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範煒

    他不過是封建社會的一個小太監。這個太監生於1868龍年,卻死於1896年。這短暫的28年裡,他到底遭遇了什麼?陸游說過“位卑未敢忘國憂”,這個來自北京昌平28歲的小夥子做到了!他只是個太監,但又是最有骨氣的太監! 他就是寇連材

    寇連材是個農村人,但是也讀過幾年書。在人生的前22年裡,他其實已經結婚生子。可是23歲那年,父親的含恨離世,讓他徹底崩潰。因為地主欺負老百姓,父親替他們出頭打官司,卻因地主和當官的勾結,父親反被誣陷,最後把家裡的地都罰光了......

    日漸窘困的家境,他得想辦法謀生,最後他鋌而走險進宮當了太監。付出這麼大的代價,自然不只是為了生計,只有進宮,只有接近權力的核心,他才有機會伸冤報仇鳴不平!

    寇連材正處在清朝光緒皇帝在位時期,光緒帝比寇連材要小3歲,光緒帝時期發生了很多大事,比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

    寇連材進宮後透過關係成為梳頭房太監,慈禧是個愛美的女人,她日常的穿衣打扮是個“大工程”,而對付這麼難伺候的人必須要聰明、還要謹慎、還要細心,寇連材有幸被慈禧賞識到了。要說這細心又聰明的太監,必須提到李蓮英,不過他此時已經43歲了,慈禧自然更喜歡寇連材這個20多歲的年輕小太監。

    寇連材逐漸成為慈禧太后的心腹,他被慈禧專門安排到光緒帝身邊當眼線。明著伺候皇帝,實則是替慈禧看著皇帝。不過這當“間諜”的差事竟成就了一個英雄!

    寇連材跟在光緒帝身邊的日子裡,他感受到的並不是一個不作為的傀儡皇帝,光緒帝雖然被慈禧太后長期壓制、沒有實權,但他以國家社稷為重、支援變法維新、不輕易妥協的認知,和寇連材的價值觀是相同的。

    寇連材讀過書,深明大義,為人又耿直磊落,是個有正義感的青年。他慢慢發現慈禧是個只為滿足自己無止境私慾,一味搜刮民脂民膏享樂的女人,反倒同情光緒帝,他的做法才深得民心,雖然自己是慈禧的眼線,但他總是暗中掩護光緒帝,更是把慈禧做的一些不恥勾當告給了光緒帝。

    後來,寇連材又被慈禧調回來繼續伺候她,可是這時候的他對慈禧更加討厭,越相處越生氣,小事可以忍一忍,但是上升到國家原則問題上,寇連材實在忍不了了!

    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支援康有為等人變法主張,反對割讓土地,可是慈禧太后堅決反對變法,還下令讓清政府趕緊籤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不是在賣國求榮嗎!

    眼看著自己國家的領土要被外人奪走,寇連材決定冒死進諫!他當時就跪在慈禧太后的床跟前,一邊哭一邊說,你老人家不能再這麼任性了,就算不為祖輩考慮,也要為你自己考慮,再這樣下去,國家會大亂的!可是慈禧並未被觸動,她直接讓人把寇連材轟了出去。

    寇連材並沒有放棄,為了國家,他選擇再次上書進諫!這次他更是鐵了心,專門請了五天假,其實是回去交代後事!和鄉親們道別、給親人留下家書、把自己攢下的錢全都分給別人......他的內心有多痛苦,就有多堅定!

    萬事俱備,他把自己寫的奏摺給了慈禧。奏摺上寫的什麼?

    要求慈禧把朝政大權還給光緒帝;不要把用在刀刃上的錢用來蓋圓明園;

    不要幽禁皇上;要多關心最近發生的水災;

    立即停止修建頤和園,你怎麼能擅自動用海軍軍費修建;

    趕緊贖回被日本人佔領的臺灣,即使賠錢也絕對不能割讓土地;

    不要再任用阿諛奉承的人而撤掉正直的大臣們了;

    皇上沒有子嗣,請選擇一個賢能的人當太子

    這些話每一條都能把慈禧氣個半死,而這些話竟然又是從寇連材他一個太監口中說出來的,簡直就是不想活了!慈禧太后立馬就把他抓起來審問,慈禧剛開始還懷疑寇連材是受人指使,但是寇連材把奏摺上的內容一字不差地複述出來,他很磊落,是他做的他絕不誣陷別人!最後,寇連材被拉到菜市口殺了......他的罪名是“私通宮外,洩露宮內事”。

