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淺夏初晴139361246
-
2 # 趙鑫47
2 應該是寶寶睡覺的姿勢不對,有時窩著脖子,試試讓寶寶將頭側著睡,這樣可以使舌頭不致過度後垂而阻擋呼吸通道,也許呼嚕的問題就解決了
3 可能是由於白天太疲勞,或者是生病感冒,沒事的,多觀察觀察;我家寶寶有時也會啊,沒看出寶寶那裡不舒服,給寶寶的枕頭放低一點就會好的,窩著脖子了,給他正正頭
4 小嬰兒奶塊淤積:
有些很小的嬰兒有時也會“打呼嚕”,這並不是病,而是因為奶塊淤積。由於吞噎的關係,有些嬰兒的喉部會有奶塊淤積,一方面使嬰兒吃奶不順,另一個結果就是使氣道不順,造成嬰兒睡眠時打呼嚕。
對策:媽媽給寶寶喂好奶後,不要立即將寶寶放下睡覺,而應將他抱起,輕輕拍其背部,就可以防止寶寶因奶塊淤積而打呼嚕。如果奶塊淤積較嚴重,已經影響了餵奶,只需要往鼻腔裡滴1~2滴生理鹽水,稀釋一下奶塊就可以了。
5 有的嬰兒,偶爾出現睡時打呼嚕,可能是由於睡眠時與呼吸有關的肌肉鬆弛,尤其舌的肌肉放鬆後造成舌根向後面輕度下垂,使呼氣時排氣受到影響;當改變體位後,同時也改變了舌的位置,此時呼嚕聲消失,這種情況不必去醫院就診。
6 扁桃體腫大:
扁桃體也叫扁桃腺,長在咽部兩側,有防禦和抵抗外界病菌侵入的功能。有的寶寶扁桃體過於肥大,以致兩側扁桃體幾乎相碰,堵滿咽腔,造成呼吸不暢,一到睡眠時就會張口呼吸,發出呼嚕聲。此外,扁桃體是免疫系統器官,當機體反應性失調,抵抗力降低時,也會使扁桃體發炎、腫大。
對策:1、預防扁桃體炎:關鍵是讓孩子鍛鍊身體,每日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2、服用消炎藥: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消炎藥,但不宜自己長期用藥,因為某些滴鼻藥長期使用會造成藥物性鼻炎,使寶寶對藥物產生依賴。
7 支氣管炎症:
支氣管受到炎症刺激時痰液增加,而嬰幼兒缺乏咳嗽排痰能力,痰液由支氣管的纖毛擺動運送到咽喉部後無法排出,形成氣道的相對狹窄,氣流透過時就產生振動,發出呼嚕聲。這種情況下的聲音即使在白天也能聽見。
對策:及時治療支氣管炎症,並注意防範其復發。
8 肥胖:
肥胖兒童的呼吸道周圍被脂肪填塞,使呼吸無法順暢,當軟顎與咽喉壁之間的震動頻率超過30赫茲時,就會出現鼾聲。
對策:在不影響身體健康、不降低抵抗力的前提下,科學、健康地減肥。
9 不要寶寶一打呼嚕就如此緊張,有時候可能僅僅是睡姿不好的緣故。試試讓寶寶將頭側著睡,這樣可以使舌頭不致過度後垂而阻擋呼吸通道,也許呼嚕的問題就解決了。另外,有時候寶寶偶爾呼嚕,可能是由於白天太疲勞,或者是生病感冒,不用大驚小怪。但如果是持續性的打呼嚕,最好去諮詢下醫生或去看醫生。
10 對打鼾的孩子睡姿可取側臥,雙手不要壓在胸口處,蓋被應輕暖.發現打鼾時,成人可翻動一下孩子身體,變換一下睡姿,枕頭不要太高,有時可以使打鼾得到一些緩解
