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扶額少女
-
2 # 琉璃盞6893
善良是一個孩子最具價值的標籤。從實用的角度說,孩子的善良也是有度的,善良是一種品質,但是孩子也要學會知道善良不是懦弱、不是遇事退讓、更不是與世無爭。孩子的善良不是沒有原則的。善良是有度的,對別人的善良不是沒有原則的,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在不欺負別人的前提下,力所能及的去幫助別人是一種善良,而不是沒有原則的善良。
下面講述幫著孩子不被“欺負”的方法,讓咱們的孩子更好、更快樂的成長。
一、家長幫孩子建立邊界意識
幫助、引導孩子知道別人的哪些行為是自己不喜歡的,是需要制止的,哪些行為是自己不可以做的,自覺地形成一個理性的規範自身和他人交往的行為規則,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從而達到保護自己,也不傷害他人的一種交往模式。
1、幫孩子建立身體邊界意識
告訴孩子自己的身體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當別人惡意的攻擊你的身體時,一定要表明自己不能接受的態度,特別是對於同齡人之間的矛盾,引導孩子區分,哪些行為是別人的惡意的攻擊,哪些是無意的玩笑,無意的玩笑和善意的身體接觸,我們都可以愉悅的接受,而如果別的同齡人惡意的攻擊自己身體的某一部位,則告訴孩子一定要大聲的制止或反抗。家長就不要動不動就打罵孩子,因為動不動就被家長打的孩子,他會認為我的身體是不重要的,是可以隨意被攻擊的,久而久之,他就很難建立正確的身體邊界意識,在被同齡人欺負時,也不能表現出憤怒和反抗。
2、幫孩子建立正確的語言邊界意識
家長要引導孩子分辨哪些語言是帶有侮辱性的,是不能被接受的,是需要自己表現出憤怒。當有人表現的語言不正確時,要引導孩子及時制止對自己施以言語侮辱的人的行為。此時,家長也不要說侮辱孩子的話,否則同樣也會毀壞孩子的言語邊界意識。
3、幫孩子建立遊戲規則意識
孩子在與同齡人交往中,最常見的就是相互之間的遊戲,遊戲規則是建立在公平快樂的基礎上,不能將一方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二、教會孩子大聲反抗並向他人尋求幫助的本領。
孩子有了正確的邊界意識之後,當個人人格和身體等被侵犯時,對於不敢動手反抗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大聲的說“不”並向他人尋求幫助的本領。同時向老師或家長尋求幫助時,要引導孩子說清楚情況的嚴重性,要說明白同學為什麼打你,怎麼打得你,你的感受是什麼,這種情況發生了幾次了等等,這樣才能讓自己及時得到幫助。
總之,孩子有了正確地邊界意識之後,家長就可以比較放心地將孩子放到同齡人中去交往,讓孩子多次體驗和同伴交往時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社交體驗中才能鍛鍊自己的膽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最終能走出膽小怯懦,遇事不知怎麼辦的誤區。一個善良的孩子是不會吃虧的。在人生路上,每個孩子都能善良的對待家人、朋友、陌生人,這個世界會變得越來越好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
3 # 大眼妹小玉
1、先教孩子學會寬容善良
孩子和同齡人在一起,多多少少都會有小打小鬧的事情發生,只要沒有很嚴重的傷害,家長就要告訴孩子不能斤斤計較,要學會寬容。如果別的小孩只是不小心撞到或打到你的話,就要寬容學會原諒他人,這樣能避免很多更嚴重的吵鬧,不能以牙還牙的去打對方。不然你的孩子也同樣會欺負別的孩子,還容易積累孩子心中的怨恨,甚至會讓孩子成其他孩子不想一起玩的物件。
2、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很多家長都這樣教孩子“如果別人打你,你就要打回去,或別人打你,你就跑”!這些可能是一種處理方式,但會對孩子的心靈有一定的影響。可能會讓孩子以後遇到事情針鋒相對或是逃避不敢面對!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儘量不要處在不利的環境中,如果他人打你的話,要去告訴老師,如果打你比較嚴重的話,你要阻止他人打你,適當的反抗,也不能坐以待斃直接讓別人欺負!
3、讓孩子學會反擊
前面就說到過,如果其他孩子欺負你比較嚴重的話,你要適當的反抗,所以當他人經常欺負你的孩子的時候,你要讓孩子堅強的去反擊,不能容忍也不能退縮。但也不能太過於暴力去反擊,不然後果會嚴重,而且一定要告訴孩子,別人經常欺負你,你才反擊,而不是你先去欺負別人!
