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裡很多書,看不過來,或者有時看過容易忘,有的人看書就特別快,求推薦高效閱讀一本書或速讀的方法。
7
回覆列表
  • 1 # 瘋狂小牛哈

    首先,一定要克服回讀的習慣

    以前我看書,總覺得自己要麼沒理解文章的意思,要麼就是忘記之前看的內容,然後就不斷回讀,不斷回讀,其實,這樣不僅降低了閱讀速度,而且不能讓自己全神貫注看書,反正可以有回讀的機會,那麼就沒必要很用心,而速讀是傳統閱讀視幅度的10倍,100倍,在閱讀的時候,如果沒有全神貫注的話,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看了什麼內容?大腦完全一片空白,速讀需要專注,所以建議選擇安靜的環境,不要被周邊的人事打亂自己的節奏,在做速讀技能訓練的同時,不僅提高了閱讀速度,還無形中改變了自己三心二意的習慣!是不是感覺受益很大呢。

    第二、切記讀出聲

    如果讀出聲來,閱讀速度就等同於說話速度,這樣會大大拖延了閱讀的速度,估計有些人可能會說,可是我念出聲來,可以加深記憶,俗語說的好,無聲勝有聲,如果你的大腦在用心接收訊息的時候,你完全不需要用聲音來強調自己在記住書本內容!

    第三、不要逐字閱讀

    如果你想要快速理解一個複雜的長句,大腦就必須在短時間內,瀏覽到文章資訊並同時將資訊存入記憶內,而高速閱讀能降低快速理解的難度。傳統的逐字閱讀的習慣必須摒棄,逐字閱讀一般是很多個詞憑藉記憶力串聯成一句話,但是,如果一段話比較複雜,那麼逐字閱讀可能很難理解內容的意思,而只有快掃整段話,才會提高你的理解力,影象閱讀就尤為重要了,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大腦一秒鐘可以接收多少資訊,舉個例子,你站在家門口的窗戶上,遠望四周,1秒鐘你可以接收多少資訊?你設定可以記住左邊右邊有多少顆樹,有幾隻鳥,你聞到了多少氣味?如果你讓大腦將文字變換成圖片來閱讀,進入到速讀的世界裡,快速閱讀。

    第四、選擇一個好的軟體 我們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從小老師家長教育我們要逐字看書,大聲念出來,20年來保持的習慣,突然有一天要換成影象閱讀,會很難改變,而且速讀需要保持全神貫注,或許一個電話就會打斷你的速度,甚至讓你又變為原來的閱讀習慣,而且有的時候你不確定你這樣的速讀訓練是否有效,是否正確! 但是,現在,市面有專門的速讀軟體,個人覺得精英特軟體是很實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潛移默化中改變我的閱讀習慣,讓我的左右腦協調性更佳,左腦傳輸的線性思維和數字化分析工作,右腦能夠可以轉為影象,快速理解!這些都是我速讀訓練中的一點小心得,希望大家閱讀後能有所幫助!

  • 2 # 大道至簡151172803

    當拿到一本書,應該在基本瞭解這本書的大體內容後,再決定是否值得花時間去讀。

    那麼,有沒有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呢?快速閱讀法的關鍵是在眼停(瞳孔不運動時)的瞬間,能感知到較多的詞彙量。如同我們平時所說的“一目十行”。透過快速閱讀的練習,就能很快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的意思。

    比如在閱讀“那麼,有沒有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呢?”時,只要抓住“有沒有--快速閱讀--”這兩個關鍵詞語,就理解這個句子的基本意思了。

    據說,閱讀推理小說能夠提高閱讀的速度。推理小說故事吸引人,進入大腦的單詞量自然比內容深奧和陌生的書要多一些。像這樣的書在休息時或睡覺前閱讀,不但不是負擔,還能使你掌握速讀方法,對閱讀其他書大有幫助。當然,這也有“在閱讀推理小說的過程中,因為情節很吸引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這一層意思在裡面,所以注意力的集中也是效率閱讀的關鍵。

    拿到一本書,先看書的標題和副標題、作者和出版者、編者的話和關於作者的說明;然後,瀏覽目錄,閱讀內容提要、前言或後記;最後,以跳讀的方式大體翻閱全書,並注意出現在章節始末的小標題。這樣,就能基本瞭解這本書的內容,然後再決定是否值得花時間去讀。有時為了尋找某些資料,篩選出自己想了解的資訊,也得運用快速閱讀法。這種閱讀,要把自己想了解的資訊牢記在心中,儘快移動眼睛掃描閱讀,並注意運用標題、縮行、不同字型的標示等,幫助自己搜尋所需的資料。

    除了運用瀏覽的方法快速閱讀外,對長篇文章還可以採用預讀的方法。所謂預讀,就是當你讀一本書的時候,可以先看開頭的兩段。接著只看以下各段的第一句,然後將最後兩段逐字逐句讀完。這樣的預讀可以使你迅速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概括的瞭解。

    另外,還可以採用群讀的方法進行快速閱讀。群讀,就是能使自己閱讀時,一瞬間不是看一個字,而是看一個或是幾個詞彙。當然這種快速閱讀的方法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做到。你可以找一篇比較通俗易懂的短文來進行“群讀”,訓練自己一次能“掃視”上3至5個字,7至8個字甚至多行。在精英特速讀記憶中,就是在保證理解率的情況下,以這種循序漸進的速度來進來練習。這樣經常進行訓練就能有效提高閱讀速度。

  • 3 # 在下千城

    現在網路上有很多關於快速閱讀的文章和方法,和大多數人一樣,我自己最開始也是不相信的,一年200-300本書,1個月15-20本書的閱讀速度怎麼可能達到。昨天翻看和學習簡書一哥“彭小六”的文章時發現一張很實用的圖,非常貼切的闡述了閱讀的幾個階段。

    雖然有無數大牛和經驗告訴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閱讀,直接從更高階段開始,但很不幸,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閱讀之路都要從第一階段一步步向前邁進。我目前剛剛邁入第四階段“資訊時代——主題閱讀”,步入這個階段後,我突然明白和領悟到了一種有效、快速的閱讀方法,就好比修煉武功秘籍,頓悟到大天位境界一般。

    今天,就將我領悟到的“21天閱讀10本書”的秘訣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在閱讀之路拼搏的讀書人一點啟發。這個方法的核心秘訣是10個字:3本書入門,10本書粗通。

    1、基本步驟(三步)

    第一步:確定你想閱讀的領域,並選取10本中上等書籍,選擇標準可參考豆瓣評分、知乎書評、京東和噹噹銷量等;

    第二步:(關鍵的一步)制定閱讀計劃,分為三週21天推進。

    第一週:精讀1本經典書(評分最高、評價最好),7天讀一本。要求從頭到尾仔細閱讀,以讀懂和讀透為目標,讀完後要建立這一領域的輪廓,清晰這一領域的脈絡,在腦海中初步有一個體系和架構。