11 奶粉不要衝調的過濃,兩頓奶間要喂水,家中不要太乾燥.經常戶外活動,平時多練習翻身,有助於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12 我家寶寶剛生下來的時候平躺著睡覺就打呼嚕,問醫生說是喉軟骨發育不好,補鈣。吃幾天就好了,出月子就做了微量元素,不缺鈣。你家寶是不是也應該去查不查。
13 睡覺打呼嚕要注意寶寶是不是有鼻炎哦。很多時候鼻炎總是沒有流鼻涕的現象,但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鼻塞,以致於寶寶缺氧的。
-
3 # 東北大伯有話說
很多網友回答的都很專業沒有太多的補充,但強調一點照顧孩子是件辛苦的事初為人父母要有耐心和細心,按照正確方法及時調整。試想自身長到成人毫髮無傷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
4 # 耳鼻咽喉醫生王朝廣
小孩睡覺打呼嚕可能是睡眠呼吸障礙的前兆,可影響孩子的智力及身體健康發育,有寶寶的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瞭解原因,掌握何時需及時就醫,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首先我們將講解孩子打呼嚕的原因
1、肥胖:體胖的寶寶或出生及超重的寶寶咽部的軟肉構造較肥厚,睡覺時口咽部呼吸道易阻塞,出現鼾聲,嚴重時甚至會有呼吸暫停的現象。
2、鼻道狹窄:寶寶的咽腔較短,鼻道狹窄,稍有分泌物或黏膜腫脹就易阻塞。半歲之內的小寶寶時常有鼻音、鼻塞或喉嚨有痰音,就是這個原因導致的。
3、呼吸道炎症:上呼吸道發炎、慢性鼻竇炎會使鼻黏膜充血水腫,以及扁桃體增殖體異常肥大,鼻咽部通氣受阻,睡眠時不能經鼻呼吸,出現隨呼吸發出的鼾聲。
4、扁桃體腺樣體肥大:嬰幼兒時期,寶寶的咽部集結了豐富的淋巴組織,又稱增殖體,增生過大則為增殖體肥大,扁桃體或增殖腺肥大,引起咽喉部狹窄,入睡時發出鼾聲,導致打呼嚕、張口呼吸甚至呼吸暫停等現象。
小孩睡覺打呼嚕可能造成營養不良,而且會引起耳部疾病,嚴重的還會造成智力下降,導致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家長對於寶寶打呼嚕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選擇正規專業的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前3種原因可以避免或者可以改善,尤其是第3種情況,一旦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時,受到炎症刺激或者鼻腔分泌物增多,也會發生睡時出現打鼾的情況,但一旦發生扁桃體腺樣體肥大,保守治療很難治癒,需要手術治療才能達到氣道通暢的效果。
溫馨提示:孩子打呼嚕病因多、危害大,家長朋友們需幫助孩子積極預防,發現病情後要及時帶其去專業正規醫院做詳細檢查治療。
-
5 # 芝麻育兒
寶寶睡覺為什麼總打呼嚕?
