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說說歷史那些事

    首先來說一下為什麼要懷疑雍正的繼位問題呢?因為雍正即位後就囚禁了自己最大的皇位競爭者十四子胤禎,胤禎當時是最被康熙看好的,被派往西北做為撫遠大將軍,培養鍛鍊將來登基是無可非議;而且雍正即位後諸多兄弟或貶或殺,遭到打擊;再者曾幫過自己的功臣隆科多和年羹堯後來也被殺害是為了滅口;更重要的是雍正在位13年突然死亡,死因不明,死後又沒有進祖陵清東陵(河北遵化)而是葬在了河北易縣永寧山下,後稱清西陵。以上疑點重重,故而就要懷疑到雍正的繼位是否有問題了。

    一派認為雍正是非正常繼位。關於這方面還有兩種說法:

    一是篡改詔書說法。說本來康熙遺詔是傳位十四子的,將“十”字改成了“於”字,結果變成傳位於四子。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就算下詔書哪有說的這麼含糊不清的,按清廷書寫規範應該是“傳位於皇几子誰誰”,比如“皇十四子胤禎”,如果那樣一改不僅話語不通而且名字也對不上號(雍正名胤禛),再者“於”字在那會應該是繁體字而不是現在的簡體字,故這一說法不成立。

    二是偽造詔書說法。即詔書上不是傳位於老四,乃雍正密謀偽造了一份假的康熙遺詔,聯合其舅舅兵部統領隆科多控制了朝局,登上了帝位。這是有可能的,因為雍正七年編寫了《大義覺迷錄》,其中說到康熙在臨終前召見了七位皇子和隆科多,提出繼位於皇四子的事情,而在《康熙起居注》和《康熙實錄》中均沒有提到此事,而且為什麼要等到雍正七年才寫呢,這應該都是雍正為堵天下攸攸之口自己編造的。

    還有一派認為雍正繼位是正常的。這派人以康熙遺詔、《康熙起居注》、《雍正起居注》、《清世宗實錄》、《大義覺迷錄》等為證,提出沒有證明能證明這些是假的,而且康熙61年春皇十四子胤禎從西北迴京一次後又返回了西北,如果欲立胤禎為何讓其返回?在康熙61年冬還授權皇四子胤禛行祭天大典,豈不是接替皇位之象徵?這些都應證了《康熙起居注》中胤禛實乃“堅固可託之人”,故說雍正繼位是正常的。

  • 2 # 威武大將軍朱壽

    雍正繼位就是靠的“口詔”

    首先要確定的是老四靠什麼登的基!有史料表明(雍正自己編寫的“大義”一書自己承認是靠口詔繼位,該書自己犯二太多在乾隆朝北列為禁書),他是靠康熙身邊隆科多傳的所謂“口詔”確定其繼承人的地位,就是說隆科多想說誰是繼任者誰就是繼任者,而隆科多作為九門提督早已被老四暗中收買成了四爺黨!後世流傳的詔書,但凡有歷史知識的都知道,絕大多數的遺詔,都和死掉的皇帝沒什麼關係,大都是先帝死後,由實權大臣,順著繼任者的想法擬定後昭告天下~之前的皇帝都是立太子,死後太子按法統直接繼位,秘密立儲制是雍正首創,他自己鑽了空子自己把空子堵上!也就是說什麼十四加橫變成於,繁體字根本改不了,及滿蒙文詔書對照的都是傳位給老四的論據,根本就是貌似合理的偽論據!新皇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一百個版本對照都能一致!康熙在生前並不喜歡刻板無趣的老四,但十四也沒有什麼過多的建樹來證明自己有繼任者的資格,只能說康熙到底是想傳位給誰的正確答案,隨著他的暴亡永遠的泯滅在歷史的塵埃中,找不到答案!也或許他根本沒有預料到死亡來的這麼突然,自己心中都沒有答案!

