順小床車,帶上單反雙反等裝備慢遊中國,感悟生活

    下面分享幾張我第一次用海鷗4B拍的照片

    我始終認為膠片相機在風光拍攝方面要優於數碼相機,可能主要還是成像原理決定的吧

  • 6 # 新視界旅行

    2002年10月購買的鳳凰DC828M膠片機,在2012年秋季購買第一臺半畫幅佳能600D單反相機,2018年10月買的全畫幅佳能5D4。在用膠片機拍照的那個年代裡,由於經濟原因,大家最注重的就是上膠捲(我大多用的是富士彩色膠捲),力求多拍幾張照片。上好了一卷原裝膠片能拍38到39張,再有就是拍照時一定要掌握準確曝光和對焦,要掌握拍攝環境、光線方向、天氣等,因為每一次按下快門都有成本,回想過去用膠片機攝影的經歷,更是回憶滿滿、其樂無窮。

  • 7 # 老樹不成柴

    我是82年買的海鷗相機,大部分照片都是自己洗的,矇頭被子裡卸膠捲,用了差不多二十年,現在躺在抽屜裡,成了永遠的回憶,十幾本相簿放滿了照片。

    兩千年買了一個攝錄一體機,零八年買了索尼微單,很滿意,方便靈活易攜帶,一九年冬天去新疆,為了拍寒冷冰雪,零下三十二度凍壞了,二零年又買了一部索尼微單,記憶深刻還是在新疆的冬天拍照,瞬間霧化冰掛,必須搶拍,然後懷中暖暖再搶拍。

  • 8 # 東方日出影像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是在我上初中的時候,也就是1980年。海鷗120型,雙鏡頭的。大概在高中畢業的時候,就能自己洗相片了。那時候,洗相片還比較貴(相對於當時的收入來說),所以就自己用木板自制了一個曝光箱,把家裡的電燈泡換成了紅顏色的,拉上窗簾,當做簡易的暗室。買了幾個搪瓷盤子,又買了顯影劑和定影劑,按比例兌成藥水,自己曝光,自己洗相片。把經過曝光,顯影,定影的照片貼到玻璃上,進行上光。我就是從那時開始喜歡攝影的。我的第一臺數碼相機,是一臺卡片機,是卡西歐品牌的。大概是我上班以後,1987年買的。膠片時代,是攝影的早期時代,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的老百姓剛剛接觸照相,自己拿著相機拍照,是一件讓大家羨慕的事情!那個時候的照片,大多隻是記錄功能,大家還很少能夠拍出來有思想,主題鮮明的作品。另外,由於膠片相對比較貴,又不捨得多拍。進入數碼相機時代,普通的百姓才真正進入攝影時代,大家可以學到了很多攝影知識,透過自己的努力,也能夠創作出有思想,有內涵的高質量的攝影作品!這一切,都應該歸功於改革開放,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升,才能夠有條件,有時間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精神生活。現在,隨著大家的物質生活不斷提高,喜歡攝影的人越來越多,攝影器材也是豐富多彩,有數碼單反相機,卡片機,膠片相機,無人機航拍,還有隨著手機的普及以及品質的不斷提升,手機攝影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應用。我們國家正在進入一個全民攝影時代!

  • 9 # 贊讚的爺爺1

    大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讓哥哥在琛玔,給我捎了一隻”湯姆”全自動照像機,心裡異常興奮,整天拿在手中,給這人照一張,給那個拍一張,感覺特別自豪。當時人們稱其為傻瓜象機,我感覺很納悶,如此好用的產品,怎麼是傻瓜呢?也許那時剛改革開放,人們猛然清醒,變聰明起來。而這種象機卻特別聽話,你想怎麼拍就怎麼拍;不須太多指點,誰都可以隨心所欲,任意擺弄,毫無怨言,為你服務。

    社會發展迅速,很快便出現數碼象機,再往後,手機拍照、拍影片,成為尋常的生活用品。全自動象機、數碼象機、錄放機、pp機、IC卡電話、DVD等產品,猶如曇花一現,已成為歷史,很少有人記起,但它們確實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 10 # 聊聊情感吧

    記得1984年高中畢業時,跟幾個同學到照相館租了一臺海鷗雙鏡頭黑白膠捲相機,到縣城南面的山上好一通拍。事過境遷,只是不知道那些照片弄到哪裡去了。

    從那以後,感覺照相是很神奇的事兒。苦於當時的家境條件,相機嘛,自己買?想都不敢想的。

    上大學那會,濟南的冬天突然下了一場雪,也跟幾個同學租了個相機,具體型號記不太清楚了。這應該是自己第二次接觸相機。

    工作以後,有了孩子,就想著給孩子的成長階段留下個回憶。1994年買了人生中第一部相機。中國產明佳的,記得是南京出產的?可以用了不到不久,就出現了問題,膠捲洗出來,有空拍的。好在當時可以退換,就退掉了。換了一部日本的理光單反相機,28-110的變焦鏡頭,花了三千多吧。這可是當時自己半年的工資!帶著它陪同孩子去煙臺市裡玩,一般人還用羨慕的眼光看我手機的相機,問我是不是專業攝影師呢。

