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墩叔
-
2 # 聆聽久久
我現在博一,因為實驗的原因,去過好幾個實驗室,也聽同學們說過很多實驗室的情況。
其實,有兩方面原因,一個是自身的原因(內因),一個是實驗室的氛圍,及導師的態度(外因)。
先說說自身吧,性格啊,做事態度啊,都會不一樣的。讀研後,剛開始可能會比較注意實驗室的氛圍,和大家保持同步吧,但是後來就會習慣,還是按自己的個性來,當然不排除會被同化,而且大部分都被同化了。比如我的一個師妹,剛開始帶她的時候還是和大家節奏一樣的,後來就不一樣了,按她的說法是想通了,反正只是小碩一枚,做完實驗就走,每天在實驗室的時間比較少,而其他人沒事也呆在實驗室,上網啊,看影片什麼的。
再說外因。外因影響比較大,畢竟我行我素的人比較少。不同實驗室差異很大,這和導師管理嚴不嚴,以及資源緊張程度,人員多少都有關。
我們隔壁實驗室就完全不同了,他們導師是個年輕的,很有幹勁。他對每個同學的實驗都管的很緊。所以每天都看見他們很忙碌,我差點要去他們實驗室的。他們關係不像我們實驗室那麼融洽,他們東西都各自有一套,各自用各自的,我們絕大部分東西都是公用的。一個很有趣的事,他們不幫別人簽收快遞,試劑之類的。每次把快遞員急得要死,他們實驗室明明有人,但就是不肯代簽。我私下問過一次,好像是有一回代簽了一個試劑,需要放-80度儲存的,結果簽收的人沒注意,試劑就廢了。後來再也沒人代簽了。
我後來由於實驗關係,去了另一個實驗室做實驗,剛進去,都不認識。他們實驗也很緊張,導致我感覺問問東西在哪,都有點耽誤別人時間的感覺。因為這個實驗室是屬於中科院系統的,工作強度比大學裡高多了,每個學生都同時做很多實驗,真的非常忙。他們彼此之間也很少說話,開玩笑。而且他們的老闆也很拼,每天都一早來,晚上9點回去,週末也一樣,他的辦公室就對著實驗室,一天轉悠好多趟,經常就聽見他問別人某某實驗有什麼結果,某某趕緊做某某實驗啊。也只有晚上他走了之後,才能看到有的同學看看影片,玩玩電腦。
下面說一些,道聽途說的事:
聽說有個實驗室,他們老闆很牛的,實驗室也很多人,分成了好幾個組,也就形成了好幾個小團體,互相還會看不順眼。如果一個新生進去,跟著某個師兄師姐,就加入了他的陣營,如果這個新生跟別的人學實驗什麼的,還會引起帶他的師兄師姐的不快。不過我沒親眼見過。
聽說,有的實驗室,碩士負責給博士幹活的,就是幹最基礎的活,包括插槍頭,洗洗東西,完全是博士欺負碩士的感覺。就和婆婆欺負媳婦一樣,等媳婦老了,又可以繼續欺負兒媳婦。
有同學總結一句話,實驗室氣氛歡樂的程度與科研成果成反比。
題主說:感覺研究生們已經泯滅了感情了。其實不是這樣,只是由於實驗,探知未知的領域吧,要面對,導師和現實的壓力,我們把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科研,實驗方面,或者說你們看到的絕大部分都是研究生們在與科研做鬥爭的場景。所以你覺得我們好像都沒有了感情。但如果正在成為了研究生的一員,你會發現大家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常常面對那些實驗——這種既需要理性,又經常出現非理性的結果的東西,難免心情都不會很好。由於實驗比較多,節奏緊,說話,玩鬧也會很少。如果要玩,也肯定要離實驗室遠一點,所以你也很難看到。
最後,那個野外考察的,也就是聽聽有趣。我問過學生態的同學,那也很辛苦,有時候吃飯,睡覺都成問題,有時會碰到一些意外,比如毒蛇,毒蟲,迷路。雖然他們不用窩在實驗室,但是野外真的不是想象的那麼好。
-
3 # 職域課堂
研究生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如果你正掙扎在考研和不考研的邊緣、或是剛開始讀研,一款令人聞風喪膽、逼瘋無數寫論文學生的真·研究生的日常·模擬器·恐怖遊戲,能帶你體驗研究生的部分生活。
在遊戲中,玩家要扮演學生,在暗無天日的研究所,沒日沒夜地搞科研,找文獻、閱讀文獻、招被試、收集資料,目的只有一個:發論文。
遊戲還提供了許多資源、道具,比如頭髮。你沒有看錯,要犧牲掉一些頭髮,然後你才能……真是太禿然了。
據玩過的朋友說:它還原了科研論文的步驟,各個過程埋的梗都很真實。更有玩家玩完後,就向考研舉了白旗:“謝了兄弟,已經退學了”。
研究生的生活,真像遊戲中這麼枯燥無聊嗎?導師boss,真像遊戲裡的那樣冷酷無情嗎?