  • 3 # 王哲270723

    不造謠不傳謠

    說把“十”字篡改成“於”字在古代不現實,繁體於字不是幹勾於,而是這個樣子“於”,基本沒法改。

  • 4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關於雍正即位的康熙遺言,至少有三種:

    一是《聖祖實錄》和《世宗實錄》,康熙在臨終前召集多個年長皇子及隆科多,宣佈傳位皇四子胤禛,認為他“為人貴重,深肖朕躬”,即像自己。胤禛不在宣讀遺詔的現場,而是幾個小時後才到。

    二是康熙駕崩第三天,宣讀大行皇帝遺詔:“皇四子為人貴重,事朕以孝,政事皆好,堪膺大任”(蕭奭《永憲錄》卷一)。康熙安排的輔政大臣,沒有皇子胤禩和胤祥,但多了一個領侍衛內大臣馬爾賽。

    三是北韓李朝實錄,不認為胤禛至孝入選,而是因為康熙屬意胤禛之子弘曆,故而有立弘曆為皇太子的條件,才選擇傳位胤禛。

    最後公佈的康熙遺詔,洋洋灑灑,大體內容是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公佈的《面諭》的翻版。康熙說過如果沒有遺詔,便以面諭為遺詔。果然,這個被胤禛和日夜隨侍康熙身邊的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隆科多充分利用,整理、抄錄出一份新的遺詔。遺詔簽署時間為康熙臨終之日,較之於面諭,條理清晰,思路縝密,全然不像處在昏迷狀態中的康熙遺言。

    不僅如此,宣讀遺詔時,先有滿文版,漢文版沒有及時翻譯出來。無疑是臨時書寫,準備不充分。

    而滿朝文武心裡,都明白康熙生前屬意的繼承者為皇十四子、撫遠大將軍王胤禎。就連雍正生母德妃烏雅氏,對於大兒子的即位也是深表懷疑,故而對雍正尊其為仁壽皇太后採取了堅決抵制的態度,至死都不肯搬進例該皇太后居住的慈寧宮。

    對於這一切,雍正在遭到皇族宗室、八旗王公、勳戚後代及滿漢大臣的集體抵制下,不得不說是康熙一言定江山,使之被迫接受先皇的付託之重。所謂一言,即所謂的康熙遺言。

  • 5 # 不殺一人鳩摩智

    雍正派巴漢德龍,用血滴子暗算了大內第一高手韋公公。然後親手用朝珠勒死了偏心眼的康熙。之後命令隆科多改了遺照

  • 6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由於康熙帝子嗣眾多,再加上生前對皇太子兩廢兩立,導致太子之位懸而未決進而引發九龍奪嫡,其實這一切都是康熙的優柔寡斷所致與後來者並沒有什麼關係。

    關於雍正帝繼位的問題由於後世小說的描述導致許多人都潛意識的認為雍正帝繼位不合法,其實有些傳言稍微有點了解的都可以不攻自破,比如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將十改成於,要知道古文的於不是這樣寫的?

    還有說大臣篡改詔書等比如隆科多,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隆科多隻是一個統領,頒佈聖旨尤其是遺詔問題,隆科多不夠格。至於其他的也都經不起推敲。

    那麼問題來了雍正帝有什麼優勢呢?

    在我看來有三點,一是他的生母和養母都受康熙帝寵愛,二有一個好兒子弘曆也就是後世的乾隆帝,康熙帝很喜歡這個孫兒。三最重要的就是雍正帝本身表現亮眼,他善於韜光養晦,籠絡人心,對於康熙帝交給他辦的事都做的不錯。

    康熙帝又不糊塗,最後綜合考量之下雍正帝勝算最大。

  • 7 # 小崔說歷史LanyaLanya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首先,為什麼人們會對雍正皇帝繼承皇位一事眾說紛紜。這是因為,當時康熙皇帝兒子眾多,據史料記載共有24個,其中成年且具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有9個,他們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9人之間又分為3大黨派,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太子黨、四爺黨、八爺黨。太子自作自受被康熙廢了,太子黨失敗。接下來就是四爺黨和八爺黨的激烈鬥爭,四爺黨核心成員就是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最終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勝出。八爺黨核心成員主要有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四阿哥胤禵,最終在四爺黨的競爭中完敗。其餘的大阿哥胤禔自不量力且太過張狂,康熙根本就瞧不上,眾兄弟也瞧他不上;三阿哥胤祉比較清高,專注學問,對皇位不甚感興趣,在三黨之中,誰也不去依附。這兩位在爭奪皇位中的影響和可能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清代康熙朝九子奪鏑事件,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皇位鬥爭最為激烈,爭鬥時間最為長久,社會影響最為深遠。所以自清代康熙朝中後期以來至今300多年,關於雍正繼承皇位的歷史真相就一直眾說紛紜,既是歷史領域專家學者研究爭論的重點焦點,也是文學藝術領域演繹歷史故事的重要題材。

