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速不臺

    元朝是中華第三帝國的草稿,註定短命,總會有正式的文稿代替它,完成使命,相對於其他草稿它的壽命已經很長了。中華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是秦朝,秦朝就是一個草稿,用法家代替周朝的王道,用郡縣代替周朝的分封,用獎勵耕戰代替貴族世襲,用萬里長城分隔農區牧區,秦始皇覺著自己的規劃天衣無縫,認為大秦天下會傳萬萬世,可惜他駕鶴西去後,他的寶貝兒子胡亥,胡來亂來,不到三年就吹燈拔蠟了。秦亡,劉邦登場,為什麼是他?秦朝的本質上是小農經濟撐起的王朝,而劉邦同.志無怨無悔紮根基層幾十年,最懂農民兄弟,他的舉措也最得農民心,其他人哪怕你是力能扛鼎的霸王,決勝千里的韓信,驍勇無敵的英布,或者得到《太公兵法》秘籍的張良,都沒有這個資格,劉邦是農民兄弟抬進咸陽城的,要不然名將章邯怎麼成了紙糊的了。劉邦的王朝,一切規劃都學習秦朝,只是主導思想由赤裸裸的法家,變成黃老之學,後來又掛上儒家的羊頭,這是對秦朝的修正。這就好比秦朝是一把劍,非常鋒利,漢朝是給這把劍裝上劍柄,配上劍鞘,加上盾牌,這樣才能正常使用,否則殺敵的同時,自己就分分鐘切腹自盡了。

    還有誰是草稿?隋朝。楊堅的隋朝也是草稿,規劃也很宏偉,故太子楊勇和秦公子扶蘇一樣被賜死,楊廣上位,胡亥無才,楊廣卻極有才幹,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樣樣精通,這更可怕,貧下中農就說過:越有.知識.越反.動,說的就是楊廣這種人,治國路線錯了,才藝越好,對國家和人民造成的傷害越大,“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是瓦崗軍李密對他的聲討。楊廣在位十四年,隋朝的草稿被瓦崗軍、王世充、竇建德等十八路反王撕了,李淵、李世民父子從廢紙簍裡搶下草稿抄襲出了唐朝。說的好聽,叫以隋為鏡,實際就是複製貼上,再修修改改。

    元朝也是草稿,忽必烈才幹不在秦始皇、楊廣之下;公元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將國號由“大蒙古國”改為“大元”;元朝的規模比 漢唐更為宏大,歷史的車輪向前,隋唐那種農耕和遊牧二元帝國已經裝不下諾大的元朝,元朝的使命實際上是建設陸海兼備的帝國。陸地帝國好理解,忽必烈的手下,論騎兵有天下第一的蒙古鐵騎,論步兵有掌握火藥和神臂弩的漢軍,更有掌握回回炮大殺器的中亞工程兵;但是要建立陸海兼備的帝國,你得有海軍才行,蒙古有海軍?水師?有的,而且很厲害。早在忽必烈登基前,公元1237年,漢將張榮實就被封為“徵行水軍千戶”;公元1238年,漢將謝誠被授予水軍萬戶兼都水監使;忽必烈時代,元軍與宋軍打過巢湖水戰、瞿塘水戰、淮水之戰、馬湖江水戰、嘉陵江水戰,都獲勝。怎麼元軍一夜之間成了水師強國?原因就在名將劉整,劉整是南宋悍將,攻打金國的信陽,帶著十二人的小分隊就入城擒將,基本和韓世忠才幹相當;但是他被呂文德等人忌恨,他的頂頭上司俞興和他是死敵,還要聯手整死他,當他看到名將向士璧、曹世雄均被丞相賈似道逼死後,就害怕了,投降元朝。想想後世洪承疇、吳三桂投降的危害。劉整上書忽必烈:“我精兵突騎,所當者破,惟水戰不如宋耳。奪彼所長,造戰艦,習水軍,則事濟矣”。於是忽必烈當即命令劉整,負責建造戰船5000艘,訓練水軍7萬人;又在漢水流域及汴梁等地造船2000艘,編練水軍5萬餘人;到了襄陽大戰時,元朝水軍達16萬人,戰船萬餘艘。宋朝滅亡的最後一戰,是崖山海戰。元朝後來又跨海作戰,兩次進攻日本後,又跨海進攻佔城、安南、爪哇。能夠發動跨海作戰的背後是發達的海洋產業,據不完全統計,從公元1270年到公元1292年間,元朝官造江船8000艘、海船9800餘艘,民用船隻的數量更多;《大元海運記》記載,公元1285年,為濟州河運糧,就曾一次就打造漕運船3000艘(這算江船吧)。《元史·兵志》記載,元朝在陸上驛站之外,在全國江海水陸要衝設定水上驛站共四百餘處,共造有郵船近六千艘。元代海上漕運的規模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朝代,僅延佑元年(1314年),從浙西平江路劉家港啟航的漕船就達1653艘。忽必烈曾派廣東招討司達魯花赤楊庭壁先後三次出使具藍(今印度西海岸的奎隆)、馬八兒等海外諸國。元朝在廣州、泉州、杭州、寧波、松江、澉浦(今嘉興海鹽縣)、溫州等七處設市舶提舉司,主管對外貿易,到公元1286年,已有馬八兒(今番班島)、須門那(今印度松納特)、僧急裡(今印度克蘭加努爾港)、南無力(今印尼的班達亞齊)等十餘國與元朝跨海貿易。

