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幸福安康就是福

    我婆婆以前對我說:我老了,有我閨女,我說:不要把話說的太滿了,給自己留條後路,說不定哪天你會用到我的,上個月家公突然去世了,婆婆一下子老了十多歲,婆婆親口說來我家,我說你想來就來,我們的家你應該來的,我沒有把她當年的那些話拿出來給她聽聽,因為我知道她心裡也很難過,畢竟家公突然去世了,對她打擊很大,都是女人何必為難女人,所有的氣都消失了,只是同情婆婆,一輩子都在和家公吵架,家公死的頭一天他們老兩口還在吵架,以後不在吵架了,而吵架的人沒了,來我家玩了快二十天了,然後回去了,因為給家公燒五期,家裡必須有人的,知道她心裡難受,我這還有孩子上學,走不開,每天晚上我都會給她打電話,每次接電話,婆婆很開心,每天給她聊聊天,不能在身邊陪伴,多打電話也能安慰安慰她,前幾天婆婆說給我們五萬塊錢,我說不要,自己留著,婆婆說那就用這錢裝修你們的房子(我們是裸婚,自己掙錢買的房子車子),因為不在家住,買了五年了,一直沒有裝修,我說好吧,裝修幹,你去住,你要來我這也可以,看你自己,怎麼樣都行,老的活著就好好孝順,死了就沒有機會了,所以餘生好好對你。

  • 2 # 悠悠健康科普

    在我的心裡孝是孝順、孝敬,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說到這個,我想說下我的家事,我家公公婆婆就很偏心,給小兒子買房子,給他們帶了兩個孩子,其實我覺得買房子我都可以不計較,畢竟這個我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得來,就想叫她們給我帶一個孩子,她們總是有話說,說小兒子可憐,掙不到錢,最後還是隻管她們,我老公就像撿來的一樣,當時是挺生氣的,不過我這個人心軟,每次我公公婆婆打電話來說生病了,叫我老公和他小兒子拿錢,每次都是我老公給了,他小兒子沒給,我老公和我商量,我一句話沒說,畢竟想想她們這麼大年紀了,也不容易,就不和她們計較了,就像你說的,最起碼我自己心安了。

  • 3 # A過來人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們中華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視孝道的,那麼怎麼做才算是真正的孝順呢?

    《論語》中很多地方都講到關於孝道的問題,咱們先下面這段: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是孔子的弟子,他問老師什麼是孝,孔子講的很明白,他說現在的人雖然都講究孝,但不懂的什麼是真正的孝順,以為只要能養活父母,吃穿不愁,就是盡孝了。但是“至於犬馬,皆能有養”,家裡就是養一條狗,一匹馬,你也要讓它吃飽呀,尤其現在有人養的寵物,比一般人吃的還好。所以,光是供養,而沒有恭敬的態度,不算是真孝,孝不是形式,不能跟養狗養馬一樣。

    這段話孔子還沒有直接說什麼是孝,然後下一句子夏問的時候,孔子回答的就比較清楚明瞭了: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這回孔子就把核心問題講出來了,有事情的時候,我們作為子女的主動乾點活;有好吃好喝的時候,我們先給父母吃,你以為這就是孝道嗎?不是!關鍵兩個字就是“色難”,就是態度問題,不敬何以為孝,態度很難呀!好比我們工作了 一天,回到家挺累的,父母正在掃地,我們過去接過來自己掃了,但是沉著臉,一副不情願的樣子。如果兒女是這樣的態度,父母就算天天在家歇著,心裡也是很難過的,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所以孝道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恭敬的心和關心的態度,這才是最重要的,這樣父母才會感覺到幸福。

  • 4 # 小村莊大人物

    孝是美德。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百善孝為先。歷史上多少英雄人物都是孝心模範。

    孝是責任。十月懷胎。含辛歷苦把你養大。教你知識,教你為人。父母為你花盡畢生精力。古人云:父母之恩大於天。難道你就不應該盡心盡孝。難道你就不應該盡力地讓老人們安享晚年。

    孝是一個人良知的體現。百善孝為先。一個真心對父母很孝順的人。他的人品人格不會壞到哪裡去。一個對父母都不孝的人。何談人品人格。

  • 5 # 吾問吾心

    百善孝為先,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要盡心奉養並順從。孝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對做人、立身、處世的基本要求。我們作為子女只要做的問心無愧就可以了。漢文帝劉恆,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名以仁孝治天下的君王,而劉恆本人也是出了名的大孝子。相傳,劉恆的母后薄太后因為得病而整整三年都不能下床,劉恆便經常下了朝就照顧自己的母后,有時太后病會變重,劉恆便徹夜不眠衣不解帶的照顧太后。因為後宮之中往往充滿著明爭暗鬥,他怕有人乘機毒害便親自嘗藥。他的孝順事必躬親,發自內心。也因為劉恆這種高尚的品德,國家在他的治理之下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歷史上我們將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 6 # 東漢末年

    簡單講,孝是一種回報,更是親情的一種聯絡,孝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給予,還要有精神上的關懷和時間上的陪伴,孝要從內心出發,不僅是做到心安,還要思考如何才能心安,首先應該多想想老人對我們的付出,我們要回報老人,讓老有所依,其次是關心老人,盡力而為的給予老人物質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關愛!