近年來,考研熱度一直居高不下。2015年,考研報考人數達到165萬人,2020年達到341萬,數量翻了一倍,報錄比預計將達到4:1左右。
大部分院校近年來還提高了推免生比例,一些專業的推免生錄取比例,甚至超過50%,而名校推免生源多數來自雙一流高校,這導致考研競爭越來越激烈。
當你好不容易考研上岸,才發現讀研是另一種難。
“讀研時間過得太慢了,永遠做不完的任務,一個接一個,死過來再活過來再死過去,考上研究生以為上岸了,其實就是進了另一個深水區。”“研究生生活=隨叫隨到+24小時接收任務。”“考研時,每天準時起床吃飯睡覺,只想著考研這一件事情。而研究生階段,要忙著上課作業考試,還要擠時間做實驗等,事情一件接一件。”“導師在剛開學時讓我用5天寫出一篇論文發出去;經常還有半個月就開題,但題目還沒定;開始寫論文後,跟不上導師的思維,分分鐘懷疑自我。”發現大家覺得讀研生活很艱辛,主要是因為“任務/論文永遠做不完”,這是因為我們從固定的線性遊戲,進入了自由的沙盒遊戲。
線性遊戲,就像開車比賽,規定你只能走A路到終點,有一個明確的主線和劇情,只需按部就班玩下去,就能通關。像我們考大學、考研,都是有明確的目標和終點。
而讀研時,有點類似職場的狀態,就像在玩沙盒遊戲,沒有主線劇情和終點,面對未知的挑戰,需要自主探索,做什麼完全由你自己決定。把線性遊戲的思維,用來玩沙盒遊戲,很容易就出現了迷茫的狀態。
讀研時,除了要解決寫論文的難題,還要面對巨大的同輩壓力。你會發現自己周圍有一群大神,你會遇到很多厲害到讓你懷疑人生的人,室友、組員的努力程度和和本科時身邊的人相比,根本不是一個量級,因此會倍感焦慮。
有同學壓力大到失眠,於是在深夜捫心自問:“為什麼讀研?找個工作好好活著不好嗎?讀博的決心也蕩然無存,只希望研究生能順利畢業”。
這樣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研究生的清退潮,從19年年初貫穿到年末,當下已經涉及近30所高校(涵蓋清華大學等985高校),超過1300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遭到退學。比如前段時間,延邊大學就一次清退了136名研究生,原因是“超過最長學習年限”,有人入學近15年沒有畢業。
研究生預計畢業人數與實際畢業人數差距擴大,2018年研究生預計畢業生數77.3萬人,實際畢業生數60.4萬人,超過兩成的研究生延期畢業,延畢率上漲到近10%,嚴進嚴出已成為研究生培養的常態。
不過,讀研的生活,也不全是苦的,讀研也會有開心的事情:
考到了喜歡的城市,在學習氛圍很好的學校,遇到了很棒的導師/室友/朋友/同門;當你有機會站在臺上做學術報告時,你會覺得自己在發光;獲得了國家獎學金,申請到了經費資助,有了很好的工作機會……
苦樂交織,才是生活的本來面貌,每個階段都有煩惱。
人在不開心時,常會弱化自己所放棄的另一條路會遇到的困難情況,放大舒適情況。
當你在讀本科時會覺得讀研好,在讀研時候會覺得本科好;在讀書時會覺得工作容易,在工作時會覺得還是讀書容易。沒有什麼所謂的舒適圈,都挺不容易。
而既然做出了選擇,就去論證屬於自己的第一人稱的世界吧。
-
4 # 努力de青年
中國的研究生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研究生的教育與本專科生完全不同,本專科學習主要是靠老師給傳授知識,自主性差。研究生卻不同,研究生主要是自主學習,導師引路,研究生自主解決科研問題!那麼研究生每天都在幹什麼呢?研究生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我想說說我眼中的研究生生活!
(1)上課
研一或者博一還有基礎課的學習,雖然說上課也學不到什麼東西,但是你必須要修夠畢業所需要的學分,否則研究生是沒法畢業的!
(2)看文獻
研究生期間有看不完的文獻,寫不完的文章,我們只有透過大量的閱讀文獻,才能清楚的瞭解你這個領域的研究現狀,激發自己的思路,在進行後續的科學研究!
