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常州柳成蔭

    灌雲豆丹,一個“鮮”字

    獨愛豆蟲,金黃色的外皮,粗壯肥胖,味道鮮美。

    很多人認為豆丹是蟲子,一般不敢吃或不願吃,嘗後才讚不絕口。 如今,豆丹已風行到淮海地區的高檔飯館,不再是灌雲獨家所有。但其做法與風味,還是以灌雲為翹楚。特別是冬季入節豆丹,從豆地刨出後,如何除去土氣,使其更加鮮香美口,更是灌雲廚師一技。由於它只在夏天才生長,所以物以稀為貴,冬季的時候豆丹在當地已經動輒上千元一盆。

    先把豆丹放到水裡浸泡溺死,然後用一根擀餃子麵皮的麵杖,墊上一塊木板,把溺死的豆丹從頭到尾擀出內臟,放到水中清洗,去掉糞便即可。擀出來的豆丹肉青中帶白,中間會有一塊淡黃色的油,宛如晶瑩的碧玉。

    然後把擀出來的肉放進開水鍋裡稍微煮一下(需要掌握火候的,否則就不鮮嫩了),使肉凝成完整的長條,接著把凝成條狀的豆丹肉炒一炒裝起來,再把大白菜或者絲瓜清炒,然後加上紅辣椒、大蒜等調料燒煮就可以了。燒熟的豆丹用盆裝好端上來,綠綠的菜,白中帶黃的肉,紅紅的辣椒,色彩誘人,香氣撲鼻,令你垂涎三尺。

    當然,燉好的豆丹是要趁熱吃的,在氤氳熱氣中,你會吃得酣暢淋漓,大呼過癮。

    豆丹出灌雲,還有兩個優美的傳說:

    傳說一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灌雲終於從海底裡冒上來成為陸地。不久,來了一對兄弟,哥哥叫路不平,弟弟叫旁人踩。兄弟倆沒了親人,一起相依為命,在海邊打魚生活。後來哥哥長大成人,兄弟倆耗盡家產為哥哥娶了妻子,可是這個嫂子心眼太壞,處處刁難弟弟旁人踩,甚至連飯都不讓弟弟吃。旁人踩沒辦法,就和哥哥分開家單獨過,因為人小力氣也小,日子過得很艱難。沒辦法,他在岸邊的蘆葦裡開闢出一塊荒地,種上黃豆,指望靠收成過活。可是,一次他在豆地裡做活的時候,突然發現黃豆的葉子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蟲子,幾乎把葉子吃的一乾二淨。旁人踩急得大哭了起來。就在這個時候,一位老奶奶來到了他的身邊,告訴他,葉子上的蟲子是王母娘娘煉丹的時候灑下的粉末,吃了它可以強身健體,是旁人踩的福分,快起來做著吃吧。旁人踩剛要感謝老人,一轉眼,老人已經不見了。

    旁人踩爬起來,捉了幾個蟲子回到家煮了吃,呵呵,還真的好鮮好香啊!他沒捨得全部吃光,就把蟲子埋在土裡,留下過冬的時候吃。沒想到,等到收割的時候,那些蟲子全部藏到土裡去了。於是,旁人踩每到餓了的時候,就到地裡把蟲子刨上來做著吃。

    嫂子每天從弟弟的屋子經過,很遠就聞見了弟弟屋裡飄出的香味,很好奇地來看弟弟到底在吃什麼,旁人踩見瞞不過,就一五一十地告訴給了嫂子,嫂子從地裡刨起蟲子回家一吃,果然是好東西。第二年,他們一起又開墾了好幾畝地,全部種上黃豆。

    那一年,他們僅靠蟲子就可以衣食無憂,他們把吃不完的蟲子拿到集市上,讓大家品嚐,立即得到了人們的交口稱讚,紛紛把這種蟲子引進到別的地方,可是,這種蟲子不能生長,每年就只有那塊地方才能有。

