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蟬135
-
2 # 梧桐樹邊羽
“開口說大義,臨難必變節!”對此,你怎麼看?
這個是民間俗話,其實一聽就知道是罵人的話。而俗語有一個特點,聽著特別解氣,但是經不起邏輯推導。
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開口說大義”和“臨難必變節”這兩種態度沒有任何邏輯關係。一個一張口就說大道理的人,未必會臨難變節;臨難必變節的人,也不見得就能說出大道理來。
所以只有這兩種現象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才能有針對性的用這句話去辱罵。並不是凡講大道理者都會出現臨難變節的現象。
這個觀點沒有普適性,並不能拿來作為普遍觀點看待。那麼多革命先烈志士傳播真理,並且身體力行拋頭顱、灑熱血,為天下燃盡一生,又怎麼說呢?
說到底,這只是對“滿口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另外一種說法,都是缺乏邏輯的孤例推導,只適合對某些現象、某些人的特別指代,絕不能當做真理來教育傳播。
其實我們經常犯這種邏輯錯誤,並非只是這種負面的話。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我們都說“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大多數人只是把這句話當做一種激勵吧,經過現實社會的毒打,成年人都知道要想成功,光有努力是絕對不夠的。一個人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努力只是其中相對重要的一點,家世、背景、運氣等等各種因素,其實是缺一不可的。
但是,再怎麼說,努力還是佔據了成功的必要因素,就好像“勤勞致富”一樣,只有勤勞不見得能致富,但是如果連勤勞都沒有,是肯定不能致富的。也就是說相對於那些負面、罵人的話,這些善良的、有正確引導意義的總結雖然在邏輯上不能完全成立,但是大都能解釋得通。
而“開口說大義”和“臨難必變節”其實連上面的這種因果關係都是沒有的,這純粹是兩種不同的處事狀態,相互之間是獨立的。
但是為什麼人們喜歡這樣連線起來使用呢?其實這句話的重點在於“臨難必變節”。說白話點,我們對“臨難必變節”這種人是視為“小人”的。但是人生艱難,每個人的人生態度是要根據自身狀況做出選擇的。所以,作“小人”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從古到今,有多少英雄另擇明主?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其實不就是變節的一種美好說法?
改變自己的立場和態度,是要根據當時的情況而言的。這未必不是當事者最好的選擇。其實老百姓是寬容的,“臨難變節”可能在史書上會被抹黑,但是在人們心中未必是那麼帶不過的事情。
老百姓恨的是口裡滿嘴大義,忽悠別人拼命,自己卻沒有責任、不敢擔當的“偽君子”。一個人出於私利,做了小人,並且認為自己沒錯——這是“真小人”。真小人雖然不好,但是他不虛偽,他所表現出來的就是自私,他所奉行的目標就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真小人其實是可以合作的,因為我們知道底線在哪裡,知道如何防範。
真正讓人喪失警惕、踏入陷阱的就是舌燦蓮花、口若懸河的“偽君子”,其實這類人也是小人,但是他透過大義的宣講來忽悠其他人犧牲,以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這種人隱藏性比真小人強,但危害性是一樣的,甚至有過之而不及。
所以,這句俗語其實就是在罵“臨難變節”的小人,既罵了真小人,更加痛罵偽君子,在語義上更傾向於斥責那些冒充君子的無恥小人。
-
3 # 俊森百科
我個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其實主要就是說,一個經常把一件事或者是一種品格掛在嘴邊的人那麼,他一定是比較缺少這一方面東西的人因為內心的空虛而導致他經常會靠語言來彌補自己卻是的這些東西。所以他並不是說真正的擁有這些東西,相反它是非常的缺乏這些東西,而如果一個真正有這些品格的人,他一定不會經常這樣說,因為他已經做到了,他做到了,就會有很多人會看到,而不用他自己去表達,他有這種品格。所以說有些東西如果自己有,那麼不用說別人也會知道,相反經常說有什麼品格的一些人,他卻不一定會真的有這些品格。
-
4 # 亦有所思
不許你這樣說孔大叔,孟大哥,朱小妹!(小可一臉壞笑:)
“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細看是存在詩詞中的煉字因素的,關鍵不在於說仁義道德,而在於那一個“滿”字。滿,表示數量的多,或頻率的快。某一種表達一旦過於頻繁,便是虛假!
因此,開口說大義應當改成滿口說大義!