    第二週:細讀2本次經典書(評分、評價排在第2和第3位),7天讀兩本。讀懂、讀透、從頭到尾閱讀,但對已經看過和了解的東西要提升閱讀速度,對新東西要精讀、深讀(像第一本書那樣)。透過這兩本書的閱讀,基本一個較為清晰的這一領域的框架已經搭建起來了。

    第三週:快讀7本剩餘的書(除了3本以外剩下的書籍),7天讀7本。在看書的時候只要針對你沒讀過的東西進行細讀即可,已經讀過和了解的東西只需快速掃讀甚至直接略過,因為你會發現很多內容大同小異,這7本書有80%只是在重複前三本的大理論體系和根源基礎,只有20%是新內容,所以只要找到20%的新內容即可。

    第三步:分析、歸納、總結、梳理,並一定要以某種形式進行輸出,包括寫作、PPT、思維導圖等等,不輸出,就等於沒有閱讀。

    2、舉個栗子

    下面以我目前進行的“讀書方法論”主題書籍為例

    第一步:確定閱讀主題:讀書方法論。並透過網路渠道蒐集和下載了12本書籍,這裡只列出10本書籍,想要書籍打包下載地址的請檢視這篇文章:我為什麼要讀這12本讀書方法論的書(內附下載連結)。

    第二步:制定閱讀計劃,分三週實施:

    (1)第一週:精讀《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是莫提默·J. 艾德勒寫讀書方法領域的一本經典書,至於它的影響和價值我就不贅述了,自行百度搜索即可。目標:從頭到尾仔細閱讀,把每一點儘量以掌握住為主,架構起讀書方法論這一領域的體系框架。包括閱讀的層次、不同型別書籍的閱讀方法(如實用類、文學類、故事戲劇、歷史類、教科書、哲學書等)。這本書其實闡述了一個道理,就是閱讀是一門藝術,是每個讀書人都必修的一門功課,這本書正是一本閱讀藝術課的入門導引,我要利用好這個導引,爭取入門。

    (2)第二週:細讀《超級快速閱讀》和《這樣讀書就夠了》。

    《超級快速閱讀》是克里斯蒂安·格呂寧的成名之作,是他自己參考了眾多學習類書籍之後獨創的一個讀書方法,我要透過這本書瞭解如何拓寬閱讀視野、如何進行快速閱讀、如何進行視覺閱讀進階訓練、如何五感並用實現超級閱讀,並把方法應用到我的學習和生活中。這本書有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視覺訓練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將閱讀速度從普通人的400-600字/分鐘,提高到800-1000字/分鐘,當然只是限於一些通俗類書籍,專業書籍還是要細細研讀的,但這就為我第三週一天讀一本書大號了基礎。

    《這樣讀書就夠了》是拆書幫寫的關於如何高效閱讀的書,據我瞭解,它提供了一種非常新穎的方法,如嚐到RIA的理念:閱讀、引導促進和拆為己用(RIA)。

    R(Reading)閱讀圖書片段;

    I (Interpretation)拆書家引導促進;

    A(Appropriation)學習者拆為己用。

    另外,這本書還講了一些很實用的閱讀方法,比如便籤讀書法、如何拆書、如何透過閱讀來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等,有應用意義。

    (3)第三週:7天閱讀剩下的7本(名字就不打了,具體看上圖)。剩下的7本是我認為不需要細讀的書,因為前面已經基本上掌握了讀書方法論這一領域的總覽性知識脈絡,只需要從這7本書中找到我自己還沒有了解的知識點,補充入我在讀書方法論這一領域的空白即可。

    透過這樣一個節奏,關於讀書方法論這一領域的知識架構,基本就可以被我搭建起來,並透過持續的思考,堅持每日寫作,可以形成良好的輸出,並內化為我自己的思想。(比如,我目前才剛開始讀第一本,其餘書還沒讀呢,就能寫出這篇:21天讀完10本書的文章),所以,很期待讀完書以後的感悟和體驗,那或許是一種“很爽”的境界吧。

    讓我們一起閱讀、寫作,自我學習,持續提升!

  • 4 # 洛翕書房

    我們處在一個知識資訊如洪水般的時代,要想自己不被淹沒而落後,高效閱讀速度是必需的能力。現在介紹一種高效閱讀的方法:速讀術。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中指出,速讀技巧即“‘假設’與‘驗證’”的互相追逐”。首先發掘一篇文或一本書的關鍵詞,檢索好仔細閱讀的地方,然後進行關鍵詞構思假設,最後仔細閱讀,把書中的重點與自己假設做對比分析,並做好筆記。

    速讀中的難點就是對重點內容的準確,這因閱讀者自身的知識水平高低而不一,這就需要我們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如何做到,原尻淳一建議我們將垂直型閱讀和水平型閱讀相結合,實現“知識立體化”,也可稱為“加快閱讀的‘類比’技巧。”

    具體步驟如下圖所示:

  • 5 # 沙慄

    半小時讀完一本書的方法

    前幾天讀一篇文章提到錢鍾書先生,眾所周知的錢先生博覽群書,許多書籍的內容能夠整段整段的背誦出來。

    而我們大多數人的體會卻是:很多書,我們讀得再仔細,讀完把書一合上,很多細節是想不起來的。或者過了一週,再想這本書的內容,竟然能夠想起的不過一兩個場景或者一兩句話而已。

    後來看到日本一位書評人印南敦史說,對於一本書他只需花20-30分鐘閱讀,然後花60分鐘撰寫書評。他說閱讀一本書,並不在於“複製100%”的原文,而在於“邂逅1%”的收穫。讀一本書只為遇見一行文字。所以這樣一來閱讀是不是就感受輕鬆多了?

    持有這個觀點的書評人有多厲害呢?他曾經是一個慢讀者,從1頁讀5分鐘到一年讀700本書。是日本專業的書評人,每月要為將近60本書撰寫書評。這些資料是不是很驚人?那他是怎麼樣做到的呢?

