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鄰人

    孩子的學習活動自然是越早越好,要不然現在怎麼會流行胎教呢!孩子的成長活動是綜合性的,是身體素質的提升、文化知識的提升,更是思維意識的提升。孩子識字早在某種程度上是有一定優勢的,至少孩子出門可以很輕鬆的認識路標不,能找到回家的路。至於孩子人生的成長起跑線在哪裡?這即無必要糾結也不必糾結。因為,即使是田徑賽場,也不可能做到起跑線絕對公平。

    學習

    1、人生的成長是終身的

    生活中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也不會有兩條同樣的人生道路等著不同的孩子去走。人生的成長學習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開始,一直到離開人世,每一天都在學習之中度過。識字是人生學習的開始,孩子在上小學【7歲】之前是語言敏感期,對於任何語言學習都不存在障礙,他們能夠很容易透過模仿學會他們父母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思維分為2種,固定性思維和成長性思維。所謂固定性思維容易把問題歸因於外界,相信萬事萬物是註定,無法改變;成長性思維則是從自身出發,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成長。固定性思維和成長性思維是人生自帶的兩種思維方式,在不同的成長環境下可能呈現出固定性思維或者成長性思維,這完全取決於人生後天的成長環境,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天賦”是人生成長的種子,學習活動就是澆灌這顆種子,讓其發芽、成長。

    人生就是一部完整的自傳,每個人都是傳記中唯一的主人公和撰稿人。傳記的長度、深度、廣度都由自己決定,是最真切的“我的地盤我做主”。

    閱讀分享

    2、父母的肩膀是孩子成長的起跑線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唯一的終身行為導師,孩子的成長起步點就是父母的成長高度。因為,孩子的一切學習活動的起始點就是對父母言行的模仿,模仿父母的言語習慣、飲食習慣、處事習慣等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成長偶像,是孩子言行的啟蒙導師,而父母的生活行為習慣又無處不在的影響孩子成長的每一步。

    人生的起跑線隨時代、區域環境、出生的家族、生活的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共同組合作用,諺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強調“先天傳承”和環境的影響。社會生活中同一地域不同歷史時期同一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同一生活地域不同人家、同一人家變換不同地域生活都對孩子所處的起跑線起著決定性作用,而且同一個人也無法實現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不同家庭間起跑線的對標。因此,“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實屬謬誤,它只是良好教育家庭的婉言和不良家庭教育的推辭,人生中刻意對標起跑線的做法本身存在缺陷,正如旅行的目的在於沿途的風景與旅行者的心情。人生道路亦是一次獨特的、沒有參照的旅行,成長是基於現實“小步”自我突破的過程。

    起跑

    所謂“三代出貴族”,人生的閱歷、眼界、視野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三代甚至更多才能有質的變化,孩子的長遠發展需要傳幫帶、言傳身教。孩子成長的旅途中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精神導師和人生知音,生活之中父母和孩子進行的是接力賽,父母成就的峰值點便是孩子的起點,父母的肩膀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共享經濟時代,共享汽車、單車、房屋空間、食物、資訊…… 但最重要、最基礎的社會組成單位家庭反倒是從共享【氏族社會】走向了私有【小家庭】。近年來,拼爹、拼媽、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受到更普遍的關注,各種家庭教育機構、專家層出不窮。但事實上,據有關部門開展的家庭教育現狀問卷調查顯示,近50%的家長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約八成家長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借鑑,迫切需要家庭教育服務。主要矛盾在於,現今的家庭教育認為父母管教孩子,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被動記錄“教育專家”方法,卻少有教育機構與家庭一起有針對性的結合特定家庭“因地制宜”的制定系統的方案。

    親子觀是家庭兩代人之間關係的基本看法,親子觀決定著家庭親子間溝通的方式。

    封建社會家長專制,家庭親子關係是社會君臣關係的投影。父親具有至高的尊嚴與權威,子女對父母絕對服從。在現代社會,親子關係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和諧家庭的基本建設內容。

    親子閱讀

    父母分類:

    生物學父母。停留在動物的本能上,對孩子僅僅是生育和餵養,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這類父母我又可稱之為生父生母,因為他們沒有盡到對孩子教養的義務。

    樸素型父母。他們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家庭教育知識匱乏,具有樸素、純真的心性,這恰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這種觀念下“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順應了家庭和孩子與所處環境的自然的發展,能把孩子培養的很好,有的還成為了對社會大有益的人才。

    非理智父母。他們繼承了上一代對自己的傷害,帶著創傷卻全然不知,有意無意的又去傷害自己的孩子。這些人中有的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信條,對孩子非打即罵;有的對孩子放任自流,認為“樹大自直”;有的對孩子要求過高,強迫孩子按著自己的預設成長,全然不顧孩子當下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

    智慧型的父母。他們主動學習、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主動學習、融匯各種育兒知識,主動掌握正確的孩子各個階段心理生理特點,從容的走在育兒的路上,趕路和看風景兩不誤。

    有正確的教育方式對嗎?