    後來,人們給這種黃豆上的蟲子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豆丹。

    那個旁人踩後來長生不老,被招入了天界,就做了我們家鄉那裡的土地神。

    傳說二

    傳說好久以前,在灌雲地區,每逢大家大戶收完豆子後,就會讓一些窮人到地裡拾那些遺漏的豆粒(方言叫:放門),於是人們就在收割黃豆的時候在大戶人家的地頭等著。那些幹活的長工,都要故意等到黃豆乾得爆裂了才會往車上裝,目的是讓黃豆更多的灑落在地裡。

    一等到“放門”的時候,人們都搶著去撿拾黃豆粒,孩子們都會在那個時間一窩蜂地湧進地裡,搶拾黃豆。在撿拾黃豆的間隙裡,餓了,就把黃豆放在豆葉上,點了火,燒著吃。等到黃豆爆裂的聲音傳來,就脫下衣服,扇滅火星,於是就會吃到香香的豆子了。

    話說灌雲有個地方叫龍王蕩,那兒有一個叫簸箕奶奶的叫花子(可能是叫花子吧!記不清了,這還是以前老人講的),在一次黃豆收穫季節,她對孩子們說,我來弄些好東西給你們吃,於是把背在身後的簸箕拿下來,往割完豆子的豆地裡一插,端起了一簸箕的土,而後一簸,簸箕裡留下了許多入了土的豆蟲,把豆蟲放到火裡燒,一會兒就有香味飄了出來。小孩們吃過後都說好吃。

    孩子們吃完豆蟲後,再找那個簸箕奶奶,哪有人呢?於是人們明白了,這是神仙在給窮人們帶來一種恩賜,給人間帶來一種美味。於是大家紛紛就在地裡找起來,原來地裡這樣的蟲子很多很多,就開始興起吃豆蟲了。

    因為是神仙帶來的嘛,所以人們說是仙丹,於是就將那豆蟲叫做“豆丹”。

    豆丹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和維生素B、維生素B2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營養因子。豆丹還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止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治療胃病等特殊功效,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食品,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餚。

    〖作者簡介〗筆名柳成蔭,開一特色中餐館,尤愛品嚐美食,更善烹飪,發表美食類散文百餘篇,散文集《故鄉情》即將出版。

  • 2 # QssDwA

    那絕對是蝗蟲,炸的,我記得是以前在親戚那邊吃的,整個吃,可以拔掉翅膀,苦的,吃了一隻就徹底絕望了,吃完嘴裡有餘味,噁心了一整晚,想嘔建議大家不要吃,吃了後悔

    →→→→→→→→→→→→→→→→→→→→當然不知道是不是廚師問題,反正太難吃了

  • 3 # 巧手美食

    我吃毛雞蛋,在是多年前吃過兩個生的蛇膽,據說蛇膽可以止咳潤肺,同事在草地逮到一條蛇,當場扒皮。我說我吃蛇膽,就給了我,把蛇膽放在嘴裡,喝口水,蛇膽就滑下去了。前幾天在網上看到有人因為吃蛇膽全身長滿了寄生蟲,把我嚇壞了,後怕呀,還好老天保佑安然無恙

  • 4 # 西樓皎月

    小時候吃的老家東北的林蛙、當地人叫蛤蟆特別的好吃。蛤蟆腿又香又有嚼頭,蛤蟆肝微苦,但挺好吃,蛤蟆頭沒肉,卻是最入味的。開春時叩彈飽滿緊實透明的蛤蟆籽口感筋道特別,東北話講‘’賊啦好吃‘’。少年時的記憶裡,蛤蟆是那個清貧年月裡應時的便宜美味,三四毛錢一個母蛤蟆,公蛤蟆特別便宜,或論斤論串來賣。過去一下雨蛤蟆很多,不是什麼稀罕物,也沒多少人買來吃,花不了幾個錢就能買不少。父親總是在最肥美籽最多的時候買來用鐵皮水桶放到房後的深井裡,等我們回家後放上幾個土豆燉著吃,那美味如今想想、想的心裡生疼〜〜