寶寶睡覺打呼嚕,大多數屬於正常現象,比如可能是感冒鼻塞等導致的,不會持續太多天。但是,如果存在以下情況,就應該多關注,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檢查。首先,如果寶寶不是長時間或長期打呼嚕,只是在剛入睡時偶爾打呼嚕,不會影響深度睡眠,就不用著急治療。如果寶寶打呼嚕的持續時間較長,影響到睡眠,就應該及時帶他到醫院進行檢查,找到原因。如果寶寶在打呼嚕時伴隨呼吸暫停,甚至出現憋醒的情況,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觀察寶寶睡覺打呼嚕時,是否有張口呼吸的情況,如果有,也應該及時帶寶寶就診檢查。如果你不確定他睡覺時是否經常把嘴張開,但是他總是醒後找水喝,表現得口乾舌燥,這也說明他可能存在張口呼吸的情況。另外,如果寶寶睡眠時間足夠,但是白天依然精神狀態不佳,那麼也間接地說明,打呼嚕已經影響到寶寶的夜間睡眠質量。
需要注意的是,腺樣體肥大是兒童常見疾病,小寶寶打鼾很多是因此造成的。肥大的腺樣體堵塞呼吸道,使氣流穿過狹窄的呼吸道,從而出現呼嚕聲。這種情況會直接影響睡眠質量,長期打鼾缺氧還會對智力發育造成負面影響。呼吸道受阻也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如果寶寶只是因為感冒、鼻塞等原因偶爾打鼾,不用太過擔心。
-
6 # 蕾蕾育兒
還有一種原因就是由於寶寶白天玩的太疲勞,或者是生病感冒,寶媽可以將寶寶的枕頭放低一點,這樣可以使舌頭不致過度後垂而阻擋呼吸通道
有些很小的嬰兒有時也會“打呼嚕”,這是由於寶寶吃奶,喉部會有奶塊淤積,使氣道不順,所以就造成了嬰兒睡眠時打呼嚕。如果是這種情況,媽媽給寶寶喂完奶後,不要立即將寶寶放下睡覺,將寶寶抱起,輕拍其背部,這樣就可以防止寶寶因奶塊淤積而打呼嚕了。較嚴重的話可以往鼻腔裡滴1~2滴生理鹽水,稀釋一下奶塊就可以了。
-
7 # 兒童故事集
寶寶打呼嚕是不正常的,我記得寶寶跟大人是不一樣的,並不是打呼嚕代表著睡得香,而是一種疾病的表現。
建議寶媽可以錄下來寶寶的呼嚕聲,然後帶著寶寶去醫院看看,是否有什麼異常。如果沒有當然好,如果發現異常也可以及早治療。
-
8 # 卓理超人
#樸貨研究所#
對嬰兒來說,睡眠對促進生長髮育有著特殊意義,如體格生長必須的生長激素,只有深睡眠時才會達到高峰。生活中,睡覺打鼾的寶寶並不少見,許多家長以為這是寶寶睡的香的表現,而沒有認識到打鼾是嬰兒睡眠障礙的一種表現。從表面看,打呼嚕似乎對身體沒有什麼危害,可是如果處於生長髮育階段的寶寶持續打呼嚕而不給予治療,是很有害的。
打呼嚕危害寶寶生理發育:打呼嚕影響睡眠質量,睡眠質量一旦下降,勢必使釋放的生長激素減少,影響嬰兒的骨骼發育。嬰兒在打呼嚕時由於鼻咽部阻塞、張口呼吸,上下牙齒咬合不正常,久而久之,可引起頜面骨發育障礙,上頜骨變長、顎骨高拱、牙列不齊、上切牙突出、唇厚等面容的改變。經常打呼嚕的寶寶易患感冒、營養不良、引起中耳炎症等,出現耳悶塞感、耳鳴、聽力減退等症狀;如果堵塞鼻道,鼻腔分泌物引流發生障礙,會併發鼻竇炎。打呼嚕還會影響嬰兒的心臟健康狀況,導致呼吸不順暢,一旦如此即會使心臟負擔加大。最嚴重的後果則是在睡眠時因呼吸暫停而突然死亡。
打呼嚕危害寶寶的智力發育:嬰兒打呼嚕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智力問題,打呼嚕會造成睡覺時缺氧,大腦缺氧往往就會導致記憶力下降,嚴重影響孩子的智力問題。導致寶寶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易激怒等。澳洲一家兒童醫院的研究表明,打鼾孩子的智商、記憶力和注意力均顯著低於無打鼾的孩子,其中以注意力缺陷最為顯著。
4如果嬰兒每週出現2~3次打呼嚕的現象就是一種病態睡眠了。嬰兒打呼嚕要比成人打呼嚕危害程度更大。為了您寶寶的健康,請寶爸寶媽儘快帶寶寶就醫。切記不能耽誤了治療!
-
9 # 有啦寶貝育兒
新生兒寶寶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睡覺也能讓寶寶快速生長。可是,有的新手媽媽可能會發現,這麼小的寶寶睡覺竟然就會打呼嚕,是睡的很香?還是身體出現問題的警鐘呢?