    俗話說“不打不成才”,可成不成才不在打上面,而在個人心性興趣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片面強調打的作用,也許不知不覺中就會培養出一個“魔鬼”!

    尊重孩子,放低姿態,蹲下來傾聽,與孩子成為貼心朋友。

    為孩子成長指引方向

    家庭教育就是家長的言傳身教。言傳就是家長隨機或有意識用合適的語言指導孩子的言行;身教就是家長身體力行、率先垂範,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做到。言傳身教“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榜樣是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革命領袖,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物件。不管父母的言行水平如何,父母都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榜樣。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環境薰陶教育子女的核心不止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人格,作為父母必須致力於培養孩子自信心、好奇心、意向性、自控、溝通能力、合作性、責任感、自我管理、抗挫折能力等。

    自信心。控制和掌握自己的身體、行為和世界的感覺;孩子認為自己所從事的活動獲得成功的可能性較大,而且成年人會提供幫助。

    好奇心。認為探尋事物本質是積極、有趣的。

    意向性。產生影響的意願及能力,並且持之以恆。意向性又與競爭力、有效性的感覺相關。

    自控。與年齡匹配的調整和控制自身行為的能力,以及內在控制的感覺。

    溝通能力。與他人相互理解、交往的能力。用語言與他人交流想法、感受與概念的意願和能力。溝通能力又與對他人的信任感以及與他人(包括成年人)相處時的愉悅有關。

    合作性。在群體活動中協調自身與他人需要的能力。

    責任感。一種自覺主動地做好分內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狀態。責任感與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屬於社會道德心理的範疇,是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內容。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業、利國家、利社會,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時,要以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為重。人只有有了責任感,才能具有驅動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才能感到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

    自我管理。又稱為自我控制,是利用個人內在力量改變行為的策略,普遍運用在減少不良行為與增加好的行為的出現。對自己的目標、思想、心理和行為等等表現進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組織起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自己激勵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最終實現自我奮鬥目標的一個過程。

    抗挫折能力。挫折是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阻礙人們達成目的的障礙。心理學上指個體有目的的行為受到阻礙而產生的必然的情緒反應,會給人帶來實質性傷害,表現為失望 痛苦 沮喪不安等。挫折易使人消極妥協。挫折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挫折情境,二是挫折認知,三是挫折反應。

    成長曆程

    父母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薰陶。家庭是子女生活主要的場所,父母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係,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準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孩子是上天託付給父母的天使,惟有精心愛護,給予正確的人生觀,培養他們健康的人格、積極的心態和強烈的社會責任心,才能不辜負上天的託付。願全天下的小孩都能健康成長,願天下父母都能引導教育好每個孩子。

  • 2 # 牛不吹育兒真經

    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不是識字。

    大量的調查已證明,孩子的發展,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父母自身的素質、第二個是親子關係。

  • 3 # Jz教育

    現在有很多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讓孩子 提早的識字,這樣真的好嗎?

    對於我做一個教師而言“孩子越早學習越好”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有很多家長都會抱怨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整天都是玩,什麼也不學。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指南發展》中:使孩子用記憶性和強化訓練的方式讓孩子過早的識字是不符合其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

    其實在孩子還沒到達發展具備相應的能力時,如果就進行了提前教育,這種教育往往會給孩子許多的壓力,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讓他出現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住所學的知識。

    在面對這些學習壓力,孩子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一種厭學的現象。

    對於0-3歲的孩子她們對於一些圖片、動畫會更加的感興趣,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豐富、適宜孩子的讀物,經常陪孩子進行一些繪本講解,讓孩子多閱讀一些圖畫較多的繪本。在生活情景中和閱讀過程中引導孩子自然而然的對對文字產生興趣。

    5歲的孩子可以普遍的學習一些簡單的漢字,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識字的良好環境,剛開始學習漢字的時候可以配一些圖片,以圖文的方式進行學習,也可以透過遊戲的方式進行,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這樣可以提高孩子對識字的興趣,這樣對他的學習有一定進步。

    家長結合實際的生活,幫助孩子體會文字的用途。比如買孩子愛吃的零食、玩具可以把上面的名字念給孩子聽。

  • 4 # 婷姿玉立芙蓉水

    孩子識字越早越好嗎?比別人晚就真的輸在起跑線上?

