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山萬丈

    我想劉禪這個人大家都知道,而且都覺得他是個昏庸無能之輩,不管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上都把他寫成了一個昏庸的亡國之君。後來還有一句話叫:“扶不起的阿斗”,甚至還有人說劉禪是:“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阿斗真的扶不起嗎?他真的是個昏庸、愚鈍甚至有些弱智的君主嗎?我覺得不是的,他是三國史上在位當皇帝時間最長的一個,有人說那是諸葛亮的輔佐啊,劉禪在位40年,在11年的時候諸葛亮就死了,他還繼續當了29年的皇帝,他如果真的無能,他坐穩29年的帝位嗎?他必然他的過人之外,至於什麼過人之處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諸葛亮是個正人君子絕對不是阿諛奉承之輩,更不可能諷刺劉禪。然而事實上劉禪也的確禮賢下士。

    容人之量,大局為重

    諸葛亮和劉禪之間是有一點矛盾的,但是他對諸葛亮都是以父事之。後來楊儀說魏延造反,魏延說楊儀造反。劉禪在他倆之間權衡,決定殺魏延,這樣又減少了一場內戰,這不叫以大局為重嗎?而且魏延死後劉禪也沒有對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

    頭腦清楚,政治老套

    諸葛亮在世在時候,是有丞相之職的,諸葛亮一死他就馬上解除丞相制。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官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死後,劉禪“乃自攝國事”,大權獨攬,徹底解決了蜀國多年“事無鉅細,鹹決於丞相”的政局。

    遠觀之見,戰略明確

    諸葛亮出兵北伐時,劉禪就叫他不要去。結果呢,諸葛亮北伐失敗,勞命傷財。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停止了空耗國力、勞民傷財的北伐。而且劉禪在位時蜀漢一直髮展經濟,與民生息。

    樂不思蜀,大智之道

    歷來各方專家對後主劉禪的評價一直囿於闇弱無能、賢愚不辨,其中最大的一個詬病就是不戰而降、苟且偷安。在歷來亡國之君中能活下來而且封為公的很少很少。

     在治國才能上屬於中等,但是情商應該挺高。他很會忍,也很會裝。

    蜀漢不能統一是必然的,如果曹魏、司馬晉不出現大的動亂的話,蜀漢的皇帝不管由誰來當,都不可能成功。蜀漢太弱小了,而且還有大量的主客矛盾,本來就實力很弱,再加上團結不了,死局。所以劉禪在國政上沒有建樹這個也不能怪他。雖然比起諸葛亮來說,他的治國的確有一些差距,但是這個也不好說是他不行,明顯是諸葛亮太強麼。不能拿這個人比著。劉禪也算是半拉子長於婦人之手的,能力也沒得到過什麼鍛鍊,要當千古明君,這個實在是不太容易。關鍵是即使他想,諸葛亮還不放權呢。那不是兩虎相爭麼?

    從劉禪掌握權力以後和他作為俘虜到了晉朝以後的表現來看,他絕對不是一個傻的。只不過他沒有過人的才能,所以最後也只好保命要緊了。吳國的孫皓最無語了,他自己在自己國家的時候暴虐無常,搞得國政混亂,等當了俘虜了,卻表現得那麼聰明,真是找死了。不過有人說那是有骨氣。我就奇了怪了,有骨氣的皇帝早應該死社稷了。晉軍佔領建康的時候怎麼沒見他吊死啊?可見是情商太低。