    據說,寇連材死的時候非常冷靜,他朝著皇宮的方向拜了九頭,又向家鄉的方向跪拜,然後說了一句話:“如此足千古了”。

    是的,寇連材是個太監,但也是個千古英雄!捨生取義、身“殘”志堅、位卑卻未敢忘憂。在國家面前,他選擇了冒死進諫!愛國是一種勇氣,更是刻在他骨子裡的責任心,他的心如明鏡,他的選擇光明,他是偉大的民族英雄,是閃著人性光輝的“烈士”,警醒了無數後人!

  • 2 # 秉燭讀春秋

    晚清太監寇連材是北京昌平人,15歲淨身進宮當了太監。在古代,只有窮人的孩子為了活命才做太監。比如安德海、李蓮英、魏忠賢、王振等人,這些人之前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其實不難理解,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孩子,誰捨得割掉小雞雞進宮伺候人呢!

    唯一和這些太監不同的是,寇連材沒有像以上這幾個太監禍國殃民,也沒有這幾個人的榮華富貴。儘管他有能力實現這一切,但他選擇做了一顆流星,擊穿了慈禧黑暗的統治,震撼了人們的心靈,閃耀著一顆平凡而偉大的愛國情懷,很好詮釋了“位悲不敢忘國”的古訓,以至於革命先驅梁啟超稱其為“烈士”,寇連材到底做了什麼事呢?

    ▲寇連材

    話說寇連材15歲進宮後,由於機靈人又長得俊俏,慈禧就把他留在了身邊,和安德海、李蓮英一起成了慈禧“御用”梳頭師。

    寇連材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是很聰明。有道是“宰相府裡三品官”,寇連材在慈禧身邊日子久了,他沒有鑽研如何奉迎拍馬屁這一套,而是關心起了國家大事。

    看到大清黑暗腐敗,上層勾心鬥角。慈禧專權誤國,荒淫奢侈無度,他就勸諫慈禧要以祖宗大業為重。以國事為重。慈禧聽了,以為他就是一個小孩子,除了對他呵斥幾句外,並沒有往心裡去。反而越來越喜歡他,估計就是覺得他挺逗的,一個太監不研究“美髮”研究起了“政治”,有點另類。

    不久,慈禧提拔他當了奏事房的太監,派他去伺候光緒,實際就是讓他監視光緒一舉一動。

    ▲慈禧

    在光緒身邊兩年期間,他接觸了一些進步人士,尤其維新派中的領袖人物康有為和梁啟超,同時瞭解了一些國家“變法圖強”的大事。這時候他看到慈禧監禁光緒,千方百計破壞維新變法。寇連材對國家前途憂心忡忡,決心再次勸諫慈禧。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這一年寇連材18歲。進宮三年來,他也知道了宮中一些祖制,其中知道“太監不能幹政”這一古訓,慈禧臨死前都把這條寫成了遺詔,可見對這一規定的重視。

    寇連材明白勸諫有被殺頭的危險,但國家滿目瘡痍,作為一個“愛國青年”豈能袖手旁觀,【“國家興旺,匹夫有責”】“未悲不敢忘國”雖然我人微言輕,這麼多太監渾渾噩噩,苟且偷生的活著,我寇連材做不到!

    他進行了長時間的思想鬥爭,然後毅然走進了慈禧的房間。寇連材跪在慈禧面前痛哭不已,聲淚俱下地說:

    “國危至此,老佛爺即不為祖宗天下計,獨不自為計乎?何忍更縱遊樂,生內變也!

    慈禧一聽,以為他又犯小孩子毛病,大聲呵斥道:“小毛孩子,你懂個屁,滾出去”。寇連材只好退了出去。

    寇連材看勸諫不能起到任何效果,第二天就請了五天假,他回到家中,看望了雙親,然後把積蓄都給了弟弟,囑咐弟弟照顧好父母。

    第六天他仿照宮中大臣上書的樣子,寫了一篇奏摺,決定冒死上諫。摺子上共有十條:

    請太后歸政於光緒;不要幽禁光緒;要顧及京師特大水災,立即停止擅自動用的海軍軍費去修建頤和園;贖回被日本佔領的臺灣,寧可賠款,不可割地;不宜去掉忠直之臣而專用阿諛奉承之人;皇帝沒有後嗣,請擇天下之賢者立為皇太子等。

    奏摺送了上去,慈禧一看勃然大怒,這些都觸動了她的利益,尤其歸政這一條,這是所有人不敢說的話。慈禧幾乎要被氣樂了。寇連材吃了熊心豹子膽了吧!

