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烏克蘭大白
-
2 # 花兒的美食廚房
相信您這個問題,也有很多朋友感同身受。當然,其中感受最多的應該就是70後和80後了。
為什麼在物質如此豐富、美食只有你想不到沒有買不到的現今,吃的美食反而不如小時候記憶中的呢?
首先是大環境就變化太多了。經歷過計劃經濟時代,走過那個光有錢沒有糧票,你啥吃的也買不到的年代,大家都有一種感受:那時候吃啥啥都香,80後還好,70後就基本沒有挑食的。像我父母,是50後了,人家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那真是個吃豆腐渣(餵豬的飼料)都覺得特別香的特殊時期。那時候要是吃上一個雞蛋,就能開心好幾天。都說物以稀為貴,這千金難買的雞蛋,估計就是經歷過的人,其一生中吃過的最香的雞蛋了。你現在什麼茶葉蛋、滷蛋、攤雞蛋,真的不如記憶裡那個如吃人參果般吞進肚子的煮雞蛋香。
花兒記得,童年吃的最香的就是小學四年級時春節的那頓豬肉白菜餃子。那一年,趕上我媽出去買羽絨服,結果放在包裡的錢被小偷把皮包劃開全偷走了。當時我媽正好把攢了快一年的全家的錢帶上,準備買了羽絨服再買國庫券(那個年底的理財)。結果全被偷了,我媽後來回憶說,都不知道怎麼回家的,各種傷心和懊悔。這些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是過的最慘的一年,基本到春節前的兩三個月,就是土豆、白菜、醃雪菜,肉有吃,但好的好少。直到除夕,桌上就一個菠菜炒雞蛋,涼拌豆腐絲、酸辣土豆絲,還有就是放了2斤肉的豬肉白菜餃子。
當時真是吃的太香了,吃的還快,那種味道,那盤餃子,現在想想都覺得再香沒有了。
大環境的變化,還表現在,現在我們入口的食物,但凡是從外面買的,都會不由自主的畫個問號。食品安全問題,不用上綱上線,是全民都懸在頭腦裡的警戒線。什麼都能造假、不管有沒有毒、能不能食用,各種化學制劑、新增劑,出現在各類食物裡。另外,很多我們小時候就愛去的老字號,那些經典的美食,手藝傳承中出現的廚藝變化,物件成本壓力造成的原材料變化等等,都會造成我們記憶裡的、第一次食用過的那些好吃的,到了現在是真的味道不一樣了。
說到這裡,總覺得透著些許傷感和無奈。我總覺得,當美食的得到,變得越來越容易,動動手指就外賣到家,這些本該付出辛苦和愛才能做出的真實的美食,就變了味道。重油重糖,不僅侵蝕了我們的健康,帶來了三高等諸多疾病,還掩蓋了食材本真的味道,這讓享受美食,也成了一種奢望。
-
3 # 琴69491018
因為我們小時候生活條件差,吃飯的意義也只是為了活著,有得吃就不錯了,所以吃什麼都香,現在就不一樣了,物質太豐富,你想到的想不到的都能吃上,所以就吃什麼都不覺得香,還有個原因就是現在的食材無論葷的素的都跟那時不能比,那時候用的都是農家肥,不含化學成分,味道是純天然的當然好吃了,過去為豬,雞鴨,魚都不用新增劑,想喂也沒有,所以這些東西都生長緩慢自然就好吃呀,一年以上的豬肉和3個月出欄的豬肉能比嗎?總之物質匱乏的年代食材都是自然的,物質豐富的年代食材都是不安全的,既要滿足物質需求又要安全飲食是不可能做到的。
-
4 # 麵點師耿彪
您好,首先很榮幸能夠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想您提出的這個問題很多70、80後都深有感觸,兒時的飯菜確實特別的好吃,有可能是因為那時候窮的原因,吃什麼都覺得香,還有就是那時候的食材比較原生態,沒有現在的這麼多化學元素在裡面,所以做出的菜也會相對好吃一些吧,就像現在人們追求的食材的本味一個道理吧,兒時吃的東西基本都是農村的農民辛苦種植和養殖出來的所以做出來的味道也相對好吃,我小的時候生活在農村,那時候經濟落後物質匱乏,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什麼都有,吃的東西也基本都是限量,很多時候都是處於吃不飽的狀態,我清楚的記得六歲那年和爸爸一起進城,第一次吃肉包子的景象,當時感覺那包子就是全世界最好吃的食物了,這經歷我終身難忘,直到今天我還清晰的記得那時的味道,回憶總是美好的應該就是這樣吧,我還記得,兒時的春節年夜飯是多麼的隆重,從一進臘月家裡就開始準備年貨,炸年糕、炸丸子、炸豆腐,蒸年饃,臘八粥,到了臘月二十左右家裡會把自己養的肥豬殺了做菜,醬大肘子、醬豬蹄、還有醬豬頭豬耳朵都是我最愛的,有多少次因為偷吃一塊肘子肉而被奶奶追著滿院子打,就是因為那時候我們種的菜是用大糞當作肥料,並且沒有農藥,豬肉是自己養好的,喂的都是糧食,所以那時候的菜好吃、肉也好吃,現在的食材為何做不出原來的味道,主要是因為時代變了,素菜有了化學原料長得更快了,肉類有了催長的激素出欄時間更短了,以前一年才出一窩豬,現在三個月就出欄了,可想而知它能好吃才怪,還有最後一項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現在肚子了油水多了,吃的好東西多了,所以吃什麼都覺得差不多所以就感覺沒有原來的香了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一聽您這問題,您就肯定不會是90後,我也一樣,我是70後的。分析一下吧!首先,肯定的是環境的改變。當時物質匱乏,物資稀少,油、肉、蛋、糧等都限量供給。很多時候都是吃不太飽的,我清晰的記得我四歲生日,奶奶給我的一個煮雞蛋。我也清晰的記得爺爺在我五歲生日,花一毛錢給我買的封神榜畫片,一年也沒捨得絞。小時候難得吃上好東西,吃什麼都感覺特好吃,特香,哪怕一塊水果糖。我清晰的記得當時在北京的大姑,回爺爺家帶的糕點。那時都是紙盒包裝,裡面有帶奶油的小糕點,我從沒吃過,當時讓我嚐了一塊,那感覺簡直太好吃了。雖然長大以後經常吃奶油蛋糕,可是從沒感覺到有大姑帶回來的好吃。一樣的道理,你當時難得吃過飯菜,對現在變著花樣的菜餚來說,當然是越難得越好吃。
其次就是這幾十年市場食材的變化。打個比方,只說油、蛋、肉,原來食用油主要是棉籽油為主,有肉時買點肥肉熬豬油炒菜。現在呢?十幾種油都說少了吧?再說蛋,雞蛋那時都是農村公社收上來的散養雞蛋,蛋小但炒著吃非常香,比現在喂飼料的雞下的蛋不可同日而語。肉更不用說了,現在的豬幾個月就出欄了,喂得什麼我也不知道,比以前最少一年多才殺的肉質你也可以想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