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年蘭亭

    《淳化閣帖》類似於今天關於古代碑帖的一套叢書,只不過在當時,印刷術不發達,只能將其刻於木板上,透過雕版印刷術而流傳。

    《淳化閣帖》又名《淳化秘閣法帖》,簡稱《閣帖》,因成於宋太宗淳化年間而得名。

    《閣帖》共分十卷,錄入自先秦至唐的千餘件作品,其中前五卷摹刻自漢章帝始的歷代君臣的書法作品,後五章皆“二王”遺蹟。

    《淳化閣帖》之後,刻帖之風大盛,相繼又出現《大觀帖》《紹興米帖》《淳熙閣帖》等。這些刻帖的影響巨大:

    1、書法傳授方式轉變。

    《閣帖》出現以前,書法教學的方式多為“言傳身教”,或透過師徒授受,式直接以真跡為字帖,這多隻有王公貴族有此機會學習。

    刻帖出現後,普通人有了接觸法帖的機會,促進了書法的傳播與發展。

    2、對二王書法的繼承與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閣帖》中二王書跡佔了半數,其他人的作品也或多或少受了二王的影響。

    3、較好地儲存了前人遺蹟,同時也減少了原作在流傳中的損壞。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閣帖》的弊端。

    1、無法再現原帖本原面貌,這給筆法的學習帶來困難。

    2、因閣帖編者及工匠的個人因素,其中出現很多錯誤或失真,以致以訛傳訛,為後人學習帶來困難。

    總體而言,《閣帖》讓前人法帖“飛入尋常百姓家”,其積極作用還是主要的。

  • 2 # 神韻軒書法

    1994年,當啟功先生知道美國最具權威的國際亞洲藝術古董商安思遠先生,他那裡藏有被譽為"法帖之祖″的《淳化閣帖》之後。委託人動員他將此帖帶到中國展出。

    (王羲之淳化閣帖泉州本)

    1996年安思遠攜帶北宋拓《淳化閣帖》六、七、八卷及第四捲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

    (王羲之淳化閣帖泉州本)

    當時啟功先生和國內專家對法帖進行了鑑定。一致認為是宋拓無疑。

    (王羲之淳化閣帖泉州本)

    2003年4月,經原國家文物局外事處處長王立梅赴美洽談,安思遠以450萬美元轉讓給上海博物館,在中國引起轟動。

    (王羲之淳化閣帖泉州本)

    上海博物館收購的《淳化閣帖》是所有版本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有價值的一部。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譽,使古代名家書法得以流傳,對後世影響深遠,有極高藝術價值,是無價之寶。

    (王羲之淳化閣帖泉州本)

    《淳化閣帖》是怎樣印製的?

    它是將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

    (王羲之淳化閣帖泉洲本)

    刻本由於點畫的磨損,有的鋒芒全無,但有蒼厚雄渾的"金石氣″,刻本比墨本古拙、樸實、沉鬱,如顏真卿的《爭座位》帖。(上海圖書館藏,南宋拓本《淳化閣帖》中未收錄),清代著名書家楊守敬評:"行書自右軍後,以魯公此帖為創格,絕去姿媚,獨標古勁。″

    (顏真卿爭座位帖南宋拓本)

  • 3 # heartbuddha

    這個書帖總共10卷,作為中國 最早的一部叢帖,譽為“法帖之祖”。 歷來備受人們喜愛,並深深影響後世書 法。《淳化閣帖》收錄的書法墨跡、作品, 代表中國先秦至隋唐1000多年書法的最高 成就。共收103位作者的420篇 作品,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第一卷收錄先秦到唐朝共19位帝王 的書法作品,其中有東晉明帝司馬紹的《墓 次帖》,還有康帝司馬嶽的《陸女郎帖》, 還有哀帝司馬丕的《中書帖》等。本帖的第 二、三、四卷收錄的是歷代名臣書法作品;第五卷則收錄的是古代諸家法帖;第六、七、八卷,收錄的是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墨 跡;第九、十卷,收錄的是王獻之的書法墨 跡。因為這個集帖,先人的書 法作品才得以流傳千古。

  • 4 # 寒山筆記

    《淳化閣帖》是公元992年中國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時組織編集刊印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大型名家書法集帖,編刻於淳化三年,故名《淳化閣帖》。《淳化閣帖》是流傳至今年代最久遠的一部叢帖,被譽為中國書法史上的“聖經”。

    《淳化閣帖》作為中國第一部叢帖,保留了大量重要的書法作品,其價值之高不可估量。2003年4月,上海博物館斥巨資從美國收藏家安思遠處購回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共四卷《淳化閣帖》殘本,這是目前存世的最善本。

    目前,《淳化閣帖》祖本沒有發現,宋拓善本也只有少數幾本收藏在個別博物館中。但是,明清以後《淳化閣帖》的翻刻拓印本還有許多種。隨著時代的進步,由於印刷技術的改進,一些完整的《淳化閣帖》影印本也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為廣大讀者欣賞、學習、研究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 5 # 工筆小強

    《淳化閣帖》中國書法史上的“聖經”

    2003年7月15日下午,上海博物館地下報告廳內,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賞讀會,參加會議的每一個人都異常激動。在這裡,置放著10個櫃檯,在其中6個櫃檯內,用玻璃罩著的,就是北宋祖刻《淳化閣帖》最善本四、六、七、八卷和楠木書匣。知道底細的人都知道,這個千年國寶,是上海博物館花費450萬美元輾轉從國外買回來的。北宋祖刻《淳化閣帖》,為什麼會如此珍貴呢?

