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闊天空詩酒花
-
2 # Sildruid
汪淼是個線索,引子,主角是葉文潔,人物刻畫也是著重葉,汪淼只是個引出故事的線索罷了,所以後面就基本沒出現過了。
-
3 # 閒雜人羅本
在三體第一部中,汪淼被塑造為一個頂尖的奈米專家。這個人物的設定,是為了透過他來串聯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
首先,奈米材料專家這個身份,使他成為科學邊界組織要清除的地球科學家之一。科學邊界加上智子對地球科研方向的誤導,能干擾和阻斷地球科技的發展,為三體人三百多年後到達地球掃平道路。
透過描寫智子在汪淼視網膜上顯示倒計時,然後讓他觀測到整個宇宙對他閃爍等等,這些超越地球當前技術發展水平的現象。讓我們瞭解到地球上那些優秀的科學家比如楊冬為什麼會選擇自殺。估計他們都是被智子顯示的神蹟迷惑,從而對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意義失去信心,信仰崩塌而選擇自殺。
其次由於汪淼被納入科學邊界的視野,所以透過他這個角色就可以接觸到科學邊界的成員。然後讓讀者瞭解到科學邊界這個組織的運作方式,並且這個組織還分成降臨派和拯救派。兩個派別居然是你死我活的矛盾。以及引出這個組織的精神領袖葉文潔和伊文斯這兩條線索。
再次,由於汪淼是科學家,所以他有很高的科學素養。這樣的人物設定,使他能在玩三體遊戲中,不斷通關。三體遊戲中的不同場景,是作者以地球文明為參照,向讀者介紹三體文明的發展探索歷程:比如周文王用玄學預測三體紀元;秦始皇用人肉計算機演算三體問題;還有哥白尼發現三體星上亂紀元是因為有三顆太陽圍著三體星。
最後,一個重要的伏筆就是‘’古箏行動‘’,這個行動需要奈米絲才能做到。而且大史也是在和汪淼接觸過程中才對這種材料有了瞭解,從而產生靈感。
所以在三體第一部裡,汪淼這個奈米專家就像珍珠項鍊的線,透過他把一顆顆珍珠串聯成為了一個完美的故事。
-
4 # 姑蘇慕容興復大燕
《三體》第一部有點像一個偵探小說的結構,以汪淼為線索,破獲了地球三體組織。小說要製造懸念啊,因此汪淼這個線索人物來引出整個故事。第一部中著力刻畫的人物其實是葉文潔,葉文潔才是主角。正是有了葉文潔才有了地球帶路黨。但是從葉文潔的遭遇和思想來看,又集中反映出了地球上的各種矛盾和人類的自私虛偽。
-
5 # 貓先生內涵科普
六月科普,貓先僧給你擼一擼。
《三體》是部好作品。不同意的拖出去先盤半小時。本貓也是絕對的大劉粉,《三體》裡面的人物也是豐富立體,令人過目不忘。論人氣,羅輯貫穿後兩部,絕對的主角!章北海從第一部伏線,第二部爆發,給人相當的震撼!程聖母,你死不死啊,死不死!不說她了!
三部曲中,《黑暗森林》被人反覆提及,熱度最高。《死神永生》是結局,也人氣高漲。反而第一部卻氣勢弱了很多,裡面首先出場的人物,汪淼博士,彷彿第一部後就被拋棄了一樣,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本貓認為,大家其實誤會了啊,汪博士可不是第一部的主角,從第一部的名字《地球往事》,就可以清晰的知道,主角是葉文潔!
汪淼只是一條敘述明線,一條平緩的可以理解和認知葉文潔的明線人物,不會由於自身的性格額外引起其他衝突,可以保證情節可控推動的串場人物而已。無論是劇情的推動,還是高潮的迸發,以及衝突的根源,他都只是一個不動聲色的旁觀者或者見證者。這一段將地球推向死亡深淵的地球往事,一直是葉文潔自己一個人的史詩。
並且,葉文潔將死亡帶到地球,也將生存的希望交到了羅輯手上,在第二部中,使得羅輯有機會參悟黑暗森林原理,獲得與三體世界的恐怖平衡,葉文潔其實就是原動力。
《三體》中,故事的開始和結束都起源自葉文潔,大劉也給了她一個屬於她一生追求的結局。實屬難能可貴了。汪淼真的只是一個小角色,只是出場較早露臉稍多而已。就是史強也比汪淼重要和有個性的多!
