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間微醉123

    一訂教你如何提高閱讀技巧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大部分人能分配給讀書的時間就更有限。對很多人來說,讀書又是學習、提升最容易的方法之一。

    可是,你會讀書嗎?

    哪有那麼多時間讀書?

    如何選到適合自己的書?

    如何從書中快速獲取需要的資訊?

    如何從書中學習分析問題的方法,用起來?

    如何透過讀書,建立自己思考問題的框架?

    如何寫出高質量的讀書筆記?

    如何高效分享書中的知識與技能?

    ……

    提升閱讀方法和技巧

    一、選書、速讀、精讀、輸出

    《超級閱讀術》

    書名:《超級閱讀術》

    推薦理由:作者齋藤孝從選書、速讀、精讀、輸出四個版塊,全方位且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創的讀書技能。

    本書介紹了培養讀書習慣的秘訣以及速讀、精讀、選書、輸出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大量讀書為目的的速讀全技能;以提高讀書質量為目的的精讀的全技能;將讀書效率最大化的選書的全技能;將讀書獲得的知識用以工作的全技能。

    透過這本書,你可以學到:

    (1)獲取強大的思考能力:快速抓取,理解內容,抓住要點,5分鐘就可以掌握一本書的精華,

    (2)豐富詞彙與知識,成為聊天達人。

    (3)提升邏輯思考和組織、輸出能力。

    (4)練就職場和生活所需的強韌大腦,獲得應對不確定未來的精神能量。

    二、PhotoReading高速閱讀法

    《高倍速閱讀法》

    書名:《高倍速閱讀法》

    作者 [美]保羅•R.席列

    推薦理由:《高倍速閱讀法》是一本用科學的方法教會人們自主閱讀的書。

    《高倍速閱讀法》是一本用科學的方法教會人們自主閱讀的書。作為美國聯邦快遞、IBM、蘋果電腦等一流大企業用於培訓員工的最強商務工具,影像閱讀法推翻了舊有的被動式閱讀方法。

    透過利用人類左腦的分析和理論思考能力、右腦的理解和創造能力,高倍速閱讀法鼓勵人們抱著明確的目的去閱讀,並將閱讀具體拆分成為五個步驟:準備、預習、影像翻閱、複習、啟用,以此突破大腦強大的潛意識,喚醒記憶力和理解力。

    透過這本書,你可以學到:

    掌握PhotoReading高速閱讀法,像拍照一樣一秒看完一頁,輕鬆攝入書本所有的精華,便等同於掌握了高效的資訊處理術。無論是短期備考的大量專業書目,還是待處理的堆積如山的商業檔案,抑或是希望透過閱讀挖掘天賦和才能,你都能輕鬆應對。

    三、“視覺閱讀”進階法

    《快速閱讀》

    書名:《快速閱讀》

    推薦理由:快速閱讀、快速記憶,《快讀閱讀》教給你超級實用的讀書法。

    成功要從掌握學習技巧開始:《快速閱讀》一書作者給我們提供了實用練習、趣味測試、知識普及和“視覺卡片”等閱讀輔助工具;幫助我們練習從分行閱讀到逐段閱讀,再到整篇文章閱讀以及整本書閱讀;逐步學會調動五種感官、集中注意力、培養理解力、增強記憶力、提高閱讀速度。

    透過這本書,你可以學到:

    提高閱讀速度。視線的移動是閱讀的關鍵。即使是資質普通的讀者,只要方法正確,閱讀速度一樣可以提高3倍!

    享受閱讀樂趣。用大腦習慣的方式學習。運用視覺輔助工具,發展大腦的潛意識閱讀能力,讀書可以像衝浪一樣暢快!

    提高理解力和記憶力。左右腦、5種感官和視覺卡片協調並用,明確閱讀目標,把握整體脈絡,管理閱讀時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閱讀高手!

