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馬識途24779899

    春天到來春暖花開,樹葉變綠,很多的小昆蟲也進入到我們的視線當中,成為我們拍攝的題材,屬於微距攝影中的一種,微距攝影的核心在於把主體的細節表現出來,怎樣才能把昆蟲拍好呢,教您幾個小技巧

    淺景深凸顯主體

    微距攝影的都是小景深,我們在拍攝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相機與昆蟲距離,保證相機和主體的有效對焦。而且這樣還可以得到清晰的畫面,能夠更好的表現昆蟲的細節和紋理,需要注意的是,拍攝時昆蟲的移動有不確定性,可以提高一下快門速度,這樣可以提高拍攝的機率

    運用光線展現昆蟲細節

    在拍攝時光線一定要選用柔和的光線,最好能夠選擇有散射的光線,這樣可以使畫面的亮度更均勻,在下午拍攝的光線更柔和,可以使用順光的拍攝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更好的表現昆蟲表面的色彩和紋路 ,比如New Beetle等昆蟲,順光的方式更好的表現外殼的質感,同時,測光模式因該選擇評價測光,這樣可以避免曝光過度

    簡潔背景襯托昆蟲主體

    我們在拍攝昆蟲時,背景也需要注意,為了拍攝出漂亮地昆蟲照片,除了主體要清晰,簡潔的背景也十分重要,景深小是微距攝影的主要特點,所以拍攝出簡潔的背景是非常輕鬆的,需要注意的就是背景的顏色,顏色越簡潔越好,簡潔的背景可以突出昆蟲主體,這樣昆蟲可以更好的呈現在觀者的眼前,發現大自然的奇妙

  • 2 # 一笑爾影像

    微距昆蟲的衝擊力與震撼感,來自把人們日常不能看到的昆蟲細節透過照片展現出來。因為有些昆蟲太小的緣故和人眼的限制,有些昆蟲人們從沒有見過它的真相,微距攝影能做到這一點,使昆蟲具有衝擊力。微距有時容易和特寫混淆,所謂微距在攝影界國際公認的說法是,拍攝1:1~1:4左右影像比的都屬微距攝影,而達到10:1~200:1則屬顯微攝影。有些中長變焦鏡頭帶1:4的微距功能,這是微距的底線。

  • 3 # 使用者嘯天豹

    昆蟲在微距鏡頭下有很多讓我們深感驚訝和神奇的畫面。拍的比較多的是昆蟲的複眼,複眼形狀各異到都由許多六邊形小眼組成尤其像蜻蜓這樣全視角昆蟲,微距之下,其結構之精妙令人讚歎。

    大多數昆蟲的卵並不像雞蛋那樣的光滑表面的橢球體,大多表面有複雜的顆粒狀組成的縱稜,形狀顏色花紋各異,有些堪稱是完美的藝術品。

    昆蟲的觸角有幾十種,有的像酒瓶刷,有的就像一根剛毛,大多呈多節鞭狀,它可以探測到空氣中極其微量的分子濃度。如果生物界舉辦一個分子探測器的展示,人類如今最高科技的可以探測十億分之一濃度的分子探測器,在昆蟲面前估計都不好意思拿出來。

    鱗翅目昆蟲是在膜質的翅的表面覆蓋著很多的鱗片,因為鱗片的密度方向形狀不同,日間活動的蝶類在Sunny下會反射出特定的炫麗的色彩,而夜晚活動的蛾類色彩大多比較暗淡。

  • 4 # 閒人小攝fjsm

    謝謝悟空邀請。微距拍攝昆蟲,有哪些增加視覺衝擊力方法?這問答題裡的關鍵詞是:微距+昆蟲。我們都知道,由於微距攝影中“淺景深”的特殊性,拍攝場景中的前景背景大多是處在模糊虛化狀態下的。這就讓大多數的微距拍攝在畫面上的視覺衝擊力,是有別於我們所熟悉的常規題材攝影中的視覺衝擊力的。微距攝影的視覺衝擊力更多的是以“精,細,微”來體現,從而達到讓觀者感受到微距攝影中微小世界精巧且神奇的一面。那麼,在微距拍攝昆蟲時,可以透過那些拍攝手法提升視覺衝擊力呢?下面就結合自身的微距攝影說說實拍感受。

