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中醫養生鄭芝環

    很多人有低血壓或者血壓偏低的現象,女性更為多見,這種情況,在中醫認為多數與“虛”相關。

    多數低血壓的人臉色蒼白,脈象低沉無力,中醫認為,尤其與“氣虛,陽虛”關係較為密切。

    因為脾胃虧虛,氣血生化不足,或者體內陽氣不足,陽氣氣血鼓動不足,導致血脈不能充盈,因此會出現脈弱無力,身體疲倦,頭暈目眩,抵抗力下降等症狀。

    李以松在1984年《福建中醫藥》發表的一個升壓湯,我覺得可供參考。

    方藥組成如下:黃芪、黨參各30克,五味子20克,麥冬10克、北柴胡3克。

    這個藥方主要有益氣升壓、安神定志、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其中有黃芪黨參,能夠補氣生血,升壓強心;用麥冬、五味子能夠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北柴胡能夠引藥上行,有類似補中益氣丸的意思。

    我在臨床上經常使用補中益氣丸、四逆湯、桂枝甘草湯等加減調理,一般用來改善因陽氣虧虛、低血壓的症狀,效果不錯。

    我個人認為,治療低血壓,如果體內沒有明顯的陰虛火旺的現象,一般補氣藥的用量要偏大一點,如黃芪普遍使用30克以上;

    如果陽虛明顯,多加入桂枝等藥物,能夠鼓舞陽氣;

    如果血虛明顯,多加入當歸、熟地等藥物;

    如果脾胃功能不好的,一定要調養脾胃為先,使氣血化生有源。

    症狀明顯,也可找中醫就診;或者日常可常用黃芪、紅參等泡水飲用,對低血壓的改善也有輔助的作用。

    以上藥方經驗建議,可供低血壓的人群參考。

  • 2 # 六月238272794

    典型症狀急性低血壓常因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缺血出現頭暈、眼黑、肢軟、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狀,嚴重者表現為暈厥或休克。診斷依據1.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12/8kPa(90/60mmHg)即為低血壓。2.對低血壓患者除了注意分別測量臥位與立位血壓外,尚應注意雙上肢以及上、下肢間血壓的比較測量,以排除多發性大動脈炎所致的動脈狹窄。3.如懷疑糖尿病者需進行血糖、尿糖測定;心血管疾病需進行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甚至心血管造影檢查。併發症併發症會出現眩暈、暈厥、心絞痛等。飲食調理每餐不宜吃得過飽;低血壓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飲些淡鹽開水,或吃稍鹹的飲食以增加飲水量;適量飲茶;適量飲酒(葡萄酒最好,或飲適量啤酒,不宜飲烈性白酒)。日常護理適當加強鍛鍊,生活要有規律,防止過度疲勞,因為極度疲勞會使血壓降得更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適當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素質,改善神經、血管的調節功能,加速血液迴圈,減少直立性低血壓的發作,老年人鍛鍊應根據環境條件和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運動專案,如太極拳、散步、健身操等。飲食建議飲食不宜過飽,適當攝入鈉鹽、飲酒、飲茶。

  • 3 # 血脂線上

    補氣血,溫脾腎

    低血壓患者要多食補氣血、溫補脾腎的食物。

    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

    富含蛋白質

    低血壓還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要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新鮮蔬菜、水果。

    減輕貧血,可以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狀。

    適量高鈉、高膽固醇

    低血壓與高血壓病相反,可以適當的選擇高鈉、高膽固醇飲食。

    每日攝取食鹽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飲用低度酒

    低血壓病人可適當飲低度酒,如啤酒、葡萄酒。

    酒可促使腸胃蠕動,增進食慾。低度酒能增強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這也有利增強血壓。

  • 4 # 霹靂火雜談

    要問低血壓吃什麼好?低血壓不是一個單獨的毛病,是人的體質偏弱的徵象。血壓收縮壓可能正常,或者偏低。舒張壓60~70毫米汞柱。

    低血壓的人,平時心跳緩慢,心功能弱,總感覺疲勞。抗病力也差,經常頭昏、頭暈,沒精神。

    總之,低血壓的人,面黃無血色,沒有精氣神,一眼就能看出身體不好。

    我不贊成患低血壓的人,吃什麼動物內臟、大油大肉去升血壓。

    低血壓的人,平時要加強輕緩的運動。散散步,稍微快步走。等到身體能適應了,每天半小時五千步的快步走。

    平時儘量不要吃肥膩厚味的食物。儘量吃一些清淡易消化,比如豬瘦肉糜、魚類、雞蛋、牛奶、新鮮蔬果增加蛋白質,增加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保健方面,可適量吃點西洋參。黃芪、枸杞、大棗泡水喝。既能補氣升壓,又能滋陰補肝腎,健脾胃。