    但是轉念一想,一個小太監能有這水平,不是說奏摺寫的多規範,而是這些內容就像重磅炸彈。講真奏摺錯字很多,文理不通順。慈禧想到是不是背後有人指使,尤其是光緒,梁啟超……

    慈禧想到此,傳喚寇連材,拿著奏摺質問寇連材:“此折,爾所為,爾為人使?意思是說“誰指使你這樣做的?”

    ▲寇連材

    寇連材斬釘截鐵地說:“乃奴才所為也”不信我背給你聽。結果寇連材一字不漏的背下了奏摺內容。慈禧方才確信是他所為。

    “爾不知祖制,內監不準言政事乎?”寇連材朗聲說道:知道,國家到了滅亡地步,我無能改變一切,吾何惜此頭”寇連材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腦袋。你不怕死?慈禧氣急敗壞的嚷道:“怕死,拼死而上也!

    慈禧像鬥敗得公雞,揮揮手,命刑部砍了寇連材,這一年他18歲另2個月。

    歷史上的太監很多,像安德海、李蓮英、魏忠賢、趙高之流,為了自身利益,充當皇帝的奴才,不擇手段的殘害百姓。而像寇連材這樣的“愛國”太監幾乎鳳毛麟角,他完全可以過得很好,但為了國家,他捨棄了一切。他是歷史上最值得尊敬的太監。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刪。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 3 # 歷史品讀君

    如題所問,我覺得應該先了解一下,寇連才是何許人也,有何不同?

    寇連才,直隸昌平人,是晚清時期慈禧身邊的太監,十五歲入宮,到從容就死,年僅十八歲。

    之所以說不同於其他太監,主要是體現在寇連才心懷國家,冒死上奏的事蹟。由於他為國為民請命的義舉,雖最終被斬,但是其感人的事蹟,被有良知的華人所稱讚,其中也包括梁啟超,感其義舉,稱其為“烈士”。

    延伸解讀:

    作為慈禧喜愛的小太監,為什麼會斬殺寇連才呢?

    那是因為,寇連才的冒死奏摺中,提到的內容,直戳慈禧的玻璃心。

    引:■奏摺共有十條:請歸政皇上;請勿再修圓明園以幽皇上,請止宮中演戲;請廢頤和園;請準皇上回宮辦事;請革李鴻章的職;請續修戰備與日本決戰,等等。最令人驚奇的是最後一條,說皇上至今還沒有生兒子,請仿照古代堯舜的做法,選擇天下最賢德的人,立為皇太子■

    可以說條條戳心,那慈禧被氣個半死,即刻下令,交刑部問斬。

    寇連才作為太監,冒死進諫,他那略帶土氣的言詞,顯得那麼的有力量,值得尊敬的人。

  • 4 # 歷史課課代表

    在中國歷史上,如果皇帝將君主權利賦予一部分給自己的家奴-宦官,那麼就會出現宦官專權的現象。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為吸取歷代宦官干政的教訓,曾禁止宦官識字,並在宮門口樹立石碑,以此來警示後代的子孫帝王,然而明朝非但沒有因此杜絕宦官干政弄權的現象,明朝反而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繼東漢、唐朝以來宦官干政最嚴重的朝代之一,朱棣因奪帝位時有助於宦官,所以將宦官視為親信,並設立東廠,讓宦官主持。這也為日後宦官宦官專政提供了條件。

    然而明朝的宦官專政始於英宗時期的王振,後又有憲宗時期的梁芳、汪直,武宗時期的劉瑾為首的“八虎”,熹宗時期的魏忠賢更是以號稱“九千九百九十九歲”而讓明朝的宦官專權達到了頂峰。最為諷刺的是崇禎煤山自縊時,身邊跟隨的是一個叫王承恩的宦官。明朝那些咒罵了宦官二百多年的知識分子官僚大臣並無一人隨從……

