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琥珀觀瀾
-
2 # 扒音盒
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瞭解你自己想要什麼,二是認清你自己可以做到什麼
瞭解自己——找到明確並且合適的目標進入職場,必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有什麼目標,比如像達到怎樣的一個職位,在某一領域獲得怎樣的地位,只有這樣在工作中才不是盲目的,才能夠透過工作積累的經驗或者發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改正,並且不斷地想自己最終的目標前進。有目標並且不斷的實現,知道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這樣一步一步完成的不正是自己的職業規劃嗎?
認清自己——知道並且善用自己的能力怎樣找到職業優勢,或者說樹立職場目標完成職場規劃,歸根還得知道自己到底幾斤幾兩。我能夠做到什麼,我擅長哪些領域,我有哪些長處很能力,綜合進行分析才會知道自己適合什麼。
-
3 # 迪迪乾貨
職場優勢=天賦X優勢。
一、今年28,除了會吃會睡,其他的一無是處小王讀書時是一個“學渣”,學習成績很爛,拼了命也只考到一所普通大學,專業是搞機械的,畢業之後也找了跟專業相關的工作,混了2年,因為不喜歡,也掙不了錢,實在做不下去了,辭職跑去做汽車銷售了,這一辭職,小王的人生開始走向巔峰,從最初的銷售員幹起,一直做到銷售主管,如今已經升到銷售經理,有了自己的車,正準備買房了。
為什麼變化這麼大呢?
原來小王從小就是“話癆”,喜歡講話,喜歡跟陌生人打交道,讀書時,他能跟很多學生成為朋友,擅長人際關係。而銷售這個行業,就是跟人打交道,他“話癆”的本事發揮的淋漓盡致。
自己在讀書時成績比小王要優秀的多,可進入社會,幹著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每天渾渾噩噩,對自己的工作也沒有期待,過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日子,找不到自己喜歡什麼,優勢又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這樣,因為找不到自己的職場優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合適什麼,覺得自己今年28,除了會吃會睡,其他的一無是處。
我們真的有這麼糟糕嗎?
不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場優勢,只需要發現它,並且將它用在正確的事情上,我們就能找到自己的價值,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
那麼什麼是職場優勢呢?大白話講就是什麼事情乾的比別人好,就是我們的優勢。比如,有些人擅長跟人打交道,有些人擅長思考分析,有些人擅長收集資訊,這是最淺層次的理解。
深度理解用一個公式來表達就是:職場優勢=天賦X優勢。
啥意思呢?就是假如某一件事情,我們具備某種天賦,那就不斷的投入時間和精力,透過刻意練習,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比如小明是一個新媒體運營小編,她對資料敏感,能夠在海量的資料中,分析讀者喜好、文章的傳播規律,然後調整自己的寫文風格,如今的小明已經成為團隊的主編。這個過程就驗證了上面的公式,小明對資料的敏感,是他的天賦,在工作中運用自己的天賦,加以練習和實踐,最終幫助他更上一層樓。
二、為什麼找到職場優勢很重要?因為劣勢只能改進,無法轉變成優勢。
優勢可以不斷地深入。
讀書時,老師要求我們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在學習上不可以偏科,一場考試下來,如果我們語文英語成績好,數理化不好,老師就認為我們“偏科”,會跟家長說:“孩子文科很好,但理科太差,拖後退,要把數理化成績也提上來。”於是,我們會想方設法做數理化練習題,提高理科成績,這種感覺很痛苦,但為了保持成績平衡,不得不這樣做。
其實,老師的觀點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論。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板。在工業時代,這個理論非常有效,但在如今社會,木桶理論已死。
因為,在職業生涯中,關注優勢比劣勢更重要。只要我們優勢足夠顯著,就有我們容身之處。
我曾經採訪過一個會計學教授,她一輩子就幹會計。她跟我們說過一個案例,有一家公司,他們要準備上市,上市要上交財務報表,自家的財務人員在專業上欠缺,無法梳理清楚,於是想請這位教授作為顧問對公司的財務進行分析和整理。
當時這位教授有課業在身,比較忙就推了,那家公司就找了另一個會計師進行稽核,但稽核了一星期,公司的領導並不滿意,直接跑到教授學校,對她說:“還是交給您放心,如果您不做的話的,那我們就推遲上市計劃!”為了能聘請她做顧問,都可以延遲上市,這在競爭激烈的商業時代,這句話價值千金啊!最終,教授在百忙中答應了,帶領團隊做這家公司的顧問,讓公司順利上市。
你看,教授在會計領域發揮所長,成為真正專業的人,在行業裡,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同古典老師在《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裡說到:在當今社會,只要你願意用時間打磨一門手藝,就會有自己的護城河。
我們根本不需要精通一切,如果財務不夠專業,我們就聘用比自己更優秀的會計事務所;如果人力資源欠缺,我們就找專業的獵頭公司;如果我們不懂營銷,我們就找專門的廣告宣傳公司········
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只要有一塊足夠長的長板,然後用合作的方式彌補短板,我們就有屬於自己的“招牌”。
身在職場的我們,越早找到職場優勢,越能打造個人發展的護城河,擁有在職場上的獨特優勢,才有升職加薪的機會。
三.如何找到職場優勢,比別人快一步?看到這裡,有些人很委屈地說:“我也知道優勢這重要,但我就是找不到職場優勢,該怎麼辦?難道憑感覺嗎?”