回覆列表
汪淼其實不算小角色,在《三體》第一部裡,從“戲份”來說,他是當之無愧的男主角。只是這個人物到了第二部就銷聲匿跡了,而第二部開始,人類對抗三體以及宇宙中的黑暗森林打擊的故事才開始真正開始。汪淼此時“消失”,自然會給人一種奇怪的感覺。
為什麼作者不繼續寫汪淼呢?我認為大概有這樣的原因:
1.《三體》一開始是連載的小說,很可能作者是邊想邊寫的,思路未必全程都連貫並且穩定不變。那麼,在寫完第一部之後,覺得有必要換個更合適的主角,也是有可能的。《三體》共有三部,第一部是從2006年5月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連載的,而第二部出版於2008年,第三部出版於2010年。
顯然,和第一部比起來,第二部第三部的出版順利得多。可以猜想,正是因為第一部很受歡迎,第二部才得以更加順利地面世。而第二部的成功,又進一步催生了第三部。大劉本人似乎說過,他本來是沒計劃寫第三部的。但事實上呢,在第二部看似非常完整的結局之後,他又寫出了出人意料的第三部,而且還把第二部的故事來了個大反轉,立意更加高遠。
由此可見,大劉的腦洞實在厲害,在人們覺得山窮水盡的時候,他依然可以柳暗花明。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故事的前後連貫性有所不足,畢竟翻轉的故事就是要求把已經填好的坑重新挖了再填。有的時候,還不如另起爐灶重新寫。
汪淼從第一部的主角,淪落到第二部第三部不見蹤影,連路人都不如的地步,大概就是大劉覺得這個人物已經寫“死”了,寫完了,沒什麼可再寫的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很可能是因為大劉一開始寫連載的時候,只考慮了第一部的人物和故事。第二部是第一部寫完後,或者在寫第一部的過程中才慢慢想清楚的。而原先他設計的汪淼這個人物,只適合出現在第一部的故事裡。等到考慮寫第二部的時候,自然就覺得這個人物不適合,應該換了。
2.和《三體》第二部、第三部的主要人物比起來,汪淼的性格顯得過於平面,主角氣質不足,所以確實可以考慮不再繼續寫這個人物寫。為什麼汪淼不適合再出現在《三體》第二部、第三部中呢?其實比較一下第一部和後面兩部的故事,以及第一部和後面兩部的角色,就可以看出端倪。
《三體》第一部就像一部懸疑劇,最後揭曉的謎底是有外星人要來入侵地球了。此時人們最關心的是人類如何應對?而第一部的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很顯然,人類怎麼打這場星際戰爭,是第二部甚至第三部才要說的故事。
相比之下,第一部的故事背景是比較平淡,只有少數掌握核心資訊的人才知道平靜表象下的山雨欲來風滿樓。要不是汪淼的職業和研究領域,他也不會有機會進入這些少數核心之中。事實上,汪淼和後面的人物比起來更像一個普通人,稀裡糊塗被拉進一個秘密圈子,被動地完成了任務,如此而已。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性格還是作為,他其實並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唯一的貢獻是古箏行動,但那也是大史出的點子,他只是作為技術專家主持完成而已。
這樣的人物性格,太平面也太平淡,要放在人類對抗外星文明侵略的故事中,確實不大適合。但是汪淼在第一部已經是主角了,哪怕是被動的,也因為古箏行為而成為大功臣了,之後再讓他去當配角或者不起眼的小角色,似乎也不適合。所以,最好就是讓他匿了,從此不再出現。
(馮紹峰飾演的汪淼)
比較一下第二部和第三部的羅輯、章北海、維德、程心、雲天明等人物,可以說個個性格都很鮮明,作為角色更加“有戲”,而汪淼給人印象最深的“事蹟”,反而是他被智子的障眼法矇蔽了的時候精神崩潰的一幕。這一幕,直到第二部還借大史之口提了一次,也算是交代了汪淼不適合再出現的原因:他本來就是普通人,放過他吧。
可能有人會說,人物可以立體,角色可以成長,像羅輯,本來不也是一個得過且過混日子的普通人麼?結果不一樣當了人類的救世主?但其實,作者塑造羅輯這個形象時,已經讓讀者清晰看到了他混混外表下掩藏的桀驁、智慧和有愛的本性,就是因為有這些本質的東西,他才可能成為救世主。而汪淼呢,一出場就已經是在奈米技術領域小有成就的科學家了,面對智子的障眼法,還是表現得那麼軟弱,人物成長的空間確實不大。
3.《三體》三部曲在事實上構成了人類對抗外星侵略以及黑暗森林打擊命運的史詩級敘事,如此宏大的敘事,塑造人物時以群像刻畫更為合適。《三體》第一部揭示了外星人即將入侵的秘密,第二部透過艱苦智鬥成功遏制住了外星威脅,到第三部簡直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猶如坐過山車,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獄。縱觀三部曲全部歷程,可以說就是一曲人類苦苦和命運法則抗爭的慷慨悲歌,這樣宏大的背景和故事,當然不適合寫成單純的個人英雄主義。
從人類知道三體入侵到最後被太陽系被二維化,整個過程經歷了數百年,這麼長的時間,也不適合老是讓一個人去當主角和英雄,因為他要活那麼久只能不斷冬眠,而冬眠了還當什麼主角?所以這個抗爭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不同時期的主要人物肯定也要有所變化,最後構成可歌可泣的群體形象。
因此,《三體》每一部的主角都換人,從不同個體的不同視角看出去,最後拼出更加立體豐滿的整體故事輪廓。這樣寫,更有波瀾壯闊的真實感。
所以,汪淼作為第一部相對和平的時代的人物,他的事蹟,就留在這個時期好了。以後那些動人心魄的故事,就讓羅輯、維德、章北海這些更加有獨特氣質的人去演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