打呼嚕可輕可重,如果寶寶只有輕微的呼嚕聲,睡覺能閉上嘴,呼吸很均勻沒有暫停的現象,這種就是良性打鼾的表現。
但是如果每晚7小時的睡眠中,出現30次以上呼吸暫停(口鼻部無氣流透過多於10秒)及低通氣現象,或每小時呼吸暫停和低通氣發生次數大於5,就可診斷為“鼾症”,又稱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症(OSAHS)。這就對孩子身體影響非常大,包括對心肺功能都是很有害的,就屬於病理性打鼾,這時寶爸寶媽們就要及時干預了。
具體怎麼做呢?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寶寶長時間打呼嚕的原因,一般來說,“腺樣體肥大”最為常見。
腺樣體位於鼻咽頂壁和後壁交界處,像半個剝了皮的橘子,用手電筒照射是看不見的。腺樣體正常時,它只是身體的免疫器官,不會影響呼吸。而如果腺樣體受到刺激,發生病理性增生,顯著增大,就會堵塞後鼻孔,壓迫咽鼓管咽口,阻塞上呼吸道,出現鼻塞、流鼻涕、聽力下降、睡時張口呼吸和打呼等症狀。
提醒寶爸寶媽注意的是,隨著寶寶淋巴系統發育的完善,腺樣體自然萎縮,生理性打呼嚕的情況會在5~6歲以後逐漸消失。
而病理性的腺樣體肥大一般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透過全麻手術把腫大的腺樣體切除,手術一般15分鐘左右就能完成,手術後也基本不會影響飲食。
此外,奶塊淤積、上呼吸道感染、喉軟化症、哮喘等原因也會造成寶寶嗓子裡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
還有什麼原因會引起寶寶打呼呢?1、【奶塊淤積】
有些新生寶寶也會打呼嚕,喉部會有奶塊淤積,一方面使嬰兒吃奶不順,另一個結果就是使氣道不順,造成嬰兒睡眠時打呼嚕。
應對辦法:媽媽給寶寶喂好奶後,不要立即將寶寶放下睡覺,而應將他抱起,輕輕拍其背部,就可以防止寶寶因奶塊淤積而打呼嚕;如果奶塊淤積較嚴重,已經影響了餵奶,只需要往鼻腔裡滴1~2滴生理鹽水,稀釋一下奶塊就可以了。
2、【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後,因為粘膜炎症水腫使鼻腔變得狹窄,又有鼻涕附著在上面,所以氣體進出狹窄的鼻腔就會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氣體衝擊鼻涕,也會產生呼嚕呼嚕的聲音。
而且鼻涕不會乖乖停留在鼻腔裡,除了流出來的,還會存積在咽喉部。這時,氣體經過喉嚨的時候,衝擊鼻涕,也會產生喉嚨處呼嚕呼嚕的聲音。
應對方法:注意給寶寶清理鼻涕,保持室內溫度適宜。
3、【喉骨軟化症】
一部分寶寶在出生後2周左右,出現吸氣時溼性的呼嚕呼嚕的聲音,有時聲音還咯咯的,這種情況多是喉骨軟化症。由於嬰幼兒軟骨內鈣質沉著不足,呼吸時喉軟骨會出現擺動,發出呼嚕聲,嚴重者會出現嗆奶。
應對方法:按照國家佝僂病防治建議,孕中後期及哺乳期孕產婦,每天攝入600~1000U維生素D3,防止骨軟化症;新生兒出生數日後開始補充維生素D400~800U,加強戶外活動,勤曬太陽,預防佝僂病,此法既可減少喉骨軟化症的發生,也有助於其儘快恢復。
4、【哮喘】
寶寶在夜間出現喘息,以呼氣相為主,感覺呼氣費力,坐起來能緩解一點。這種情況是典型的哮喘,也屬於比較嚴重的情況,需要立即進行正確處理。
應對方法:立即去醫院檢查。
所以寶寶打呼嚕不容小視!
