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友手札
-
2 # P風光無限
植物神經紊亂可以說是病,神經系統的病,但也可的說不是病,它不會造成器質性的病變,無論是那一種神經官能症,都不會轉變成器質性變化,它可以透過疏導轉移思想來治療,據說有一個病人得此病,每天不是這痛就是那痛,他找到醫生,醫生給他一支獵槍,說你跟我出去打鳥,打到一百隻後我再給你治病,於是他們到森林裡打鳥,幾個星期後打到了一百隻鳥,醫生問他,你還痛嗎?他說不痛了。經過幾星期的野外生話,身體壯了,全都集中在打鳥中,忘記了過去的痛。結果病好了。所以轉移思想是治病的根本,有這種病人就應走到大自然轉移思維,加強身體鍛鍊就沒問題。
朋友你好。
朋友你的提問是“植物神經紊亂是病還是心理因素”,那麼,我是否可以理解為是病了就不是心理因素或者說是心理因素就不是病了呢?
當然,我能理解朋友你的意思。而對於植物神經紊亂來說,它是因為心理、生活因素為主要起因,導致植物神經紊亂而引發的一些功能失調症候群。
或者再簡單的理解為,我有一些或者很多真實的不舒服,我既做了常規檢查,也做了心理狀態評估,結果都很正常,在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有植物神經紊亂存在。
植物神經掌控著我們的心臟搏動,消化,呼吸,血壓,新陳代謝等方面。出現紊亂之後,其掌控的這些方面也自然出現波動。
可能出現的表現和影響比如:心慌心悸,易緊張,瀕死感,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壓抑痛苦,入睡困難,睡眠質量差,記憶力減退, 煩躁不安,情緒不穩,腸胃相關的諸多不適,頭部發緊麻木,眼睛乾澀模糊,四肢麻木難受,全身遊走性疼痛,遊走性異常感覺等。
可以說牽扯很多方面,帶來了很多異常。
如果我們細細看可能出現的表現,我們會發現每個人身上可能都有一些。但這不代表我們都有植物神經紊亂。因為有一些表現不是植物神經紊亂帶來的,而是其他生心問題帶來的。所以檢查,診斷和評估是必要的。切不可因為覺得自己有,而把自己定義為這樣,因為這也會增加我們的心理負擔,導致沒有問題而出現問題。
但是我們也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雖然我們可能沒有同時出現,但或多或少我們都經歷過或者在未來會經歷。而看了這點大家不要害怕。
植物神經紊亂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長期的精神緊張,心理壓力過大,精神刺激三個方面;以及帶來這些影響的性格、習慣、認知、生活中的事件衝擊等方面的因素。它直接影響植物神經功能的紊亂,基於紊亂出現一些身體功能上的異常。但是也要明確的是,這裡只是紊亂,而不是神經功能損傷。也就是,內在承載力和消化能力不足以面對和解決現在正承擔的壓力和衝擊,當壓力和衝擊慢慢變淡之後,神經功能會緩慢的恢復正常。
神經功能的恢復是比較緩慢的。如果我們個人的承載和消化能力本身就比較弱,或壓力持續增加,或事件衝擊過大,那麼,不良狀態和症狀可能持續一年以上或者更久。
那麼,也就是告訴我們,它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我們也可以透過中西醫來調理,在之外,我們可以做的更多。做的更多是我想強調的,因為當一個問題我們有很多種方向或方法可以起到調節作用甚至解決的時候,這個問題對我們來說就不是特別嚴重的問題。
藥物會對植物神經紊亂起到幫助作用,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藥物直接作用於神經,幫助神經迴歸相對正常,緩解或者解決我們身體情緒上的異常,但是如果導致壓力持續存在的是性格、生活環境、行為習慣等因素的話,藥物是不能幫助我們解決的。而很多植物神經紊亂的朋友長期服藥也是這樣的原因。
甚至說很多其他疾病的朋友長期服藥或經常服藥的原因也在這裡。醫生告訴吸菸導致肺部問題的朋友不要吸菸,而他喜歡吸菸。那麼藥物積極作用存在,吸菸帶來的傷害也存在,而他是在肺部出現問題之後才就診的,即便就診後藥物積極作用和就診後吸菸帶來的傷害相抵消了,那麼就診之前問題就留下來了,甚至會加重。但其實藥物和吸菸帶來的影響是抵消不了的。那麼,這就是生活習慣上的問題,這位朋友也可能有煙癮或者吸菸依賴,這就需要藉助心理途徑了。植物神經紊亂也可以考慮藉助心理途徑解決。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前面用“心理、生活因素為主要起因”。我們看到了醫療體系之外的東西,看到了個人生活中的東西,對於解決自己的問題,我們就能起到更多更大的作用。
那麼,拋開藥物來說,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也許,在自己的生活中增加一些傳統的放鬆習慣,比如運動,冥想,音樂影視,畫畫,花卉,寵物等。
也許,透過看書學習,培訓課程,心理諮詢等讓自己成長起來。
也許,透過飲食來進行一些調節。
也許,從我們的行為習慣,作息,言談舉止,甚至字詞的使用等方面做出一些調整。
植物神經紊亂的表現很多,但能夠起到作用的方向更多。當然,上面只是一些個人看法。涉及到解決具體問題,自然要從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去發去考慮如何解決。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