所以,嘴裡天天高喊反腐倡廉的可能是貪官,和你表白我不一個隨便的女人應當是一輛公交車,總是胡吹自己認識多少高官名流黑白通吃人頂天是一個小嘍羅。
語言表達重點一旦超過一個度,儘管向相反方面推斷,雖不中亦不遠矣!
古往今來,關於變節,與其說他們意志薄弱,不如他們認為不值得。為了盡忠付出生命不值得,為了報國付出生命不值得,為了理想付出生命不值得,同時還會為自己找一座又一座的理由,比忍辱負重,比如曲線救國,比如靜待時機,他們說太史公司馬遷不也是為了完成《史記》而不願自殺麼?
小可這句話有些片面,其實反面的例子也不是沒有,比如文天祥,比如方孝儒。可是小可又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越是聰明,越是自戀,越易變節。而且和職位高低也有關係,並且不分君臣。那個宋徽宗被俘不自殺倒也情有可原,但是自己的女人被欺負連個屁都不敢放,跑到金國又生下一大堆孩子,難怪他詩書畫三絕,卻始終和大宗師無緣。
孔子也變過兩次節的,一是去見南子,出來說什麼天厭之,天厭之!二是在魯國任大司寇結果被齊國用美人計給氣跑了,放棄了為理想奮鬥並獻身的機會。當然,要找一個理由,叫“邦無道則隱”。
“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所以孟子也是變過節的。齊國不得志,到宋國,宋國不得志,回到祖國鄒國,又去滕國,再到魏國,反正都是一陣胡吹亂侃,肆無忌憚,反正是你不用我,我就去別的國家忽悠,若是戰國時期他變節有些過份,但他的“節”確實值得商討。
朱熹是沒有變過“節”的,但僅比變節強那麼一點,可惜的是被人扣上屎盆子之後,抱著清者自清的態度連個摺子都不上,然後灰溜溜地回家著書。就這樣輕易被命運擊倒。所謂節,不一定是指敵國,也是指理想,抱負,信念。如果是這樣,那麼朱熹也是變過節的!
-
5 # 暴走圖書館
比如說?歷朝歷代王朝更迭,異族入侵,國破家亡時,別人都在忙著為國而戰,國破身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削尖了腦袋著急忙慌迫不及待地投敵叛國的孔子的後代所謂的孔家幫?
-
6 # 知更少言
這問提得很好!就像流浪大師一樣,開始說我只是愛讀書,我不喜歡錢,假裝搞公益,垃圾分類是我的理想。現在呢?讀書僅僅是為了鸚鵡學舌,為了每天招謠撞,為了每天直播撈錢!是狐狸總會露出尾巴,故屬於“開口說大義,臨難總變節”有同工之妙!
-
7 # 角鬥士國王
沒啥必然聯絡。犧牲的千千萬萬烈士,不都是喊大義行大義的嗎?君不見李大釗夏明翰關嚮應澎湃楊靖宇趙一曼劉胡蘭……?
-
8 # 俯首豔陽天
開口說大義,臨難必變節。這句話本身就是武斷的結論。本來不值得一答,但還是說說為是。
開口說大義的人首先得懂大義,並且樂於宣揚大義。但懂大義說大義的人本身並不是大義,只不過是大義的追求者。當切身利益與所宣揚的大義之間發生衝突時,有的人選擇了捨生取義,有的人選擇了苟且偷生。所以不是所有開口說大義的人就一定會臨難變節,只不過會有這樣的變節之人。
這個結論的意思很明顯,滿口仁義道德的一定是壞蛋。如果真是這樣,那滿口汙言穢語的就都是好人了?!這是一種非常變態的結論。大義是好的,我們提說,宣揚,傳播,這是在樹立正能量的輿論。我們知道自己和自己所宣揚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也知道我們有時候真的是一邊宣揚大義,一邊也會齷齪可恥。所以,宣揚大義的確需要勇氣,不但是面對反對的人需要勇氣,面對自己的缺欠更需要勇氣!倒是那些一直迴避大義的人,我不知道他們是憑什麼勇氣批判開口說大義的人的,更不知道他們是憑什麼透過打擊宣揚大義之人而樹立自己的大義的。
-
9 # 蜂聞言事
我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仔細閱讀了之前32位朋友的答案。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也有站在中間立場的,都有非常棒的觀點。我的看法是:
人是複雜的綜合體,看一個人要多角度多層面的深入瞭解。開口說“大義”是從一個人講話的態度,講話的內容去判斷一個人。這段話中的“大義”是我們公認的大道理,大家公認的一種價值觀吧。稍微有一點語言組織能力的人應該都會講,語言能力強的人可以把它講出感覺,講出感情。尤其是讓有身份地位的人講,同樣的內容但引起的公眾反應卻不一樣。
我們不能單看一個人講了什麼?而應該看一個人做了什麼?他真正的信仰是什麼?只有透過不同的渠道,瞭解一個人的歷史,他做過的,他相信的,他深入骨髓想要做的……透過這些內容才能對一個人有一些大致的判斷!