    秋天的公蛤蟆晾乾,會有兩塊指甲蓋大小的蛤蟆油,是上等的補品,價高堪比黃金,取一小塊兒入碗,熱水衝化,水上飄一層薄薄的、透明的油脂,加一勺白糖或蜂蜜,趁熱入口,微腥中帶一絲淡膩,不難喝,味道還好。

    好想回到小時候,回到有父親在,鍋裡燉著蛤蟆的日子裡……如今一個母蛤蟆二三十塊,金貴得不行,有錢人才吃得起。

  • 5 # 傳說134079226

    棉花裡的蟲子好吃,80年那時棉花用藥不多也沒什麼轉基因抗蟲棉,豫西北農村自己種點棉花做冬衣棉被,秋末冬出摘的棉花裝大包裡堆在屋裡牆邊,每天早上牆上爬滿了白白的棉花蟲,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拿著做飯用的大銅勺去抓棉花蟲,前幾天都能抓一勺子,然後放到煤火口上燒,因蟲子都是吃棉仔長大的,不一會就吱吱冒油,用筷子翻翻,等變成金黃色,離火撒點鹽,稍涼,焦香焦香,那味道現在想著都出口水。後來基本都不種棉花了,品種也改良了。就再也吃不上了。再後來雲南的竹蟲也吃過,可能是竹蟲本身含油量低,吃不出棉蟲的香味。40年了再也不能回味了。再見了我的苦樂童年。

  • 6 # 夢裡夢思

    大家好,活這麼大都沒什麼討厭吃的,不過上小學時得了一種流行病,麻疹!老師帶我找我媽,我媽問別人咋辦?有一個奶奶給我媽說用香菜根煎一碗水喝了把毒發出來就好了!我媽買了一捆把根剪下來熬了一碗給我灌了下去,打那後我一吃香菜就噁心!

  • 7 # 陽海子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70後,在我們正長身體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個食物匱乏的年代。家家兄弟姐妹都很多,吃飯都得靠搶,肚子常常感覺空蕩蕩的,饞蟲亂竄,見到什麼可以吃的眼睛都放綠光。

    那時農村家庭養雞偶有發病死的,我們那叫“發瘟雞”。因為是病死雞,雞主還是不敢隨便吃的,怕病傳染了其他正常雞,一般把它丟茅廁裡。如果剛丟下去就被我們發現了,我們幾個饞嘴的小夥伴趕快把它撈起來,找地方“打公道”(聚餐)去,丟掉內臟、雞頭、雞腳、雞屁股,或切碎塊加很多蔥、姜、蒜和醬油幹炒了,或腹腔裡填上各種配料、調料,裹泥巴做成“叫花雞”架火烤熟。那時,還沒有什麼“禽流感”的說法,我們也不害怕得病,幹炒雞或“叫花雞”做好了,我們吃得一個滿嘴流油,狼吞虎嚥,那滋味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香”!

    有哪家的小豬病死了或被車撞死了,我們也不放過。從被埋的地方挖出或央主人要了,也是約上幾個要好的饞嘴小夥伴“打公道”。大家一番忙碌之後,把小豬剁成了一塊的塊肉,放入大鍋里加配料、調料一鍋煮了。小豬的肥肉層雖薄,但吃起來還是有一股腥膩感,於是大家都去夾瘦肉。為了以示公平,領頭的會吹滅燈火,大家夾到什麼吃什麼。就是這樣,很快的,一大鍋小豬肉也會很快被一搶而光,一邊吃一邊大呼小叫,喊“香”喊“爽”。只是吃完再亮燈,有人發現吃了豬牙齒,有人發現吃了豬鼻子,有點想吐,其他人則摸著吃得圓圓的肚子哈哈大笑。

  • 8 # 荷塘閱色777

    平時如果在湯裡有隻螞蟻,一定噁心死。但是在酒店喝到螞蟻湯,黑壓壓一碗底,居然不覺噁心,還是心理起作用。還有,有沒有逯了螞蚱用火烤了吃的?小時候秋天去地瓜地逯住螞蚱,用火烤熟吃,那時居然吃的很香,是難得的美味,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味道,感覺讓人受不了。