4、讓孩子懂得如何處理糾紛
孩子上學後基本上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如果遇到一些和同學的事情就要學會自己去處理,而不能老是靠家人,要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如果孩子自己能先會處理並解決豈不是更好?但一定要告訴孩子,如果不知道怎麼做,就要問,不能盲目的讓孩子去處理。
總結,教育還是比較重大的事情,當孩子入學後就會有很多啟蒙,那麼家長們要起到正面又有用的引導,讓孩子善良卻不欺負他人,被人欺負也不能容忍,要學會去面對,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不能依依不饒的去計較,去報復。
-
4 # 家庭教育心法
感謝邀請。從小家長教育孩子善良懂事,家長也善良孩子就會很善良,總是把別人向好處想,不去故意欺負別人,但這樣的孩子在別人看來,有的人會認為是軟弱會招來欺負。而孩子心裡是善良的,所以不去反抗就會一味的忍耐。教育孩子分清是非,分清好人和壞人,結交好朋友,而對於故意欺負自己的人絕不客氣。對於故意欺負孩子的同學,不能一味的忍讓,要給他點顏色看看。
-
5 # 二兩心理學
1、父母太強勢,讓孩子沒有自我的掌控力
解決:多給孩子自己說了算的空間,就算結果不好也支援。
2、朋友太少,不會交朋友
膽子比較小的孩子,與其教他反抗,不如多教教怎麼能交到朋友,和朋友在一起的孩子一般都不會吃虧。切記,不是拿東西換朋友,是交朋友。
3、父親的力量感
孩子的邊界、秩序和力量感是來自於父親的,父親要有意識透過遊戲,互動,來鍛鍊孩子的自信心和力量感,比如,可以和孩子玩奧特曼打怪獸的遊戲,爸爸當怪獸,一定要讓奧特曼贏,讓孩子體驗勝利的成就感
4、天生氣質
孩子天生氣質趨避加反應強度弱的孩子,在受到欺負的時候通常反應很小,這樣的孩子看起來很好帶,你拒絕他的要求時,他們很容易就答應了或者沮喪但是不哭不鬧。這時候你主要做的不是看他是不是被欺負了,而是要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感受,告訴他被欺負不代表無能,找人幫助也不是懦弱的表現,爸爸媽媽永遠是他堅強的後盾
5、不會表達
對於不會表達的孩子,父母要多在家讓他練習怎樣表達自己的情緒“你這樣做我很生氣”“再欺負我我就去告訴老師”,練習的時候一要大聲,多練,練到脫口而出
6、邊界意識薄弱
父母不尊重孩子隱私,不敲門就進入孩子的房間,不允許孩子有隱私,這樣的孩子邊界意識會很薄弱,被人欺負的孩子往往也是邊界很模糊的,所以父母要多尊重孩子,建立明確的邊界,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
7、帶著孩子,讓對方道歉
如果父母也是溫和的父母,孩子做出這樣的反應也很正常,這時候,父母一定要做個榜樣出來,帶孩子去討個說法,讓孩子當面看到家長的交涉,並且讓對方給孩子道歉,也要教會孩子原諒。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多想想自己的行為對孩子帶來的影響
-
6 # 懂一點心理學
如果他目前並沒有覺得吃虧特別難受,那就沒問題,總會長大的。而且變得太勢利謹慎也不見得是好事,因為幸福感會降低。
回覆列表
生而為人孩子能把最初的善良儲存下來,真的是挺可貴的。人之初,性本善。說明家長教育方面也比較好。現在的孩子多半都被家長溺愛的寵壞了。張口就是髒話連篇,稍微一不滿足就會在地上撒潑打滾。都說孩子是自己家長的一面鏡子。透過孩子就可以看到大人的基本性格。
在孩子之間的交流方面,很多家長會直觀的告訴孩子你這樣是做的明顯是在吃虧呀!但是你可能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現象。孩子之間基本上不會牽扯到利益。小孩只分對錯,大人才看利益。如果孩子受到欺負可以和他用心的交流。幫他去分辨一下為什麼會遇到這種情況,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用你的經驗告訴他應該怎麼正確的去解決。而不是說遇到挫折就直接跟他說,下回不要再跟這個小孩玩了。那就太片面了。孩子都是童真的。
如果孩子性格比較軟弱的話,建議學學跆拳道。可以磨練意志與性格,還可以強身健體。
孩子遇到問題一定要正確地與他交流談話。因為你的一次極端方式可能會影響他的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