    中國古代書畫複製的方法有摹本、臨寫、拓本、刻本、法帖等幾種。拓本、刻本應屬早期的印刷本。所謂法帖,就是古代名書法家的墨跡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的。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由宋太宗下旨令翰林院侍書王著,從宮廷內府秘閣所藏的歷代名家書法中挑選出精品,鐫刻在棗木板上,編成十卷《淳化閣帖》(又名《淳化秘閣》法帖)。這是中國最早的書帖,將宋以前的歷代帝王、名臣和書法名家共100多人的400多篇作品彙集一起。包括行、楷、草、隸、篆,鍾繇、柳公權、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等名家的書法大多在內。

    據記載,當年刻此帖用的紙,就是“輕似蟬翼白如雪”的澄心堂紙。據說,明代董其昌曾偶得一張,鼓足勇氣也“此紙不敢書”。清代乾隆御製的仿造品,如今每開張拍賣也得3萬元人民幣。《淳化閣帖》數百頁全為正宗千年澄心堂紙,珍貴無比。當時所用的墨,也是最上等的歙州貢墨。因而,宋太宗只賞賜給親王大臣,但不久就停止賞賜。故而《淳化閣帖》在當時已非常難得。至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宮中發生火災,《淳化閣帖》原版與所藏曆代名帖、原作悉數被焚燬殆盡,祖刻《閣帖》拓本尤為珍貴。

    由於原版的毀失和社會的需要,《淳化閣帖》的翻刻就應時而生,從北宋開始直至清代,《淳化閣帖》的翻刻本不計其數。此外,還有根據《淳化閣帖》原版增補或重新編纂的刻本,為數也不少,以致形成了《淳化閣帖》譜系。《淳化閣帖》原刻本,經歷了千餘年各種劫難,流傳至今已如鳳毛麟角。上海博物館有幸從海外購得的正是北宋淳化三年原刻的拓本,雖只有十卷之中的四卷,但亦自然是珍貴無比。

    開封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對書法理論頗有研究的張曉林說,《淳化閣帖》在文化上的價值可以從文獻和書法藝術兩方面來看。從文獻的角度來說,《淳化閣帖》為後人儲存了大量已經絕跡的歷代名家書法,開啟了刻帖的風氣,從而引發了宋代的刻帖高潮。如宋代所刻主要法帖有《臨江戲魚堂帖》、《淳熙秘閣前帖》、《太清樓帖》、《長沙帖》等,其持續時間之長、數量之多為歷代所罕見。這一風氣不僅浸潤兩宋,而且還遠澤後世。從書法藝術的角度而言,《淳化閣帖》的編纂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大重要關節點,它主宰了此後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方向,《淳化閣帖》也無可爭議地成了中國書法史上的“聖經”。由此所引發的翻刻及編刊叢帖之風,參與者非常廣泛,上至皇帝、王公貴族、文人士大夫,下至普通平民、僧侶。宋代法帖刊刻數量劇增,分支、譜系日益龐雜,促使學者、書家、鑑藏家對各類帖本進行系統研究,帖學研究便應運而生。宋代以後,中國書法發展史幾乎與法帖刊刻史交織在一起,興衰同步。《淳化閣帖》的刊刻是有史以來影響最大的一次書法藝術普及運動。它第一次大規模地將國寶般的古代真跡普及、輸入到民間,壯大了書法愛好者的隊伍,對宋代書法開創新氣象、增添新活力,促進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 6 # 段華為書畫

    大宋江山的開創者,是宋太祖趙匡胤,由於實行了一系列措施,經濟的發展必然促進文化的發達,國家辦學校,民間辦書院,科舉考試的規模也急速擴大。這樣,知識分子的數量空前增加,社會地位也比歷代更為優寵,又加上印刷術的不斷髮展,文人作品得到空前的流傳,反過來又促進了作家眼界的開闊與文化修養的提高。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宋一代三百多年間在書法方面的創演成就,雖不像唐代那種多姿多彩,但也名家輩出,燦爛光輝,而照耀書壇。

