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煙水幽蘭

    我認為愛做心理測試的人大多數都出於好奇心,無非是想從多方來了解一下自己,他們大多數知道這種測試僅僅是玩玩,不太準,但是就是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想法,就是要試一試。這就像是比較喜歡研究星座的人,自己屬於哪種星座,瞭解這個星座又有怎樣的性格,是否與自己的性格相符。

    喜歡做心理測試的人大致有這樣兩類:

    一是想要了解自己的心態這是屬於自我認知的部分,想要透過心理測試形成自我認知的一部分內容,是單純的自我認識。

    二是想要透過心理測試來獲得自我認同,這類人是在生活中存在自卑感,或者沒有安全感,缺愛的群體,想要透過心理測試中獲得讚揚的詞語,這種讚揚的詞語會成為測試者自我認同的方向。

    但我認為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自己是最瞭解自己的。只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敢於自我剖析,並不斷自我修正和改進,普通人也會越來越優秀!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不要忽視心理測驗的自我暗示的作用,建議非專業人士不要亂用心理測驗。

  • 2 # 聖彼得堡文文

    我覺得一個普通人,如果有條件的話,而且有需求的話,可以定期的去做心理測試。

    (一)心理衛生和身體衛生同樣重要

    早些時候有人甚至認為,精神健康問題的原因是“著魔”或被“惡靈附體”,實際上雖然社會存在,並且有更開放的開放。 的認識,,仍然有人認為只有性格孱弱的人,需要看心理醫生。

    但其實心理跟隨身體一樣,如果你定期運動維持身體健康,如果你定期洗澡保持身體衛生,那你也需要定期維護心理的健康與衛生。

    根據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CBT)理論:想法(Thoughts),情緒(Feelings)及行為(Behaviors)是相互關聯的。 良好的心理衛生能幫助我們有更健康的思維模式,而長者改善情緒與行為。

    (二)看心理醫生很平常

    據統計,美國85%的人是每半年看一次牙醫,而有30%的人同樣定期看心理醫生,80%的人會不定期地去看心理醫生。與國內很多專家不斷呼籲注重心理保健不同,美華人似乎對這個問題不甚關心,因為這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進出心理診所和進出牙醫診所一樣稀鬆平常。

    在發達國家,有自己的牙醫、律師和心理醫生是身份的象徵。

    牙齒一個美觀,一個平時防護,老了也可好吃東西。

    律師,省心,專業,節省時間。

    心理醫生,傾聽,心靈對話,育兒教育、婚戀家庭、情緒情感、失戀失婚、家暴危機干預、心理創傷、人際關係、職業規劃、生命的意義……,

    原因至少有二:

    第一,文化背景使然。美華人重視自己的生活狀態,務求自己的身心快樂健康。去教堂做禮拜幾乎是人人要做的事情,如果到教堂去把煩惱交給上帝仍然無法讓自己的壓力解脫,那就去心理醫生那裡,把最後的一點煩惱交給心理醫生,然後自己帶上寵物狗,和家人一起到野外輕鬆快樂地遊玩。

    第二,美華人心理素質普遍脆弱。有旅美華人總結說:華人的神經比美華人的堅強,美華人的心理比華人的健康。美華人從幼兒園、小學的時候就不斷被老師鼓勵,“做得棒極了,加油!”其實,天曉得做得到底怎麼樣,保護孩子的心靈不受傷害最重要。而且,美國的學校沒有學生本人同意是不會告訴家長孩子的學習成績的,這是中國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

    任何風吹草動,美華人經常心理緊張到華人難以理解的地步。但美華人活得輕鬆,輕鬆得讓人羨慕。萬一感覺不太輕鬆了,立刻去心理醫生那裡坐坐。

    (三)心理問題很難一次就解決

    現在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一個月和自己的心理諮詢師說說,談談自己內心世界,生命意義和無意義,所體驗的,所想象的等等。心理諮詢師具有心理學基礎,同時是思想家和哲學家。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它的發明者弗洛伊德又叫它精神分析。

    在中國搞精神分析的曾奇峰說:

    心理治療,尤其是精神分析治療,給現代人提供了一個回味自己過去和現在的機會。這是一個不可能快、也不需要快的事情。

    這是一個通向自己心靈幽深處的旅程,每一步的跨越都會有驚人的風景,所以每一步的慌亂都可能導致不可彌補的錯過。

    生活在如此紛擾慌亂的世界上,的確不是一件好事情,幸好還可以找到這樣一個地方、這樣一段時間,使我們可以迅速消失在光陰裡,找到一個可以放心地慢下來的地方,以便更好地享受短暫的人生。

    通常哪些人需要定期做心理測試?