“大義”不能代替一個人的“信仰”。事後對一個人判斷都還有可能出錯,所以我們的才會講“蓋棺定論”,事前對一個人做判斷更不應該。一個沒有建立真正信仰的人,會天然的把生存、自由、物質和精神的享受作為自己最主要的追求,面對挑戰時,他選擇的天平會自然的偏向自我需求的這端。人的信仰也不會自發的憑空產生,是一個人經歷生死的磨難,冷靜的思考,長期的積累逐步產生的!只有一個真正建立信仰的人,才能夠在面對困難,磨難的挑戰時仍然一如既往。
我們現在的領導們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當一個人做了事實上的好事,就給予他相應的榮譽,但如果他又犯了錯誤,就要嚴肅的追究他應該承擔的責任。
但對一個人公正的評價應該是在他離開這個世界以後,才能對他一生所從事的,做過的事業的功與過,作是非分明的判定。
這句話應該是作為我們對一個人作出判斷起警示提醒的作用。而不應該是判斷人未來走向的作用。我們個人的一生,不在這個組織中,就在那個組織裡,總是生活在群體中,不被別人用,就用別人,對身邊相處的人做判斷,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基礎能力之一。從一個方向,或者說唯一的條件、一種經驗就對一個人作出判斷,是對自己,對別人都不負責任的態度。
我的建議是從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全面的瞭解前人總結的經驗,在結合自己當下實際的情況,不要迷信,也不要主觀,培養自我客觀公正的評價人的思維體系。感謝你的閱讀,我是陳志國,就是個養蜜蜂的,關注我,和你一起用不同的視角看世界,咱們換個角度贏。
-
10 # hhrh8624
關鍵還是那句老話,手電筒別老照別人!題主所說的,對常以大義激勵自己的人不適合;但若是隻以大義苛求他人的,十有八九會如題主所言。
-
11 # 猛禽950
這個問題說別的,解釋別的都沒用,
就一句老話~
叫喚聲音高的,不一定是好牲口,
嗓門聲音大的,不一定是好鳥!
-
12 # 龍一歐
要做到大義是一定需要付出代價的,如果是說到就準備要做到人的,做到代表付出,他就必須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他有那麼多資本去付出嗎?第二個問題是,他的付出都是真金白銀的,這些所謂的大義值不值得他去付出?這兩個問題都是實打實的,對於這類人來說,大義不可能是輕鬆的事情,當然不可能亂開口,反過來說,亂開口的人,就算原來家底豐厚,結果是坐吃山空,最後都得死去,能活下來的,一類人是,本來就沒打算做到,滿嘴大義是打算忽悠別人去做,他只想自已從中撈好處,另一類人是,大義是擋箭牌,是掩護暗中撈好處的,有本事撈這種好處的人不可能多,滿嘴大義圖個痛快是絕大多數,總之,滿嘴大義的人,與一般人比較,不是好人的可能性會更大。
-
13 # 武145515090
為什麼層開口說大義呢。一般以一自我標榜,二星心虛,三吃隨大流,四是避禍,五是實有大義,所以除第五種情況外,大多數星機會主義者,壓力一來,容易變大節
回覆列表
變節是看你有沒有變節的資格,通常情況下有資格“開口說大義”的都有變節的資格,你連“開口”的資格都沒有何來變節?章邯有變節的資格,20萬秦軍降卒就沒有,變節後章邯可以封王,20萬秦軍降卒的命運史記上有記錄,可以自己去查。
齊國攻打燕國,燕華人民因為“燕王暴其民”而對齊國軍隊簞食壺漿相迎,隨後燕華人民很快發現他們連當漢奸的資格都沒有,齊國的佔領讓他們“水愈深,火愈熱”,最終他們不得不起來反抗,趕走了齊國軍隊。
金國滅遼,滅北宋,剛來時燒殺搶掠,反抗此起彼伏,後來調整政策,慢慢的金國的民生比南宋還好了,以至於南宋的北伐遭到了金國境內的漢族人的激烈反抗。
作為普通人應該清醒的認識到,侵略者不是來解放你們的,他們是來掠奪的,你們除了愛國外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