當然不是,找到職場優勢有方法。
1. 自我洞察,思考自己的優勢
首先,我們可以自檢,三個問題來思考自己的優勢。分別是:
問題一:我做過哪些有成就感的事情?
這個答案不必侷限於職場,任何讓我們感到成就感的事情都可以。比如:能很容易跟寵物相處,能幫助別人搭配衣服,朋友會覺得好看。如果用“成就感”這個詞不好判斷,我們可以問自己有哪些事情比別人做得又快又好。比如有些人整理家務就很快,有些人動手能力強。
問題二:我在做哪些事情之前會充滿期待,願意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上面?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在接到哪些任務的時候,內心有一股洪荒之力,隱隱想要爆發,有想要躍躍欲試的感覺。比如我們在畫畫的時候,會覺得畫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又或者我們在做哪些事情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做完之後忍不住還想要做,停不下來。比如有些人喜歡寫作,能坐在椅子上寫文,而有些人覺得寫作是一大酷刑。
問題三:如果我們努力的話,可以擅長做哪些事情?
當我們看到別人某種能力,自己也很心動,希望自己也能做到,那麼我們是不是投入學習和訓練,也可以做成呢?如果可以,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比如小明看到小紅在做資料分析,他覺得這件事情很有意思,自己嘗試做了一下,也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那小明就可以透過刻意練習,提升資料分析能力。
回答這三個問題就等於做了一次自我洞察,但自我洞察有很大的侷限性,我們看自己主觀感受大於理性思考,從而會出現一些偏差。
接著就要說到第二個方法,藉助他人的力量,聽聽別人對我們的評價。
找2-3個比較懂你的人,可以是好朋友,可以是領導或者前輩,詢問在他們眼中,有哪些方面他們非常欣賞和認可的。
可以從這三個角度,詢問他們。
1. 在平常的工作或者學習當中,您覺得我做過哪些事情比較好?為什麼?
2. 如果我在您的團隊裡,哪一類事情您會很放心交給我呢?
3. 我和同齡人相比,您覺得我哪些方面表現突出呢?
周圍人在回答這三個問題時,我們可以多追問她為什麼以及細節。比如朋友說你是一個很細心的人。那就可以接著問,是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很細心呢?透過追求細節,可以幫助我們收集更多有價值的資訊。詢問別人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別人會用一顆旁觀者的心看待我們,這有助於我們認清自己。
最後一個方法就是:做完一件事情,用SIGN模型覆盤
SIGN模型是《現在發現你的職業優勢》書中提到的一個尋找優勢訊號模型,sign(訊號)背後隱藏的是我們的才幹。
SIGN模型包括4個方面。
Success:自我效能感很強,也就是自信心很足。當接到這個任務時,相信自己肯定能完成。比如老闆讓做一個影片,覺得這件事So easy,保證能完成任務。
Instinct:自動自發,迫不及待想要嘗試的事情。比如老闆佈置一個任務:做汽車行業市場調研,在蒐集資料、跑市場、詢問消費者的感受等過程中,不覺得累,相反很充實,很有成就感,很想將這份市場調研做好。這就是願意做的活。
如果老闆讓整理辦公室檔案,就變得萎靡不振,總想要拖延,還無動力,好不容易完成,還漏洞百出,說明討厭做這件事。
Grow:發現自己在某些領域要比別人做的快,進步的快。比如小牛跟小肖都是銷售員,小牛跟人談生意,三言兩語,單子就成了,曾經有一個月為公司拿下400萬單子,他會觀察公司銷售王老王的銷售技巧,會思考如何將這些技巧為自己所用,在下次見客戶中用到;而小肖每次跟客戶談生意,沒說幾句,客戶會以很忙,公司還有會議要開等藉口走了,雖然很努力在跑客戶,但銷售業績仍舊上不去。小肖也嘗試看銷售書籍,找人請教,但每一次都聽的昏昏欲睡,只想見周公。這就說明小牛在銷售方面成長要比小肖快。