    運動加上營養調理,血壓就能恢復正常。

    至於因病造成的低血壓,先天性的低血壓。也應該可以營養加運動恢復正常血壓吧。

  • 5 # 營養百事通

    就像有人想減肥,也有人想增肥一樣,有人在苦惱血壓太高,也有人在煩惱血壓太低。

    低血壓有人是變換體位的時候,從坐、躺起來時,血壓突然下降,也就是體位性低血壓;還有些是吃完飯之後,大量的血液湧到消化系統,導致血壓下降;還有一個是神經介導性低血壓,是長期站立後血壓下降。比較常見的是體位性低血壓,通常發生在站起來後很短時間,持續幾秒鐘,其症狀包括站起來後感到頭暈、視力模糊、虛弱、暈倒、迷糊、噁心等,從體徵上看,通常發生在站立後3分鐘內,血壓下降大約20/10mmHg。 低血壓的飲食營養建議:

    如果程度比較輕的低血壓,是不需要治療的,變換體位時,記得要緩起。

    如果程度比較嚴重的,有如下建議:

    多喝水,可以增加血容量,而且平時運動也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為了以便一次吃太多,發生餐後低血壓,建議少吃多餐;如果沒有高血壓的問題,適當的吃多一點鹽;定時進餐,每天吃一些富含鐵的瘦肉,避免貧血、低血糖的發生,貧血會導致雪量減少,血壓降低。

    在生活方式方面,建議每天進行適量的運動,定期鍛鍊可以增加血液流動;睡覺用高一點的枕頭;少用勁,比如提重物。說起少用勁,確實要引起注意,甚至在排便的時候,也要防止久蹲太用力!還有一種物理辦法,可以傳一些靜脈曲張襪減少站立時湧向下肢的血量,從而減少體位性低血壓的症狀。

    總之,如果有體位性低血壓的病史,要注意起來的時候,要慢一點,不要猛的一下站起來。

  • 6 # 品牌網官方

    1.羊肉

    羊肉屬於溫補食物,有祛寒、益氣補虛之力,血壓低的人最適宜在秋冬季節將其與當歸、生薑一起熬湯食用,可以起到補精血、調虛的溫補強壯作用。

    2.桂圓

    桂圓有補元氣、通血脈的作用。《本草匯言》中還介紹:桂圓,治沉寒固冷之藥,壯命門之陽。這對血壓低、四肢不溫、陰虛怕冷者最為適宜。

    3.人參

    人參一直是人們心目中滋補養身的佳品,性溫,具有補氣、固本、調虛等功效,且能調整血壓;現代藥理介紹,少量的人參具有升壓的作用,所以血壓低的人,可以經常少量服用人參,對提升血壓的作用十分明顯。

    4.黃芪

    不少中醫文獻都稱黃芪補一身之氣,黃芪確實是補氣、昇陽、調虛、固表的佳品,特別適合體質虛弱、免疫力低的人群。

  • 7 # 剪遍巴爾坦

    低血壓飲食宜:葷素搭配。桂圓、蓮子、大棗、桑椹等,具有健神補腦之功,宜經常食用,增強體質;由失血及月經過多引起的低血壓,應注意進食提供造血原料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質、銅、鐵元素的食物——肝類、魚類、奶類、蛋類、豆類以及含鐵多的蔬菜水果等,有助於糾正貧血。

    低血壓病人宜選擇高鈉(食鹽每日宜12-15克)、高膽固醇的飲食,如動物腦、肝、蛋黃、奶油、魚子等,使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也隨之增加,動脈緊張度增強,血壓將隨之上升。

    忌食生冷及寒涼、破氣食物,如菠菜、蘿蔔、芹菜、冷飲等。千萬不要吃玉米等類降血壓食物!

