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川鄉妹子在廣州
-
2 # 嘻嘻的皇額娘
兩到三歲的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往往會以大哭大鬧來對抗家長,這個時候家長朋友們該怎麼做呢?
首先你要理解孩子的行為,孩子調皮是正常的,你要做的就是正確引導孩子
孩子表達的事情或者想要的東西,家長不能滿足時,不要直接拒絕孩子,要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可以引導讓他選擇另一項來轉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已經開始大哭大鬧,家長朋友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爸爸)理解你的心情,但你你現在哭鬧,沒有辦法好好跟我說話,那你先哭一會吧,哭完在跟媽媽(爸爸)說話。”之後,家長朋友就不要說話了,靜靜的陪著孩子哭,也不要走開,那樣孩子沒有安全感。
孩子哭累了,或者看到你沒有妥協,就會漸漸停止哭泣,心情平復許多,這時家長朋友給孩子講道理,哭鬧解決不了問題,告訴孩子不能滿足他的原因,引導孩子怎麼合理發洩情緒,告訴孩子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幾次這樣的引導以後,孩子就知道哭鬧沒有作用,慢慢就知道怎麼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了。 -
3 # 皮球媽媽在武漢
第一,孩子愛哭,一定是每一次哭後你都妥協了,比如他要一個玩具一哭你就買了,他要吃糖一哭你就給他吃了。這樣,給他形成一種錯覺,只要一哭就可以解決問題,所以他就習慣用哭來引起你的注意。
第二,孩子哭的時候,我們不要去阻止他,有時候哭泣也是一種宣洩,不管什麼原因,先蹲下來抱著他,安撫。如果安撫無效繼續大鬧就拍影片記錄,等他安靜下來後,給他看影片。
第三,後來不經意的時候,你可以跟孩子聊天,就告訴他,以後不要用哭來表達自己,哭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有什麼需求可以告訴媽媽,如果我可以滿足你,我一定會滿足你,如果不能我會告訴你為什麼。
第四,當孩子表達而不是哭的時候要多表揚他,可以小小的物質獎勵。他慢慢都會好很多。
第五,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不能孩子一哭,幾個人哄,那樣再怎麼教育都是無效的。
-
4 # 可愛的嚶嚶醬
兩歲寶寶不如意就哭鬧是為什麼
1、語言系統發育還不完善,自己想要什麼還表達不出來,也不太能聽懂家長的話。所以就很容易著急,導致稍不如意就會哭鬧,這也是讓大人注意他的一種手段。
2、家裡太寵溺,其實主要還是平時嬌慣了,只是自己沒有留意而已。特別是家裡老人帶孩子的,聽不得孩子稍微哭一點點。什麼都哄著他。
3、有些家長髮現跟孩子溝通很麻煩、很累,慢慢的就懶得和孩子講道理了,經常對孩子沒有原則的妥協就會導致孩子形成錯誤觀念——哭鬧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寶寶不如意就哭鬧家長該怎麼做
1、家長首先就要試圖和孩子溝通溝通,先把孩子的情緒穩定住,而不是大聲喝止。嘗試去理解孩子哭鬧背後的意義是很重要的。
2、如果溝通沒有效果還是需要選擇冷處理的,寶寶一般和他溝通之後還是要無理取鬧的話,就是直接冷處理,最好就是在她哭的時候誰都不理睬她,不哄、不罵、裝著沒聽見、沒看到,讓她哭夠。最多經過3-10次這樣的應對,她就會開始收斂了。
3、在他只要不哭了,有找人的動作的時候,不管他是主動還是不情願的來找大人,這個時候大人應該主動去抱一抱他,同時順便給她講道理,有事情不可動不動就哭,要好好的說。
以上就是關於兩歲寶寶不如意就哭鬧怎麼辦的相關建議。一些家長遇到什麼事都容易向寶寶妥協,一是見不得孩子哭,二也是懶得跟孩子講道理。但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難以哄好。因此,家長們還是要選擇正確的方法去幫助寶寶改正這一不好的習慣。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5 # Lulu育兒碎碎念
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明白,2歲的孩子,她已經有了自我意識,但是遇到事情她還不知道怎麼表達,所以只能透過哭鬧來引起大人的注意,尋求大人得幫助。2歲的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去處理自己的情緒,不像大人,可以看書,聽音樂,自我和解,他們只能透過哭喊來發洩。所以,2歲寶寶遇事哭鬧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那麼孩子哭鬧我們也可以透過溝通去慢慢得改變。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孩子是為什麼哭鬧。可能是因為想買一個玩具媽媽不給買,可能是想開啟一個盒子但是他自己打不開有挫敗感,可能是別的小朋友搶他玩具。很多很多。影片中以媽媽不想給買玩具為例。