    忽必烈的元朝煙花盛放,然而這一切都是草稿,這就是歷史的宿命。按照秦朝、隋朝的經驗,第二代領導人就要面臨渡劫,實際上在忽必烈晚年,元朝的劫就來了,東南百姓不堪朝廷跨海征戰造成的無休止勞役,紛紛起義,每年達到幾百次。忽必烈龍御賓天,兒子鐵穆耳即位,就是元成宗。鐵穆耳是忽必烈第三子,忽必烈的太子真金早死,他的競爭對手是太子真金的長子晉王甘麻剌,他們怎麼競爭?背誦鐵木真語錄!當眾比賽誦讀祖宗寶訓,優勝者為大汗,結果鐵穆耳贏了。這種競爭和胡亥、楊廣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元成宗剛上任就簽發命令,減免內郡地稅和江淮以南州縣當年的一半夏稅;然後停止對外戰爭,專力整頓國內軍政。成功與長期敵對的窩闊臺汗國議和,結束了西北的動亂局面。當然他也打過仗,打的是八百媳婦國,在今天泰國北方,造成雲貴動亂,這和楊廣比起來就和沒打仗一樣;他也胡亂賞賜,就量化寬鬆那種,造成政府鉅額赤字。在文化上,大建孔廟,籠絡漢人,也有成效。在位13年病亡。元朝平安渡劫。鐵穆耳無子,傳位於侄子海山,就是元武宗。元武宗在位4年亡故,傳位於弟弟元仁宗;元仁宗在位9年,死後傳位給兒子元英宗。元英宗大力推進“以儒治國”政策,裁減冗官,監督官員不法行為,頒佈新法律,採用“助役法”以減輕百姓的差役負擔,被守舊勢力忌恨,在位3年遇刺身亡。元朝後期的皇帝任職越來越短,基本和幹一屆美國總統差不多,競爭激烈,官僚隊伍越來越龐大,還大規模印製紙幣,和美國一樣搞量化寬鬆,這樣的朝廷,加上草稿王朝的身份,支撐百年真的太不容易了。

    因此,強大的元朝不是短命,而是長命,甚至被明朝推翻後,退到草原的北元死而不僵,常年威脅北京的安全,甚至俘虜明英宗,直到明亡清興,這一脈政治勢力才被皇太極徹底征服,全部納入蒙古八旗。