    下面來說一下雍正繼承皇位到底是奉詔繼承,還是逆取上位。

    關於雍正繼承皇位,主要有三種說法:一種是奉詔繼承,另一種是矯詔繼承,還有一種是無詔繼承。

    這三種說法,各有各的道理和解釋。但以我看來,還是第一種奉詔繼承說比較靠譜。《清聖祖仁皇帝實錄》記載,康熙61年年底康熙皇帝病重期間,曾將三阿哥胤祉、七阿哥胤佑、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二阿哥胤祹、十三阿哥胤祥,以及隆科多等少數幾個心腹大臣召集至病榻前,交待: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另外 一個有力證據即是現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康熙遺詔》,遺詔上面寫得和上述康熙在病榻前的交待一模一樣: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關於第二種說法矯詔(也即篡改遺詔)繼承說,本人認為不成立,也經不起推敲。此說法主要說的是,皇四子胤禛將康熙遺詔中“傳位十四子”這句話篡改為“傳位於四子”。要知道,在清朝,朝庭公文一般都用滿、漢兩種文字行文,不用說遺詔這樣極其重要的公文了。漢文行文方式將“十”字改為“於”字尚可能讓人相信,那滿文呢,是沒法進行這樣的篡改的。因此,這種說法基本上就只是一個傳說而已。

    至於第三種說法無詔繼承說,與其說是太子黨和八爺黨在皇位鬥爭中失敗後的一種情感發洩,還不如說是造謠蠱惑人心更確切一些。我們普通小老百姓在於人爭鬥中落敗還心生不滿,心說勝者一方的壞話呢,何況是皇子之間皇位鬥爭這樣天大事情呢。

  • 8 # 桃花一簇開無主

    雍正是一位奇皇帝,死亡有謎,繼承皇位更是有謎。

    傳位於四皇子和傳位於十四皇子,眾說紛紜。

    但是,有點漢字功底的人都會對這種說法持有懷疑態度,因為,“於”的繁體字是“於”。這個於是沒法加一橫或者一豎來改動的。

    所以,這種改動說顯然有問題。

    但是,這並不是說明這個皇帝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從陰謀論角度出發,沒有了改字說,還有謀篡說,還有矯旨說等等呢,總之,欲加之辭何患無證?

    歷史到底如何?我們未來人無從知曉,只能從紛亂的歷史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偷窺一二。

    康熙兒子中有誰能當皇帝?

    康熙的子女很多,兒子據說有35個,活下來的有24個。

    康熙死的一手,老二十後面的都是10歲左右,即使十分聰明,也是不可能當皇帝的

    所以,繼承者只能在前面那些成人中考慮。

    其中,比較火的有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後面還有七八九十,十三十四等等。

    大阿哥胤褆,母親是惠妃,幼年頗為聰穎,很受康熙喜愛。26歲,受封為直郡王。明珠是他的舅舅。故而捲入了明珠和索額圖的朋黨之爭。後來由於整蠱太子,被軟禁。早早退出。

    二阿哥胤礽,皇后嫡子。生下了皇子胤礽,一週歲的時候就被其冊封為太子。可惜是當太子時間太長了,以至於牢騷太多,最後被廢。

    三子胤祉是文學家和藝術家,對皇位不敢興趣。

    四阿哥胤禛就是雍正,五阿哥無心,六阿哥早夭。

    七子胤佑無心。

    八阿哥胤禩有心,樂善好施,精明強幹,人稱“八賢王”,是雍正的最大對手。

    九阿哥胤禟自幼聰明好學,嗜好讀書,善騎射,心眼多。

    十阿哥莽撞型,不受待見。

    十一阿哥夭折,十二阿哥心胸開闊,淡功名利祿。

    十三阿哥胤祥性格開朗,為人謙和,頗具俠義風範,自幼與雍正交好。但是也由於莽撞,不被康熙列為候選。

    十四子胤禵跟雍正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能力出眾,很受康熙重視。

    其他阿哥都比較小。

    看來雍正的主要敵人就是八阿哥和十四阿哥,所謂九子奪嫡,實則三個而已。

    這其中,八和十四是一夥,老八是頭目,所以也是最有可能繼承大統的。

    但是,為啥康熙沒有選擇他,選擇了雍正呢?