    隨著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家庭都比較捨得消費,也更願意去消費,特別是在孩子教育問題上,佔的花銷會更多。

    但是孩子過早識字真的好嗎?比別人晚就真的輸在起跑線上?

    我覺得孩子越早識字不一定好。

    為什麼?我們來分析一下。

    據瞭解,在2007年美國社會學家就指出:”人為地干預和指導確實可以讓智商得到提高,大約可以提高7、8分,但是隻要這種幹越消失,智商水平還是會降下來”。

    來看看我們的近鄰,日本是個非常強調早期智力開發的國家,所以在日本學齡前兒童會識字已經很普遍了。在看看奧地利,該國嚴禁孩子七歲前識字。現在再來看看兩國的諾貝爾獲獎的資料吧,你會發現奧地利的獲獎人數是日本的數倍。所以,過早認字對寶寶的智力發育並沒有想象中的好。

    寶寶過早識字,會失去更多童年快樂,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勉強孩子。

    孩子上幼兒園後,你會發現,現在的寶寶讀書好幸福,特別是幼兒園的孩子。因為幼兒園的教育是以玩為主,學數字為輔的。你會經常發現,寶寶總是在說今天老師教我們切西瓜,今天老師教我做了什麼手工,還把作品給你看,甚至幼兒園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都是親子作業。目的是讓孩子跟父母一起完成手工,培養親子關係,開發興趣。

    教育孩子需要注意的細節有很多,這對於父母來說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在有的父母看來,如果提前讓孩子學習各種技能或者知識,就會讓孩子先人一步,在起跑線上就可以佔據很大優勢。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讓孩子提前學的

    我覺得最重孩子的想法是很重要的。過早給寶寶識字,會讓寶寶丟失更多技能,比如社交能力、運動協調能力。

    比別人晚就真的會輸在起跑線嗎?

    我覺得不然。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因人而異的,且孩子的學習能力關鍵在他會不會積極去思考問題,不是強迫性的給孩子灌輸更多的知識。

    所以,孩子過早字識不一定就好,比別人晚不一定就會輸在起跑線上。關鍵還是看孩子的學習能力,積極思考問題的能力,興趣問題等。如果強迫性讓孩子學習,反而會適得其反,孩子會有厭學心裡。

  • 5 # 挑戰打卡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常常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掛在嘴邊。小小年紀就報N多個培訓班,早早就逼孩子認字、寫字,剝奪了他們天真無邪、快樂無憂的童年!

    好像文史地、數理化越早學越好,恨不能孩子剛放下奶瓶就教會他們背唐詩宋詞,才算不甘人後,衝進起跑線,才覺得對得起孩子的美好將來!好像孩子識字早、認字多就是起跑線的開始;能嘰哩哇啦說一些水果英文單詞,就是領先了起跑線……殊不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過是一些培訓機構,為了賺錢盈利而打出的宣傳口號而已。

    其實這些認知都是盲目的,是不切合實際的,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是不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

    孩子的學習啟蒙各有不同,開竅也有早有晚,因人而異。國家教委有明確規定:幼兒園和各學前班培訓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學習小學生課程。

    有些孩子三歲時能“無意識”的隨口背誦詩詞歌賦,但因生活中長時間沒有用到,等到讀書時孩子很快也就忘的一乾二淨;而有些啟蒙晚的孩子,大腦發育漸趨成熟,記憶區塊很容易被啟動發力,這時孩子記憶的東西會因“有意識記憶”而長時間保留在大腦中儲存下來,形成長時間地記憶軌跡。

    請家長牢記: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不一樣的獨特種子,老師和家長就是辛勤澆灌的園丁。不同的種子有不同的花期,不同的花期有不同的培育方法,而千篇一律的培育方法,也不可能長出一模一樣的果實。

    希望家長不要聽風就是雨,盲目狹隘的把教育劃定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起跑線,跟著那些教育機構像無頭蒼蠅一樣亂飛亂撞,把孩子當做試驗品,久而久之會消磨掉孩子的學習熱情,也會耗費掉孩子的美好童年。