然後就是具體的解決方法。
1.我們要表現出共情,按照他的心理說話,讓他知道我們在照顧他的感受,認可他的觀點,從而讓他心裡放下戒備,願意聽我們接下來說的話。
2.分析事件。耐心的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也可以轉移注意力,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3.告訴他以後有什麼事情好好說,哭鬧解決不了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不要表現的不耐煩,衝孩子大喊大叫,這樣只會讓他更受傷。
-
6 # 豆媽帶娃
2歲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仍在學習的階段,很多時候遇到問題還無法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訴求,因此一遇到事情就哭鬧,是很常見的一種行為。
父母需要教給孩子一些方法,讓孩子逐漸從哭鬧過度到學會表達:
一、父母要讀懂孩子哭鬧的原因
孩子哭鬧,父母需要找到其中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例如孩子是因為得不到滿足哭鬧,還是想要引起關注而哭鬧。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哭鬧,還是故意用哭鬧的方式來挑戰家長等等。
孩子肯定不會無緣無故地哭鬧,所以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哭鬧就不耐煩,對他們批評、責罵。只有父母用心去“看到”孩子哭鬧的原因,才能與孩子建立聯結,安撫情緒。
二、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
哭鬧,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但大多數人只喜歡接納別人愉快的情緒,對於不好的情緒,很多人都是表現出厭煩,甚至抗拒的。
但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去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因為當不良情緒產生的時候,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聯結斷裂的時候,我們需要及時地與孩子修補好聯結,才能讓孩子平靜情緒,停止哭鬧。
這時候你可以安靜地陪在孩子身邊,也可以輕輕地撫摸孩子,表示安慰,更可以說出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你是理解他的。
所以父母除了要找到孩子哭鬧的原因,也需要學會去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因為孩子哭鬧而責罵他們,只有父母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才是孩子最好的安慰劑。
三、父母要教會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
孩子之所以遇事會用哭鬧的方式表達,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表達自己當下的悲傷、憤怒、抗拒、痛苦等情緒。
所以父母可以教會孩子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和不滿,也可以教會孩子如何透過肢體動作或其他方式來表達情緒。
只有孩子學會了其他的、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他們就會慢慢地改掉遇事哭鬧的這種行為。當然,這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刻意練習。
管理自己的情緒,不僅是孩子需要學習,很多時候也是大人需要學習的一個內容。所以父母要有耐心,接納孩子的情緒,教會孩子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好的情緒表達方式,對孩子來說是一生受用的,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馬虎了哦!
-
7 # 團圓麻麻81124
2歲寶寶一遇到事就經常哭鬧,該怎麼去引導呢?
曾經我和你有一樣的煩惱~說說我兒子的故事吧!