    為啥沒選擇老八和老十四

    老八倒黴就在於名聲太好了,太愛惜羽毛了,讓康熙看著不爽,認為這個孩子心眼不正

    當然,老八都底心是否正,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了。

    老十四後期深受康熙重視,但是也沒有笑到最後。康熙死的時候,老十四傭兵在外,這就十分奇怪,若是康熙喜歡他,有意讓他繼承大統,應該放在身邊啊。所以看來康熙對他還是當成了一個將才,而不是帥才。

    這樣,只有冷麵王爺雍正在了,不給他,給誰呢?

    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運氣吧

    個人認為,這三個都可以當皇帝,三選一,只有運氣,這運氣就在康熙的腦袋裡。

  • 9 # 驢和熊貓

    公元1722年,一個寒冷的冬夜,此時的清朝老百姓們並不知道,一場驚天動地的變故即將發生。就在這天夜裡,康熙皇帝駕崩了,7天之後,遺詔公佈皇四子胤禛被確立為新皇帝,即雍正皇帝。

    雍正繼位,讓清朝宮廷內外動盪不已,雍正皇帝是合法繼位還是陰謀篡位,成為驚動朝野的一大疑案。而且,對這件事的質疑,直到今天也仍為平息。那麼,雍正皇帝真的陰謀篡位了嗎?

    康熙六十一年12月20日,清聖祖玄燁去世,七天後,皇四子胤禛繼位,並改年號為雍正,即清世宗。不久,有關雍正篡位的傳說就開始流傳。說是胤禛將康熙皇帝傳位遺詔中,傳位十四子篡改為傳位於四子,這才得以登上皇帝的寶座。

    對胤禛繼位的具體過程,則各有各樣的說法。有的說,篡改康熙詔書的事是胤禛親自下的手;有的說幫助篡位雍正篡位的是當時的步軍統領隆科多;有的說,康熙帝剛駕崩,隆科多趕緊從“正大光明”匾後取出秘藏的詔書,把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有的說隆科多手裡捏著遺詔秘而不發,等康熙短期後再假傳聖旨立了四皇子胤謓;也有的說,篡改遺詔的是當年的川陝總督年羹堯,並說胤謓是他的母親和年羹堯的私生子;還有的說,雖然與篡改遺詔的事沒有直接關係,但也對胤謓十分不利,那就是康熙帝是被胤謓毒死的,康熙在暢春園病重時,皇四子胤禛進了一碗人參湯,康熙喝完就歸天了。如此種種,到底是真是假?

    其中有一些關於雍正篡位的說法顯然是荒謬的。比如說胤禛是年羹堯的私生子,事實上,胤禛的年齡恐怕比年羹堯還大。還有,隆科多從“正大光明”匾後取出遺詔也絕對不可信,把遺詔藏在“正大光明”匾後的做法,是雍正以後才開始的。

    清代宮廷的奪儲鬥爭,一向十分殘酷激烈。康熙帝22歲時就立了二皇子胤礽為太子。後來,胤礽驕橫跋扈,揮霍無度,並在朝廷裡結成太子黨,對皇權構成威脅。所以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第一次廢太子,康熙廢太子後,皇子們爭奪太子之位的鬥爭愈演愈烈,康熙帝為制止這種情況,第二年不得不重新立胤礽為皇太子。但三年後,由於太子黨的威脅,康熙帝再廢太子,並傾向於從皇三子、皇四子和皇十四子中選繼承人。

    胤禛經歷這樣的爭鬥,深知皇權交替是關係到政局穩定的大計,經過深思熟慮,他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如何秘密立儲?就是當朝皇帝生前不公開宣佈皇太子的人選,而是親自將欲立的皇太子名字寫好密封於匣之中,遺詔由兩份,一份放在皇帝身邊,出行是隨身攜帶,另一份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待皇帝駕崩後由軍機大臣等共同開啟再公佈。清朝共有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四位皇帝透過秘密立儲,此舉成了清朝皇室家法,從此清朝歷史上再沒發生過公開爭奪太子位的宮廷鬥爭。

