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背景: 今年十月份在大灣區某三線城市買了一套住宅性質公寓,全款39.6萬十一月份完成過戶。中介費支付了8千塊錢,中介帶我看了兩次房,中介公司售後帶我去房管局辦理過戶用了兩個半小時。 事情經過: 1. 在過完戶當天原房東告訴我這套房會輕微滲水到樓下天花板……當時聽完心裡就不舒服了,可是已經木已成舟而且也心存僥倖,希望不會有什麼問題。 2. 十一月月底租給一個小姐姐,在小姐姐入住一個星期左右發生兩件事情:首先是陽臺洗衣機壞了無法使用,更換一臺新的用了850塊錢;其次樓下房東和物業打電話告知樓下天花板滲水石灰脫落,樓下租客以退租抗議。 3.經溝通和物業建議,採納物業推薦施工隊做防水用了3200塊錢。balabala…… 4.把問題反應給中介,中介在過完戶完全不理,沒有售後也不幫忙找租客(已經拜託他幫忙) 提問: 1.就這樣的中介服務值得8000嗎? 2.中介收了買家的中介費,可對於房源沒有背景調查,沒有售後服務,這樣的中介費支付的意義是什麼? 3.中介還是第二次合作了,第二次找他買房……唉,真的是我欲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好心碎
5
回覆列表
  • 1 # 期待一勞永逸

    資訊是需要被付費的,而付費的高低其實並不是中介商家說了算的,而是一個長期以來形成的社會公允價格。如果沒有了中介,那我們獲取資訊的渠道將會變少。而且,只要沒有形成完全的壟斷,那麼無論如何定價,應該都是無可厚非的。

  • 2 # 資料化思維

    中介費存在的意義是幫助需要的人提供資訊,並在交易的時候提供一個擔保。

    說白點,就是你找不到資訊,找中介買資訊,你交易的時候怕賣家拿錢跑路,你找中介買擔保。

    就像你冷了在網上買個棉衣,渴了在樓下超市買瓶飲料,差別不大。公平交易而已。

    然後重點來了,正規中介提供的資訊,應該是資訊準確、真實、全面的。

    那麼資訊不全面、不準確、不真實也只能由買家自己來監督了。

    監督到位了,房屋情況瞭解清晰透徹,買的放心舒心。

    監督不到位,房屋情況一知半解,接下來,你自己體會到了。

    只能說交了點學費吧,購房經驗升級,以後再買房子不用愁了。

  • 3 # 可樂媽媽懂點法

    1、中介費實際上是居間的費用,就是介紹買家和賣家達成交易的橋樑,這是收費的主要方面。而且中介可能帶買家看了n套房子才成交一單或者一單不成,所以不能拿著一單成交所付出的工作量來衡量中介費的多少。

    2、對於房屋質量問題,更多的要看賣家的誠信和買家的注意義務,領著看房子的時候不要只看位置和戶型,也要仔細的看一下細節,不要當時走馬觀花,事後發現問題賴到中介身上。

    3、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對於房屋買賣的流程不熟,會選擇中介公司參與,你看著可能幾天能完成的程式是因為他們跟相關辦理人員補交熟絡,對程式比較清楚,才可以短時間內把事情辦完,如果兩個不懂得人,十天半個月才能完成。

    4、對於定金、首付款的代收問題,中介會讓雙方更加安心。

    總之,會有很多事情因為中介參與變得簡單,當然,不排除有中介參與也會出問題,至少你的沒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的一生有幾次重頭再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