    印南敦史寫了一本叫做《快速閱讀術》的書專門來介紹自己的速讀方法。很值得想要提高速讀能力的我們學習。

    在《快速閱讀術》一書中作者把自己的快速閱讀方法稱為流水式閱讀。簡單的說就是讀書要像流水一樣從心裡流過,而無需花費太多時間通讀細讀。因為無論怎樣的通讀細讀,一本書能夠讓我們記住的往往只是一兩句話,一兩行字。既然如此,我們只要確定關鍵字句,去書中搜索它們即可,就像作者說的:“只要流過便有意義”。

    在介紹流水式閱讀的技巧之前,作者首先提到一個閱讀習慣的問題。我們難以實現快速閱讀,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的閱讀習慣不好。比如閱讀的時候讀到重點字句我們喜歡在書上畫線。但實際上線畫過之後,我們幾乎不會再重複閱讀,所以這並沒有實際意義。所以在這裡作者提倡一種閱讀方法叫呼吸式閱讀,用以解決我們一些不良閱讀習慣,並保證在閱讀的同時對一些關鍵詞,核心內容記憶深刻。

    呼吸式閱讀,就是把吸氣比作讀,把呼氣比作寫,記筆記,摘錄重點字句。做到邊讀邊寫,這樣對於書的內容是不是很容易記住了?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出《快速閱讀術》這本書來詳細學習。

    好,在學會呼吸式閱讀之後,便可以熟練運用它從而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了。怎麼來提高呢?

    作者詳細跟我們介紹了流水式閱讀的技巧步驟。 提高閱讀速度的重點在於,在掌握呼吸式閱讀之後,如何運用它,做到真正的流水式閱讀。

    流水式閱讀實際學習和操作起來都非常的簡單,只要我們用心,很快就能掌握這種方便快捷的速讀方法。

    我們可以用只讀小標題的跳讀的方式來快速獲取書中核心內容。閱讀一本書的序言和目錄。並據此確定定義該書核心內容的關鍵詞。

    接下來我們只需在“一目十行”的閱讀當中去搜索關鍵詞。 透過序言和目錄,我們可以確定書的重點內容,作者的寫作意圖,書的結構框架,並因此而確定我們閱讀的順序和閱讀的重點章節。從而更好的控制閱讀速度與時間。

    看到這裡是不是恍然大悟,原來讀書是要先讀序言和目錄的!以前我們讀書是從來不讀序言和目錄的,而是迫不急待的直接翻過這兩部分,進入書的正文。所以從現在開始改掉這種錯誤的閱讀習慣吧。

    當我們能夠熟練的運用流水式閱讀之後,我們的速讀能力自然會慢慢提高。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讀更多的書籍了。

    所以在這本書裡作者還專門為大家介紹了實現多讀的方法。比如制訂閱讀計劃。以一週為大單位,提前做好下一週的閱讀計劃,包括每天需要閱讀的書籍。並且堅持做到當天的書當天必須讀完。今日事今日畢嘛。

    在《快速閱讀術》一書裡作者還介紹了選擇書籍的技巧,書籍的獲取渠道,整理書籍的方法,都非常的實用,值得我們借鑑並運用到實際閱讀當中。

    這本書透過作者的親身經歷,向我們介紹了一種簡單有效的速讀方法:流水式閱讀。

    正如作者說的,閱讀一本書,我們只需要找到那“一行精華”併為已所用。而掌握了《快速閱讀術》這本書的精華——流水式閱讀,我們便完全可以輕鬆的將自己的閱讀能力提升到完全讓人意想不到的高度。甚至同樣也可以象作者一樣,只需花20-30分鐘的時間來閱讀一本書。

  • 6 # 芥末Mustard

    現在社會,每個人都處在浮躁中,也包括我自己。每次當我翻開書想看時,總會被各種誘惑打斷。

    有人發來了訊息,放下書先看了看。看到精彩的新聞,視線又被吸引。不僅是被各種外在事物誘惑,還有自己不能靜下心去看書。所以我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坐下來好好看看書了。

    相信許多人都有和我一樣的無奈。

    可是最近我又喜歡上了看書。因為最近我發現了另一種看書的方式—聽書。無論你是在做家務,還是跑步,都可以來聽書。聽書也不像看書那樣,一本書有很多內容,聽書只是將一本書的精華提煉出來,既能瞭解這本書,又不用花費花費許多時間。

    透過聽書,我能對這本書產生極大的興趣,便有想看這本書的念頭。同時,聽書還是一種篩選,透過這種方法,我漸漸得不排斥紙質圖書了。

    所以,當你覺得很浮躁,看不進書時,不妨找一個聽書軟體,從聽書開始,進入書的世界。

  • 7 # 羽媽育兒經

    還有一種快速讀書方法,這也是最近我學到的。瀏覽和略讀。

    瀏覽,可以嘗試拓展閱讀視野,避免逐字默讀,比如說一個一個字默唸。不但讀的慢,還記不住讀本的要點。

    比如,把視野焦點對準每行中間的位置,這樣嘗試一目一行,或者一目二行,可以提高瀏覽速度。瀏覽結束了,整個讀本的框架結構也就大致瞭解了,然後選擇性地略讀。

    略讀,可以抓主題句。每個段落的主題句通常在段首或段尾,這個可以重點理解,其它的內容可以忽略。略讀一遍後,整個讀本的大綱和重點就也瞭解到位了。還可以嘗試寫出提綱來,畫思路導圖,還可以評價這本書了。

    快速閱讀,如果僅是速度而沒理解,也是徒然。選擇合適的時間合適地點,有效閱讀,爭取把閱讀當成是內容輸入的一個過程。

  • 8 # 香菇醬醬玉米粒

    首先,讀書並不是非要都記住。讀書的目的分為消遣、收集資訊和獲得知識。比如你讀《盜墓筆記》,很大可能是為了追求在學習之餘放鬆,追求一種刺激感。這時候,你非要記住所有的情節,那就是和自己過不去了。再說,大腦的設定就是記不住所有的東西, 不要對抗自然規律。

    其次,怎樣才能記住自己需要的知識呢?比如:當我們看一本提高閱讀能力的書,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收集如何提高閱讀能力的資訊。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記住資訊“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將書本中的資訊內化為自己的能力,並運用於生活實踐。此時,閱讀方法就會變得非常重要。

    以前我自詡讀過很多書,大學沒事就待在圖書館。從王小波的特立獨行到汪曾祺的飲食草木,哪個名家的書都要看上幾本。讀完之後,除了在別人提起這些作家,自己還知道有這麼個人,就再沒別的了。直到畢業後開始閱讀一些關於提高閱讀能力的工具書,才真正學會讀書。

    下面這三本書是我看過的關於提升閱讀能力的書,推薦給你。分別是:《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和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三本書涵蓋了從閱讀速度、閱讀效率、筆記、思維導圖等多個方面提供了提高閱讀能力的具體方法。

    《溝通聖經》顧名思義,主要寫如何提高職場溝通能力。值得特別之處的是,這本書中花費兩章的內容介紹了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的方法。如果你一直都比別人讀書慢,而且讀完還沒有別人記住的內容多,千萬不要甩鍋給智商。這只是你的閱讀方法不正確。而這兩章正好可以糾正我們閱讀中的壞習慣。

    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中,作者從帶著目的閱讀和輸出兩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有效記住書中資訊的方法。如何帶著問題閱讀,如何透過思維導圖和筆記的方法輸出,本書給出了很具體的方法。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內容很樸實,卻很有用。我們在日常生活和讀書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想法:等我買好各色圓珠筆再開始學習,把讀書感想和摘抄分門別類記下來······最後往往什麼都沒做。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一元化筆記和蔥鮪火鍋式筆記法可以讓記筆記變得更容易堅持,是“完美主義者”的福音。另外, 如果想寫書評和文案,蔥鮪火鍋式(筆記+感想)的方法也可以讓我們的靈感碰撞出火花。

    認真看完這三本書中的閱讀方法,至少,在閱讀這三本書的時候,認真實踐這些方法。等你完成這兩個步驟,你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高效的、系統的閱讀方法。

  • 9 # 豆瓣哆啦做夢

    相信很多人在閱讀的過程中都會產生這樣的困惑。

    讀書應該注重質量還是數量?