  • 9 # 姚遠專號

    我還真的沒有吃過什麼稀奇的東西,我吃過螞蟻不知道算不算聽說可以治病。還有就是自己抓的蛤蟆燒烤了。。

  • 10 # 曼出藩籬

    我吃過奇葩的東西多了,蜈蚣,蠍子,蜂蛹,蠶蛹等。感覺都一般,唯有蜂蛹最好吃,香甜。蜈蚣最難吃。可能是吃太多的緣故吧。有段時間為治療面癱,每天吃一條大蜈蚣,用火烤脆了吃。烤的時候那個氣味就無比難聞,吃的時候更是難以下嚥。

  • 11 # 豬油幫主老波頭

    繼續研究那本《有生之年非吃不可的1001種食物》,此書是英華人Frances Case寫的,對東方食物的形容有點不清不楚,但單看西方食物的話,確實堪稱一部百科全書。

    當然包括很多奇奇怪怪的食材,比如廣東人嗜吃的龍蝨。其實泰華人也喜歡得不得了,西方人就只有甘拜下風的份了。

    不是愈奇怪愈能入選,還是要看在當地是否大規模流行。至於受保護的野生動物,絕對不會在書中出現。

    將部分資料抄錄如下,到國外旅行,有機會的話不妨試一試。我一向主張,對食物要有足夠的好奇心,人生才會更精彩。

    普通一點的有非洲的珍珠雞,這種在中國用來觀賞的禽類,南非人用培根蓋著烤之。美華人也吃,但他們是養的,南非還是野生居多。

    鴕鳥亦被拿來吃了。跳羚和斑馬同樣難逃老饕之口,製成肉乾出售,價格來得個貴。

    沙錐和山鷸是歐洲人喜歡的獵物,吃時要將內臟留著一起烹飪。阿根廷人則喜歡吃䳍,胖乎乎的,還特意當成南美鵪鶉賣給歐洲人呢。

    巴西人把切葉蟻用豬油煎了,稱為窮人的魚子醬。不過說起吃蟲,自然是我們的雲南人更厲害。

    墨西哥人和巴拿馬人愛吃的食物中,少不了天竺鼠肉。對,你猜得沒錯,就是那種叫做荷蘭豬的寵物。什麼都敢吃的廣東人總是受到批評,但即使他們,大概也不能接受天竺鼠吧。

    秘魯甚至有專門的天竺鼠節,大吃特吃,以示慶祝。秘魯人的日常食物中,還有羊駝,又是一種華人眼裡的寵物。

    澳洲人也吃羊駝,反正畜牧業發達,怎麼吃都吃不完。他們國家象徵之一的袋鼠,繁殖得過多,當今反而鼓勵大家食用。

    國內餐館有時會引進袋鼠肉,獵奇的因素居多,中國廚師像牛肉那麼炆,吃起來味道亦像,一點不特別,為什麼不乾脆吃牛肉呢。

    中國旅行團到澳洲,導遊會慫恿你吃鱷魚肉。這傢伙,像帶點魚味的肥雞,說不上天下美味。大家把兇猛的鱷魚吃掉,心理上威風一下罷了。

    兩廣人本來就吃鱷魚,不會覺得稀奇,原來美華人也照吃,倒是之前不知道的。美國南部還流行把響尾蛇拿來炮製一番,同好的廣東人看到,一定嫌山姆大叔廚藝拙劣,老廣煮蛇,有一本書可寫。

  • 12 # 櫻子美美

    我來說說吧,我吃過挺奇葩的東西還挺多的,最奇葩的東西,要數涼拌峰蛾子,感覺吃一小口都要瞬間吃掉幾千只小生命,omg 味道,自然……蠻奇特的,膽小,吃了幾口聽說是蜜蜂幼蟲,立馬吐出來了

