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環工程師老戴

    這個問題,像是夢想導師汪峰提的。

    攝影是一門大眾化的藝術創造,這門藝術吸引人的,就是她的參與性,還有快速傳播的特性。

    至於,藝術的欣賞,那就更加五花八門了。

    對於一個有熱情的攝影師,最想拍的,應該是下一次拍攝。

  • 2 # 攝影猴

    我是攝影行業的從業者,主要做些攝影服務,包括授課和攝影旅遊帶隊。我自己很喜歡拍紀實和掃街,但是出於工作需要,卻把大部分時間用在拍攝風光之上。

    很多人會問,拍風光和拍紀實不都是攝影麼?其實不然,如果是有一定拍攝經驗的影友就會知道,風光和紀實拍攝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攝影領域。前者更重視等待,從作品角度反應的更多的是情緒。而後者更看重觀察,從作品角度更多反應的是觀念。

    這大概也是把興趣當工作的無奈吧。

    圖1圖2是工作。圖3圖4是興趣

  • 3 # 瞬影

    我最嚮往拍攝的照片,是能夠表達我自己的想法和意願,達到光線的自我控制,能夠較好的拍攝出自己心中的大片,這樣的照片,能使我一生為之傾倒,每每觀之,便會有無限的遐思。它不具體到什麼題材,也不具體到什麼地方,什麼人物,或者什麼花,什麼糖水,只要能出發我的思緒,即可。

  • 4 # 阿水攝影師

    每個攝影師都有他的理想,我也有我的理想。我的理想就是把人像拍好,我前幾年剛學攝影的時候踏入的是風光領域。經常去拍一些風光照片,卻忽視了人像這個存在。周邊的朋友他們都人像技術特別棒,也是很羨慕。上次一個朋友主動邀請我去她家拍照片,但是我給拒絕了,因為我的人像技術並不是很好。那時以後讓我感到很慚愧,我就下載了圖蟲,特別想從人像學起。

    現在學習人像也有一個月了,我的技術不佳,但我還在堅持。畢竟從風光轉向人像是一個很大的跨越,敢想你敢做就可以成功。有很多朋友向我請教如何拍風光,我們相互瞭解,相互談論如何攝影。覺得攝影這種東西你一定要確定一個目標,然後去踏出一個攝影圈兒,有更多的人融合。

  • 5 # 妃妃的2020

    攝影並不是隨意地按下快門拍攝鍵,而是讓每一個人都擁有捕捉生活瞬間的機會。片面追求技術的提升,久而久之就看不見自己的成長,技術只是用來表現靈感的工具,而靈感的爆發,是由個人的審美決定的。我很嚮往的並不是要拍攝什麼樣的照片,我向往的,是拍攝自己喜愛的照片的過程和歷程。

  • 6 # 蝶舞金沙

    從事攝影有十餘年了,對自己的拍攝有一些感悟和體會。說到理想,對於攝影人來說,就是自己的藝術追求。我的攝影理想有三個關鍵詞:愉悅、啟迪、正能量。

    第一,愉悅。

    我覺得,我拍攝的照片應該能給人以愉悅,透過觀看後身心愉快、賞心悅目。

    有人說,攝影是一門瞬間藝術,是攝影師不斷做減法的藝術。面對紛繁複雜的萬物景象,需要去粗取精、刪繁就簡,將美好的景象與瞬間留下,呈現給觀眾和讀者。它抑或是美麗的靜物,或人讓人心動的精彩瞬間,又或是難得一見的奇妙事物。總之,這樣的攝影作品能給人觀看或閱讀的快感,讓人眼前一亮,或為之莞而一笑。

    第二,啟迪。

    看一張圖片,能給人以啟發,讓人有所思,並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

    如上圖所示,蝗蟲聚集在木樁上,造型給人以美感,但同時也讓人思考:這麼多蝗蟲從何而來?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去防治?不然農作物可能要受損,甚至會帶來滅頂之災。

    又如上圖,標題為《誘惑》,牆上的貓面臨的誘惑很多,稍有不慎,可能受到傷害。同理,讓人深思的是:面對毒品,如果人們不拒絕誘惑,最終必然會毀了自己。

    這樣的攝影作品,對於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淨化社會風氣等都能發揮一定的作用。

    第三,正能量。

    唐朝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是歷代文人富於歷史使命感的集中概括。"為時而著"的"時",即時代之意也。"為時而著",對於攝影人來說,就是對時代的關注,對現實社會的關切,對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責任和使命。

    為此,作為攝影人就必須傾聽時代的足音,把握時代的脈搏,讓自己的作品隨著時代的節奏一起跳動。就要用充滿正能量的攝影作品去反映時代、體驗時代,為時代而歌唱。這樣的攝影作品貼近社會生活,讓人看後會更加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

    比如:結合全民抗”疫“,特別是響應居家號召,調適心情,筆者也製作了一些作品。

    我的攝影理想就是這些。其實,這更多的是自己對於攝影的體會和感悟,我正在向這個目標去努力。

    而要真正做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也願意與你、與所有攝影人一道攜手去探索和創造,去實現我們的攝影理想!