    讀書記不住怎麼辦?

    讀書筆記做起來費時費力無法堅持。

    帶著這樣的困惑,我翻開了日本“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寫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日本人似乎有一種天賦,總能賦予平凡小事以儀式感,進而使之昇華為一種藝術。奧野宣之就是這樣一位在記筆記方面的專家。他將自己多年來記筆記的經驗總結提煉,形成了一套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重溫的讀書流程。粗讀下來看似普通,但在實際操作之後卻能實實在在的體會到其中的妙處。

    1. 選書——感興趣的才是值得讀的

    選書這件事是我之前從未注意過的,讀書筆記也都是在讀書過程中才開始記錄。但是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將選書這件事鄭重其事的作為讀書這件事的開始,在讀書筆記中也應該有選書過程的記錄。

    也許是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想著要是有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書就好了。

    可能是偶然間在雜誌或者電視上看到一本書的介紹,感覺很感興趣。

    或者是在讀某本書的過程中,裡面提到了其他的書籍。

    這些轉瞬即逝的想法都因該被記錄下來,作為之後購書的參考。需要或是有興趣的書籍,讓人有種迫不及待想要翻開的衝動,讀書也一定會更有動力!

    於是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在筆記中記錄瞭如下內容:

    2018.1.22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作者提及:

    《幸福散論》法國哲學家阿蘭(對作者最有影響的一本書);

    《一九八四》喬治奧威爾。

    感興趣,想知道這兩本書對作者的影響。

    書中夾了書籤《閱讀整理學》外山滋比古,可作配套閱讀。

    2018.1.27 讀後覺得很有收穫,想閱讀作者其他的作品:

    《如何有效整理資訊》

    《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

    《A6全能筆記術》

    《活用一輩子的旅行筆記術》

    讀了一本書就引申出這麼多本相關的書籍,如果能做個有心人在閱讀時把這些書籍記錄下來形成書單。同一作者的書籍、相關的書籍自然會形成體系,還怕知識結構散亂,理解不夠透徹嗎?

    2. 購書——不再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現在幾乎每一本書都會有腰封。而腰封上的內容不是名家的推薦詞,就是各種獲獎記

    錄。每一本都裝幀精美,標題又引人注意。再配合網路上的各種滿減活動,讓人在清空購物車的時候有一種已經獲得了大量知識的滿足感。

    但是真正拿到書的時候,讀了幾頁卻發現並不感興趣,或者是內容空泛隨便拼湊的書籍。這樣的圖書買的時候就已經浪費了金錢,如果硬逼著自己讀下去,無疑更是浪費時間,削減閱讀興趣。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建議我們,購書最好不要被書籍的宣傳迷惑。第一步的時候我們已經透過日常的積累有了一份屬於我們自己的書單,在列出書單時,我們考慮了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首先保證了書籍方向的正確。接下來我們可以透過網路和雜誌等渠道,看書評、書籍摘錄等內容,這樣才能保證買到的書是真正值得讀又適合我們的佳作。

    3. 讀書——以做讀書筆記為前提,有意識的閱讀

    這一部分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有很深的體會。

    最初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只是利用通勤時間匆匆瀏覽了一遍。感覺並沒有太大的收穫,反而利用標籤、做讀書筆記等等內容是我早就知道並且一直都在做的。

    但是當我靜下心來準備做這本書的讀書筆記的時候,卻發現書中有很多想法和建議是對我很有啟發的。在梳理這本書的知識脈絡的過程中,讓我對閱讀這件事有了新的認識。

    如果在最開始就帶著“該在閱讀筆記中記錄什麼呢”這樣的問題去閱讀,不僅注意力會更加集中,閱讀效率更高,而且在篩選的過程中加深了理解。

    4. 讀書筆記——價效比超高的勞動成果

    可能是學生時期痛苦的做筆記經歷留下的印象太過深刻。願意花時間做讀書筆記(尤

    其是手寫讀書筆記)的人越來越少了。在輪番實驗了不計讀書筆記、利用電子裝置做讀書筆記和手寫讀書筆記這幾種讀書方式之後,我感覺用手寫的方式記錄是價效比最高的記錄方法。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奧野宣之的說明也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

    但是與我之前的讀書筆記記錄方法不同,奧野宣之提出了更為感性又富於趣味性的筆記記錄方法。彷彿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讀書筆記不應該只是把書中有價值的語句摘抄下來,而是應該完整的記錄讀書的體驗。

    “讀書體驗比書本身更重要。”書中的這句話真是有如醍醐灌頂。

    最開始對圖書的印象,期望從中得到什麼知識。

    摘錄的這段話引發了你怎樣的共鳴,有什麼感悟,如何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

    哪些意見是與你之前讀到過的書籍相同或相悖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甚至可以把一些有意思的相關資訊和小書籤、腰封等等貼上在筆記上,生動又有趣的記錄你的這段閱讀時光。

    5. 重溫筆記——像是翻開了一本書籍的老相簿

    很喜歡作者在書中把一本書比喻為一處風景,而讀書筆記就是你為這處風景拍的照

    片。時間不同、天氣不同、心境不同,同一處風景拍出的照片也不同。作者建議不妨每週將固定的時間作為書籍和讀書筆記的回顧日。把你新的感受補充在讀書筆記中,讓筆記幫助你複習和思考,溫故知新後舉一反三,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就是這樣一本教授讀書方法,又改變讀書體驗的書。奧野宣之透過這本書一步步的悉心傳授了與書相處的方式,引導我們關注讀書的過程和自身與書籍之間的聯絡。從此讀書不再是硬著頭皮要做的“苦差事”,而變成了與一處景緻的“一期一會”,與自己的感受和經歷的一次對話。

  • 10 # 芒果天

    我們所處網路時代,變革迅速,很多人經常說:我哪有時間看書啊?所以現在很多碎片知識,市面上也出現了很多以“速讀”為標題的書,那是不是真的看過書我們就能提高讀書的速度了呢?是不是真的提高閱讀速度就可以了呢?