    四、高效閱讀

    《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

    書名:《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

    推薦理由:學習達人秋葉老師教你把你讀的書用起來。

    資訊爆炸時代,快速讀書、快速學習成為我們必備的基礎能力之一。如何透過讀書快讀獲取資訊、學習分析問題的方法、建立自己思考問題框架?如何寫出高質量的讀書筆記?如何高效分享書中的知識與技能……這些正是秋葉老師擅長的,也是每天都在做的事。

    透過這本書,你可以學到:

    這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秋葉的讀書理念和讀書方法,秋葉的讀書實踐。第二部分介紹了秋葉老師拆解的很多本書,從他的讀書筆記中也可以學到很多讀書思路。

    秋葉老師提到的讀書理念: 一個人在不同成長階段選書也是有側重的;什麼都懂一點兒真不如先看懂一門比較好;讀書要和實踐結合起來。

    五、掌握骨架去閱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

    書名:《如何閱讀一本書》

    推薦理由: 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一本指導人們如何閱讀的名作。《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閱讀指南,介紹了閱讀的方法、技巧,閱讀所應具備的廣闊視野。

    每本書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為一個分析閱讀的讀者,你的責任就是要找出這個骨架。一本書出現在你面前時,肌肉包著骨頭,衣服包裹著肌肉,可說是盛裝而來。你用不著揭開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軟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雙X光般的透視眼來看這本書,因為那是你瞭解一本書、掌握其骨架的基礎。

  • 2 # 鼴鼠的土豆

    這個幾句話說不清楚,先說閱讀的目的:消遣、獲得知識、收集資訊。根據不同目的,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

    這幾年流行非功利性閱讀,大家都在站的高高在上的說“功利性閱讀有害”,可是你想過嗎?書的最原始用處就是傳承知識,這樣是文字的意義。如果你在考試前不功利性閱讀,那就別忘了準備好補考費。

    問題是更容易掌握書的內容,我就理解為獲得知識,這個回到行為學研究、心理學研究的方向上,透過視覺傳導到大腦,然後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而轉化成能力。這個不光學會閱讀方法就行了,還要養成閱讀習慣,否則你今天會了,明天又忘了。還要透過不同的方法內化知識,掌握內化知識的方法。

    幾句話說不清楚,我推薦幾本書。

    《高效能閱讀》

    這本書作者是日本企業培訓師原尻淳一,主要在日本做功利性閱讀培訓。《高效能閱讀》大而全介紹功利性閱讀,從激發閱讀興趣、快速閱讀技巧、知識內化、實際應用幾個角度講了閱讀技巧。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這本書作者是日本速讀培訓師大巖俊之,他主要在日本做速讀和知識體系構建的培訓。《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主要講了速讀技巧和如何利用閱讀來構建知識體系。這兩點是把閱讀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知識的過程。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這本書作者是“蔥鮪火鍋式”摘抄法發明者奧野宣之,他主要在日本做學習方法的培訓。《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主要是從激發日常求知慾、加深閱讀記憶、舉一反三技巧等方面引導讀者用更好的學習方法學習。

    這三本書都是日本學習方法的暢銷書,讀了這麼多書,我也發現,終身學習思維真是太重要了,我們說學習方法,大家就會說我們已經畢業了,或者覺得學習方法是學生應該學的,實際上無論你什麼時候學會這些方法,都能給自己、自己的生活帶來新的改變。我們的成人學習方法書、培訓都如此之少,也是影響終身學習思維貫徹的主要原因。

  • 3 # sunny視界

    閱讀,是這個世界上投入最少、收益卻最大的低門檻行為。

    一本好的書籍既可以給我們帶來知識,也可以讓我們和眾多大師對話,從他們身上吸取營養,豐富自己。

    美國作家威爾.施瓦爾貝就曾在他《為生命而閱讀》的書中提到:

    “不會讀書的人只活了一次,會讀書的人,活過一千次人生”。

    既然大量閱讀很重要,那麼如果我們掌握一些好的讀書方法或技巧,將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在這讀書月的大好時光,關於閱讀,我推薦這五本書。

    一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這是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寫的一本用超實用筆記法來閱讀的書籍。