2016年11月,小朋友出生了,臀位,臍帶打結,剖腹產。 出生前三天幾乎都是哭,白天哭,晚上哭,排除了各種原因,把家人折騰的夠嗆,醫生檢查過好幾次,無異常,說讓家長多抱一會兒~ 當時由於第一胎很多都不懂,我躺著也動不了,就看著他哭, 我也休息不好, 當時應該立馬當我身邊,挨著我,後來才知道是缺乏安全感,挨著我就不哭了,出院後,整個月子大部分都是哭,不睡覺,整夜整夜的抱,哄~出月子後就是我一個人帶寶寶。哭鬧這樣的日子持續了4個月, 每晚我幾乎只能睡2個小時~真心累~
1歲後,我發現他很容易發脾氣,粘人,愛哭,扔東西,認生,除了我,誰也碰不了他,其中原因我也多多少少了解,一年時間白天晚上都是我一個人帶著,他高需求寶寶,很缺乏安全感,特別是一哭就能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 成功一次,兩次,就養成了壞習慣~
對此,我很擔心,慢慢的改變方法,用溝通的當時去引導他,對於一歲多的小孩,他聽懂的機率很小,儘管如此,每次做錯事,照樣給他指出來,哪裡錯,要怎麼改,剛開始,很牴觸,發脾氣,大吼大叫,哭鬧,我依舊好好給他說。 會說話後,溝通上效果很明顯,教育上,打手心,面壁,大部分都是以口頭教育為主~
現在3歲半了,有什麼他都會和我溝通,是個小話嘮~做錯事吼,會小心翼翼觀察我有沒有生氣,自覺討好我,會親親,會道歉,犯錯嚴重,自覺罰站,打手心逃不了~
對於3歲以內的孩子,父母在教育上,不能一概而論,不能攀比,不能效仿,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性格,脾性都不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和他們做朋友,平時交流,溝通,教育蹲下來,和孩子平視而談,不可讓孩子認為父母高高在上,趾高氣昂,只會吼叫。有時候錯的不一定是孩子~
俗話說,每個孩子出生後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 孩子什麼樣,反應的是父母的教育~
孩子不能寵溺~慣子如殺子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看過太多例子, 才讓我迫不及待的去學習如何教育,如何科學與現實相結合。 再未來的日子,在教育孩子上,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我的理想是,孩子還有的童年陪伴不能少,該玩兒的年紀,完成了該做的,想怎麼玩兒怎麼玩兒,不去過渡要求必須拿到什麼名次,喜歡什麼就去學什麼~ 最重要的是身體健康,身心健康~ 願我的孩子快樂~幸福~平安成長~
因為當他們成人後, 生活真的太累了~ 以後他們覺得苦,累的時候,回想起童年的快樂,也會是一種安慰~
以上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喜勿噴~
-
8 # 水墨夕陽1018
2歲寶寶一遇到事就經常哭鬧,該怎麼去引導呢?
對於兩歲的寶寶有一個專有形容詞“可怕的兩歲”,作為一個19個月寶寶的媽媽,我也將面對這個問題。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寶寶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希望自己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給足正確的引導和幫助。面對兩歲寶寶情緒上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瞭解原因:當孩子哭鬧時,作為家長,首先要從生理方面瞭解,寶寶是不是哪裡不舒服,餓了,累了,困了,都有可能引起寶寶哭鬧。另一方面瞭解心理層面的問題寶寶是不是有什麼想法沒有表達出來或者表達出來大人不理解,寶寶的性子比較急,這就需要大人積極的尋找原因。
2.給足關愛:當寶寶出現哭鬧,發洩情緒時,很多時候只要我們給他一個擁抱,表達你對他的愛,多說一些爸爸媽媽愛你,理解你之類的話語,我相信很快就能平復安撫他激動的情緒。
3.積極引導:2歲左右的寶寶,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孩子有了獨立的意識和想法,他想透過自己的表達,讓大人瞭解,給他自主權。這個時候在堅持原則的情況下,有些無關緊要的事,我們就可以聽從孩子的意思,比如今天穿什麼衣服,戴什麼帽子,多給寶寶一些選擇題,少一些是非題。
4.控制脾氣:這個是針對大人來說的,當面對寶寶哭鬧的時候,大人要多一些耐心,在你想發的時候,先冷靜3秒鐘,給寶寶做一個積極正確的示範,平時對寶寶多一些耐心、關愛和包容,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回覆列表
1、不應該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2、寶寶畢竟還很小,應該理解和鼓勵他不要哭,說他是個乖寶寶。
3、媽媽抱一抱,就會使他“雨轉晴”而高興起來。
4、試著給寶寶溝通,讓寶寶用語言表達教會寶寶表達自己的痛處,說清為什麼要哭,這時媽媽給些安慰,可以減少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