    孝同樣是一種教育,潛移默化的教育了我們的下一代,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中華文明優良傳統得以傳承下去!

  • 7 # 靚宇奶

    孝,是孝敬父母,百善孝為先,父母生養兒女不容易,做兒女的就應該回報父母,孝順父母是每個做兒女應盡的義務。。

  • 8 # 素素56792842

    孝和順不能分家,孝講心量胸懷,順講尊崇天命,你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上,爹給予你精血,娘給予你骨肉,歷經十月懷胎千辛萬苦將你孕育成人。

    這個過程有多艱辛,男人是無法體會到的,做兒女孝順爹孃天經地義,就算有些爸媽不懂教育,導致兒女情感受挫,給予生命之恩一輩子都難以報答。

  • 9 # 全利53

    謝邀請:孝是什麼?我覺得是能讓自己心安就是孝,你認為呢?答:我認為孝是中華五千年傳統的精髓,天下孝為先。人都有老了那一天,孝不是光靠嘴說的,而是要付出行動的,如果想讓自己心安就是孝,那你首先要做到,在你生活中,你吃的穿的用的,首先要想到父母有沒有這些東西,如果與你差不多的生活,那你覺得心安了。因為世上孝字好寫,可是做起來難。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天下孝為先”,又有誰真正能做到了。包括我在內也不可能真正盡了孝道,因為這句說的好“忠孝不能兩全″所以怎能讓你心安就是孝,無可非議。謝謝!

  • 10 # 李文彬531

    其實孝就是責任!對父母盡贍的那種責任!贍養就是對撫養的回報。撫養的物件是幼,贍養的物件是老!父母對你小時候的餵養哺育就是你對老了的父母的餵養和善待。父母老了流的口水就是你兒時的哈喇子!你的蹣跚父母耐心扶你走穩,而父母的無力更需你的堅強!……這就是孝!孝不在華麗的語言裡,而是在實實在在的行動中!

  • 11 # 西洋參5

    非也非也,有些人天生就是不孝,比如當街打老媽耳光的,嫌棄父親騎個破腳踏車給自己丟臉的,他們可心安了,你認為這是孝嗎?

  • 12 # 火車頭筆談

    孝,本義為順從的侍奉老者長輩。《圍爐夜話》裡說:“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後人將其簡化並概括為“百善孝為先”。

    在現今人們的認識中,一般認為讓老人衣食無憂就算是盡到孝道了。不過,孝道的真正含義遠不止這些。大致還有三:

    一曰尊敬。在《論語》裡,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現在所謂的孝,指能夠侍奉父母。不過,狗和馬也能服侍人的。如果少了尊敬,又怎樣分辨這兩者呢?“又是,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有事情,兒女去做;有好吃好喝,老人先享用。這樣該盡到孝道了吧?子夏又向孝,孔子認為這還不夠,他說“色難”即和顏悅色難,充滿愛意難。因此,除了贍養,更要尊敬,而且更重要的是尊敬,由衷地敬、發自內心地敬和和顏悅色地敬。

    二戒愚孝。對父母盡孝,天經地義。要孝,但要有自己的判斷與識見,該順則順,不該順當不順。孔子的弟子曾參問孔子:“子女順從父母就可以說是孝嗎?”孔子答道:“這是什麼話?!父母有不妥當或不義的地方,就要設法婉轉的去勸阻他們,這樣才能使他們不會陷入不義之中。如果一味的順從,使父母陷入不義之中,又怎麼能夠稱之為孝呢?因此,孝順也要分清是非,是則孝,非則勸阻。

    三絕不孝。《十三經注疏》:“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不孝行為有三:一味順從父母之意,父母有錯而不加以提醒勸說,使他們陷於不義;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身為人子卻不謀官位以贍養父母;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無人繼承香火。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最為不孝。因此,孝要力絕不孝,謀生,養老,娶妻,生子。

    如果為人子做到了一盡贍養職責,二盡悅色禮敬,三無愚孝之弊,四無不孝罵名,可謂之曰孝,盡了孝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第一次玩《Minecraft》時建造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