  • 13 # 樸風美味

    木頭裡劈出來的肥蟲子。

    我爸非常貪嘴,知道好多奇奇怪怪能吃的東西,也許以前的農村男娃娃都他那樣。

    有一回,我爸抱著我去老房子裡找東西。東西沒找到,倒先翻出一大截木頭樁子。那木頭都有點朽了。

    我爸把那木頭這麼敲敲那麼敲敲的,忽然特別高興的衝我說:“閨女,我找到好吃的啦。”我也特別興奮,顛顛跑過去看。

    我爸又翻出一把斧子,讓我站遠點,開始劈木頭。咔嚓嚓,咔嚓嚓劈了沒幾下,我爸低頭從木頭堆裡捏出一隻又白又胖的肥蟲子。我嚇壞了,哇哇叫著跑出去老遠,我爸就在那哈哈大笑。笑完繼續劈木頭,都劈完了也再沒找到什麼。我爸嘆口氣:“可惜了,就一隻。”

    我爸把我叫到廚房的老灶臺下,教著我點了一小堆火,拿兩根樹枝夾住肥蟲子在火上慢慢烤,味道好香。

    烤了沒一會兒,我爸衝我壞笑道:“來,張嘴!”我看了一眼那肥蟲,趕緊搖頭。

    我爸哈哈大笑,說:“我給你講,這東西可香了,說不定你這輩子都再吃不到這麼香的東西了。”

    我爸就這麼連哄帶騙的哄我張嘴,把那隻烤好的肥蟲子塞進了我嘴裡。

    我爸沒騙我,那真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那香噴噴的味道我至今都能回想起,還有那木頭,那一小堆火,那哈哈的大笑聲。

    你們有沒有誰知道那大概是什麼蟲子,我很想再吃一次。

    (考慮到大家的接受能力,我就不上圖了。就是很白很白,很肥很肥,住在木頭裡的蟲子)

  • 14 # 蘭帝馬柯

    小時候夏天喝芒果汁,喝到一半的時候玩去了,跑回來一圈,把那半瓶喝了,感覺吃到了點啥,剛開始以為是果肉,結果吐出來以後是。。。。言歸正傳我吃過最奇葩的東西。村裡有閹割公豬的,一群孩子檢豬蛋烤著吃,燒麻雀帶毛的那種。抓螞蚱燒吃,小時候用易拉罐的小瓶子做小鍋,用蠟燭點火,抓小魚,什麼的煎著吃。看大人們吃生雞蛋也學著吃,結果。。滿滿的回憶中不小心暴露了我的年齡。

  • 15 # 趙小牙

    有一年去江西的一個同學家,只記得走了很遠的山路,那裡的灶臺參考下圖,但是很矮,炒菜的時候同學一個腳踩在灶臺上,彎著腰,用的也不是普通得鍋鏟,而是類似一個小鏟子她給我做了一道紅燒鯽魚,重點是鯽魚既不去鱗也不殺,直接洗一洗後扔到鍋裡,燒好之後我小心翼翼的拔掉一小塊魚鱗,挑了一小塊魚肉,剛進嘴裡一股難以形容的腥味瀰漫了我整個口腔,這是我唯一一次見過把最常見的食材坐著最奇葩的味道。至今難忘

  • 16 # 喵咪很好奇

    烤核桃,小時候最好吃的美味!那時候農村窮,沒有什麼肉類吃,每年國慶節前後,新鮮核桃基的話,基本都成熟了就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找一塊空地放堆幾個石頭放上較粗的樹枝,將青皮核桃放裡面直接燒,火大的話十幾分鍾就好了,青皮全部都溶了,拿出來砸開,核桃的油伴隨著鮮直接香味撲鼻,吃在嘴裡又香又脆,簡直太美味了!好懷念小時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起經歷的?

  • 17 # 左左木千寧

    在浙江的時候,有一種叫活喜蛋的小吃,買了幾次,始終不敢下嘴!

    活喜蛋其實就是把雞蛋孵化到小雞成型,蛋黃完好的樣子,用滷料煮好就可以了。

    據說有治療偏頭痛的功效!

