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山文影

    所謂攝影的“秩序感”和“形式美的規律”,其實就是追求畫面的一種一致性、趨同性。

    1.景物的趨同

    在拍攝時,攝影者可以有意選取被攝體重複的部分進行拍攝,突出畫面的秩序和形式表達。比如,福建霞浦灘塗有很多這樣的攝影作品。

    2.色彩的趨同

    有一些景物,或是自身顏色或者在光的作用下,呈現出相同的色彩,這也是一種秩序和形式的表達方式,同樣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

    3.影調的趨同

    影調趨同類似於色彩趨同,也是由於光線的照射,使畫面呈現出相同的影調,從而達到秩序感和形式美。

  • 2 # 影視喳喳

      1、單純齊一

    或叫整齊一律,這是最簡單的形式美。

    如色彩中的某一色,碧綠的湖面,蔚藍的天空,清澈的泉水等,單純能使人產生明淨、純潔的感受;齊一是一種整齊的美,如農民插秧,秧苗整齊,既保持了一定的株距,又有利於健康生長,同時在形式上呈現了一種整齊的美。“反覆”也是屬於“整齊”的範疇,是同一形式連續出現。如各種二方連續的花邊紋飾。齊一、反覆能給人以秩序感,在反覆中還能體現一定的節奏。

    2、對稱均衡

    “對稱”指以一條線為中軸,左右或上下兩側均等。

    均衡是較對稱有變化,比較自由,可以說是對稱的變體。特點是兩側的形體不必等同。

    3、 調和對比

    調和是在差異中趨向於“同”,對比是在差異中傾向於“異”。

    調和是把兩個相接近的東西相併列,如色彩中的橙與黃、黃與綠、綠與藍、藍與青、都是鄰近的色彩。在同一色中的層次變化如深淺濃淡也屬於調和。調和使人感到融合、諧調,在變化中保持一致。杜甫詩中有:“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深紅與淺紅在一起屬於調和。

    對比是兩種極不相同的東西並列在一起,使人感到鮮明、醒目、振奮、活躍。如色彩中的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正如楊萬里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是紅與綠的對比。還有杜甫的“山青花欲燃,江碧鳥逾白”。聲音的對比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寂靜是靠聲音來烘托出來的。

    4、比例

    古代宋玉所謂“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就是指的比例關係。那麼什麼樣的比例才會引起人的美感呢?西方蔡辛克認為黃金分割的比例最能引起美感。所謂黃金分割,即大小(寬長)的比例相當大小二者之和與大者之間的比例。列為公式是a:b=(a+b):a實際上大約五比三。

    5、節奏韻律

    指運動過程中有秩序的連續。節奏感不僅存在於音樂之中、還存在與繪畫、建築、書法等藝術中。音樂如洗星海的《黃河船伕曲》,賀綠汀的《游擊隊之歌》。繪畫如《清明上河圖》在形象排列上由靜到動,由疏到密,便形成一種節奏感。在節奏的基礎上賦予一定的情調的色彩便形成韻律。韻律能給人以情趣,滿足人的精神享受。鄭板橋所畫的無根蘭花,在形象排列組合中所表現的那種充滿情感的節奏,也就是韻律。

    6、多樣統一

    這是形式美法則的高階形式,也稱和諧。從單純齊一

  • 3 # 定格輕攝

    紐攝告訴我們,好的攝影作品看三點,形狀,色彩,影調。所以秩序感和美感,來自形狀的突出,色彩的統一,影調的和諧。

  • 4 # 攝影講師呂易飛

    看您的問題,能感受到提問的是對攝影有深刻的思考的,有些朋友的回答,只能很有趣。對您這兩個問題做以下幾點回答:

    秩序感:攝影中秩序感有兩個方面:

    1.內容上主體和陪體安排,主次分明,相輔相成。

    2.佈局上秩序我門也叫章法,這是外在具體表現。

    形式美:這是美學上的問題,

    它包含:聲音美,色彩美,形狀美。

    但攝影不含聲音,所以在攝影教學中把形式美細化為:線條,形狀,色彩三個部分。包含有太多的問題不能一一羅列。

    推薦:1.北大葉朗教授的《美學原理》

    2.平面構成,3.色彩構成,這三本書。供您參考。

  • 5 # 任波33

    新手拍照的話,儘可能去找一些背景比較乾淨的地方,或者拍人像時選擇大光圈來拍把不必要的東西虛化掉!拍片成功率會高很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膽結石反覆發作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