    之所以要用筆記法來閱讀書籍,是因為對在漫長的人生中讀過的書而言,人類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讀完每一本書後都有紮實的收穫,就需要有效地寫讀書筆記,並養成長期的習慣。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奧野宣之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檢索這五個步驟,提供了一整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記筆記這一條。

    特別是他提出的“摘抄+感想”的記筆記方式,上手容易也很實用。

    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就在隨筆中這樣闡述讀書筆記的作用:

    “圖書都是有重點的,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二 《深閱讀:資訊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本書作者是日本作家齋藤孝先生。

    他是日本明治大學的教授,也是一位教育學者,有關讀書他個人有著獨到的見解,這一點從本書中就可以體現出來。

    在《深閱讀:資訊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這本書中,作者齋藤孝先生認為人類的思想早已達到極其深入的程度,猶如地層深處流淌著的純淨的水。

    相較而言,我們平日面對的各種麻煩,不過是河流表層的濁水罷了。

    濁水喝著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潛,就能找到清流,關鍵在於我們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後還需具備“深潛力”。

    而讀書,就能教會我們掌握這種“深潛力”。

    特別是齋藤孝在《深閱讀:資訊爆時代我們如何讀書》中推薦的十種十倍增強讀書力的技法讓人很受用,如:

    透過“據點閱讀”彙集知識技法、“標籤閱讀”的“品牌目標”技法、以及瞬間偶遇也不錯過的“一生一遇閱讀”技法……等都可以讓我們掌握閱讀的深潛能力。

    在當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想不被表面的麻煩所困擾,我們要具備這種深潛能力,透過閱讀尋找到寶貴的真理,即隱藏在書背後的那些清流。

    三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這本書很薄,讀起來也比較容易。

    它是一本教我們如何透過有效閱讀,牢記一本書的內容,並將之付諸實踐的非常難得的好書。

    作者是日本作家大巖俊之先生。

    大巖俊之,一個一年能讀300本以上書籍的速讀日本作家,曾擔任過四家商社的法人銷售,之後獨立創業,創業路上他發現了“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觀點,於是開啟了一年閱讀300本以上書籍的極限模式,之後致力開發了一系列讀書法、思維導圖、以及各種記憶術,並舉辦了多場讀書會及演講,最終成為一名有影響力的研討會培訓指導和教學講師。

    用《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這本書中教我們的三個步驟來閱讀,就可以讓我們牢記一本書的內容,切實將其轉化成自身能力。

    特別是文中提到的教我們製作思維導圖的方法,如:

    根據書籍資訊來製作、按照自己的閱讀目的來製作……等方法,透過文字和圖片,更能讓我們對明確掌握一本書的結構層次,提煉關鍵資訊,起到不容小視的作用。

    四 《高效能閱讀》

    這是一本從根源上終結失敗讀書體驗、從一本書中獲得讀懂所有書的技巧的書。

    作者是日本作家原尻淳一。

    原尻淳一是龍谷大學經濟學部的客座教授,獲得龍谷大學研究所經濟科研究碩士學位,而後加入Bloom Concept,負責面向大型製造商的新產品開發、營銷等諮詢工作,並任企業培訓講師。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是原尻淳一閱讀百餘冊閱讀方法書籍,結合自身閱讀體驗的實證之作,貼合生活、文字簡潔,設計獨特,小至讀書輔助工具的選擇,大到個人雲端資料庫的建立,面面俱到,可以幫助讀者從整體上提升閱讀質量。

    特別是原尻淳一總結的5個讀書技巧,如讀書體質改善技巧、沉迷讀書技巧、讀書環境技巧……等,都對閱讀速度和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這些都是效率專家親測有效的讀書技巧,讓不愛讀書的人也能時刻保持閱讀興趣。

    五 《閱讀整理學》

    在這本書中,作者外山滋比古提出閱讀是分層級的,如果我們只懂其一,不懂其二,那這種狀態只能算還停留在閱讀的低層面上。

    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一直用這種低水平閱讀技巧,根本無法達到閱讀的效果,也算不上真正的閱讀。