(3)做實驗
一個科學問題的解決,少不了大量的做實驗,而且好多實驗不是一次能做成功的,有時候做好多次可能還會失敗,這就需要耐心和堅持,可能文科類研究生不需要做實驗,但他們也需要調研或者其他研究手段!
(4)做課題
研究生導師一般都有國家級或者省級或者其他重大的課題,課題的完成需要每位研究生的不懈努力,研究生一般就是課題組的主力,每個課題的順利結題肯定少不了研究生的付出!
(5)參加學術會議
研究生期間會有很多參加學術會議的機會,這是讓自己更好了解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方法的途徑,也是讓自己接觸到這個領域大牛的最好機會,所以一定要珍惜這樣的機會,積極的去參加!
(6)幫老師處理教學或其他事情
研究生導師一般很忙,所以一些繁瑣的事情,比如做個ppt,報個賬等等的事情會安排給研究生去處理,這些事情看似很小,但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處理他們,也是挺頭疼的!
研究生生活還是挺充實的,比本科要充實很多,研究生基本上就是一名科研工作者,所以每天都做著科研相關的事情,研究生的壓力要大很多,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實驗寫不完的文章,所以,讀研需謹慎,讀研,要努力呀!
-
5 # 閱讀修身
以我真誠真心,竭盡全力為您解惑。
恰巧自己讀了研究生,可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研究生分為學術型碩士與專業型碩士。
1、學術型碩士
學術型碩士三年學制,偏向學術研究方面。研一有課,課外時間看論文;研二大部分時間看論文,寫論文,作報告,寫大論文開題報告,準備大論文的工作。也有一部分研二下學期去找實習。研三寫大論文準備畢業。(很多學校學術型碩士畢業要求一篇小論文,也有一部分學校部隊小論文作要求,僅僅一片大論文即可)
2、專業型碩士
專業型碩士兩年學制,偏向工程專案方面。研一與學術型一樣上課,研二的上半學年可以出去實習,下半學年寫畢業論文。專業型碩士一般不要求小論文,僅僅一篇大論文即可。
現在很多學校的專業型碩士學制也漸漸變成了三年,培養流程幾乎和學術型碩士等同。
以上。
回覆列表
1、上課&科研
上課:目前國內,研究生的課程普遍比較水,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大部分認為上課只是為了應付規定,起到的實際作用並不大。主要是由於研究生的具體研究內容通常是一個很具體的課題,而上課能學到的東西是比較宏觀的方法論的東西。
研究:碩士生由於學習年限較短(兩年到三年),進行的不會很深入,而理工科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上課之外的時間就是天天在做實驗、看文獻、寫論文,偶爾去參加學術會議。這種生活很考驗人。
2、考核&淘汰聽說過,有個學校某門數學課特別難,但老師人特別好,如果你考試不及格的話,他就會給你打電話,讓你找導師開個證明,說生病啊或怎樣,這一年的成績就不算數,下一年重新修。有一年某個導師三個學生這門課都掛了,都去找導師開證明,導師快氣炸了。
3、學費&收入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有學業獎學金,分為不同等級,碩士的最低一級正好cover學費,上面兩級算下來每個月還能有幾百到一千塊錢生活費;博士的扣除學費之後都還能有生活費,一千到兩千(按十個月計)。
有些導師科研經費充裕,學生參與課題導師會另外發一些勞務。我知道的某個計算機科學的實驗室是按學生的工作量發工資的。人文社科的導師通常沒那麼多經費,我有個朋友讀英語相關專業的碩士,元旦還是什麼節日啊,課題組一起吃飯,吃完之後導師說:“要不咱們AA吧?”他們慌忙說:“老師,我們請您!”另外,如果你是學霸,會有各種名目的獎學金,年入幾萬輕輕鬆鬆,畢竟學校裡的伙食和住宿是很便宜的。不過我也有讀碩士的朋友靠在外兼職攢了幾萬,我等也只能羨慕嫉妒恨了。.
4、其他考研和畢業有沒有潛規則?我不能說絕對沒有,但我真的沒見過,而且我相信越是好的學校就會越乾淨。博士是不是都很呆?是不是像TBBT裡那樣?女博士是不是第三種人?很遺憾,不是。我認識的博士都挺正常的,謝耳朵基本是科幻作品。我認識的女博士也都挺正常的,只是理工科女博士沒空打扮自己,做實驗也不能穿高跟鞋、短裙。我認識的女博士也都沒有難嫁,當然,大部分女博士都還是嫁給了男博士,主要男人太容易自卑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