  • 7 # 冷月芳菲189

    謝謝提問。我最想拍攝的相片是可以打動人心的歲月靜好。它可以是生活裡的平凡,可以是自然裡的秀美精緻,可以是歲月滄桑裡的小人物,也可以是文化的、歷史的,更可以是人生重要時刻的記錄與心動。總之,我希望自己可以拍出觸動人心的照片,可以讓看到照片的人可以透過照片看到美好與思想。

  • 8 # 浪跡上海zyd

    每個攝影者都有自己的思想,表現在拍攝的題材上。

    我的拍攝思想是想傳達世界的美。

    所以我自己設定的座右銘是: 用美的視角欣賞周邊的事物,用尋常的鏡頭凝固下一切美好的瞬間。

    所以我喜歡拍攝的題材更多的是美麗的鮮花,壯美的自然風光。偶爾應邀拍拍小朋友。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嘛,唯美的畫面總是讓人心情得到放鬆,產生愉悅的感覺。

  • 9 # 三孟自由行

    大家好,首先感謝問題發起者,這樣的問題看似簡單,但能夠引起攝影愛好者深入思考。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發問時,我首先想到了哲學三大終極問題,請不要笑,這是真實反應: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個發問看似自己的攝影要到哪裡去的問題,但脫離不開前面兩個隱含的問題,我是誰(我的立足點),我從哪裡來(我怎麼走上拍攝之路的)。然後再回答未來攝影之路,攝影理想,否則很容易把不切實際的空想當理想來回答,說成了白日夢。

    本人有從事且多年且一直熱愛的工作,在本行業國際頂尖公司從事一些執行管理工作,自認為對本行業的知識資訊有所認識,有所掌控,並喜歡面對各位挑戰,沒想到去從事其他行業工作,包括攝影相關工作,所以回到這個問題,攝影純屬個人愛好,對我來說是工作之餘的調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我最主要的放鬆方式,緊張的工作之餘,自己開著車,帶上攝影器材,有時事先規劃好目的地,有時隨意而安,看到什麼拍什麼,獨自聚精會神,屏息凝氣拍些事物,完全進入工作之外的另一種狀態,很是放鬆,愉悅。

    回顧過去,我走上攝影愛好之路也有十四五年了,也是與工作相關。十幾年前,公司有一部數碼相機,我用來拍裝置狀態,隱蔽工程,工作進度等,照片用於學習,彙報,歸檔等,我也拍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拍著拍著就從溝圖,光線運用,色彩搭配等各方面得到提升,越來越喜歡。後來在上海參加一些攝影展,攝影討論和一些課程,從而攝影水平有所提升,攝影成了一種自娛自樂也可以分享愉悅他人的愛好。回頭看自己拍過的照片,愛人,孩子,親朋好友,路人甲乙;花鳥蟲魚,花草樹木;山川湖泊,自然現象與景觀等。發現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努力拍出美好的一面,令人驚喜愉悅的一面。攝影自然而然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嚮往。

    透過上面的闡述,自然引出了我的攝影理想:退休前(還很早),攝影作為愛好,繼續發現美,拍攝記錄美,創造美,不斷提升陶冶自己,愉悅他人的水平;退休後,條件允許,擴充攝影空間時間範圍,透過攝影保持一顆年輕的心!!!

  • 10 # 有答無答

    最嚮往的照片,是記錄真實的生活。

    真實絕不意味著“不後期”和“紀實”,相反,合理的後期處理有助於更好地傳達圖片想要表達的理念。

    不刻意創造與現實相悖的畫面,誇張、戲劇地表達與實際完全不符的觀念。相反,拍攝的畫面本身的各類元素、各種顏色和諧地組合在一起,就是照片的一部分。

    攝影帶給我最大的改變是:

    多了一隻審美的眼睛觀看這個世界,遇到與自己審美不符的的作品,不著急去否認它。等過一段時間後,再重新審視它。

    因為主題越隱含的作品,越需要更多的人生閱歷、知識介面、技能鍛鍊去理解它。

    例如看莫奈的部分作品:

    莫奈強調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和印象,直接表達對事物的色彩和光影感知,沒有特別誇張畸變的處理。

    過了這麼多年,他的畫作一直受追捧,大家從這些看似平和的畫作裡解讀出來自己對於藝術的理念,反倒是這些日常、直觀的表達更能長久使人不能忘記,讓人擺脫對於“好看”的定義。

    而攝影也是一樣,好的作品往往讓人忘記對於“照片好看”的狹隘定義。

    史蒂芬-肖爾是一位經歷了時間的考驗的攝影師,上世紀70年代“新彩色攝影”的代表人物,如今仍然有他的粉絲穿過大洋彼岸,就為了他的一場攝影展。

    史蒂芬肖爾的作品:

    拍攝極為常見的生活場景,絕不刻意營造某種構圖,看似這種隨性的拍攝,卻留給了當代人獨特的審美體驗。

    推薦史蒂芬-肖爾書《照片的本質》,有興趣可以去看看,裡面有他對於圖片本質的獨特理解,有助於拓寬審美。

    思考拍照片時的你?到底在拍什麼?

  • 11 # 塵海一粟

    風景滿足人們對於詩和遠方的嚮往,不有那句話麼:旅行就是從你呆膩了的地方去往別人呆膩了的地方。話當然是這麼說來著,但是遠方的風景遠遠不止於這些表面的東西了。看風景只是最基本的感官享受了,融入別人的風景才是最高階的拍攝方式。

  • 12 # 巡天記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大家好,首先感謝問題發起者,這樣的問題看似簡單,但能夠引起攝影愛好者深入思考。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發問時,我首先想到了哲學三大終極問題,請不要笑,這是真實反應: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個發問看似自己的攝影要到哪裡去的問題,但脫離不開前面兩個隱含的問題,我是誰(我的立足點),我從哪裡來(我怎麼走上拍攝之路的)。然後再回答未來攝影之路,攝影理想,否則很容易把不切實際的空想當理想來回答,說成了白日夢。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3 # aaronmummy

    用記錄下所看到的美好,感動的瞬間。每個人的工作生活中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小狀況和小插曲,心情心境的調節很重要,心若向陽花自開,人若向暖清風徐來。透過鏡頭記錄生活記錄美好,用心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鹹,總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微距拍昆蟲,有哪些增加視覺衝擊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