  • 6 # 蕾蕾283831526

    孩子識字不用逼也不用上早教班,父母做個有心人就能在0一7歲時讓孩子認識2千字了。每天給寶寶說話,按摩一下這個要去問問小兒按摩的方法穴位。等到一歲了,你的寶寶會很厲害了,買一些卡片認識各種東西,碰到簡單的每天在接觸的字,象爸爸,媽媽,手,口,這種圖片可以認識一下反面的字。不管孩子能不能記住。父母一定要堅持做。每天穿衣服是要告訴寶寶,衣服是紅色的,是一件一件的,褲子是黃色的是一條一條的,襪子是白色的是一雙雙的,小皮鞋是藍色的一雙雙的,反正父母的嘴巴要叨叨叨地不停地說話,每天聽音樂,聽故事。聽十萬個為什麼。抱著去公園玩,路上這麼多的廣告牌上的字,電話號碼都可以念一下,孩子很好奇。講給他聽,他很快就會吸引住。公園玩要告訴孩子現在是春,夏,秋,冬什麼季節,讓孩子觀察一下。公園玩撿樹葉,一片,二片排隊十片。讓孩子一邊撿一邊數。一圈玩下來。語文,數學全部學了。很輕鬆的就接受了你的教授。等到三歲後。你要把教過的字。單獨寫到白紙頭上認識,強化一下。真正的掌握。不要讓他寫字。可以給孩子畫筆。讓他亂塗。去買一張小兒中國地圖貼在門後孩子能平視的位置,告訴他我們在哪裡。上小學前地理知識全知道了。這樣的孩子不會輸了。一定要學會生活自理,幹家務活。德智體全面發展。品德最要緊。只有讓孩子自己愛上了學習,學會感恩,大愛,以後他的人生會順。加油吧寶媽們

  • 7 # 難得糊塗李學龍

    這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人的認識誤區特別的大。這是非常非常可怕的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對一種事物的認識,決定人的行為。認識錯了,就會出現違背規律的行為其結果可想而知的。看問題要看到事物的本質。那麼我們思考一下什麼叫“起跑線”?“起跑線”的重要性都知道。但是“起跑線”的內涵的實質不一定清楚。看看對孩子教育,有的教知識,有的教思維,有的教智慧,這裡哪一個是真正的“起跑線”呢?思考一下,《詠鵝》七歲的孩子能寫出這麼厲害的詞,是怎麼回事呢?是天才嗎?是什麼讓他寫出這麼好的詞的呢?答案就是思維和智慧。現實我們的孩子有這麼幾種,識字多,識字少,不識字,這三種結果是怎麼出現的。是什麼認識思維引出的結果呢?看看識字多是怎麼回事,有兩種情況:硬教,另一種是用思維智慧教的。這裡哪個是好的呢?可想而知的。再看看識字少,是怎麼回事?不識字又是怎麼回事呢?答案很清楚是人的認識決定的。現在有個奇怪問題,見到識字多就認為是“拔苗助長”,不去思考孩子的身後父母是用什麼樣的思維智慧教的。這裡有真正的教育內行。我們應該尋找智慧的教育。找到它我們就找到了“真正的起跑線”了!!!

  • 8 # 麥冬冬粿冬麥麥

    識字是不是越早越好呢?

    我認為是因人而異。每個孩子的發展情況不一樣,他們對於學習的興趣也不一樣。如孩子他們班上的小可愛傑哥從中班開始就對識字有濃厚的興趣。他從電視中認字,廣告招牌中認識字,坐公車地鐵也認字,到大班時,他可以獨立看簡單的故事書,一句一句清楚讀出來,連畫畫時也會加上幾個新學的漢字。而班上有一個小朋友薇妹在學習方面不是很上心,從中班到大班上學期表現都平平無奇,下學期感覺突然開竅一樣,各方面都學得很好。所以關於小朋友的學習我們可以留心觀察,根據小朋友的興趣引導。套用老話,我們要學會靜等花開吧!

  • 9 # 為父筆記

    給人生定義一條“起跑線”,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首先,這條“線”是什麼呢?是年齡?是財富?還是戶口所在地?如果標準都沒法統一,這條“線”該怎麼劃呢?

    其次,即便能夠定義這麼一條“起跑線”,那在“起跑線”附近的表現,也只能影響“百米短跑”,對於“馬拉松”而言,誰先跨過“起跑線”無足輕重。人生是短跑,還是長跑呢?