    公元263,西蜀滅亡,阿斗降魏,被封為“安樂公”,一次宴會上,司馬昭令奏魏樂,蜀官皆低頭不語,阿斗很喜歡聽。然後,司馬昭又令奏蜀樂,蜀官皆落淚。唯有阿斗面有喜色。司馬昭問曰:“安樂公,頗思蜀否?”阿斗答曰:“此間樂不思蜀!”司馬昭哈哈大笑,頓消殺心,於是阿斗用其滑稽而看似庸弱的對答躲過了一劫。郤正對阿斗說,你怎麼可以說不思蜀呢?如果司馬昭再次問起你就說:先人骨灰皆在蜀中,我無時不在思念蜀中父老。你只要這樣說,司馬昭那個鳥人一定會放你回蜀中的,這樣我們才好從長計議啊。席間果然再次問起:“安樂公,頗思蜀否?”阿斗泣曰:“先人骨灰皆在蜀中,我無不思念蜀中!”司馬昭曰:“此言可是郤正所教?”阿斗答曰:“對對對,正是郤正所教。”司馬當堂哈哈大笑,曰:“此人昏庸,無有良知到如此地步,我無憂矣!”司馬昭繼而笑死於席間。阿斗就這樣兵不血刃除掉了司馬昭,厲害吧?

    現在我們來分析下整個過程。如果阿斗一開始就說:“先人骨灰皆在蜀中,我無不思念蜀中!”會是怎樣的結果?必死無疑,何以見得:“此人昏庸,無有良知到如此地步,我無憂矣!”再則當司馬昭再次問時如果不答:“先人骨灰皆在蜀中,我無不思念蜀中!”後果將如何?必死無疑,何以見得,大家都知道郤正在阿斗旁邊,肯定會教他如何對答,如果不照辦,司馬昭肯定會認為阿斗城府很深,因此阿斗必死無疑,我們再來看阿斗的後一句:“對對對,正是郤正所教。”若非如此,阿斗危矣!然而阿斗這看似荒唐、滑稽、無有良知的對答不光救了自己,還兵不血刃讓司馬昭笑死於當堂!阿斗最終得以善終!

  • 2 # 巴山夜雨涮鍋

    謝邀。如果按三國演義或者類似的評書評話來看,劉阿斗當然就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才能平庸,膽小如鼠,乖乖把父輩的江山送上。演義中,諸葛亮早就是劉備手下的頭號重臣,而劉阿斗得到這麼一個賢相輔佐,還老拖後腿,在第四次北伐,諸葛亮氣死曹真,大破司馬懿,眼看要進取長安時,居然聽信苟安散佈的流言,召回諸葛亮,使北伐大計毀於一旦,氣死人也。

    但如果從歷史來看,劉阿斗沒那麼簡單。

    首先是從劉阿斗和諸葛亮的關係上,劉禪實際上是完全信任諸葛亮的。在諸葛亮執政的十餘年間,幾乎全部軍政大權,劉禪完全交給諸葛亮,自己並不加以牽制。這在演義小說中似乎很正常,畢竟諸葛亮是活神仙,然而歷史上卻相當難得。小皇帝與輔政大臣之間的關係,從來是很難協調的。即使皇帝真把大臣當做父親看待,兒子對父親也有叛逆,而這叛逆再與皇權糾纏在一起,往往容易演出悲劇。一千多年後張居正輔佐萬曆皇帝,殫盡竭慮,活活累死,結果自己一死,20歲的萬曆皇帝立馬把張居正抄家,褫奪封號,子孫餓死十幾個。霍光算是西漢一代名臣,但皇帝見了他也難免芒刺在背。而諸葛亮和劉禪之間配合卻相當好。諸葛亮在世時,劉禪給他大權;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給他尊號。這固然說明諸葛亮本身的道德魅力,但劉阿斗懂得分寸也是很可貴的。

    值得一提的是劉禪和諸葛亮並非全無矛盾。劉禪對諸葛亮攬權也發過牢騷,說“政由葛氏,祭由朕”,但牢騷歸牢騷,他並不曾因此試圖奪諸葛亮的權。他也曾駁回過給諸葛亮立廟的提議(這是出於禮法考慮),然而當李邈在他面前恭喜“諸葛亮終於死了,國家少了一個禍患”的時候,阿斗直接把李邈砍了。總之,阿斗和諸葛亮的關係,有點類似一種健康的父子關係。這在封建時代的輔政大臣和少年天子之間,很難得。