寶寶經常打呼嚕的潛在危害主要有以下四個:1.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
長久的打呼嚕會讓寶寶深陷睡眠障礙,嚴重一點的,還會出現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表現為寶寶一晚上出現多次呼吸暫停,造成氧氣攝入障礙,對寶寶的大腦發育造成影響。
事實上,由於寶寶睡覺打呼嚴重,大腦嚴重缺氧而造成的寶寶痴呆也是發生過的。
此外,如果寶寶睡覺打呼形成習慣,等寶寶長大後,對今後的課業生活也是有影響的,可能造成上課注意力不夠,愛打瞌睡,影響學習效果和成績。
2.影響寶寶的身高發育
深度睡眠後的一兩個小時是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的高峰期,能促進人體的各個身體系統生長,而在打呼嚕的狀態下,往往難以進入深度睡眠。
寶寶同樣如此,打呼嚕造成的睡眠呼吸障礙,會使寶寶表現出不安分,睡覺時會無意識地掀開或踢掉被子,影響寶寶的生長激素釋放,造成寶寶的個子發育矮小。
3.影響寶寶肺部的發育
寶寶睡覺打呼,呼吸阻力的變大會引起胸廓變形,導致氧氣供應長期不足,影響肺部的發育,肺活量減少,長大後可能會成為疾病隱患。嬰兒期的寶寶骨骼、肺部功能都在發育,更要注意寶寶的睡眠呼吸問題,以免因為長期缺氧而造成對寶寶全身各系統的傷害。
4.影響寶寶的面容
寶寶打呼嚕時一般是用口呼吸,用口呼吸時空氣氣流會衝擊硬顎,漸漸使之變形,時間一久,面部的發育就會受到影響,出現下巴凹陷、長“朝天鼻”、上唇翹起,牙齒排列不整齊,咬(牙合)異常,並形成齙牙等,影響寶寶的顏值。
說了這麼多,希望各位新手爸爸媽媽能在聽到寶寶的鼾聲後就要多留個心眼了,注意分析區分打呼嚕的原因,找到應對策略,而不要總覺得這是寶寶睡的香的表現哦!
-
10 # Kkkkkkkkg21
“呼呼呼……”、“哼哼哼……”
聽到寶寶睡覺時的呼嚕聲,家長們會下意識覺得“我家孩子睡得好香啊!”、“真可愛!”。然而,寶寶打呼嚕≠睡得香,更有可能是寶寶患病的徵兆哦!
寶寶打呼嚕,千萬要注意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睡覺時偶爾打呼嚕是正常的,但如果是持續性的就要注意了。通常情況下,打呼嚕是睡眠當中缺氧的表現,時間一久,容易造成血氧濃度下降。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此類狀態下,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包括神經內分泌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而寶寶打呼嚕也被稱為兒童睡眠鼾症,這是一種易被忽視的寶寶呼吸道過敏表現!
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所有的兒童都應該做睡眠時是否打呼嚕的篩查,美國兒科協會更將三歲以下的兒童打呼嚕列為高風險人群,美國兒科期刊發表的文章更是指出,如果一週超過三晚出現打呼嚕,並持續六週以上,應該做夜間睡眠呼吸監測。
寶寶打呼嚕的“元兇”是什麼?
一般來說,小孩子夜間打呼嚕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1、常見原因:
扁桃體或腺樣體肥大,肥大時會阻塞呼吸通道而引起的打呼嚕。
2、一般原因:
包括肥胖、季節性過敏、鼻中隔偏曲、感冒或鼻竇炎時呼吸通道受阻等,這些都是由於導致呼吸道狹窄或阻塞呼吸道而引起打呼嚕。
3、極少數情況:
包括呼吸道腫瘤或囊腫、飲酒等。飲酒是因為它會影響舌頭和喉嚨的肌肉,可能會在平臥睡眠時阻塞呼吸通道。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打呼嚕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一個症狀,該疾病往往是因為扁桃體或腺樣體肥大引起的。而這兩大病症的導火索都與寶寶呼吸道過敏有極大的聯絡!尤其是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導致的鼻涕向後倒流(鼻後滴漏綜合徵)是引起腺樣體肥大的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鼻竇跟大腦有很大的關係。一旦寶寶患了鼻竇炎,不僅鼻子、耳朵的健康受到影響,還容易出現精神萎靡、食慾不振、記憶力差、疲勞、頭痛及頭暈。因此一旦發現寶寶有可能患了鼻竇炎,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孩子治療!