    1,微距拍攝昆蟲的用光。有了光影,就有了故事,有了情節。同樣的適合於微距攝影,也同樣的適合微距拍攝昆蟲。因而在微距拍攝昆蟲時,我們要儘量的選用逆光或是側光拍攝。戶外微距拍攝昆蟲,時常受限於光照的不良,拍攝環境的雜亂等因素。這就需要拍攝者的主動介入,儘量的將被攝主體就近的移動至適合的拍攝環境中。雖說這個過程容易驚擾了被攝主體,但為了拍攝效果,這個主動介入還是很有必要冒險嘗試的。2,微距拍攝昆蟲中,特寫與近景的景別使用,有益於突出放大被攝主體的區域性特徵,強化視覺衝擊力的效果。通常情況下,特寫與近景的使用,多是以昆蟲眼睛或是特殊肢體等為拍攝物件的。這裡需要簡單的說明下。有些拍攝者在微距特寫拍攝些昆蟲複眼時,時常的會選擇昆蟲死體來進行拍攝。這樣容易布光和擺佈,拍攝起來會很從容。我個人是不喜歡也不會去用微距特寫或是近景拍攝昆蟲死體的頭部複眼的。因為,昆蟲死體的複眼往往失去了活體昆蟲複眼應有的光澤,縱然拍攝的再精細,也是少了點靈性的。如下面的二個圖例。上圖例中的大象鼻蟲,上圖為活體,複眼呈粒狀且有光澤。下圖為死體,複眼平淡無光澤。上圖例中為鱗翅目中的甘薯天蛾。相對於其它目的昆蟲,鱗翅目中的蝴蝶和蛾類的複眼的光澤會顯得弱一些,但依然是有的。如圖例中的下圖活體甘薯天蛾的複眼。下面,讓我們看看一些活體昆蟲眼睛(複眼)的光澤。微距拍攝昆蟲中的特寫和近景的使用,也可以選擇好拍攝角度順勢而為的突出拍攝被攝昆蟲的主要特徵,增加其視覺效果。如下面圖中的鍬形甲蟲的拍攝。3,微距拍攝昆蟲的對焦點。因為微距攝影“淺景深”的獨特性,因而拍攝的場景畫面構成大多是簡練單一。微距拍攝昆蟲的對焦點也就多是以昆蟲的眼睛為主。兼顧昆蟲的肢體清晰程度範圍,來達到吸引觀者視覺的效果。從這裡我們也可以感覺到,在微距拍攝中,一隻活體昆蟲(眼睛)重要性了。

    4,微距拍攝昆蟲,主體與前景背景的選擇與拍攝場景的融合與排程,是提升拍攝畫面視覺衝擊力,達到畫面唯美的觀感效果的重要手法。(1)簡潔的背景選擇與雜亂的背景模糊虛化,是場景排程與運用的重要一部分。(2)色彩的搭配與背景的選擇,是起著烘托被攝主體與美化畫面的重要手段之一。儘可能的選擇光照均勻色調相近的場景為背景,這樣模糊虛化後容易保持相近的色調,提升畫面觀賞性。(3)利用好拍攝場景(如:樹葉間隔,受光小葉子,水滴等)的有利條件,讓模糊虛化而形成的焦外光斑納入拍攝畫面,這無疑對強化視覺衝擊力,提升畫面的觀感性是加分的。(4)暗黑色的背景,屢試不爽的寶典。5,微距拍攝昆蟲,動態昆蟲的抓拍是提升視覺衝擊力的直接技能。抓拍動態昆蟲的同時,同樣需要留意光影與背景的效果。相機的設定:可依自身拍攝習慣設為光優或快優。我個人會依拍攝的場景情況適時選擇光優或是快優。並配合適當的調整ISO,儘量保持光圈f8左右與適當的快門(依所拍攝昆蟲的執行速度不同而定,蜂類以不低於1/320)組合。並開啟快門連拍功能。微距攝影的視覺衝擊力,是以“精,細,微”來體現,從而達到讓觀者感受到微距攝影中微小世界精巧且神奇的一面。“用心,細心,耐心”的觀察與擇機拍攝,是提升微距拍攝昆蟲的視覺衝擊力,增強畫面觀感的關鍵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佳能的顏色真的比索尼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