    外山滋比古,全日本家庭教育研究會前Quattroporte,曾獲第46回日本放送協會放送文化獎,專攻英國文學、教科書、修辭學、編輯技術、思考、日語理論等領域。

    在《閱讀整理學》這本書中,語言學大師外山滋比古將閱讀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閱讀已知資訊的A型閱讀,而另一種是閱讀未知資訊的B型閱讀。

    雖然大部分人更偏愛輕鬆愉快的A型閱讀,但具有挑戰性的B型閱讀才是讓人開啟大腦、收穫新知的最佳途徑。

    就像學習游泳,覺得學會很困難,就在地板上拼命練習,如果採用這種學習方式,無論練到何時也學不會,只有跳進水裡真正練習,才有可能突破。

    如果一開始就進入B型閱讀有一定難度,也可以從A型閱讀慢慢轉換成B型閱讀。

    因為不管文章多麼容易理解,中間還是會摻著一點未知,可以A型和B型混合著閱讀;同樣地,不論內容多麼難理解的文章,裡面也一定存在一些已知資訊,所以不要一味只讀容易的,要理解得深刻一些,慢慢才會有收穫。

    外山滋比古在《閱讀整理學》這本書中傳授了諸多將A型閱讀轉化成B型閱讀的技巧,如四種閱讀法:音讀法、素讀法、讀古典、用耳閱讀等。

    綜上,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讀完以上這幾本閱讀類的書籍,再去讀其他類的,將會使你事半功倍。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將會使我們讀得輕鬆又愉快。

    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麼閱讀就像Sunny。

    讓我們解剖閱讀模式、保持讀書熱情,在這大好讀書的時節,建構私人知識體系,贏得職場競爭力。

  • 4 # 建造師宮雪源

    閱讀的技巧。這個很有意思。其實這跟你所讀的書和所從事的職業、興趣愛好、想象力有關係。

    讀書和所從事職業的關係。

    如果你從事建築業那麼你看建築業的書就跟易懂。因為你處在那個環境。書上講的案例就算你沒有經歷過,也可以在腦子裡想個大概經過。但是如果讓你讀計算機程式設計的書估計就困難了。因為你沒有從事這個職業,那麼書中所描述的概念你想想不出來所以就很難想明白。所以看行業內的書對自己來說是易懂的。

    讀書和興趣愛好的關係

    看書有沒有效率還得看興趣,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有的人喜歡遨遊與歷史的海洋,有的人喜歡沉醉與詩詞的世界,有的人喜歡玄幻的小說……反正書也是分類的,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書。

    讀書和想象力的關係

    讀書既不要靠背,也不要靠寫。而是要多想多思考。如果書上的內容在你的腦子裡已經各種邏輯性的想明白那麼讀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不要看我讀了多少多少本書。而是要看我想明白了多少個知識點。不要看我讀了多高大上的書,而是看再基礎的書你能不能思考明白。

    因此我認為讀書最重要的是應是職業、興趣、和想象力。

    這個只是宮雪源的個人看書總結的。不過我只愛看他感興趣的書。因為世界太大,書太多。一個腦子、一生時間看不過來。所以選書要隨心。

  • 5 # 一句話談

    閱讀為什麼要找技巧呢?如果說技巧,那就是如何選書,選書是一門學問,首先第一點,你要心平氣和的去選書,別因為一時興起就買了好多書,之後束之高閣不去讀,那就失去了買書的意義。

    第二,你要能接受和你原有思維相沖突的觀點和意見。很多人只看自己認為“對”的書,其實越是這樣看書,自己的知識面會越來越窄。能接受和你原有思想相沖突的看法,說明你已經懂得如何更好的閱讀了。

    第三 ,邊讀邊思考。這其實也是上面這個問題的一個答案,書中的內容之所以沒有印象,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沒有在看書的時候把心,眼,腦這三點統一起來。為什麼有些人看一遍書就能複述個大概,而自己卻一點印象沒有,原因就在這。很多喜歡看書的人,在看書的時候其實在腦中根據文字在填充畫面,畫面要比文字生動的多,所以他們能記住很多書中的內容。不知道這個答案滿意否?