    關注胸毛哥,給你不一樣的呵護

  • 8 # 口腔專家張炳坤

    每餐不宜吃得過飽,因為太飽會使迴流心臟的血液相對減少;低血壓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飲些淡鹽開水,或吃稍鹹的飲食以增加飲水量,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適量飲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興奮呼吸中樞及心血管系統;適量飲酒(葡萄酒最好,或飲適量啤酒,不宜飲烈性白酒),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加快血流,促進心臟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 9 # 咕咚健康

    低血壓,是指成年人血壓長期低於90/60mmHg的情況,常見的有體質性低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前者主要見於體質較弱的女性和腦力勞動者。一般症狀不明顯,但較重時會出現疲倦、頭暈、健忘,還可能出現心前區憋悶。體位性低血壓又叫直立性低血壓,常在平臥、下蹲突然站起或長時間站立時出現,此時會出現眩暈等短暫性腦缺血癥狀。

    要預防低血壓症可採取以下幾個措施:

    一,適當增加食鹽用量,同時多飲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後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

    二,增加營養,吃些有利於調節血壓的滋補品,如人參、黃芪、生脈飲等。此外,適當喝些低度酒也可提高血壓。

    三,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調節功能。體育鍛煉無論對高血壓或低血壓都有好處。

    四,為防止暈到,老年低血壓患者平時應注意動作不可過快過猛,從臥位或坐位起立時,動作應緩慢一點。排尿性低血壓患者還應注意,在排尿時最好用手扶住一樣較牢固的東西,以防摔倒。

    五,藥物治療,可選用米多君、利他林、麻黃素等升壓藥及三磷酸腺苷、輔酶A、維生素B及C,以改善腦組織代謝功能。

    低血壓的食療

    一、烏骨雞1只(約重1500克),將雞去毛剖肚洗淨,當歸頭6O克,黃連5O克,紅糖150 克,放入雞腹中再將雞肚皮縫緊,入鍋隔水蒸熟,吃肉喝湯,每半月吃1次,連吃2個月。

    二、紅棗15枚去核,栗子150克,淨雞1只。雞切成塊狀,大火煸炒,後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紅棗,栗子悶熟食之。

    三、鯽魚1條,糯米6O克。將魚洗淨(不要去鱗)與糯米共煮成粥,每週服2次,連服2月。

    四、嫩母雞1只,黃芪3O克,新鮮天麻1OO克(幹品15克),陳皮15克,雞洗淨入沸水中焯一下,將天麻、黃芪切片裝入雞肚內。將雞放於砂鍋中,加蔥、姜、鹽、酒、水適量,用文火燉至雞爛熟,加胡椒粉2克,即可食用。

    五、太子參3O克,山藥25克,薏苡仁2O克,蓮子15克,大棗10個(放涼水浸泡,泡脹撈出),再將糯米5O克掏淨,同藥一起入鍋,加水適量,用文火煮。米爛熟後,將藥、湯、米1頓吃完,早晚各1次,15天為1療程,大多數人1療程可見效。

    六、人參、蓮子各10克,冰糖3O克,隔水燉熟,吃蓮肉喝湯。

    七、豬心1個,黃芪2O克,當歸12克,黨參3O克,川芎6克,加水燉熟,吃豬心喝湯。

    八、紅棗2O克,沙參15克,生熟地各1O克,加水適量用燉盅隔水蒸3小時後,加蜂蜜適量每日分2次吃完,連服15天。

  • 10 # 蝴蝶叔9K8X

    血壓低吃什麼好

    1、血壓低可常吃生薑。生薑能促進消化、健胃、升高血壓。 食用時,可將薑末撒於菜湯中或用薑末泡水代茶。 2、血壓低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慾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油、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功效,低血壓患者可以經常食用

    4、血壓低患者如伴有紅細胞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蛋黃、豬肝、瘦肉、魚蝦、貝類、紅糖、豆奶、大豆、豆腐及新鮮蔬菜、水果等。

    5、血壓低患者應該暈素兼吃,合理搭配飲食,保證攝入的營養物質全面充足,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7、血壓低與高血壓相反,低血壓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 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至15克。 含膽固醇多的蛋、肝、腦、奶油、魚卵、豬骨等食物,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從而升高血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叫特發性震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