    最近看的這本書《王者速讀法》可以告訴你答案。

    《王者速讀法》是由齊藤英治寫的,他致力於提高身心健康和腦力開發,將其作為終身的事業在推進。他所研究的豐富心靈世界的讀書法,提高效率的方法被東芝、富士、JR東日本等許多大企業的進修培訓所採用。齊藤英治的作品還有《左右腦同時開動的速聽訓練》、《白宮的記憶速讀術》等著作。看起來有很多內容值得我們去挖掘了。

    那麼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我們讀書是為了什麼?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呢?你有好好想過這些問題嗎?

    讀書可以是娛樂消遣,可以是收集資訊,也可以是獲取知識。這也是讀書的三個主要的目的。現在我們讀書肯定也是為了能更好的學以致用,把書中看到的,吸收的知識收為己用,但現在很多人存在的問題就是書我讀了,也看了,但是看過之後什麼也沒記住,就更不要說用起來這件事了。

    那如何學以致用?首先是要提高閱讀的速度,然後是提高閱讀的效率,高速理解掌握你所看到的內容,那接下來就說一下如何提高閱讀的速度。

    《王者速讀法》從書名中就能看出來,本書中也稱為“三十分鐘速讀法”。一共將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五分鐘預覽

    首先要明確幾個問題:你想要從這本書中獲得怎麼樣的資訊,為此讀哪些地方就可以了,什麼地方應該多加用心地去讀。

    1、從標題、封面、護封中得到對書的初步印象;

    2、在目錄上花些時間,在目錄中可以明白作者的大體意圖了;

    3、通覽標題和圖示,標黑等的內容,可以透過視覺傳遞給你書中的要點;

    4、瞭解書的整體結構;

    第二階:用翻開書的前兩秒檢查所有書頁

    1、瀏覽所有的圖片,影像直入大腦,下意識地可以察覺出很多關鍵字詞;

    2、從這翻書過程也可以預估大概什麼位置比較重要,需要過後仔細閱讀;

    第三階:用跳讀法閱讀最重要的兩成內容,獲得八成資訊

    1、跳讀,可以讓你閱讀兩成,得到八成,和二八法則很類似;

    2、實現有輕有重的公平主義,分清輕重緩急,讀最有價值的地方;

    3、用PDCA進行復盤,讀書九小時後複習更新一下記憶;

    以上就是王者三十分鐘速讀法,其實就是我們最初要確立自己讀書的目的,然後預覽全書,預估重要內容,評估查詢關鍵詞,跳讀略讀,二八法則來進行,九小時後複習更新記憶。

    重要的還是要實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本書中一直在說的就是“書是你的僕人”,好的僕人可以幫助你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做額外的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利用好你的僕人,也像李笑來老師說的“把時間當作你的朋友”一樣,換個角度來看待問題,結果截然不同。

    有了輸入一定要有輸出,把知識輸入大腦(讀書、速讀等),儲存之後迅速構思加工,輸出表達你內化的內容。在這過程中一定要保有目的意識,這樣才能有正確的方向性。

    速讀只是實現你輸出目標的一個途徑,一種方法,千萬不要盲目的為了加快速度而且速讀,一定要有效率的閱讀哦。

  • 11 # 右右在路上

    在如今海量的圖書和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快速閱讀已經成為我們的必備技能之一。在這裡我推薦日本知名講師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教我們如何用三步速讀並牢記一本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人教導我們書要反覆讀,認真鑽研,才能理解真正的深意。但我們除了從經典書籍中獲取人生真諦,還要廣涉實用性的商務書、工具書,從中快速搜尋資訊,立即運用到工作生活之中。商務書的閱讀目的是為了獲取知識、收集資訊,同時牢記於心、付諸實踐。

    我們常常遇到一種情況——把書一個字一個字全部讀完,卻腦袋空空什麼也沒記住,其實這是大腦記憶曲線跟我們開的玩笑。如何扭轉這種局面?如何提高閱讀效率,將書中的資訊轉化成自己的儲備,讓所學收穫在工作生活立刻產生效果?

    大巖俊之是日本知名的研討會培訓指導講師,擅長思維導圖記憶等多種閱讀法。在獨立創業一再受挫時,原本不愛閱讀的他,因為一句“成功人士都是讀書家”,開始嘗試一年閱讀300本以上的書,並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穫。於是大巖俊之開始研究各種讀書方法、思維導圖、記憶能力等,並開展了一系列的讀書研討會、講座等,一躍成為日本炙手可熱的培訓導師。

    《實用性閱讀指南》中將讀書分解為“讀”、“記”、“行”三步,讓我們透過一小時的學習迅速掌握閱讀的秘密武器。

    1、讀書的“二八定律”

    2、記憶的“思維導圖”

    3、行動的“目標導向”

    一、讀書的“二八定律”

    瞭解一個人很難,但瞭解一本書非常容易。購買書籍是一件費錢又費力的事,我們都希望選到的書是有用又有趣的。想象一下,站在書店貨架前瀏覽的你會注意到什麼,一個有吸引力的書名,一個符合審美的封面,或者久仰大名的作者。而最終判斷是否購買的依據是我們將書翻開,看一看前言、目錄和後記。

    一般作者在前言中會將書中最精彩的內容半遮半掩的展示出來吊足你的胃口。目錄則是能最全面瞭解一本書內容的地方,以此判斷一本書的精緻外表下面是否是有一顆深深吸引你的內心。最後的後記作者會講述一下這本書的寫作過程和要感謝的人,這裡面飽含了理性知識之外的親切情感,往往可以迅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在瞭解大概之後,我們開始進行有目的、有時間的閱讀。目的是指我們心中的疑問,閱讀工具書、商務書之前,花10-20分鐘思考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有目標的尋找答案能大大提高閱讀效率。就像懷孕的人瞬間會發現大街上到處都是孕婦一樣,明確的目標可以讓我們放大資訊的可見度。而時間的界定可以讓我們注意力更集中、讀書速度更快、理解程度更高。原本一小時就能讀完的書,如果懶懶散散今天看一頁明天看兩頁,可能一個月才能看完,再回想全部否忘記了。

    我們習慣於拿到一本書就一股腦的開始讀,生怕錯過一個字就錯過了這本書的精華。而一本書的精華往往只佔全書的20%,就像社會的財富都掌握在20%人手中的“二八定律”。有效的閱讀是能從一本書中迅速捕捉最重要的20%。並把其中最精華的4%一遍遍刻在腦子裡,並付諸於實踐。