  • 6 # 束竹醉

    讀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常常搞不清楚作者究竟想要表達什麼,不知道如何領悟書中內容。很多人把原因歸結於理解力差,智商不夠等原因,其實這是一種錯誤想法。

    真正造成我們閱讀困難原因是我們錯誤閱讀方式,比如看到一本書就直接從頭讀到尾、不懂取捨,凡是書上的內容都仔細的閱讀等。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給我們講述瞭如何領悟書中內容,掌握主旨。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出版將近50年了,儘管如此,但書中所講述的方法對我們閱讀方式仍有指導意義。

    《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由兩位作者完成,其中一位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學者、教育家、編輯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如何閱讀一本書了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外,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人》並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而聞名於世。

    另一位查爾斯·範多倫,(1926-)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面將本書1940年初版內容大幅度增補改寫。因此,本書1970年新版由兩人共同署名。

    接下來我們從列提綱、尋找關鍵句這兩個閱讀方式,介紹如何掌握書中內容。

    列提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掌握這本書的複雜度、整體性思維,當我們拿到一本書之後,需要看封面、目錄,還有後記,其中目錄屬於作者所提供大綱。如果書中對我們而言比較簡單,我們就不需要做大綱,如果我們認為這本書對我們很有用,我們就需要列出屬於自己的大綱。我們列出提綱,不需要按照作者思路,只需依照個人理解,把注重內容歸類。特別一提,列大綱不僅適用於整本書,而且對於比較重要的內容也可以採用此方式。

    其實這種類大綱的方式,本質上屬於一種對書的再理解。什麼時候列提綱比較合適,主要根據我們自身意願來決定,我們想什麼時候,就什麼時候。可以選擇剛看完目錄之後,然後開始有意識把作者所提到的知識點進行歸類,列出大綱。此外閱讀過程中發現所列提綱,有不當之處,可以及時更正。當閱讀完之後,有更深理解,還可以再進行修改,這種列提綱,本質上屬於思維視覺化。當大腦透過眼睛,清晰看到一本書架構和內容,理解起來非常容易。

    幾乎每一篇論說性的文章中都有關鍵句,我們可以把這個關鍵句理解為主旨句,每一章節有屬於自己的主旨句,章節中的每一段也有自己主旨句,所以閱讀時,我們學會先從每一段中找到主旨句,然後把每一段的主旨句依次連線起來,就成為了整章節的主旨句,然後每章節的主旨句依次連線起來,那麼這本書的主題內容就清晰可見。選用此方法,必須每一個主旨句精簡到位,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唯有如此,我們才會明白,哪些內容重要,哪些是為了非重要。

    對於關鍵句,有的作者會給我們明顯提示,比如加黑、加粗,而有的可能非常的模糊,寫了好幾段可能仍然不知道哪句是主旨句,這時就需要我們把所認為的關鍵句編上序號,然後依次連線起來。

    要想真正的主要內容,作者給我們提供了兩種方式,一種是用自己語言來說,測驗我們是否理解主旨,比如哲學上曾有一個命題:可能的事物,不會發生作用。如果不能理解這句話,那麼所舉出例子與本意相差甚遠。如果理解這句話到,用個人語言表達會非常輕鬆。

    第二是根據書中主要內容,舉出自己相關生活經驗,思考不足,寫下來以後將如何去做。那麼即使一本書沒有看完,依然對我們會有極大幫助。

    靈活運用以上方式,提升思維認知,形成高效閱讀習慣,輕鬆掌握一本書主要內容,而且還能大大提升我們綜合能力。

  • 7 # 學老鐵江木森

    看到題主的提問,我有一個疑問:你所說的掌握書本的內容,是想具體表現成什麼樣呢?

    你是想能夠逢人就說我讀過一本書,然後裡面講述了哪些知識,亦或是背誦書裡面的核心知識,把考試考好呢?

    還是最後一種,你是想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或者培養一種能力?