    因此,這是個偽命題。

    孩子識字要不要早

    1、願意識字的孩子,可以適當學習。

    漢字是象形文字,某種意義上說,能夠識別圖形就能夠學習漢字。如果孩子在這方面表現極其突出,有旺盛的求知慾,那麼給孩子認一認漢字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2、不願識字的孩子,不要勉強。

    雖然漢字是象形文字,但它與色彩斑斕的圖形相比,還是略顯單調。因此有些孩子就不太願意與它多接觸。如果家長硬要孩子記住這些他不喜歡的“圖形”,甚至還要解釋它的意思,那一定會得到孩子強烈地抗拒。

    早識字的孩子優勢大不大

    坦白講,識字早、識字多的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還是有些學習上的優勢的。但是隨著同學們識字量越來越多,這種在閱讀上的優勢就會明顯放緩直至沒有。

    而有些識字早的孩子在學習上會一直保持領先,其根本原因也不是在於識字多,而是在於他最初識字的過程中,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選擇讓他學習認字的時間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切勿“搶跑”,因為“搶跑”的優勢,最多也只能保持到三、四年級——很多地方小升初,看重的也都是五、六年級的成績;而“搶跑”造成的損害,卻會影響孩子很久很久。

  • 10 # 憨厚奶爸和任性寶媽

    這似乎是一個幼兒教育學段遇到的問題,幼兒階段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開發孩子的想象力,生活上教會孩子養成規範的行為習慣。幼兒學習的手段和形式主要是遊戲。識字教育在幼兒階段不是主要任務。

    但是,到了幼兒教育的後期階段(幼兒大班),隨著孩子的身心發展,為了和小學一年級順利銜接,大班的幼兒是可以學習少量漢字和20以內加減法的。這些學習任務並不繁重,而且孩子很快就能掌握好。所以孩子識字晚一點的家長也不必有過多的焦慮,更談不上輸在起跑線上,人生是一場長跑,比的是綜合素質,識字是智力培養很小的一塊。

    由於很多地方已經取消了學前班這一年的幼小銜接過渡期。 那麼,父母怎樣幫助孩子渡過識字難關呢?這首先得讓孩子從影象識別開始,然後才到抽象的文字元號。家長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利用網際網路優勢,下載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裡邊有好玩的識字遊戲活動,在遊戲中學習是孩子天性的延續。

    如果不想讓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的父母怎麼辦呢?可以去圖書市場買識字卡,跟孩子一起玩識字遊戲,這也是很好的教孩子識字的方式。

    如果已經到了幼兒大班的孩子,還可以讓孩子提前學下標準的漢語拼音,這會讓即將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很快找到自信。

    最後的話:所有的教育都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否則都將事與願違。希望為此焦慮的家長不再焦慮。

  • 11 # Adela媽媽

    現在很多家長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早早的教孩子認字,貼了很多關於字的卡片,字畫,然後就會問:寶寶,來這個字怎麼念?那個字怎麼念?甚至教了好多遍,孩子還是記不住,家長生氣的樣子,讓孩子害怕。我想說這樣的方法學認字真的好嗎?

    機械的記住了字的形狀和讀音,但是他不知道這個字該怎麼用,不懂放在句子裡什麼意思,這樣有點拔苗助長,滿足家長的虛榮心。

    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喜歡玩,認字可以在輕鬆,好玩,互動的環境下,這樣學到一個一個字,他都懂,能感覺到他的意思。孩子學會認字是自然現象,所以給孩子創造一個相應的環境,他自己逐漸就會熟悉。比如,今天去公園看到樹和樹葉,可以對這些字進行加深印象。還有大街上廣告牌,路標,站牌,店鋪名稱都可以指給他看,多指幾次他對這些看過的東西在腦中都會有印象。

    還有和平時閱讀是分不開,針對年齡小的寶寶可以先買可以“玩”的書,並加之互動閱讀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再大點就可以逐步用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的繪本, 對於3歲左右的小朋友就可以多加一些文字,用手指著文字帶領孩子學會字形意識,講述不同情節的故事來逐步養成自主閱讀。

    育兒道路註定艱辛,貴在堅持,如何養成向上螺旋,自己也要養成閱讀習慣做孩子榜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評價韓國演員孔孝真?她演的電視劇你喜歡看嗎?有什麼好看的劇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