    只有捨棄了不重要的內容,重要的部分才能凸顯出來。日本京都清水寺前的街道上家家戶戶掛著一串叫“倒掉猴”的吉祥物,因為像被束縛住手腳倒掛的猴子而得名。寓意是希望人們可以剋制自己的慾望,把唯一最重要的夢想實現。人生如此,讀書亦如此,任何事情徹底的全面並不一定是好事,有重點有目標,有的放矢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二、記憶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視覺化的圖形思考工具,它不僅可以幫助人們一目瞭然、整理思路、提高記憶還能產生新的創意,“頭腦風暴”的發明就來源於此。思維導圖的繪製是我們深入瞭解一本書的過程,一張橫向的A4紙(更容易展開),幾隻彩色的中性筆(更容易區分),放射狀的思維線路、簡單的詞語註釋和有趣的圖形符號就是“思維導圖”需要的全部素材。

    在繪製思維導圖之前,我們先要在閱讀中找到自己的“重點”。透過做記號、貼便籤、折角等方法創作一本獨一無二的專屬書籍。在標記的同時,我們還可以摘抄並記錄自己的感想,現在有很多APP都有這樣的功能,我常用的“豆瓣筆記”就是其一,它不僅可以標註頁碼、原文、感想,還能實時的參考其他讀者的想法, 給自己以啟發。

    《實用性閱讀指南》中大巖俊之的思維導圖分為“書籍資訊”、“目的(問題)”、“答案”和“總結”四部分,這樣簡單有序的結構可以讓我們簡單快速的瞭解一本書,並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思維導圖”的方式千變萬化,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模式創作屬於自己的那一種。只要是能幫助我們記憶的就是好的,強加的規則和細節只是對自己的折磨。

    除了思維導圖,書中還介紹了情緒記憶、複述記憶、故事記憶、首字記憶、形象記憶、便利貼記憶等多種方法,透過簡單有趣的方法,與大腦的記憶曲線作鬥爭,最終講書中的資訊變成自己的知識儲備。

    三、行動的“目標導向”

    陸游曾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知道和行動隔著千山萬水,紙上談兵永遠不能達到真正的效果。“目標導向”是行動的前提,明確的制定出自己的計劃,不是“我要成為科學家”這樣的模糊概念,而是“一個月內我要讀完10本書”這樣的,有時間、有數量、有物件的目標。目標不能設定的太大,不現實的目標和沒有一樣,只是人們懶惰的藉口。在制定目標時,想象一下自己完成後的狀態和情緒,能更好的激發前進的動力。

    有了目標還要清楚自己與目標之間的差距,如果完成目標是100%,自己現在只有40%的能力,就要根據60%的差距制定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了,60%的距離可以分成六個階段性目標,從提高10%開始,想一想自己當下對實現目標最想完成的一件事,並迅速實踐。就像不愛讀書的大巖俊之,從最簡單的讀書開始,每天一本書,一年之後回頭看就是常人不可比的收穫。

    很多人覺得一本書不裡裡外外都看一遍就是浪費,殊不知都看一遍卻一無所獲,浪費的不只是書,還有自己的時間。有時候人們因為一本書讀不下去被擱置,而徹底放棄了其他的閱讀。這些時間,有效率的人早已看完了10本書,獲得了更多的積累和精神財物,差距就是這樣一點點拉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用讀書中的“斷舍離”告訴我們如何用三步抓住一本書的關鍵,牢記一本書的精髓,踐行一本書的指導。真正不辜負書籍對於我們的意義。

  • 12 # 速讀G先生

    首先,真正的快速閱讀能力是需要訓練才能很好的掌握的,下面就先從快速閱讀的訓練方面,給你講講:

    訓練開啟我們的視幅:視幅越大,一眼捕捉的資訊就越多。

    比如現在你看書的時候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但是透過簡單訓練之後你就能做到五個字五個字的看,透過專業長期訓練後你能十多二十個字的看。閱讀速度、閱讀效率就是這樣提升的,一目一行、一目多行也是這樣實現的(當然不僅僅是視幅的問題)。

    在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這一步體現在視幅擴充套件環節和整體感知環節,視幅是實現快速閱讀最基礎,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訓練。

    訓練提高我們焦點移動的速度:也就是訓練我們眼睛從這一眼到下一眼的快速移動,同時可以在快速移動中迅速準確的感知資訊。

    閱讀中快速的焦點移動就像水流一樣,流動的越快,閱讀的速度也就越快。我們閱讀技巧中的掃讀其實就是一種焦點移動,區別在於一個字一個字的掃(焦點移動的幅度小)和五六個字、十多個字的掃。

    在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這一步體現在焦點移動上,這一環節的基礎在於視幅,如果移動的過程中你看不清所展示的字元,移動的再快也沒用。

    訓練提高我們的感知能力:這裡主要是指訓練我們眼睛快速看清、識別資訊的能力。快速閱讀,特別是高段位的快速閱讀(一目多行、片式閱讀),就需要很強的整體感知能力。

    舉個例子:現在給你一張圖片,圖片上有無規則的十多個、甚至數十個符號(圖形、數字或文字等),只給你看一眼(1秒左右),然後要你說出圖中各符號的數量,你能準確的做到嗎?如果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因為一眼的時間,很多人根本就看不清,更別說確定數量了。但是透過訓練,一定程度上,你是可以做到的。

    在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這一步體現在整體感知和閃讀訓練上,整體感知和視幅擴充套件是相互聯絡的,二者互為基礎,也相互促進

    訓練提高快速閱讀中的:眼睛吸收資訊能力和大腦處理資訊能力(也就是快速理解):其實就是訓練“眼睛和大腦的協調能力”。

    我們舉個例子來理解:當下比較流行的“倍速播放”(目前最高好像是2倍速播放)。當你在聽書或看影片的時候,一下子調到2倍速,你會感覺聽起來有些困難,很多內容聽不清、也不好理解;但是當你從1.25倍、1.5倍、1.75倍、2倍這樣一個逐漸提升的過程中慢慢培養起來,你就會覺得2倍速很正常,因為你的眼睛、耳朵、大腦都已經適應了這個速度,同時一定程度內,還可以不斷提升。快速閱讀也是一樣,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速度快了,理解會跟不上,事實上不是這樣的,你眼睛看得快,你的大腦會比你的眼睛轉得還快。當然,這也是需要一步一步訓練提升的!

