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瞰即墨

    西蒙的《愛,始於冬季》中有這樣一句話:孤獨和抑鬱的關係就好像游泳和溺水。或許我們能從中主觀而朦朧的解讀出藝術與抑鬱之間的關係。凡曰“藝術”,必要“創作”,若要“創作”,必定“孤獨”,創作到了極致,也就孤獨到了極致。有些現代藝術甚至鼓勵將精神上的痛苦看做為一種創造冒險,認為其是優秀的藝術作品的必要因素。置身瀕絕孤島的痛苦,是抑鬱的體驗,也是“玩藝術”不能逃避的宿命。祝願藝術大師多些精品,少些抑鬱。

  • 2 # 羹先生

    抑鬱通常會產生藝術

    在一個人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裡,不理會周圍的人和事的時候,他就會顯得抑鬱孤獨,但是往往在這個情況下,他能更深入地發掘自己的內心,看到許多普通人看不到的事,藝術,由此誕生。

    藝術有時也會導致人的抑鬱

    當藝術家們把自己完全放置到藝術的環境中時,就會很少關注一般人關乎的柴米油鹽、人情冷暖,因此就會減少對周圍事物的主觀聯絡,會顯得越來越抑鬱。

  • 3 # 興而有言原創

    搞藝術的人,我這裡主要指的是作家、畫家,通常需要具備一定的潛質;如觀察事物獨到敏銳、考慮問題複雜、感情細膩,常多情傷感,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寬廣等。比如說一般人看到大海,自然會想到海之蔚藍、寬廣、波濤洶湧,當然有人會想得更多。但藝術家則會千奇百怪地想,比如海水會不會乾涸、海里有沒有精靈、擁抱大海怎麼樣、會不會春暖花開……這不是抑鬱,這是藝術家在思索,在思索中感悟人生。藝術家之所以稱為藝術家,是因為他對事物或者說對人生有與眾不同的看法,有深刻的感悟,是痛苦思索的結晶,必須要用一定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告訴人們

    嚴格地說,藝術與抑鬱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搞藝術的人,我這裡主要指的藝術家在探索感悟中鑽了牛角尖,尋找不到答案而產生抑鬱,做出常人難以理解的怪異行為,卻是常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藝術家都是一些怪人的道理。其實,抑鬱是思索,是在痛苦的感悟,一旦尋求得解,自然會解脫;當然鑽進去不能自拔而放棄生命的也常有所聞。

    憤怒出詩人,抑鬱也會產生燦爛的火花,這就是一些(不是全部)偉大的藝術家通常或多或少患有抑鬱症的原因吧。

  • 4 # 大鵬Art

    藝術是藝術家創作的,不能孤立談藝術與抑鬱。藝術家極其容易抑鬱,但抑鬱絕不是藝術家的專利。創作與創新,孤獨與自負,理想很美現實骨感。加之,藝術家如同吸毒者一般,愛之深恨之切,常常因為藝術而焦慮不安。壓力可想而知,孤寂常伴左右。感性敏感的人格,抑鬱找上門就顯得很正常。當然,說了這麼多,複雜的內心世界無法理解,只有張國榮(哥哥)自己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5 # 岡仁波齊的風

    抑鬱分抑鬱症、抑鬱情緒、抑鬱人格。抑鬱與藝術的關係,應該指抑鬱人格。抑鬱人格的人特立獨行,敏感,具有批判精神。這裡的藝術大致指的是個體現象,是個體透過自己的感觸,經過捕捉分析綜合得出高於現實的典型形態。可以看出,抑鬱人格,往往具備藝術的特質,但它們之間是或然關係。梵高、海子、顧城、普希金等各領風騷做到極致正是抑鬱人格的典範,但不能改變抑鬱人格與藝術的或然關係。

  • 6 # 小草0226

    抑鬱,是一種精神障礙性疾病,心情抑鬱的人,輕則什麼都看不慣,什麼都煩,看問題只看消極的一面,做事情也愛鑽牛角尖。重的,則感覺生活對自己不公平,經常會產生厭世的情緒,在發病期,有的抑鬱嚴重的患者,還選擇透過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也許有的人會說,抑鬱是一個疾病,和喜歡不喜歡攝影根本就扯不上關係,實際上,還真的很有關係。

    因為喜歡攝影的人,大部分都是樂觀、開朗的,積極向上、追求生活快感的人們。他們會經常組織在一起,選擇最好的季節,到風景最美的地方,拍攝最美的自然風光。一有時間,還會聚集在一起,學習攝影知識,鑑賞大家的作品。

    如果有抑鬱疾病的人,參加了這樣的攝影隊伍,會被這裡的樂觀情緒所感染,會忘卻平時總是不時襲來的不良情緒,透過親近大自然,透過接觸這些積極向上的人們,自己的心態也在慢慢的發生改變,抑鬱的症狀會逐漸減輕,有的甚至達到根治的效果。