  • 2 # 津城沐雨

    第一,等級民族歧視政策,使佔大多數人的漢人不滿,最終釀成農民起義,被滅亡。

    第二,蒙古人進入中原後,逐漸安逸,戰鬥力下降,蒙元騎兵失去了曾經的彪悍。

    第三,元朝統治者的迅速腐敗,殘暴不仁,以及天災人禍,農民揭竿而起,推翻蒙元的統治。

    第四,蒙古族內部的爭鬥,大大削弱了蒙元的實力。

    第五,統治區域過大,民族眾多,難以控制。

  • 3 # 熱愛勞動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蒙古人是遊牧民族,從小在馬背上長大,蒙古人都善騎射,最重要的是蒙古人的飲食就是吃牛肉,羊肉。所以蒙古人打仗需要的輜重就幾乎沒有,所以蒙古人可以西征數月甚至數年,他們沒有輜重的後顧之憂,像成吉思汗西征可達數年。

    元朝只是疆域廣,但經濟,社會都沒有改善,普通民眾的生活更苦,而且蒙古人把百姓分成四等,人數最多的漢族人是最低等。後面像朱元璋等多地義軍反元。後來元朝領導人蒙哥在攻擊重慶合川釣魚城時被打死,元朝很多皇室成員都回大都來爭奪皇位,內訌嚴重,加上義軍,加速了元朝的滅亡。

    元朝獲得大片疆域後,制度並沒有改變,人民底層生活依然非常困苦,又是少數民族政權,所以後來才說朱元璋驅除韃虜,還漢人江山。

  • 4 # 鵬鵬看視界

    強大的元朝為何會如此短命?是因為元朝僅僅只是初期軍事強大而已,後期享樂去了。元朝為什麼會滅亡?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第一,是沒有自己的文化。我們知道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靠的是文化軟實力。蒙古人發跡之初,本來是沒有文字的。1204年,成吉思汗征討乃蠻人之時,乃蠻人掌印官回鶻人塔塔統阿雖然遭逮捕,依然守著國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許他忠於自己國家的行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國的文書印信,並命令他教授太子、諸王畏兀字以書寫蒙古語。蒙古人至此時便採畏兀字母以書寫蒙古語,學界稱為回鶻式蒙古文,蒙古族開始採用回鶻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這種書寫系統是現行蒙古文的前身。由此可見,蒙古人的文化涵養是很低的。你只能用武力征服敵人,不能讓敵人從內心上順從你,那對方遲早要反抗的。

    第二,採取民族壓迫制度。天下分為四等人:第一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北方漢人、四等南人。漢族人不能能用鐵器,漢族女子的初夜要給當官的蒙古人,蒙古人殺了漢人只要賠一點東西就可以免去死罪等等。這些都是民族的不平等政策造成的,換來的就是反抗。

    第三,國家的統治民族沒有被統治民族多。這樣的話,佔絕對人數優勢的被統治民族醒悟過來的時候,二者的地位必然互換。於是有了紅巾軍起義。

    第四,元末吏治腐敗,橫徵暴斂,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全國稅額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貴族搶佔土地,而中原連年災荒,更使得百姓破產流亡,無計為生。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為了活命百姓只好起來反抗。於是出現了紅巾軍以及張士誠、郭子興、朱元璋、陳友諒、韓山童等反元志士。

  • 5 # zlljsf

    元朝雖然版圖廣大,鐵騎強大,但說到底,就是因為太大而無從管理,其統治者基本上是打到哪裡,就安排自己的兒子或親戚管理哪裡,封汗位。後來很多地方基本上都脫離了元的統治,從而獨立。

    而在滅亡南宋之後,元朝統治者並沒有平息與漢族人的矛盾,一些地方任然出現了反抗元朝統治的勢力,元統治者不得不依靠漢族的大地主階級管理地方。

    再者,元朝統一中國後,其內部也出現矛盾,加之腐敗,使得其內憂外患,終究很快走向覆滅。

  • 6 # 激情理智的KOP

    文化的落後導致政治的落後。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繼續向外擴張,卻並沒有任何政治理想,也沒有任何高尚情操的動力。

    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政局不穩,皇帝大多不理國政,貪圖享受,腐化至極,群臣勾心鬥角,欺上瞞下,朝廷橫徵暴斂,經濟越來越衰,激起廣大人民的反抗。特別元朝中期頻繁更換皇帝,僅在25年中就更換了36個皇帝,更加造成時局動盪不穩。