聽到寶寶的“呼嚕聲”,如何確定是不是過敏了?
然而打呼嚕作為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很多健康的兒童也會打呼嚕。資料顯示,1歲至9歲的兒童中,每一百個兒童就有十多個出現習慣性打呼嚕的症狀,寶爸寶媽們要如何甄別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呼吸道過敏了呢?
首先,夜間聽到寶寶打呼嚕時,注意觀察是否會出現以下情況:
如果寶寶鼾聲輕微,均勻一致,沒有呼吸暫停,也不影響睡眠質量,一般不構成健康危害。
其次,在日間同樣仔細觀察寶寶是否出現以下情況:
1)早上很難叫醒,其起床後頭痛;
2)白天疲倦、嗜睡,精神不振、反應遲鈍;
3)情緒波動大,易怒、具有攻擊性或有其他行為問題;
4)生長髮育緩慢,且身體抵抗力下降;
另外,也要注意寶寶是否有相關病史,包括:早產史、肥胖、哮喘、面部或呼吸道手術、唐氏綜合徵、肌肉萎縮或無力、慢性疾病、家族中有人患有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等。
如果出現有以上情況,父母自己又摸不準寶寶的身體狀況,就建議諮詢醫生了。溫馨提示,帶孩子去看醫生時,能帶有孩子睡眠的影片或照片,會更有幫助哦~
-
11 # 依依兒童舞蹈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那麼寶寶打呼嚕是哪幾種原因造成的呢?
受涼鼻塞
很多寶寶在夜裡睡覺的時候,很容易踢被子,尤其現在是冬天,天氣比較冷,對於抵抗力較低的寶Bora說,稍不注意就會受涼,從而導致感冒鼻塞,睡覺開始打呼嚕。這種情況下寶寶一般也會很受罪,所以晚上睡覺時需要寶媽多操心,幫寶寶及時蓋上被子,以防寶寶受涼,平時外出時也要注意做好寶寶的保暖工作。
睡姿。寶寶睡覺打呼嚕也可能僅僅是因為睡姿不對,想確定這一點,寶媽就需要多觀察,如果寶寶翻個身就不再打呼了,這就屬於正常現象,寶媽不用擔心。如果寶寶是仰臥睡覺的話,舌頭的根部很容易擋住呼吸道,從而導致打鼾,這時建議寶媽們,在睡覺的時候,幫寶寶調整一個舒適的姿勢,最好是側臥,然後把寶寶的頭部稍微墊高一點。
鼻子裡有異物。如果發現寶寶睡覺時有打呼嚕的情況出現,寶媽還應該多注意寶寶的鼻子,看是不是鼻子裡有異物堵著了。如果有異物就要及時幫寶寶清理出來,可以拿一個小棉籤或者把紙巾卷的很細輕輕塞進寶寶的鼻子,透過轉動紙巾把異物粘在紙巾上面再帶出來。這樣可以保持寶寶的鼻子通暢,呼吸順暢,避免打呼嚕。
疾病。如果寶寶打呼嚕的聲音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寶媽就需要重視了,很可能是寶寶患有某種疾病,比如扁桃體肥大、腺樣體肥大、鼻炎、鼻息肉等等,這些呼吸道疾病以及鼻腔疾病,都很容易導致寶寶呼吸不暢,從而出現打呼嚕的現象。如果真是這種情況的話,寶媽就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了。
寶寶打呼嚕時,寶媽要及時發現原因,不要放任不管,不然很可能開始只是小毛病,到最後硬生生拖成了大毛病,要知道,只要事關寶寶的健康,就沒有小事情。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2 # 兒科醫生鮑秀蘭
2歲以內的寶寶出現打呼嚕多是喉軟骨軟化
什麼是喉軟骨軟化?