Need:事後充滿成就感,有一種“做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回報”的感覺。比如小紅教鄰居家的孩子豆豆英語,透過她的教學,豆豆的英語成績從原來的60分提升到90分,小紅覺得很高興,這個就是成就感。當完成老闆佈置的任務後,我們可以想想做完這件事情後感到快樂、高興、充滿了幹勁,還是波瀾不驚,甚至很沮喪。不同的情緒表達代表了對這件事情的認可程度。
如果有些事情做起來“像呼吸一樣自然”,那背後就是才幹的訊號。跟訊號聯上後,就要揮灑汗水,讓自己的優勢發光發熱。
回覆列表
方案一:立足本行業,謀求更高發展
短期目標?穩紮穩打,立足現有崗位求發展。
需抓緊時間,在現有崗位上充分學習、全面掌握相關專業技能。在此之後,轉換工作環境。可計劃離開目前家庭小作坊式的公司,在大中型企業謀求初級崗位。需要提醒的是,轉到大企業的任職初期,薪水或許得不到較大提升,但只要企業的文化氛圍對自身職業技能的發展有利,也就達到了轉換職業環境,進一步謀求發展的目的。
中期目標?三年內成為行家
中期目標是成為相關職業的專家。能熟練運用英文;廣泛涉獵心理學、管理類書籍,拓寬知識和技能,為下一步實現進入管理層目標準備。
方案二:積累知識、財富及社會經驗,尋找機會在某行業中,你要有足夠的興趣,有意自己投資開業的願望, 職業規劃 師由此提出了方案二,即並給出了投資健身行業成為“小老闆”需“三步走”的行動規劃。
達到短期目標?應聘於一家較大的公司任相關崗位
初任時的工資可能低一點,無須太過介意,只求在公司站穩腳跟,爭取在年內全盤熟悉公司的相關管理流程。
積累相關經驗,積累行業資訊
在搞好日常工作的前提下,注意積累健身行業資訊,掌握公司運作細節。為達到這一目的,業餘時間還可 兼職 當健身教煉,為日後經營管理企業打基礎。
實現中長期目標?完成經驗積累自己當老闆
結累知識、經驗和財富,處處做有心人。在完成了上述兩步規劃之後,自己開業當老闆,進入新的發展通道。
新人如何走出職業“困頓期”抓住入職前三年,理性規劃職業生涯
職業規劃 師認為,職場新人要謀 求職 業生涯良性發展,必須抓住入職前三年,合理進行規劃,提出了三點建議:
沉下心來打基礎。三年是成長和成熟的重要階段,是打基礎的三年,也是培養良好心理素質、心理承受力的三年。要能夠沉下心來,努力適應社會,適應公司環境,學會獨立思考,獨立行事,學會承受和忍耐,學會察言觀色,少說多做。掌握一些自已喜歡的,社會需要的技能,為自已在未來的擇業競爭中增加砝碼,為實現自已的目標而打下堅實的基礎,做好鋪墊。
多思考理性規劃。多思考,碰到難以解決的困惑不妨求助於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師,理性確立目標並付諸堅定而有效的行動,慢慢朝著目標邁進。
保持良好心態。成功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但要避免急功近利。每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一番辛酸故事,都有著痛苦的經歷。心態的調整在這個時候顯得尤為必要。要不斷調整自已,保持靜心、細心、耐心,專心,樂觀自信地對待工作生活。
避免走入兩個誤區
職場新人要實現合理定位和規劃,特別要注意避免兩個誤區:
過於關注收入高低的誤區。對於剛剛工作的新人來說,收入較少是個較普遍的問題。建議這一階段不能太看重工資收入,而是要抓住機會提升自我。
“興趣至上”的誤區。興趣不代表能力,你對某一特定職業有興趣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能幹好這個職業,因此要處理好個人興趣與工作的關係。只有在對某一職業感興趣並具有該職業所要求技能時,才能做好工作取得成功。
總之,職場新人只有及時提高認識社會和認識自我的能力,儘快度過當代大學生步入社會開始階段的狀態,儘快適應職場環境,並找到合適自己的職業規劃,才會不斷成長和成熟,才能處變不驚,避免陷入職業困頓,從而邁出成功的步伐。所以說,職場新人,日子完全可以不用這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