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囍楊洋

    為什麼說,企業線上化轉型的第一步,是做新媒體呢?新媒體工具、社群、私域流量,又能為疫情中的企業喚醒哪些生機呢?

    疫情期間,幾家歡喜幾家憂,停擺與爆發兩重天:有的行業每天服務客戶忙得不可開交,而有些不具備線上運營能力的企業則面臨倒閉。

    可見,如果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強,受到的影響就不會特別大。這次疫情給所有企業都做了一次體檢,讓企業數字化水平的高低暴露無遺。

    一、數字化程度高的企業,都有這3大特徵

    一家企業的數字化水平,表現在以下3個層面。

    1.有和使用者線上互動的介面

    我經常用獵人和農夫的關係來比喻。企業經營,如果是依靠大銷售的線下努力,那就好比獵人出去打獵,只有打到獵物才有吃的;而如果發展線上化,則像是耕地,只要播種好、保證日照充足、保證雨露充沛,就可以等待豐收了。

    數字化的企業,將經營從打獵模式變成了耕種模式,其業務不是高低起伏的,而是如同一條平緩的線。

    2.有較高的機器替換度

    今天,即便公司不營業了,你也要讓使用者透過各種線上的方式,訂購你的產品,這才能“躺贏”。

    因此,你的業務要具有來自物理世界的數字化複製,即在真實的三維世界中、在機器上、在網路空間裡,都有虛擬的複製。

    3.有數字化的商業模式

    疫情爆發之前,大家對於數字化還猶猶豫豫地,認為可做可不做,但當疫情爆發後,有些公司停擺,有些公司被迫轉戰線上,這時大家才發現,只有擁有數字化(線上化)能力的企業能夠迎來流量的洪峰,並且能繼續加速數字化轉型。

    所以,這次疫情是一場大洗牌。就像2003年“非典”之前,攜程、藝龍等一眾線上企業,還和線下難分仲伯,因為使用者還沒有形成強烈的線上訂購習慣,但是“非典”爆發之後,最能熬過危機的就是這些具備線上化能力的企業。

    可以說,這次疫情是對所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次倒逼,不想做也不行。原來,或許還可以觀望,但是這次,所有企業都意識到,不轉型必死,只能背水一戰了。

    二、線上化轉型的3大突破口

    企業的數字化(線上化)到底應該從何入局?實際上,數字化轉型非常簡單,就是產品、運營和營銷的升級。企業要把握好這3個突破口。

    1.要有“做新媒體”的營銷戰略

    過去的營銷手段非常多,如公關、廣告、傳播、促銷等等,但是在數字化轉型的今天,新媒體就是最重要的營銷。

    使用者在哪裡,你就應該出現在哪裡,而使用者現在的時間大多是在新媒體上,如抖音和快手,所以企業做好新媒體(自媒體)勢在必行。

    對企業來說,新媒體不僅僅是流量,更是“流量×時長”。那麼,從時長的角度來看,內容則是硬通貨。

    內容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區分使用者,還可以用來連線使用者場景。更重要的是,現在的消費者,反營銷能力非常強,企業做一些市場活動,使用者一聽就知道這是廣告,所以企業只能透過特別優質的內容,來黏住消費者。

    舉例來說,抖音使用者量2.5億,快手使用者量1.6億;抖音在一二線城市使用率更高,佔51%,而快手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使用率更高,佔64%;

    2.要有“從使用者到社群”的運營戰略

    傳統企業擁有的使用者非常多,但卻沒有好的容器去容納使用者,所以沒有任何手段能接觸到使用者。社群,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容器,能把使用者保管起來。