    ————————————

    ————————————

    我是一個初中輟學,但從未停止過自學的學習者,讀過很多書,研究過很多讓自己成長的方法和體系,如今讀透一本書對我來說不是難事,但是要說完全掌握一本書裡的內容,我想恐怕得花好幾年的時間實踐體驗才敢這麼講。

    對於讀書我一直都有一個很深的體會:

    知識是一種資訊,表達了某種事物的規律。有人把一整套這樣的規律編輯成一個整體,也就形成了一個體系。而書就是這些體系的載體。所以讀書是在處理一些文字資訊,透過資訊來了解某種事物,或者理解一種規律。

    ————————————

    ————————————

    而比較尷尬的事情就是:你可以花時間用各種技巧把資訊提取出來,但是你要利用書內的規律來解決現實中的一個問題,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你需要剛好能書本知識匹配上的問題,剛好規律條件都差不多,你才能幸運地解決好某個問題。

    可是,現實哪裡有那麼多剛好一致。更多的情況是你還需要觀察好實際問題,慢慢地實踐,你才能夠慢慢的用書中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個時候你才對這個知識所說的規律有了親身的領悟,才能說你掌握了這個知識。

    最後更尷尬的是,這個可能花了你一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運用自如的知識點,書裡面不過是簡單的一句總結,外加一小段論述。

    ————————————

    ————————————

    所以,在問用閱讀技巧掌握一本書的內容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這本書對我來說有什麼作用,為什要讀它。

    一般來說大體是以下幾種:

    ①考試

    這個目的需要大量的知識整理和記憶,那麼市面上那些閱讀書籍能有效得幫助到你。如《高效閱讀》、《如何高效閱讀》、《超級實用的筆記讀書法》等等。

    其實我推薦的這些書,最值得學習的不是怎麼去掌握知識,記憶知識,而是一種處理資訊的方法,邏輯。這些書本質上也不是講如何記憶知識的,而是如何整理資訊,運用資訊解決問題。

    ②擴充認知體系,瞭解某項領域的運作規律

    這個目的,你只要設定好一個測試方法就好了。讀完這些書,你去和別人解釋這個領域的運作。重複閱讀,重複和別人解釋,不用一兩個月,你對這本書必然熟悉得七七八八了。

    關於這點,我的建議是,讀書的目的是瞭解你的問題或者你想學的能力。如果是實際行動,花錢找人幫忙,找好老師教授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

    學老鐵木森,專注自我成長,學習閱讀的學習者。

  • 8 # 若辰讀書

    分享一些我個人的閱讀方法

    1、帶著目的和問題讀書

    有目的,才會更主動去關注尋找答案。

    比如:面臨調皮搗蛋的3歲孩子育兒問題,就去讀《你的3歲孩子》《劃清你與孩子的界限》;想學習基金投資,就去看《指數基金投資指南》;自己工作效率太低,就去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高效15法則》。

    2、不可忽視的序言、目錄、後序

    第一遍閱讀時我都是瀏覽,先看序言、目錄、讀者介紹、後序,這些很重要,可其中往往藏著全書的主旨、核心觀點和立意,但很多時候被讀者忽視了。

    像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封面後面的內容簡介,直接概括了全書的核心內容和主線。

    知道核心是什麼,閱讀的時候自然就知道抓重點了。

    看完一本書,很容易就記住核心內容了。

    3、記筆記,記筆記,記筆記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記筆記很重要,筆記的作用一是記錄書的精華、閱讀感受;二是過後再次閱讀用。

    每次重新閱讀都有新的靈感和收穫。

    寫筆記有很多種方式,介紹3種:

    (2)思維導圖等(具體可參考《實用性閱讀指南》)

    (3)豆瓣實時記錄,我看書時遇到關鍵內容就在豆瓣“寫筆記”處記錄下來,後面再翻看作為素材

    4、輸出

    以輸出倒逼輸入,讀完一本書,要求自己寫書評或者其他型別文章,或者回答問題。

    因為要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對別人有價值的資訊,首先就需要自己記住、理解,再加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鈴木維特拉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