    清朝建立後,有感於明朝的宦官之禍,對宦官進行了嚴厲的控制和打壓,康熙帝曾親口說宦官為“最卑賤之人”直到咸豐帝駕崩。宦官這種戰戰兢兢的日子才開始結束。辛酉政變後,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兩宮垂簾聽政,宦官安德海因在辛酉政變中冒死為承德和京師的兩宮太后和恭親王捎信而獲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同治初年,安德海十分跋扈,有時甚至不把慈安太后和同治帝放在眼裡,而唯慈禧馬首是瞻,更為離譜的是,他竟然以為太后購置龍袍為藉口,私自乘坐龍舟沿著運河南下出京,這是清朝祖制嚴禁的,龍舟行至山東境內,山東巡撫丁寶楨將其擒獲,並且上奏兩宮太后,當時慈禧抱病,東太后慈安獨自主持朝政,慈安太后立命丁寶楨將其就地誅之。一時間朝野稱快!安德海之後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李蓮英了。期間還有個比較出名的,就是把珍妃扔進井裡的二總管崔玉貴,再後來就是隆裕太后時期的小德張。

    至於寇連才(很抱歉我實在沒有找到一張他的畫像或者照片),本來是深宮中一名默默無聞的宦官,因為梳頭好,人勤快,很得慈禧太后的喜愛,升他為奏是房太監,並派他去伺候光緒皇帝。實際是為了監督光緒皇帝,然而他並未成為慈禧的心腹,為並未監視光緒皇帝。反而他卻因目睹了慈禧太后獨攬朝政、虐待光緒而十分憂慮,冒死向慈禧進諫,慈禧大怒,讓人將寇連才移交刑部,按律處斬,可憐寇連才年僅十八歲……寇連才是清末內監中唯一關心國家大事冒死哭諫的忠臣

  • 5 # 文史磚家

    滿清入關後吸取明朝的教訓,嚴禁太監干涉朝政,否則將判處極刑,由是宦官干政的現象近乎絕跡。不過,在慈禧太后執政期間,卻有一位太監公然上書言事,雖然事後遭到處決,但其行為卻得到很多有識之士的讚許,這在宦官干政史上屬於極為罕見的現象。這位經歷傳奇的宦官,便是寇連材。

    寇連材出身於順天府昌平縣,本是一名安分守己的農民,家境雖然一般,但生活基本上算是過得去。某年,寇連材的父親因爭田界跟地主打官司,結果卻丟掉賴以生存的田地,悲憤之下竟然尋了短見。寇家連遭大難,便無法繼續生活,迫使寇連材進京討生活,結果不知何故,竟然入宮做了太監。

    寇連材雖然入宮很晚,但由於聰明能幹、做事謹慎,且頗通文墨,所以很快便在宮中混出名堂,成了慈禧太后身邊的梳頭太監,極受主子的喜愛。不僅如此,由於寇連材經常奉命去服事光緒帝,而且辦事很得力,時不時也會受到皇帝的賞賜(“素嫻文墨,為兩宮所賞。”見惲毓鼎《澄齋日記》)。在帝后矛盾極深的後宮,寇連材竟然能讓二人都喜歡自己,可見有其過人之處。

    不過寇連材雖然是宮中的“大紅人”,但跟李蓮英等人不同,勢雖然去了,但在鄉間養成的耿直敢言性格,卻並沒有丟失。時值清朝末季,內憂外患越來越嚴重,中國有被瓜分豆剖的危險,但慈禧太后卻依然過著奢靡無度、張揚跋扈的生活,令極富正義感的寇連材看早眼裡,心中是萬分焦急。

    甲午戰爭後,清廷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不僅將遼東半島、臺灣拱手讓與日本,而且還要賠償給對方2.5億兩白銀,一時間群情激憤,上書言事者極多。寇連材因受康有為等人“公車上書”的影響,在委婉勸諫被太后責罵的情況下,最終決定上書言事,以“死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寇連材瞭解宦官干政必遭極刑的祖訓,很清楚這是一次有死無生的舉動,但既然選擇了為民請命,便決定殺身以成仁。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寇連材一口氣請了五天的假,在這段時間裡,他除了跟家人、同僚訣別外,便集中精力繕寫奏摺。二月十五日,寇連材將寫好的奏摺呈遞給慈禧太后,果然“成功”地將對方激怒。