    所以,當企業的手裡有使用者時,就要把使用者連線起來,升級為社群。把使用者從“流水客”變成“回頭客”,就是靠社群的力量。

    將使用者從公域流量轉移到私域流量,有3點最為關鍵。

    第一,找到公域流量池的紅利。

    公域流量池和開線下店一樣,開在人流多的地方,躺著都能賺錢,開到窮鄉僻壤,賺錢就不太容易。

    第二,在私域流量池接觸使用者。

    第三,管理好核心使用者。

    在整個轉化過程中,可以使用營銷資料平臺,不斷監控私域流量池。當用戶到了你的私域流量池裡後,你可以透過新媒體分享裂變的方式,吸引更多使用者。

    就像滾雪球一樣,你的核心使用者滾得越緊,雪球才越容易滾起來。

    疫情期間,饅頭商學院的月營收裡,APP佔42%左右;其次是訂閱號推送,佔27%左右;班主任只佔到5.82%。但是,對於傳統企業或主營線下服務的企業來說,剛開始最好不要做APP。

    因為APP是個大坑,只有當用戶已經習慣了你的線上服務,才能把使用者吸引到APP裡面。而且做APP的人力成本很貴,一下子投入到APP上,還不如把訂閱號、服務號、社群、小程式、個人號和朋友圈打通。從公域流量池裡淘流量,只要把這個閉環跑通,數字化(線上化)轉型就基本沒有問題了。

    把話題說回來,社群本身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社會形態,人類是群居動物,非常害怕孤獨,始終尋找和連線同類。所以,人只要活下來,就會渴求社群的歸屬感。

    今天,大眾時代消失了,小眾和社群的時代崛起了,再加上碎片化的環境,因此新媒體社群意見領袖就形成了新的流量入口。

    做社群非常容易,但是要注意很多細節。

    ① 社群的4大分類

    第一種,線下門店周邊型。

    蘇寧小店、百果園等線下門店,把周圍3公里以內的顧客都拉到群裡,在群裡給大家推薦上新。

    以前,客戶離開店後,商家就接觸不到了,但是社群改變了這種狀態。特別是傳統的零售業或服務業,競爭十分激烈,獲客成本又非常高,如果輻射能力有限,沒能把存量使用者沉澱在社群裡面,客戶就會白白流走。

    第二種,內容分享引流型。

    飛鶴奶粉會用分享課的方式,把寶媽們聚到一起,不是為了講課,而是為了活躍。寶媽們聽課,肯定會關注飛鶴的服務號,這樣就有可能順便到線上商城裡買兩罐奶粉或是其他母嬰產品。

    這就是最典型的“服務內容即營銷”,透過內容去刺激使用者,讓使用者活躍起來。

    這一點是對傳統企業有幫助的,因為傳統企業的線上與線下隔裂,原因就是沒有把利益擺平。只有讓線上線下的利益一致,才能推動線上化。

    第三種,內容分享變現型。

    饅頭商學院、混沌大學、樊登讀書會等企業,是把內容分層化,透過輕量級的內容,把使用者從公域流量池轉移到私域流量池,並且不停地用好內容刺激使用者、活躍使用者,最後用內容來變現。

    第四種,賦能服務人員型。

    比如說攜程,會拉很多群提供服務,比如出行助手、導遊群等等,讓使用者的體驗很好。

    這種社群,目的是給一線服務人員賦能,為他們提供可以接觸到一線消費者的好工具。

    ② 構建社群的3個維度

    第一,經濟系統——做得大。讓大家賺好錢、分好錢,是做大的根本。

    第二,組織結構——走得穩。對社群來說,組織結構是非常大的挑戰,要特別用心規劃。

    第三,價值觀——走得遠。社群不只是拉一幫人,而是先有一個使命和目標,然後拉攏一幫人去完成使命和目標。社群裡面不是僱傭關係。

    ——經濟系統的設計,組織結構的設計和價值觀的提煉,這3點就是一個社群的核心。你會發現,在未來的組織裡,僱傭關係會越來越弱,賦能關係會越來越強。

    社群是盛放使用者的容器,企業要分好格子,建立起使用者的成長體系,讓他們在社群裡清晰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有把使用者放對了地方,他們才能發光發熱,幫你影響更多的人。