    元朝的賦稅非常繁重,這更是促成貪汙腐敗的要素之一。元朝最初是採取包商制,和現在的承包制相似,文化並不發達的蒙古人早已使用了承包的辦法。更大的迫害是元朝的賜田制度,當時,蒙古大汗可以隨時把漢族人視如生命的農田,連同農田上的漢族人,都賞賜給皇親國戚。

  • 7 # 文史小茶館

    首先我們看看元朝是否短命。秦朝存在了14年,西晉37年,隋朝39年,元朝98年。

    在最短命王朝排名的競爭中,元朝還算稍稍好一些,沒能進入前三名。但和正統的中原王朝的國運相比來說,確實又顯得很短暫。這是在蒙古鐵騎一直維護統治的情況下度過的98年,近百年間上昏下亂,爭戰不斷。前期,諸王爭權奪位。後期,民變起義遍地。

    內亂不斷

    自蒙哥大汗在釣魚城之戰中死去之後,強大的蒙古帝國已經分裂。窩闊臺系和拖雷系都認為自己擁有繼承權而水火不容。

    拖雷系的忽必烈在中原擁兵自立建立了元朝。但因蒙古部原本存在幼子繼承製。本族中身為幼子的阿里不哥召開傳統的忽裡勒臺大會,被蒙古貴族們推舉為大汗。天無二日,忽必烈遂與阿里不哥展開了4年多的內戰。雖然忽必烈獲勝,但蒙古舊都哈拉和林等地在戰火中化作廢墟。

    6年後,窩闊臺系的海都也來挑戰忽必烈的皇位。蒙古西部諸國除了伊爾汗國,其他汗國都支援海都。這次雙方打了38年,直到忽必烈和海都都死去,海都的兒子投降為止。

    這時元朝已到中期,雖然暫時穩住了帝位,但失去了外部大部分諸王國的支援。元帝國需要靠對中原的統治來延續自己的生命了。

    政治制度落後

    不同於遼金等國家接受漢化的雙重製度,蒙古帝國對漢化除了初期,始終是持抵制態度。官員制度上,保留了大量蒙古部落舊制。怯薛成為元朝高階軍政官員的最主要來源。他們任認唯親,裙帶關係盛行。先進的考核選拔制度——科舉制,除了忽必烈和仁宗時期舉行過幾次外,其他時候完全不受重視,漢人很難進入領導層。大量蒙古人和色目人擔任高管,他們對統治漢地毫無經驗,馬上打天下,又馬上治天下。貪官汙吏橫行,蒙古官員到地方如同兒戲,只圖享樂,不問民生,對基層控制力很差。各地豪族更是和帝國離心離德,各圖自保,等待時機。

    經濟政策混亂

    草原的經濟政策被蒙古鐵騎帶進了富庶的中原。元朝為了供養大量不事生產的王公貴族,大量徵稅攤牌。其間賦稅制度制定之粗陋,讓人乍舌。稅收專案之多,也讓人恐怖。冗官冗員,重複徵稅,官商勾結極其嚴重。官府甚至公然允許色目商人大量發放高利貸,盤剝百姓。

    如此混亂治理之下,王公大員們的貪慾仍難滿足。他們採用色目人的濫發紙幣政策,瘋狂印刷鈔票,更加上阿拉伯西亞等地貨幣流入。中原地區貨幣簡直亂成一鍋粥,錢不如紙,以至於有的地區不得不以物易物。這樣的政策自然讓辛苦勞作的百姓難以生存,變亂的種子四處埋下。

    宗教政策混亂

    蒙古入住中原以後,各路思想激烈交鋒,很多還參與到王位的權力鬥爭中來。從原始的薩滿教到佛教,伊斯蘭教,大量宗教力量加入政治生活。高官顯貴往往利用宗教來拉幫結派,排斥異己。儒教因為失去了科舉制的依靠,大量儒生無路可走,生計都成了問題。普通民眾由於生活艱難,也積極加入白蓮教等地下宗教組織。