    關於寇連材奏摺中的內容,各家描述大同小異,按照史官惲毓鼎的記載,其內容有十條:一,頤和園不宜駐蹕;一,停止勘修圓明園工程;一,不宜使皇上日近聲色;一,請立皇子;一,李鴻章不宜出使外洋;一,武備廢弛,沿邊請練鄉團;一,停止鐵路工程;一,鑄行銀元;其餘二條不得其詳(見《澄齋日記》)。

    從內容來看,寇連材的觀點了無新意,甚至可以說顯得空洞,跟“公車上書”的水平差的太多。然而在慈禧太后眼中,奏摺的內容並不重要,關鍵是寇連材作為低賤的奴才,竟然敢冒犯的祖訓,公然向她挑釁,實在難以姑息。果然,慈禧太后下令,以“內監言事者斬”的朝例,加上“私通宮外,洩露宮內事”的罪名,下令把寇連材送交刑部,並即刻予以正法。

    寇連材上書後的第三天,便被押赴菜市口刑場處斬,一時間觀者如堵。臨刑前,面對劊子手寒光閃閃的屠刀和攢動的人群,寇連材神色鎮靜地整好衣冠,朝著紫禁城方向跪拜九次,然後又向故鄉叩頭,坦然說道:“我雖然是一個太監,但今日上書言事完全是出於忠君愛國之心,就算是被砍頭,也無愧於祖先的教誨了。”隨即,寇連材引頸就戮。

    奏上,太后震怒,謂祖制宦官不許干預國政,立予斬決。至市,索袍褂著就,向東拜別祖塋及老母,雲:“我雖系內監,然所陳諸事皆忠君愛國之心,即駢首市曹,亦可見祖宗於地下。”帖然就戮。引文同上。

    寇連材遇難後,為之惋惜、謳歌的官員士大夫很多,除上文提到的惲毓鼎外,還包括內閣中書汪大燮、直隸總督王文韶、福州將軍裕祿等人,可見其影響力之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梁啟超,他在《戊戌政變記》中專門為寇連材立傳(《烈宦寇連材傳》),並讚揚他是“烈士”,可見對他的推崇之深。

  • 6 # 歷史百家爭鳴

    寇連材,是慈禧身邊的太監,因做事能幹,頗受慈禧喜愛。可寇連材不同於李蓮英,他幹過不少讓人拍手稱快的事,連梁啟超都稱他為“烈士”,那他做過什麼事情?

    寇連材,雖說是位太監,但這太監的覺悟與別的太監不同,他頗有憂國憂民的姿態。當時,慈禧派寇連材去監督光緒,讓他把光緒的一言一行都向她彙報,可寇連材是有憂國憂民的心,他一看慈禧獨攬大權,排擠光緒,覺得這是禍國殃民,就暗地裡與光緒交好,並冒死向慈禧進諫。甲午戰爭中,中國遭遇大敗,而慈禧還是沉迷於享樂之中,寇連材就冒死向慈禧進諫,說國家已經到了如此危亡時刻,請求慈禧多做打算。但慈禧對寇連材沒有理睬,將寇連材趕了出去。雖然寇連材被趕了出來,可他心裡一直不服氣,覺得國家到了如此危亡時刻,他雖說是位太監,可他心裡還是心懷國家,他便寫了一封奏摺,裡面寫下了十條內容,包括勸慈禧不要專權,應當任用賢臣,多花錢在軍備上等等。可慈禧怎麼聽得下去一個太監的話,慈禧一看寇連材一個小小的太監都敢這樣說,就以以“內監言事者斬”的朝例,加上“私通宮外,洩露宮內事”的罪名,下令把寇連材送交刑部,沒多久寇連材就被處死。

    寇連材的事被梁啟超知道後,就大加渲染,給寇連材塑造了一個“烈宦”形象,於清亡後愈發深入人心。

  • 7 # 坐古談今

    目前關於寇連材的觀點多以“為國事而上奏或言說”,也兼有宦官間內鬥說法。主體上無論批評還是讚揚寇連材的觀點者,都支援其“為國事上書十建議”。

    梁啟超先生的觀點只是觀點之一,對寇連材說了什麼有許多觀點。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就是慈禧對訊息嚴防死守,人們只能靠“聽說”,再加上每個人都喜歡按照自己的觀點“宣傳”。因此,事情真相到底如何,已經很難說清了。