  • 18 # 大不列顛托馬喵星人

    應該是去泰國吃的炸蜈蚣炸螳螂炸蜘蛛。

    酥酥的,沒什麼感覺,還撒了燒烤粉,根本已經沒有食物本來的味道,閉著眼睛都吃不出什麼東西

  • 19 # 東盟生活網

    福建的竹筍凍

    吃之前不知道,聽廈門的朋友說是當地特色就去吃了,看著小小一杯像是點心一樣的,結果入口完全不是這樣,當地人喜歡吃海鮮的可能會覺得很好吃又Q彈,像我這樣吃不習慣的就會覺得腥甚至有點反胃。後來去了解了才知道土筍凍的原料是海泥蟲,其實是特別有營養的被譽為“動物人參”,不過不習慣這個味道的話還是挺勸退的。

    折耳根

    又叫做魚腥草,看著特別好吃的樣子,而且是很有名的涼拌菜,但它的魚腥味和泥土味我是真的接受不了,每次有同事點了涼拌菜裡面有這道菜,問我要不要吃的時候,我都是擺手拒絕。試過一次之後是再也不想嘗試第二次了,那味道簡直令人“難忘”。

    螺螄粉

    不熟悉的人可能會覺得螺螄粉的氣味很怪,熟悉它的人就會知道它的湯底特別鮮辣酸爽,也不會覺得裡面的酸筍有臭味,而且一般螺螄粉裡面是沒有螺肉的,只是湯底會有螺肉的鮮味,所以很多人不瞭解的會覺得這一點很奇怪。總之愛吃的人會覺得聞著香吃著也香,不喜歡的人怕是連味道都聞不了。不過作為一個地道的廣西人,我是很喜歡吃螺螄粉的了~

    酸嘢

    如果你吃過這個,那你大概是個廣西人或是在廣西生活很長時間的人。酸嘢其實就是用各種水果,比如菠蘿、酸木瓜、青芒果、小白蘿蔔、小李子等等,泡進用醋等配料特製而成的酸汁裡醃酸一段時間,入味後撒上一些辣椒粉再吃,吃起來又酸又辣又鹹,適合夏天吃特別開胃,酸正是酸嘢的一大特色,不過吃不習慣的小夥伴可能會覺得太酸了受不了。

  • 20 # 聰明的漂流瓶z

    棉種蛋子、骨頭丸子。小時候吃過的這兩樣東西,終生難忘。

    一、棉種蛋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剛剛吃了沒多長時間管飽的白麵饃,我姥姥不知道是覺得能過上這麼好的日子,內心不安還是怎樣,就向我媽提出來要吃“棉種蛋子”,一種她在生活困難時期吃過的“美食”。

    所謂的“棉種蛋子”,就是一種用棉花的種子做的食物。

    具體的製作細節我也不太記得了,大概就是把棉花的種子,用榔頭敲碎了,再放上面粉和調料拌勻,然後團成雞蛋大小再放到開水裡煮熟。

    這應該是我到目前為止吃過的最難吃的食物,沒有之一。

    因為你不但能吃到沒有敲碎的種子的硬硬的外殼,最受不了的是你還能吃到沒有去幹淨的棉花,這個東西會讓你吃到後嘔吐不止。

    二、骨頭丸子

    小時候家裡都窮,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浪費。所以,每年一過完正月十五,好多人家都會拿著過年剩的骨頭,到村裡的石碾上去砸。

    砸碎後是不是拌麵粉煮的我也忘了,反正是要搞成丸子形狀來吃。

    我們家原本是不吃這個的,並不是說我家條件多好,而是因為沒有人去砸。

    後來也是姥姥說要吃,我媽就抽了空去砸了一次。

    怎麼說呢,味道比棉種蛋子要好一點,雖然也有很多沒砸碎的骨頭渣子,讓你感覺到難以下嚥,但最起碼吃不到會讓你嘔吐不止的棉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迷你世界》和《我的世界》哪個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