    統治殘暴,民變蜂起

    和中原王朝不同,蒙古帝國一直把被征服地區視為劫掠地,把被征服地區民眾視為奴隸下等人一般。在實行人種等級制度以後,大量漢人淪為最底層,基本人身權利都被剝奪。元朝刑法志居然規定禁止漢人持有武器,不僅菜刀受控制,連利刃農具和彈弓之類都被限制。

    加上元帝國濫用民力,所謂治理黃河,大量徵發民夫,擾亂農時。官吏軍隊更是乘機侵佔民間資財,巧取豪奪。從元朝中期開始,民眾起義就此起彼伏。白蓮教,紅巾軍,地方豪族,都紛紛起兵。帝國靠尚未腐化的蒙古鐵騎四處鎮壓,雖然一時得勝,卻難以兼顧。

    如此危急時刻,元帝國朝廷還在派系鬥爭。結果政令失措,各地起義軍逐漸壯大,南方地區如同獨立。這時,出生於乞丐之中的傳奇皇帝朱元璋走上了歷史舞臺。

    留給元朝皇帝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 8 # 青木年華13

    元朝短嗎?看你怎麼算了如果按照秦,漢,唐明,等封建社會父業子承算的話,傳承多久你自己算,不知道你是怎麼算的,明朝滅了元朝了嗎?這直是你的看法!要是說退出長城的後元

  • 9 # 我的散文

    元朝於1271年忽必烈建立,至1368年元廷被朱元璋趕到漠北,共經歷9位帝王97年,這在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中,僅僅是其他四個朝代壽命的1/3,說起來也確實很短。

    總結元朝的經濟、軍事、外交和政治方面,元朝的短命有其必然性。

    一、經濟方面,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所以對土地制度無所謂,農業得不到重視,加上連年戰爭對北方地區的掠奪與破壞,農業發展停滯不前。同時,元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紙幣流通制度,也是中國歷史第一個完全億紙幣作為流通貨幣的朝代,然而因為氾濫發行紙幣造成了通貨膨脹,也妨礙了經濟的發展。

    二、軍事外交方面。在元朝建立前後,其始終對周邊國家和政權發動侵略戰爭,比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高麗蒙古戰爭,滅西夏、滅西遼、滅後金、滅大理、滅南宋,更是與1241年一度逼近東歐復地。這些侵略戰爭,都需要錢,於是政策就是各種加稅,導致人民苦不堪言,所以元朝一直起義不斷。

    三、等級制度。元朝為了維護蒙古貴族的專制權利,採用“民分四等”的政策,把華人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蒙古早期征服的,如西域各族),三等漢人(大致淮河以北及東北),四等南人(最後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地區,大致淮河以南)。這種歧視制度,加劇了階級鬥爭,元朝被推翻是早晚的事。

    四、政治方面。變本加厲的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的賦稅,加上長期的壓榨,反抗鬥爭一直不斷,雖然延續了宋朝的中央制度,但大多數被蒙古貴族把持,所以很難有成效。

    五、皇族內部鬥爭不斷。整個元朝,兩位被殺的皇帝,一位失蹤的皇帝,一個在位43天的7歲皇帝,而且大多數政權都是透過鬥爭所得,可見內部鬥爭有多亂。

    六、自然災害。元泰定帝在位5年就發生了多次饑荒。

    由上述原因,所以元朝的統治是肯定不會太長的,因此比較短命,但對於一個起於自奴隸社會飲毛茹血的民族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元朝代代皇帝勵精圖治學習漢文化,無奈其本身原有的制度與中原制度不適應,導致其短命。魏源評價元朝皇帝:“皆英武踵立,無一童昏暴謬之主”。

  • 10 # 提筆仗劍聊歷史

    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的大一統王朝,有兩個最突出的特點,一個是疆域最大,一個是少數民族政權。這樣來說,能和它相比的最合適例子就是清朝。

