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品三寶
-
2 # 朵老師英語課堂
我來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5歲半,尚處於一個既對家長有依賴,又有了自我獨立意識、想要獨立自由的矛盾階段,家長應抓住這個時機,反省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育方法策略,對孩子的行為習慣予以糾正。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我給出以下建議:
首先,家長“愛”孩子要適度,避免出現兩個極端:過度溺愛孩子與忽略孩子。1. 過度溺愛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都深愛自己的孩子。然而,如果家長溺愛孩子,不給孩子立規矩、講原則,孩子在家是“小皇帝”,那麼孩子到了學校,對自己的行為也會沒有約束,違反紀律、犯錯就成了家常便飯,如此以來,在學校肯定會常受到批評。
2. 忽略孩子
很多家長忽略這一點。因為工作等諸多原因,不能或者極少陪伴孩子。這也極容易導致孩子做出反常舉動。從心理學上講,5歲半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注。如果父母長期因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冷落他,他就極有可能做出一些反常的事情來引起家長的注意。實際上,孩子並非壞孩子,是家長忽略了孩子的內心需求。
從事教育多年來,見過形形色色的學生,也與其他老師朋友探討過,總結出來一條規律,就是那些不服管教,自暴自棄的學生,要麼是從小溺愛過度,要麼是留守兒童或者來自離異家庭。
其次,巧用教育心理學中的“強化原則”,抓住時機誇孩子,讓孩子重建信心。孩子經常受到批評,極容易在內心形成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是一個壞孩子。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強化原則”。具體做法就是:當孩子有正確行為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誇孩子,這樣能夠促進孩子下一次做出另一個正確的行為,從而一步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家長要理性的看待孩子每個階段出現的問題。這段時間不守紀律,經過糾正很可能下一個階段就成為一個好孩子,更何況5歲半的孩子,可塑性還很強。所以,平時要及時抓住孩子身上的優點,對孩子的正確行為及時讚賞,巧用心理學的“強化原則”。
最後,建議家長與孩子共同建立“成長記錄卡”,家長以身作則,嚴格監督。家長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與孩子共同建立“成長記錄卡”,將孩子平時需要遵守的紀律和規則都列在卡片上,然後貼到孩子的書桌旁邊,這樣便於時時提醒孩子。在實施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嚴格監督。
總結總之,孩子形成一個壞行為很容易,但是想改掉這些行為,需要家長與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改變的過程,要讓孩子的一個個好的行為堅持下來,慢慢地,好行為成了好習慣,慢慢地,好習慣形成了好的品格,再堅持下去,將還給您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
3 # danny老師
5歲半的孩子,在7歲前,沒有紀律不是大事。
爸爸媽媽需要做的只有兩步。
一、反省自己
想想從2歲到現在,三年多的時間,你們做到了哪些?做到一件得1分,滿分為10分,自己評測吧:
【不管多忙,幾乎每天都抽時間陪伴】
【能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孩子相處】
【每次孩子說話都會耐心地聽完】
【經常和孩子有習慣性的親密接觸】
【每次答應孩子的事都能做到】
【瞭解孩子的需求,不盲目溺愛】
【不在別人面前批評、打罵孩子】
【尊重孩子,孩子遇到事情會主動訴說】
【平日裡一直都有注意言行舉止】
【和幼兒園老師經常溝通並配合園方工作】
二、建立規則不妥協
1、家裡不要有模糊不清,猶豫不決的規定,設立紀律一定要明確。比如,明明說了10點要睡覺,或者7點起床上學,但父母怕對孩子太嚴格不好,就變成了“儘量”、“如果可以儘可能”……這樣的結果會讓孩子不堅定,往往就會不遵守紀律。既然要定紀律,就不要有這樣的模糊界限,一定要清楚。
2、在執行某些紀律時,可以讓孩子有代替品。比如孩子在客廳裡丟球,你可以跟孩子說,爸爸媽媽可以陪你到樓下丟球。這樣孩子能體會到,不是沒有玩的權利,只是不能在家裡丟球,他就容易遵守規定了。
3、要尊重孩子,他有想法的時候要理解和支援。紀律主要的是作用,不是限制他的想法,是減少他那些不被允許的行為。比如你跟孩子說晚上8點後不能吃冰淇淋,孩子很排斥這個規定。不要責怪孩子,允許他表達達想法和不滿,再去溝通,甚至這時可以一起訂製家裡的規矩。
4、不能因為孩子不成熟的情緒讓步。在適應過程中,孩子肯定會有怨言和怒氣,你要寬容地去安撫慰孩子,但在行為上卻不能讓步,溺愛容易讓你失敗,孩子以後更不會再輕易遵守紀律了。
5、不要輕易將威脅和懲罰掛在嘴邊,而是要學會心平氣和與孩子溝通,講解,鼓勵並引導他們去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最後,爸爸媽媽要知道,每個孩子的性格和心智不一,不能一概而論,父母要透過觀察、溝通,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才是保證孩子加強紀律的基礎。
回覆列表
首先,孩子 才五歲,還在處在懵懵的年齡,這個年齡要改正,還是能教育好的。第一,首先你得先立規矩,從培養良好的習慣開始,在立規矩時要求要講明,合理,要堅持,不能動搖,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家長還要跟老師積極的配合,培養遵守紀律的習慣第二,如果給孩子制定了規定,孩子犯了錯,就會讓他們承擔,他們該承受的責任跟後果,做父母的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因為心疼而不懲罰他們,第三,要多去陪伴孩子,發現孩子的缺點跟優點,如果是缺點的話,要慢慢的去跟他一起去改變,優點的話,要好好的鼓勵,小孩子都喜歡得到別人對他的肯定和鼓勵的我認為在管教孩子上必須得狠心,狠下心來管教孩子才是對他們負責任的行為,要想管教好孩子,必須在12歲之前,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嗎,“六歲前父母說的話是黃金,12歲後說的話是垃圾,”倘若“說”去管就不行,那麼我們可以實習懲罰,但並不是說要你狠狠的去打他,而是要讓孩子懂得做錯事情,會受到懲罰的,從而形成的規矩,我是三寶,希望回答你能滿意,請看我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