寶寶喉嚨撲哧撲哧、感覺有痰、睡覺時呼吸聲重,這種情況,考慮可能是喉軟骨軟化,喉軟骨軟化是小嬰兒時期的常見問題,指的是喉軟骨還沒有發育成熟,寶寶在吸氣時,喉部組織下陷,喉腔變小變窄,從而引起喉鳴一樣的聲音。喉軟骨軟化的主要表現是:寶寶在用力呼吸、吸奶或者睡覺的時候,因為姿勢的問題,嗓子就會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
寶寶的這種情況經常會被誤解為嗓子有痰引起的,或者認為是打鼾,一般情況下,喉軟骨軟化是不需要治療的,因為隨著孩子的生長髮育,喉軟骨會逐漸發育成熟,此問題一般在寶寶1-2歲內改善消失,家長不用過於擔心。
以下情況需要及時就診有極少一部分的寶寶會有加重的情況,表現為吸氣性喉喘鳴、胸骨上窩凹陷、胸骨下窩凹陷、餵養困難、呼吸困難、吐奶、發育遲緩及發紺、臉色蒼白。同時有患兒還可以合併聲音嘶啞、胃食管反流等,需要及時就診。
喉軟骨軟化不是缺鈣,有的家長會認為寶寶缺鈣才會出現這種情況,然後補充各種鈣劑,其實是完全沒必要的,確保每天400單位的維生素D3攝入即可,是完全可以預防寶寶缺鈣的。
回覆列表
打呼嚕也叫打劓。在正常的情況下,幼兒睡眠時也常發出輕微的劓聲。但是,如果連續發出大聲的呼嚕,則是不正常的,應該考慮是一種病症,其中最常見的是增殖體肥大。
增殖體也叫腺樣體,是位於鼻腔後鼻咽腔後壁的一塊較大的淋巴組織。增殖體在幼兒時期發育較快,3歲-6歲時增生最旺盛,到青春期逐漸萎縮。因此,增殖體肥大是幼兒時期的特有病變。正常大小的增殖體對孩子是毫無影響的,如果增殖體過於肥大,就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當氣溫發生變化、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或是患感冒、扁桃體炎、鼻炎、鼻竇炎時,均可導致增殖體肥大。增殖體過於肥大,堵塞後鼻孔,不但鼻腔分泌物引流受阻,而且使空氣出入鼻腔受阻,孩子入睡後,從氣管中撥出的氣體被迫從口中撥出。由於睡眠時全身肌肉鬆弛,舌頭也鬆弛地向咽腔墜落,使咽腔變得狹窄而不暢通。這時,氣體不時衝擊舌根部及懸壅垂等組織,隨著呼吸而發出陣陣劓聲。幼兒長期打呼嚕、憋氣、口呼吸,會影響身體和大腦發育,使其智力下降、反應遲鈍、表情呆滯,外貌上可見鼻唇溝消失、上唇變厚而上翹、上切牙突出外露、下頜骨下垂、硬顎高拱等,形成特殊的“增殖體面容”。增殖體肥大還能妨礙咽鼓管軟骨的運動,易發生中耳積液,引起中耳炎和傳導性耳聾。幼兒在睡眠中經常張口呼吸和處於不暢狀態,夜間得不到充足的休息,白天精神欠佳,食慾較差,攝入食物熱量不足,還可導致生長髮育遲緩,身高體重均低於同齡正常孩子,身體抵抗力下降。所以,這類孩子不僅易患呼吸道感染,而且易患雞胸、漏斗胸,甚至誘發肺源性心臟病。當然,幼兒打呼嚕也有可能是由於咽部的扁桃體過於肥大,致使咽腔被部分陰塞造成的。
無論是增殖體肥大還是扁桃體過分肥大,或是二者同時並存,都應去醫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