    所以說,隆科多從“正大光明”匾後取出遺詔,顯然是後人附會編造的。

    有的傳說則不實的可能性比較大,比如說篡改的說法。康熙帝詔書中漢文的“於”字是繁體字,同時更有滿文,想改詔書並非將“十”改成“於”這麼簡單。康熙帝的傳位遺詔儲存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還拿出來展覽過,遺詔用漢、滿、蒙三種文字書寫而成。關於傳位遺詔是這樣寫的: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這裡根本沒有傳說中“傳位於四子”的那個最關鍵的“於”字。而皇四子的“皇”字也顯然不可能是從“十四子”塗改而來,何況前面還有“雍親王”的字樣,所以篡改遺詔的說法不能成立。

    到目前為止,根據已經掌握的史料,雍正篡位是沒有的事,,雍正繼位是非常符合禮法的。至於有的學者對史料本身有懷疑或者有不同的判斷,那只是一家之說而已,證據是不充分的。

    歷史功功過過終究過去了,回看雍正皇帝的一身也是政績無數,為王朝穩定和繁榮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雍正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維護社會公平,保護底層百姓的利益。雍正皇帝首推掛官紳一體,意思說呢官員也需要納稅,這在歷史上是前無古人的,面對官宦的抨擊,雍正始終堅持這份魄力,果敢著實讓人佩服。

    雍正皇帝還做過一壯舉,那就是廢除人頭稅,按土地的面積納稅,這就意味窮人的負擔大大被減輕,相反也極大的觸犯了富人的利益,這項納稅政策也為清王朝積累了深厚的經濟實力。雍正皇帝的改革處處觸犯的都是官僚,富人的利益,改革的艱難性可想而知,可是雍正敢於這麼做,並且成功了,就這點來說十分讓人佩服。

  • 10 # 源稚生

    歷史上,雍正帝繼位有很多說法,眾說紛紜,有人說雍正帝繼位是合法的,也有說是篡位,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

    事實上,遺照是雍正帝上臺後公佈的,而且清朝皇帝遺照分滿漢版本,不會存在篡位,改遺照一說。

    事實上,康熙帝準備傳位於雍正,是有諸多徵兆的。

    ‖康熙帝為雍正繼位做鋪墊

    “康熙六十年正月,命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皇十二子貝子胤祹、世子弘晟以御極六十年,告祭永陵、福陵、昭陵。”“十一月帝不豫,駐蹕暢春園。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康熙登基一甲子六十年之重大祭告先祖非同一般,派遣雍親王胤禛主持,這是有重大的意義的。在古代也只有帝王繼承人才有機會祭天告祖,康熙帝此舉意在為雍正帝鋪路。

    ‖康熙帝考慮全域性,不公佈儲位意在保護繼承人

    三月“大學士王掞密奏請建儲,至是監察御史陶彝、任坪、範長髮等人曾疏請建儲,帝不悅,並掞切責之。諸王、大臣奏請治大學士王掞罪,帝赦不治。”這是康熙安排接班人的佈署跡象之一,畢竟皇十四子胤禵尚且領兵在西北,一旦提早公佈,易生事端。

    ‖委任年羹堯重任,意在防備

    “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命撫遠大將軍胤禵復往軍前。十月,命雍親王胤禛率弘昇、延信、孫渣齊、隆科多、查弼納、吳爾臺察閱京師通州倉廒。”“五月壬戌,命撫遠大將軍胤禵移駐甘州。以年羹堯總督四川陝西,色爾圖署四川巡撫。”康熙以皇四子雍親王胤禛之親信年羹堯箝制皇十四子胤禵的軍後補給已然成形。

    康熙駕崩前祀天仍然未派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代祀,更未召皇十四子胤禵返京,此時康熙意欲傳位於雍親王皇四子胤禛已然十分明顯。

    總而言之:由於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作為正史來說肯定是說康熙遺詔由後來的雍正皇帝繼位,但是失敗者通常都是不甘失敗的,會在後來奮起反抗,反抗的其中一個途徑就是質疑當朝皇帝繼位的合法性,於是就出現了篡改遺詔等等事件。

    值得說明的是“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三個,一是繁體漢字不好改,二是滿文不好改,三是皇子都稱皇某某子,也沒有辦法修改,雍正帝繼位應該是合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記憶體是及時清理好還是定期清理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