    李孟潮:有病治病,沒病防病。

    心理諮詢師這個行業,就是針對正在發病的病人,和將要發病,還沒有發病的人工作的。

    最近有句話,叫做: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療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療愈童年。

    在心理圈傳來傳去的,說這句話的那位名人,可能就是一個永遠傷在童年,所以他才會以為,療愈的人是永遠在童年被療愈。

    我的觀點:人生每個階段,都帶來創傷和療愈,無論童年、青年、中年還是老年,幸福是種能力,取決於你是否會從創傷中轉化,轉化出愛、智慧和自由,對人生歷程中正常的創傷感到心滿意足。

    在有錢、有閒的情形下,

    找個人做做精神分析心理治療,

    實在是一種明智而高雅的選擇。

    因為它可以使你瞭解自己,

    因為它可以使你活得緩慢而從容。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自己願意把自己收入一半給自己的心理諮詢師。

    我們每個人都想找個能理解自己的人,來談自己。而這個人心理諮詢師師是最好的,他們有思想,有共情能力,傾聽能力,定期的心理諮詢師談談,做一下心理測試是非常美好的。

  • 3 # 成忠播心理諮詢

    心理健康測試和身體健康檢查一樣重要,有必要定期做心理測試。

    有時候人覺得身體不舒服,但是也說不出是什麼毛病。比如肚子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吃錯東西還是內臟有問題?只有進行體檢,明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取得明顯療效。

    心理健康也是一樣,有時感覺莫名其妙的煩躁不安、情緒低沉,那麼經過科學的專業檢驗,使用標準化的心理健康量表,就能測出比較準確的心理健康狀況。

    心理問題種類很多,在人的一生當中也會經常出現。比如抑鬱、焦慮、恐懼等。最常見就是心情不好、悶悶不樂,只不過程度時輕時重。透過定期測試,瞭解產生焦慮的具體表現和原因,及時進行疏導。

    第一,這樣做能基本準確地捕捉我們心理狀態的資訊,能夠及時有效地調整、恢復心理健康,而不是等問題嚴重了才去補救。

    第二,出現心理問題一般都會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就會減少各方面的損失。

    第三,學習研究多了,無形中自己也能瞭解一般心理問題是如何產生的,能夠主動地、積極地進行自我心理調節,甚至能幫助到家人以及周圍的親朋,也是善事一樁。

  • 4 # 心理健康教育奧特曼

    同心理從業者,認為沒有必要,心理測試其實是在提醒你要增強對自己情緒變化的覺察,或者內心痛苦的程度。

    心理量表並不是全面的,不會知道所有的東西

  • 5 # 曾麗華心理諮詢師

    沒有必要,尤其一些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人。本來可能沒有心理疾病,但測試後可能誤以為有心理疾病,徒增煩惱。而且心理測試只是診斷心理疾病的參考專案,並非是做出診斷的唯一指標,所以普通人沒必要進行心理測試。

    如果擔心患有心理疾病,建議去醫院在心理諮詢門診或精神科門診,由醫生根據多方面的情況綜合判斷,有時甚至需要幾個醫生一起才能確診。

    所以,普通人沒必要進行心理測試。

    如果僅僅抱著好玩的態度,瞭解自己可能存在哪些不良的情緒,但千萬不要把測試結果當真。

  • 6 # 安米心理

    心理測評和身體檢查一樣,如果有條件一定要選擇定期做心理測試。

    這和給你身體檢查一樣,我們的身體只有一個,出了問題除了定期修理外,還有就是對於身體進行定期監測。

    那心理也一樣,這種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也一樣需要重視。

  • 7 # 李國慶心理

    非常有必要,因為,心理成長不等於什麼事情和問題都沒有了,而是對待這些事情和問題的方式不一樣了,生活本就是不斷的面對問題的過程。每個人都帶著問題在生活!成長就是理解、允許、接納真實的自己!敢於面對和承擔問題!這樣自我改善才會開始!所以,有條件和有錢的話,長期做心理諮詢是常態化的選擇。心理成長是終身的,正如“活到老學到老”

  • 8 # 滄海心舟

    發展到今天的心理測評,目前在各領域都有很成熟的利用,不管是心理精神症狀篩查,智力能力測評,崗位適應度測評,還是深度人格測評,都已經被廣泛使用。心理測試已經成為了人們瞭解自我的科學性很強的一種途徑。

    但是有沒有定期進行心理測試的必要,要具體看哪方面,這個和心理測評的類別有關係,有的測試量表是偏動態的,有的是偏靜態的。比如智力測驗,沒必要定期做,因為人的智力水平在一定發展階段內,不會產生較大變化,沒必要反覆測評。人格測評,除了涉及到精神症狀篩查的,更沒有定期測評的必要。這些都屬於靜態心理品質。

    而對於動態測驗,特別是情緒狀態、健康水平等心理測評,量表的本身有效期也比較短,反映的也是測評前後一週或一個月內的狀態,如果有需要,是要進行定期進行心理測試的。像我們熟知的SCL-90,UPI等測試,就屬於這種。在精神疾病康復過程中,病患是要定期接受心理測試的,以作為康復程度的重要參考。今年,國家要求對所有大學生開展抑鬱症篩查,其實就是一種心理體檢,也是心理測試的廣泛應用。

    所以,有沒有定期做心理測試的必要,還是要看你的具體需求,如果是為了瞭解自己某一方面的心理特質,就沒必要,如果是為了掌握自己某一方面的健康狀況,可以一兩個月進行一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奶粉的營養比母乳更全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