    在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這一步體現在速讀實戰和整體感知上,也包括水平測試環節的訓練。在實際閱讀文章的時候,一定要學會並養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而不是走馬觀花式的閱讀,這樣才能使我們在閱讀時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比如遇到一個段落的時候,要學會抓主句,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對於文章、書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蹟、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也要有意識的進行記憶。

    另外,還包括訓練克服音讀、默讀的習慣。

    發聲閱讀是讀書中最慢的,默讀要稍快一些,但相較於視讀,音讀、默讀、指讀(用手、筆等快速引導閱讀)這些,都限制了我們閱讀速度、閱讀效率。

    在我看來,要純粹的訓練克服音讀、默讀並不容易,難點在於大腦裡的聲音。所以在訓練快速閱讀的時候,不要過分在意音讀、默讀。以我的經驗來看,音讀默讀是會隨著訓練逐漸淡化的,當你視幅開啟後,一眼看的字多了、看的速度快了,你想去發音或者默讀就變得難了,慢慢也就淡化了,即便到最後大腦裡還是有一點聲音,也不會過多的影響你的快速閱讀的。所以,與其在意音讀默讀,不如把重點放在前面所說的基礎訓練上。

    在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專門的“消除音讀”環節,主要是訓練協調左右腦的。其中的無聲看圖、無聲思考環節都協調左右腦幫助很大,可以多練習。

    以上內容就是快速閱讀實際的訓練內容,是以在速讀領域做得相對較好的“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軟體”為基礎而言的,當然訓練快速閱讀的方法也不止這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自己瞭解。

  • 13 # 美舟

    提問者其實提問了閱讀方法裡兩個方向:一,快速。二,高效

    我介紹的方法不是讓你一味的讀的更快、更多,而是偏向第二個層面:認真消化書中內容,使之對自己有用(高效率)

    不要被動的接受書本上資訊,你思想要變得主動

    帶著明確的目的、充滿主動性的讀書;

    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 : (為了寫讀書筆記而讀書)(如果不去積極的輸出,也無法形成知識體系)(“應該摘抄哪段文章” ”應該如何評論這點“ 這兩個問題其實就是思想輸出的第一步)很多人在有想讀書的想法時,卻不知道如何去選書,以下幾個方法, 解決你的困惑:

    隨時筆記:記下平時的感悟,這與日後的選書息息相關;(不需要分類這些點滴生活中的靈感,只要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在筆記上)

    ②當你看電視的時候,對某位學者或者作家的發言很感興趣,忽然想到“好像有本書講了這位老師還在做普通職員時的故事,即便這種想法不夠清晰,也可以直接寫在購書清單裡

    4. 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線索:

    選擇圖書,最重要的是平時收集的資訊,堅持積累下去,想讀的書要多少有多少,根本不需要去網上搜索。儘可能捕捉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資訊,把感興趣的書名或者主題都寫在筆記本上的隨想筆記裡。就算是一句話也好,把主題或者關鍵詞寫下來,就能幫你邂逅好書

    5,找到幫助自己找書的”樞紐書“ :

    即”書裡推薦的書“,書裡推薦的書一般都在作者手裡經歷了重重篩選,一定是值得收藏的好書。以讀過的書為起點接觸更近一步的研究主題式的閱讀,可以引發連續閱讀的過程、促進知識的體系化,(這個建議真的很棒棒噠)

    如何讀書:

    (一)

    • 讀完此書之後:你要去讀讀其他人寫的書評。這種方法將別人對這本書的想法與自己讀完這本書的想法做一個對比,可以幫助自己思考更多關於此書的內容(這點太重要了Important,做完讀書筆記之後去讀別人的書評,就可以參考“第三方的觀點”換個角度審視自己的這次讀書體驗,當你感覺到自己與他人觀點的差異,你就要在筆記裡補充新的內容)

    寫讀書筆記,要徹底的專注於“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學習和吸收對自己有用的智慧和語句才是最重要的。只關注自己想關注的內容。

    把日常生活閃現的靈感記錄在紙上,讓思想書面化,將抽象狀態的靈感理解消化掉,同時也能促使你把靈感用作創意材料,想用的時候,信手拈來;

    (二)

    做筆記過程中如何做重點:

    ①通讀

    一邊閱讀,一邊把覺得有價值的那頁折角

    ②重度

    讀完一遍之後,再把折角的幾頁重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好,把那頁另一個角折起來

    再重新讀一遍折起上下兩角的幾頁,如果第三次閱讀後 ,仍然覺得值得一讀,就用筆在上面做記號

    接下來,把無法捨棄的內容摘抄到筆記

    (三)

    在寫讀書筆記注意以下幾點:

    • 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 書名

    • 作者名字

    • 你覺得重要內容的摘錄(文中重要的內容)

    (四)

    尋找最具代表性的語句:

    “第一次看到這種描述,可以把那種感覺表現的那麼好”

    “原來還有這樣看法”

    “這種說明讓人信服”

    “這種表現太酷了”

    一定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

    另一方面,不要找讓人覺得“理應如此”的內容,而應該找“這麼一說確實有道理”的內容(有新穎)

    如果一篇文章,顛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認識發生了動搖,在抄寫和重讀的過程中仍然會讓人信服或者感覺震撼,這種內容才值得摘錄(很重要)

    抄寫太長的文章太麻煩,但是又找不出合適的關鍵句的時候,你可以把小標題抄寫下來。

    如何透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

    “吸取精華”:原封不動的吸取書上的知識,

    “讀書體驗”:”書上寫的這些,我是這麼理解的XXX“。 ”以此為契機,我想到了這樣一些事”,記住:邊摘錄文中重要句子,邊在重要內容旁寫下你對它的觀點看法。好主意不會憑空出現,不論是什麼想法,都一定是對某種刺激做出的迴應。所以,看到一個名為“好書”的好球飛過來,我們才能打出那個名為“好主意”的絕妙擊球,讀書時獲得的感想正是原創思考的源泉(自媒體寫作,很多人在為每天寫什麼發愁,才思枯竭,那麼當讀書時,不斷閃現的靈感、感想,一定要即刻記錄,藉助書本的階梯產生自己原創思維,搭上思想的便車,以書為媒,創造屬於自己思想的舞臺)

    讀書筆記,是一件昇華的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

    在固定場景中重讀筆記:睡前或者洗完澡以後等時間段,去重讀筆記

    養成重讀的習慣:一週一次/三天一次

    在網上寫書評: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 : (為了寫讀書筆記而讀書)(如果不去積極的輸出,也無法形成知識體系)

    做好讀書筆記是寫好文章的基礎:

    寫讀書筆記可以鍛鍊對文章結構的組織能力、提高思想輸出的質量,寫作技巧會得到提升

    請大家一定要好好的做讀書筆記,把新知識轉變為自己的,這樣你才更有機會去創新,有更多創意投入生活:創意來自既有資訊的重組,“所謂的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一個創意好不好,關鍵在於如何安排資訊與資訊之間的關係”

    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19個技巧:

    1,不依賴網路,多用參考書

    參考書查詢到的資訊更直接、準確,不用擔心像網路搜尋一樣偏離正題或者是充滿冗餘的資訊

    2,多讀百科全書

    3,透過訂閱雜誌來閱讀

    4去舊書店轉轉,會有意外發現

    舊書店的貨架上能看到很多絕版的、很難入手的書籍,這點是普通書店無法比擬的。多看看舊書店的書,去發現預料之外的驚喜,那些與現代視角截然不同的思想輸入可以讓自己對事物的見解得到進一步的飛躍