    在我的很多社群裡,都有很多使用者剛開始只是一個普通消費者,後來越來越認同我們的文化,於是又變成社群裡的KOL,甚至最後還變成了編外員工。

    值得強調的是,社群裡面不是一種分銷關係,我們和使用者之間不要談流量,也不要認為使用者購買了你的產品、使用了你的服務,就成為了你的客戶。

    使用者也不是一個數字、e-MAIL或手機號,我們先要把使用者當人看,核心是情感的連線。而且,你也要有互動,要讓使用者成長,賦能於他們

  • 2 # 傑商之道

    首先需要從產品或服務上打磨,要知道自己的產品或服務適合怎樣的轉型方式,建議轉型一定要和當下與未來的趨勢相關,另外需要考慮成本投入,因為剛復工,沒有顧客是普遍情況,轉型就像是一個升級的過程,不要盲目,要做規劃,瞭解市場需求,自身優勢,投資預算等之後,再進行實施轉型。

  • 3 # 李寶瑞

    先了解網路營銷的變化,主要是受眾人群和您的目標人群。做到資訊對稱。俺說說自己一些粗淺經驗。希望幫助到您,下面……

  • 4 # 鄭大栓子

    去農村,養豬,羊,牛!

    幹個毛線,以後就肉貴!

    再牛你都要吃肉,啥服裝,裝修,機械價格~都不好使,一年5頭豬,5頭牛,20只羊!

    種的牧草,搞好預防,妥妥的!

  • 5 # 在上海的外地人

    復工沒顧客目前疫情當前也是正常情況,沒必要急著走線上。具體行業還要具體分析,走線上等於又一次轉型,分析自己產業的特色,是否適合走線上?建議還是在原來基礎上再堅持一段時間,畢竟疫情只是暫時的。根據自己目前在此行業總結的經驗,走原始路線還是比較穩妥。目前國家也在大力扶持,相關政策也在傾斜。還是要對市場行情,對國家經濟抱有信心。我們一定會走向成功!謝謝

  • 6 # 正路汽配

    傳統企業的思維與網際網路企業的思維正好相反,前者先考慮企業如何,繼而再將思維順勢滑到使用者,中間往往使用中庸之道來維持企業與公司的關係;後者則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儘量讓使用者成為粉絲,讓客戶來為公司服務。這一點從兩者對待社會化營銷工具的態度上就能看出來,傳統企業怕曝光,怕反面的東西,因此對微博等工具很牴觸,包括很多大型商家到現在還沒有開通微博;網際網路企業則善於使用社會化工具來宣傳與炒作,甚至對每個熱門事件都想沾沾關係。 主要應該做好三方面:1.傳統思維需要轉變 轉變思維,能夠對傳統企業轉型成功起到決定性作用,能夠幫助實體企業做大、做強。需要強調的是,轉型電商並不是要取代或顛覆線下實體業務,線上與線下並不是只有一個能"生存"。線下網店繼續做好服務與體驗,線上傳播、促銷、推廣等為線下引流,兩者相互融合才能做大實體業務。2.傳統企業電商化是趨勢 傳統企業電商化是把原來的線下成本變成利潤,而核心正是供應鏈的協同。線上和線下的庫存資源、顧客資源、訂單資源等,都是協同的內容。3.迴歸服務 傳統企業做應該回歸服務,用來釋放和滿足人的需求。傳統企業轉型運用,應該涵蓋從售賣商品到服務客戶的整個過程。當人們的需求獲得滿足之後,其中最直接的收益無非就是帶來新的流量入口。4.提高總體效率,降低成本。 傳統經營方式,缺乏資訊化,效率相對低,成本較高。 順勢而為。市場上,大部分企業都在轉型,自己不轉型,就會缺乏競爭力,降低綜合實力。適應人才的需求。企業的基礎是人材/人才。現在入職的大多數年輕人以90後為主,具有很多新思維,不運用好這些人才,是企業浪費的最大資源。

  • 7 # 暢說好生意

    我家開了一個小店鋪,賣百貨

    第一、越是沒有顧客,就越要把我們店面的形象打理好

    第三、一定要告訴顧客他的會員卡當中還有多少錢沒有花完,並告訴顧客有效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壽花上點豬糞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