    寇連材的影視形象

    所以說,離我們越近的歷史觀點越多,野史越多,謠言也越多。

    (1)寇連材到底說了什麼

    在這八份資料談及的建言中,談及最多的當屬為光緒皇帝立儲事宜,八份全說;

    參劾李鴻章、張蔭恆第二,八份又六;

    廢止鐵路第三,八份有五;

    慈禧應回宮不要住在頤和園排第四,八份有四;

    慈禧不應攬政排第五,八份有三。

    毫不客氣地說,梁先生的《烈宦寇連材傳》有過於拔高嫌疑。

    (2)從目前的證據看,寇連成被殺有一股顯線,一股隱線

    除了梁啟超先生的觀點屬於此事過後數年的觀點外,另外七份都是寇連材被殺次日到一個月的觀點。“寇連成被殺”的“顯線”——“帝后之爭”、慈禧攬權天下皆知。

    “寇連成被殺案”背後引發了權力鬥爭即文廷式被次日就被轟出京城、永不為官。

    參奏文廷式的人,正是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的兒女親家楊崇伊。

    楊崇伊正好以文廷式交結宦官、稱兄道弟為名義打擊被宦官刺激到的“攬權”軟肋;

    文廷式正好是“甲午戰爭”時連上“殺李鴻章”等68奏摺的安維峻的幕後指使;

    文廷式交結的聞姓宦官正好是皇帝、珍妃的親信,參與珍妃買官賣官案,相關三名宦官在1895年被慈禧下令全國通緝並可就地斬殺!

  • 8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咋說呢?咱大華夏從頭到尾,上下五千的歷史,每個時間段,每個時代,上到頂天的大人物,下到落地的小人,重來就不缺那些個拍著肉腦殼撞鐵門,明知是個死,擼起袖子也要乾的熱血男兒。而這寇連材,就是這麼一拿自己寬腦殼去撞咱大清老佛爺那寡婦門,小人物中的第一人。

    就這麼個小人物,老梁覺得可以說道說道,讓大傢伙瞭解一哈。

    寇連材的出生

    這寇連材生於1868年,這年正好趕上咱大華夏對面那矮矬子小日本搞明治維新的時間點上,姥姥的咋就這麼巧,歷史總有這麼多的巧合。

    這人那就是北京昌平那塊的人,就一農村的小青年,沒啥高攀的背景。這性格那比較耿直,不喜歡和人家饒彎子,對方和自己饒自己個都覺得麻煩。這肚子裡也裝過幾年墨水,提個筆寫個字啥的,還行。

    秉承農村人一貫的習俗,少年時代就結了婚。各位看官,您要問這幾歲結的,說實話老梁也想知道,可查了小半天,沒找到,各位見諒啊。

    是三孩子他爹,說實在的瞅到這裡,老梁也為這熱血青年感到高興,沒絕後就好。這話扯遠了,咱繼續聊,大傢伙也知道,清末那年月,老百姓的小日子,那是王小二過年是一年不如一年。地裡收上那點莊稼,人口這麼稍微一多點,得,這人都吃不飽,別說是過啥好日子嘍。

    大部分的地主老財,咱瞅電影裡講都不是啥好人,得,這寇連材就碰上這麼一肥的像一汽油桶的老財。這老財也不知道想了一啥缺德帶冒煙的辦法,和寇連材家的田界搞不清楚了。這寇連材的老爹氣不過,跑衙門口和老財打起了官司。

    大傢伙也知道,那年月,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的地。這通官司打下來,別說田界沒搞清,這地也丟了,老財摸著肥屁股回家了,老官摸著口袋高興回家孝敬老婆去了。

    寇連材的老爹一口氣沒倒騰過來,就這麼去了。這個時間點上,寇連材已經是二十三歲的小青年了,這家裡大的小的,都要開口吃飯不是。這寇連材一狠心找了一太監,走了門路把自己閹了,這就進了咱大清朝那道刷了紅漆的大門洞,做起了太監。

    這寇連材打小就聰明,而且秉承農家的孩子勤奮的特點,乾點啥活都是小小心心,仔仔細細。坐炕頭上,那寡婦老佛爺瞅著也喜歡,就這麼一點頭收到眼跟前做了梳頭的小太監,而且給的待遇也優厚,這一家老小生活算是有了著落。