    個人認為清朝是所有少數民族政權中做的最好的,當然僅僅從國運和統治時間來看。至少在兩點上,清比元要技高一籌。

    第一,皇位繼承製度。清朝的皇位繼承製度經歷了一個逐步發現的過程,從汗位推舉制到嫡長子繼承,從秘密立儲到懿旨立君制,雖然複雜多變,但第一,這些都是強有力的統治者制定的,努爾哈赤、康熙、雍正、慈禧,毋庸置疑,哪一個都是清朝的強權人物,保證了所定製度的權威性;第二是有一定之規要遠遠強於百家爭鳴,制度再好也會有漏洞,因為制度要靠人去執行,而人是不完美的,所以永遠只有相對好的制度,制度的好壞總要靠時間去檢驗,因此明君聖主制定制度,庸君常主只要執行就能平穩過渡,不會出太大問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雍正乾隆嘉慶。

    而蒙古人的元朝,從忽必烈立國起就深陷諸王爭權的泥沼,不能自拔,短短百年王朝,歷任十幾位帝王,宗室亂作一團,難以長久。

    第二,是民族政策。由滿族人統治的清朝,雖然對漢人有諸多限制和迫害,但終期一朝,無論中央還是地方都有諸多漢臣,尤其是滿清後期,幾乎到了滿朝大權都在漢人之手。但元朝就不一樣了,元朝將人分為三六九等,蒙古人最優,其次是色目人,漢人和南人最為低等,並把漢人和南人視為牲畜,極盡侮辱,可以說這是少數民族政權未漢化的集中體現,試想,你大老遠的跑來,在我們的地界立了國,定了都,統治我們,卻又像強盜一樣想殺就殺,說搶就搶,弄的天怒人怨,群情憤憤,你說你能長久的了嗎?

    綜上原因,元朝除了疆域遼闊外,與滿清以外的少數民族政權並無兩樣,甚至在統治時間上不及被其滅掉的金國。

  • 11 # 張慶東字恕鳴文化原創

    中國開國之勢極為強盛的幾個“大一統王朝”,都表現是“一世強,二世衰,三世亡”――秦朝15年,歷二世亡;晉朝(西晉)37年,歷二世亡;隋朝39年曆二世亡。位列第四的元朝是98年,歷十一帝。蒙古族建立的“大元朝”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華夏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是中國文化史,文明史,民族史的重要一頁,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一頁,將永遠載入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冊。史載,元朝是從1271年忽必烈改“元”到1368年明攻佔“元大都”,歷十一帝。後退回漠北也稱“元”,史稱“後元”。1271年忽必烈奪取“中統”之後,推行“行漢法”主張,取自《經.乾篇》“大哉乾元,萬物資治”,改國號“大蒙古國”為“大元”(其前身是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後而建立的國號),史稱“元世祖”,尊其祖父鐵木真為“元太祖”。 強大的蒙元為什麼會“曇花一現”呢?細分析主要有五大方面――一是國策偏頗。將國民分為四類,加劇了民族歧視與民族矛盾。治理國家方法簡單,實施的是“大屠殺治國”,非常不利於民族之間的大融合。二是借鑑漢法治國不夠。忽必烈“行漢法”,任用漢人管理財政與國庫,遭到了蒙古貴族的強烈反對,以至於從屬的“諸子汗國”與他分裂,不認其為“宗主國”。三是賦稅高舉。用馬上打天下的方式管理國家,因疆土拓展,連年征戰,賦稅高抬不下,各民族苦不堪言。四是尊藏傳佛教為“國教”,突出貴族利益。因蒙古貴族歧視、掠擄各民族財富,造成各地多民族也因此起義不斷。五是推進改革受阻。 1314年元仁宗提出“漢化科學”,史稱“延祐復科”。元英宗繼位後,倡導“以儒治國”,頒佈《大元通制》等,卻遭到保守勢力的強烈抵抗力和反對。並於1323年在南坡刺殺了元英宗。還有因元朝中後期皇帝更換頻繁,加上朝廷高層和貴族內部的爭權奪利鬥爭激烈,造成朝廷是政出多門,朝令夕改,造成政局混亂。由此可以看出蒙元貴族對其他異族是極其排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二胎跟以前的二胎有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