  • 7 # 體悟歲月

    藝術本就和人的性情有直接的聯絡,不用說抑鬱如何,其他都適用,換句話說就是高興的人有高興的藝術,難過的人有難過的藝術……有何等性情,就有何等藝術

  • 8 # 布穀公社

    如果按照現在流行的觀點來界定,那就是具有抑鬱氣質的人更容易成為藝術家。

    而從藝術與抑鬱的關係來看,則存在著互為因果的關係。

    一般來說,作為抑鬱質的人,性格孤僻、不太合群,具有思維細膩,優柔寡斷,多愁善感等內向的性格特徵。

    這種性格特徵的人情感世界更為豐富,細膩,更符合藝術創作的需要,還真的沒有見過大大咧咧的偉大藝術家,藝術家給人的感覺就是有點“怪”。

    盧西安·弗洛伊德《自畫像》

    比如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的英國畫家盧西安·弗洛伊德,他專們從事人物的肖像描繪,刻意將自己隔離於外部世界的潮流,喜歡畸形病態的主題,和刻意去描繪著人物的神經質的狀態,哪怕人物本身表現的不是如此,但他就是喜歡“潛入”描繪物件的內心挖掘描繪物件病態的一面。

    不是被描繪的物件“有病”,而是佛洛依德“病了”。

    藝術家處於這種“病態”的大有人在。

    梵高和高更都屬於此類。

    梵高《梵高自畫像》

    從事金融工作高更,因為看不慣現實世界的爾虞我詐,而選擇逃離現實世界,拋妻棄子逃到遠離現代文明的南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跟土著結婚,畫土著的風情。

    因為現實的折磨,抑鬱症加重,選擇了自殺。

    但沒有死成。

    結果,在這種嚴重的抑鬱中完成了曠世名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

    高更《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

    高更的好基友,梵高抑鬱得更為厲害,直接精神病發作,割掉自己的耳朵,開槍殺死了自己。

    但這並不妨礙他預言自己的畫作將名滿天下成為了現實。

    在普通人搞不懂的世界裡,梵高卻在近乎病態的精神狀態中,清醒地看懂了藝術的真諦。

    有統計資料和研究結果表明,從事藝術工作的人更容易情緒紊亂,或者說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這一結果還不僅僅是說搞藝術更容易抑鬱,準確的說法是抑鬱氣質的人喜歡搞藝術,而在搞藝術的過程中,因為這種工作的性質——比如作品難以創新、作品難以被人理解、需要長時間孤獨地工作,使得他們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 9 # 油畫揚哥

    藝術與抑鬱、創造力和抑鬱之間有一些必然聯絡。聰明的頭腦往往更容易陷入絕望的黑暗中。

    我想說的是並不是每個藝術家都會有抑鬱傾向,但是很多創造性的人,比如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和我們今天說的藝術家往往更容易患有抑鬱疾病。

    最痛苦的人是那些有思想的,他們往往從內心深處去思考問題,思考任何問題,這種深入挖掘的過程,往往會使人們變得有點聲嘶力竭,使他們變得脆弱。

    相反,想法越少,人們往往活的更好,就越不容易陷入這種黑暗的思想怪圈。

  • 10 # S詩書畫

    約翰仿丟勒《抑鬱症》版畫

    俄國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在創作著名的《第二鋼琴協奏曲》時期極度自卑和抑鬱,他的心理治療師要求他每天接受治療,坐於漆黑的房間內,聽治療師不停的暗示:你將開始創作協奏曲...你會工作得稱心如意...你的協奏曲會是最好的...拉赫對創作的完美主義使他陷入了抑鬱困境,而若無此困境,世間就無有《二協》了。

    被譽為“靈魂攝影師”的凱文·卡特在獲得普利策新聞獎不久後用一氧化碳自殺身亡,他留下的遺言是:真的,真的對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遠遠超越了歡樂的程度。雖然此前關於凱文因生活艱難意志崩潰的傳聞從未停息,但真正導致他走向死亡的原因是社會對他攝影作品《飢餓的蘇丹》的質疑。是啊,藝術家面對的除了創作的本身,還要承受這個世界和社會的過度的關注甚至極端的質疑。

    “偉大的藝術家所看到的,從來都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一旦他看透了,他就不再是藝術家。”

    ——王爾德

    如果我是女人,我將樂意與藝術家交朋友,聽他談作品,發牢騷,講瘋話。但我決不嫁給他。讀藝術家的作品是享受,和藝術家一起生活卻是苦難。藝術家的愛情大多以不幸結束,責任決不在女人。他心中有地獄,沒有人能夠引他進入天堂。——周國平《人與永恆》雖然我不是個悲觀的人也不是憎恨人類的人, 但是有些時候與人打交道就讓我噁心和抑鬱。我發現對生活自己還是個陌生人。發現獨處是我唯一的良藥!因為憧憬的世界是現實,而現實世界卻是Phantom。我喜歡和書,和一些偉大的思想家, 斯賓諾莎,叔本華,尼采還有沃爾特·佩特一起生活。——卓別林《Charlie Chaplin》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有一個專案可以賺100萬但是要先投50萬。你會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