    5由淺入深吃透難懂圖書

    讀難懂的書,更要注意先抓住軟肋。所謂“軟肋”,就是入門書或者解說版、參考書、圖解版、漫畫版

    6把書堆成山,讀書不再難

    7把名著放在枕邊(等這本書隨著你的閱歷不斷豐富的時候再讀)

    即使不想馬上讀,也要為忽然想讀的那天做準備,重要的是讓這本書保持自己隨時可以接觸的狀態

    8常帶3本書同時閱讀

    9在家裡的每個角落都放滿書

    根據空間擺放不同領域的書籍,讀書時的感覺和吸收的內容也會不同,在空間上感受語言的方式。

    10去掉外封,讓讀書變得輕鬆

    11雜誌要邊撕邊讀

    12不能小看的有聲學問

    13準備一支你想珍藏的鋼筆

    14名言要貼在顯眼處

    15讀後感從摘抄開始

    16用影印機使讀書更方便

    17用獨創板塊記錄讀書過程

    18書和筆記交叉使用

    把讀書筆記的影印件夾在書裡,在以後重讀的時候,直接參考讀書筆記

    19書架是讀書生活的基地

    書架一定要整理出以下幾個區域

    (題外話,提供一個解決困惑的方法:

    如果你在煩惱要不要跳槽,那麼不一定只有找朋友討論這一個選擇。想參考別人的做法、從書中獲得建議,可以先定好“跳槽”“職業規劃”“職場選擇”“工作方法”這幾個主題,選擇三本中意的書來閱讀。熟讀之後邊做讀書筆記邊思考,最後得出結論。這個方法和找熟人商量相比更有說服力,容易讓人做出明智的選擇(以後你有困惑就這樣去找解決方法,它會比找人詢問更有解決之道)

  • 14 # 宇安

    1.泛讀

    這類目的主要是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不要求理解,也就是淺嘗輒止,一目十行。看的會比較快比較輕鬆。

    2.閱讀環境

    在安靜的環境和喧囂的環境,讀書的效率差別是很大的。安靜的環境可以讓人靜下心來閱讀,用心思考。吵鬧的環境則練書都看不下去,更不要說是思考啦。

    3.專心的讀

    在閱讀區間,儘量把你的手機關成靜音。很多時候我們的閱讀會被打斷,想不請閱讀效率低,也沒法進行思考。

    4.跳讀

    如果在書中遇到自己已經知道的,那就直接跳過,不要在上面浪費時間。

  • 15 # 陽光明媚am

    都說快讀十本書不如精讀一本。如果是經典好書,不建議快讀的,特殊情況除外。一些暢銷書,文字朗朗上口,無甚曲折情節和深厚的背景,更適合快讀。

    快讀的要點:1.看目錄。一共多少章,每一章重點講什麼,章與章之間有什麼的關聯。2 .具體到每一章,本章的幾大要點是什麼,每個要點之間有什麼聯絡3.最後回顧整本書,在腦子裡勾勒出一副完整的有關本書的精華。

    真正想要又快又有效率地看完一本書,很重要的一點是:專注。當你全神貫注面前的書時,不僅連貫,一氣呵成,還緊緊牽著你的一顆心,根本停不下來。如果看五分鐘,停十分鐘,再看時不僅丟失了先前的印象,連不上已經看過的部分,還打擊了繼續看下去的興趣。

    提一個小笑話:浸淫電子書太久,偶爾捧起紙裝書,不自覺的伸出手指在好句下面劃線。回過神來,不禁啞然失笑。這也是讀書的樂趣之一吧。

  • 16 # 討喜的魚

    說實話這本書不是第一次看了,但一本好書是耐得住多次閱讀。仔細想想,作者寫一本書,要花費多少心血,而你只是匆匆讀過一遍,未免太對不起他了。喝個酸奶都要舔兩下瓶蓋,何況看一本好書。

    想要知道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就是一本很好的工具書。認準這個一頭黃頭髮,穿著一身紅衣服,假裝看書的女人。

    在讀一本書之前,我們要知道為什麼?讀書有三種目的,一是獲取資訊。二是增進理解。三是娛樂。讀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增進理解。

    閱讀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基礎閱讀

    這個層次的基本條件是認字,弄清楚每個字的意思。建議可以買本現代漢語詞典,每天隨便翻幾頁,弄清楚詞語的意思。家長要讓孩子喜歡上閱讀,而不是太早的強迫。

    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抓住重點,分清型別。是屬於小說,歷史還是文學。

    檢視閱讀一共有兩種。一: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

    有6點建議:

    (1)先看書名頁,然後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錄頁,這是一本書的結構。

    (3)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

    (4)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5)開始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6)最後一步,把書開啟,東翻翻西翻翻,念個一二段,有時聯絡讀幾頁,但不要太多。

    前面這麼多的步驟的目的是,判斷這本書值不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去讀。

    二:粗淺的閱讀

    硬著頭皮讀下去,哪怕不懂,也不要停下。我之前讀百年孤獨的時候,不懂就停下,一本書看了幾個月,還在頭幾頁。後來,給自己立了這個規矩,總算是看完了。一本書,你只要讀過一遍,第二遍就很好理解。

    還有一個就是閱讀速度,想要學習速讀的話推薦彼得·孔普的《如何高效閱讀》裡面有系統的介紹。

    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有四個規則:

    規則一:要搞懂自己讀的是哪一類書,越早知道越好。

    規則二: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幾句話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規則三: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結構。這裡可以做思維導圖,方便我們理解。

    規則四: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第四種層次:主題閱讀

    閱讀同一個主題的書,比如:時間管理,如何讀書之類的。

    主動閱讀的時候要帶著問題去讀書,問自己四個基本問題。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

    (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在讀完一本書後,在裡面找到答案。像我也買了不少書,如果只是讀了一遍,可能轉眼就會忘記。在讀書的時候,可以做筆記。從一個被動的閱讀,轉變為主動的閱讀。不要擔心把書畫髒,比起這個,理解來得重要得多。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做筆記呢?

    (1)畫底線,哪裡重要畫哪裡。

    (2)在畫底線處的欄外再加畫一條線,重中之重。

    (3)在空白處做星號或其他符號——要慎用,不然一本書全是星星。

    (4)在空白處編號。

    (5)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相關的要點集中起來,可以用cf這樣的記號。

    (6)將關鍵字或句子圈出來。

    (7)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記錄你的思考。

    閱讀書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書名會讓書籍的分類容易些。主要的分類法:虛構的小說類和傳達知識,說明性的論說類。一本書的主要內容是由一些觀點、理論、假設、推斷組成,就是一本論說性的書。

    讀書的最終目的,是讓知識變成實用,就是知和行的關係。就像王陽明所倡導的知行合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靳東嗎,你覺得他身上有哪些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