    貼學盛行是宋代文化及書法昌盛的一個重要方面。後人治帖學,以六朝為主,晉人為宗。當時著名書家有羊欣、杜預、桓溫、孔琳、嵇康等皆善書,並享有盛名。晉代的索靖,傳有《月儀帖》,可窺見其筆法。還有名書家謝安等。陳隋間的智永。六朝書家中以晉人最為鼎盛,可以說晉人的書法為帖學極致。晉人書中當推王家書。王家書中,首推二王,成為帖學的宗師,書法盛傳於唐宋以後,從而為宋代的帖學盛行準備了極為充裕的條件。

    宋代的帝王們,雖不像唐代的帝王們那樣多的擅長書法,但提倡書法者也是不遺餘力。尤其在提倡文教方面有著顯著的功績。如宋太宗為了儲存前賢書法名跡,及能廣為流傳起見,曾在淳化三年,下旨將內府所藏的以前各代名家手跡,令擅於書法大臣與精於刻石的名匠,鉤摹上石,共刻成十卷,印刷成帖,名之曰《淳化閣帖》,後簡稱為《閣帖》,成諸帖之宗。“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賜十卷”。當初在皇宮內建立了一座大殿名叫“淳化閣”專門存放這部法帖。

    自宋太宗公開秘藏,而匯刻印刷成帖,傳於後學的精神感召,有宋一代的刻石印帖的風氣,到處風起雲湧。如宋徽宗於大觀三年,命龍大淵集刻內府所藏真跡,名為《大觀帖》。宋《大觀帖》在諸匯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享有很高的聲譽。此帖由於刻於太清樓下,故又名《太清樓帖》此帖的妙處在於豐腴沉著,起訖轉折鋒穎如生,直同手書。模刻之精神,似《定武蘭亭》、太宗的《晉祠銘》、北宋拓《聖教序》。還有宋高宗的《紹興國子監帖》、宋孝宗的《淳熙閣帖》,及《潭州帖》、《絳帖》、《臨江帖》、《汝州帖》、《二王府帖》等。至於明代翻刻《淳化閣帖》就更多了,在這裡從略。宋代所刻的叢帖,多數宗於《淳化閣帖》,只是內有增減另立名目。

    這些宋刻叢帖,其共同的特點,主要是或補《淳化閣帖》之不足,其中包括增補,或糾錯等;或純是翻刻。所以宋代《淳化閣帖》的出現,為宋代官私刻帖開創了風氣,到了南宋,其風更甚。趙子昂說:《蘭亭序》“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不僅《蘭亭》,當時據《淳化閣帖》輯再翻之帖,亦不計其數。

    《淳化閣帖》問世,說明當時宋太宗皇帝如此重視其書道,以朝廷之力來治帖,其意義是極其深遠的。它表明了宋皇帝熱心藝術,對內府所藏的秘帖進行了一次較為系統的整理,這還是第一次,其意義是很大的。因在印刷術尚未發達的宋代,朝廷不惜力量將內府的秘物進行復制,使得人們不易得見書法名跡得以見之,並得以流傳和儲存下來。以後就有大量翻刻帖和其他叢帖似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

    所以,從中國書法角度來說,宋太宗在中國皇帝書家功勞簿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同時,以這種刻帖的方法,以此來宣揚歷代書跡,這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創舉。故自王著摹刻《淳化閣帖》以後,直接影響了宋以後近一千年注重帖的風氣。

  • 7 # 漁墨齋

    它有著“好、壞”兩個方面的作用。

    好的一面:它的廣泛流傳,使更多的人能低成本的學習書法了。從而普及了書法的學習。

    而它“壞”的一面也不能忽視:那就是,宋代以後,學書法的人再也找不到晉唐以前的古人的筆法了。按這種被“翻譯了兩次的”範本學習書法,能很好的學到“結體、章法”,但卻不能有效率的學習“筆法”。直至今日,這種影響還在。

    不過,現如今,隨著影印技術的發展,大量的古人的墨跡的影印本的流傳,遺失的筆法會漸漸的被我們的書法人找回來的。

    最要緊的話是:學書法,以墨跡範本為上,當然是晉、唐以前的。墨跡的影印本雖說比不上真跡,那也是和拓片有本質的區別的。待筆法有成,再學這些拓片,才可少走彎路。

  • 8 # 一閃22

    因為過去正史匱乏,很多歷史都是從碑呀墓誌銘上來獲得的,然而這些碑很多都在田地裡,有一些農民或者拓片的不法商人會為了去拓拓而踐踏田地,或者人們得到善本後,往往自己拓拓後,就會把碑上的字給鑿掉

    或者農民把碑埋起來或者打斷。根據碑帖上面的殘缺程度可以判斷出這個貼大概是什麼時期拓拓的, 那麼比如說 淳化閣貼他是宋貼,就是宋朝的時候,人們拓拓宋以前歷史碑的拓片,因為宋以前,歷史儲存的比宋以後要好很多,所以淳化閣帖保持的原始資訊就多很多,到了後代,尤其是文革以後,貼幾乎都沒有了,一來不讓拓拓,而來也有很多碑文革時候被毀了。所以他非常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摩托車化油器出現漏油的情況,該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