    寇連材之死

    大傢伙也知道,慈禧這老寡婦,當年對光緒那叫個戒備,都軟禁起來了,還要派個人去監視光緒,每天上個廁所啥的都要記錄在案,以備老寡婦隨時知道光緒想要乾點啥。

    這個時候的寇連材深的這老寡婦的喜歡,得,這頭髮不用梳洗了,一轉頭伺候光緒,順帶監視光緒。這老佛爺算是找錯人嘍。

    寇連材是個自帶正義感的人,而且這正義感不是一般的多,蹲在歷史的角落裡,琢磨了半天,覺得,這老佛爺你一娘們,幹哈老是攪和國家大事,你瞅瞅在你攪和下,這大清朝滿身的窟窿眼,都成篩子嘍。得,這間諜自己個就把自己個給策反了,光緒的事到不了老佛爺的耳朵眼裡,而老佛爺乾的那些個缺德帶冒煙的事光緒到是知道不少。

    沒多久,這中日甲午戰爭這就開打了,大傢伙都知道這結果,咱這大清朝的八旗大兵,抽個大煙炮還行,打戰您做實想多了,三連敗。

    “噗通”老佛爺這就給人家矮矬子小日本跪下了,1895年這《馬關條約》就簽上了,大清朝應該行使的權利就這麼丟給了小日本,把個小日本樂的屁顛屁顛,睡著了都能吹出倆鼻涕泡來。

    這時候,康有為,梁啟超發起了“公車上書”,反對割讓土地,提出要搞變法,光緒也同意這麼幹。

    可到了老佛爺這裡,那就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一句祖宗之法不可變就給頂回來了。轉頭一邊颳著民脂民膏,一邊又向老外借錢給小日本賠款,順手還把地給割了。

    寇連材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在1896年2月初十的大早上,跪在老佛爺的床頭,嚎啕大哭。

    “媽耶!”這一嗓子下去,老佛爺從周公哪裡自己個就跳了出來,一骨碌就爬起來:“咋的啦?天塌了?這麼嚎?”

    寇連材:“咱這大清朝都快完蛋了,您咋就不替你家老祖宗想想。您還在玩,這老祖宗的棺材板都快摁不住了,說不得那天就爬出來抽你!您瞅瞅,這天下可是要發生叛亂的呀!”

    “滾!你吃錯藥了吧!”一頓臭罵,外加其他小太監的擠兌,這寇連材就被丟出了老佛爺的窩。你還別說,這寇連材確實深的老佛爺的看重,就這還真沒把他怎麼樣。

    檫乾眼淚的寇連材,覺得這不行,請了五天假,回了趟家,和家人搞了一訣別,把自己個寫的一小冊子交給了弟弟保管。回到老佛爺的窩裡,拿出自己個的積蓄覺得自己個用不上了,順手就分給了下面的小太監。

    之後寇連材自己個寫了一折子,在這年的二月十五號,遞給了老佛爺。

    這摺子上可沒啥好話,要求將政權還給光緒,你一女人就躲一邊涼快涼快就得了;還有著圓明園就別他姥姥的修嘍,勞民傷財;海軍的軍費還給人家啦,修那破頤和園幹哈,你都七老八十了能用的上?至於割地給矮矬子小日本,咱拿錢把他弄回來,那可是老祖宗留給後人的財富啊!再有那些個小人,您能不能離遠點,那幫子混蛋吃啥啥不夠,幹啥啥不行的;最後一條光緒皇帝沒有子嗣,您那多想想咋找一賢能的人做皇太子。

    就這麼幾句話,把個老佛爺嗆得氣都喘不勻了,那叫個暴跳如雷。開始的時候,老佛爺認為是有人指使寇連材幹的,結果寇連材將摺子上的話,一個字不差的背了下來,確定就是自己腦子一熱自己個乾的。

    老佛爺二話不說,二月十七日將寇連材拉到了菜市口開刀問斬。這寇連材也是個爺們,很鎮靜,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好,朝著宮門口那道紅漆大門拜了又拜,又向著家的方向叩頭,就這麼就義了。

    這事之後,光緒皇帝嚎啕大哭,好幾天都吃不下飯。梁啟超更是為其作了《列宦寇連材傳》,並稱其為義烈宦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一個人窮頭陌路時,會有一種什麼樣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