    這部相機一直伴隨著自己,直到來到青島。那時,資訊的獲取比較艱難,膠捲又很貴,自己用的都是大盤裝的柯尼卡膠捲。為了使照片有些美感,沖洗照片時囑咐老闆加上柔光鏡,這樣,就顯得周圍比較朦朧中心突出啦。當時,這種方法很是流行。

    2006年春天,購買了人生中第一部數碼相機,佳能的,花了2400塊大洋。隨後,有個機會去到了四川旅遊,就一頓狂拍。記得在九寨溝拍的最多。回來後,所有照片還跟同事做了分享。

    要說是否懷念膠捲時代,真的懷念。那時候對一般人來說,膠捲挺貴的。所以,拍照時都是很用心的,調整光圈,快門速度,比較琢磨構圖的最佳角度。也談不上啥後期,唯一的後期就是讓洗照片的加個柔光鏡了。

    時代在變,科技產品也在不斷的淘汰,而且速度越來越快。但是,膠捲時代帶來的新奇,對生活中美的追求卻不曾停止。去年,又買了全畫幅單反,但心境卻不似從前的時光了……

  • 11 # 麻壇宿將

    1987年買了第一臺膠片相機,攝美LS-1,攝美28-80/4.5-5.6鏡頭。2004換成美能達A7000,圖麗28-70/2.8鏡頭。後來有換成美能達807si. 2005.富士F810,2007柯美a7d,後又經歷索尼a700,a77,a6000,還用過鬆下GF-1,GM-1,現用索尼A7r2,適馬DP2M,DP3M,松下GM-5,鏡頭亂七八糟一堆。

  • 12 # 漫步雲端96728271

    我是1985年購買了一臺120黑白膠捲相機!在1995年又購買了一部傻瓜照相機,當然是膠捲相機!2000年買的第一部數碼相機!

  • 13 # 菲林孤島

    96年出生的我,初中之前對膠捲相機的概念並不瞭解,只是小時候在照相館被拍過,讀初中時喜歡上拍照,用的第一臺數碼相機是三星S33卡片機,到了高中透過論壇瞭解到膠捲相機,便開始做功課,瞭解這個有趣的文化。高一時省錢買下了一臺後期更換紅色飾皮的鳳凰205B,那臺機器拿到手裡格外搶眼。拍了兩卷,便被膠捲的色彩吸引住,發現每一張照片都能帶給我極其溫暖的情感,讓我忍不住想要去擁抱,自此迷戀。

    很幸運清楚瞭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後來往藝術生方向發展,高二下學期參加藝考培訓,去瀋陽、北京參加藝考考試,很順利考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學的攝影專業,大學期間接觸到暗房、藍曬、溼板、幹板攝影…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了不斷燒器材,燒膠捲的不歸路…如今我已參加工作三年時間,從接觸膠捲相機到現在已有小十年的時間,使用過小一百臺不同型別的膠捲機,也收藏了幾臺徠卡、祿萊等機器。數碼相機更新再快,成像再好、畫素再高,也不如使用膠捲機珍惜按下的每一次快門。膠捲不死,我變會一直拍下去。

  • 14 # 麥子老師的美食影片課

    我的第一臺相機是1988買的華夏823旁軸相機,然後經歷了理光單反到佳能的eos30瑪米亞RB67哈蘇503cw書。第一臺數碼相機是尼康D100然後是富士s2 s3 s5,再到佳能的5d 5d2 1DX 還有康泰時645加利圖17後背後來又買了個飛思p45+後背。已經不懷念膠片時代了,因為數碼做的越來越好了,尤其16bit的數碼後背拍出來的片子已經不比膠片差啦,關鍵是方便!

  • 15 # 攝友

    我95年就擁有了一套全機械式美能達X700膠片單反相機,二支鏡頭,28-70、70-210,還有閃光燈、皮套,全部加起來一萬多,在那個時候一萬多是什麼概念,不是腦殘就是腦袋燒糊了,衝動是魔鬼,買回來一直不會用,那麼好的相機沒有拍出來一張好作品,到現在也是在防潮箱裡面睡覺。2000年我入了索尼最早推出一款S50數碼相機,剛推出來的時候也是一萬多,畫素才200多萬,一張64MB的記憶卡就要好幾百,不過那款相機還是挺好用,到現在拍出來的圖片也不差,我當收藏品了,我永遠不會懷念膠片,因為太麻煩

  • 16 # 蘆笛61061706

    由於家庭條件的限制,年輕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已能買一部單反膠片相機。記得第一次接觸膠片相機,還是在上中學的時候。記得那是82年初中二年級,學校開設生活技能(興趣)課。給我們小組發了幾部華山牌135膠片相機,同學們輪著使用。記得當時在老師的指導下,照了一些黑白照片。後來接觸過鳳凰120和日本富士135相機,都是蹭家在海關的同學的。當時他們家還有一部放大機,我們學著佈置暗房,配置顯影液,定影液,洗出來的也都是黑白照片。對於我當時來說,這一切己經相當奢侈了。

    真正意義上的擁有攝影興趣和自已的照相機,還是到了數碼時代。要感謝改革開放,社會進步給我帶來的美好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想帶著老婆孩子去旅遊,可惜沒有錢,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