    其次,在諸葛亮死後,劉阿斗又當了三十年的皇帝,並且是實實在在手握大權的皇帝。蜀漢後期,雖然國力日漸衰微(姜維亡命的不斷北伐佔了很大一部分責任),然而政治整體來說比較穩定。相比曹魏、孫吳那種權臣當道,朝堂血流成河,皇帝被廢被殺的糟糕局面,蜀漢至少君是君臣是臣,政治鬥爭也很少流血死人。這當然離不開諸葛亮留下的政治遺產,然而劉阿斗對這份政治遺產至少守護得還不錯。

    至於最後關頭的投降和樂不思蜀,這隻能算是一種策略的選擇。鄧艾兵臨城下時,蜀漢漢中已經丟了,蜀軍主力在劍閣和鍾會對峙,成都軍團又被諸葛瞻葬送,可以說無兵無將。這種時候的投降,雖然有些愧對先人,至少可以達到自己保全性命的目的,順便拯救些無辜百姓。而樂不思蜀,更像是面對司馬昭的一種作秀。畢竟對方是連曹魏皇帝都能殺的梟雄,劉阿斗謹慎些,演出用力過度也可以理解。

    總之,劉阿斗並不是一個具備回天之力的奇才,但他也絕不是一個酒囊飯袋。大多數人放在他的位置上,肯定做不到他那麼好。

  • 3 # 秦野雁

    趙子龍冒著生命危險從百萬曹軍之中救回來的阿斗是劉備唯一的骨血。劉備顛沛流離,自顧創業致使阿斗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得到成都之後,讓劉禪拜伊籍為師才學了《左傳》。

    劉禪其實和我們普通人一樣,有著正常人的思維和貪玩的秉性。如果作為一個皇帝卻有著普通小孩的頑劣性就讓人另眼相看了。他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的父親也從未帶他出徵過,他從未體驗過一天隨軍出征的軍旅生活。有句古話:子不教,父之過。為什麼沒有人為這件事譴責過劉備諸葛亮?

    題主的問題問的好,阿斗真的是扶不起嗎?在這裡我想問一句很多人可能都反感的話,有人真正的去扶過阿斗嗎?如果把阿斗扶持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能審時度勢,能英明決斷的賢明之君的話,還有諸葛亮什麼事?

    公元223年,劉禪繼位,年17歲。劉備死時告訴劉禪對諸葛亮要事之如父。(劉備託孤之臣有兩個,除諸葛亮之外,還有一個是輔漢大臣李嚴,後被諸葛亮貶為庶民,之後事無鉅細鹹決於亮,諸葛亮獨攬朝政大權)在相父和趙叔叔的光環下,劉禪不能親理朝政。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劉禪22歲竟還不能親理朝政,劉禪對相父是言聽計從。當時朝中有很多大臣對諸葛亮是很不滿的,可是諸葛亮還是力排眾議,堅決北伐,劉禪也表示支援。可見諸葛亮的氣量有多大?

    其實劉禪不笨,只是沒有雄心大志而已。諸葛亮死後,姜維對黃皓玩政很不滿意,遂上書劉禪要求處死黃皓,劉禪說:“他一個只會聽呵斥的太監,你和他計較什麼呢?”姜維也聽其言,不再計較了。在接到魏延謀反的報告後,反問道,魏延乃勇將,足可拒楊儀等人,為何要燒棧道?最後仍然賜棺槨厚葬之。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廢除了丞相制,改為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三職互相制衡,把軍政事務徹底分開。

    鄧艾偷渡陰平抵近成都,能戰之人皆已亡,劉禪放眼大勢,選擇投降。後在洛陽為求自保,以“此間樂,不思蜀”消除了司馬昭對自己的疑心,實乃大智若愚之明。公元271年善終於洛陽,在位41年。

  • 4 # 原上牧馬

    千百年來,劉禪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成為敗家子的代表,但其在位41年,是三國所有國君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在群雄爭霸,以謀略為主的年代,不具備相當的能力,是不可能執政這麼長的。劉備做為開國皇帝有大智慧,在劉禪的教育上也會有大的投入,在千古名相諸葛亮死後,劉禪仍能做29年皇帝,就是劉禪實力的依據。劉禪資質中等,但會自保,稱不上大智若愚,但絕不是稀泥扶不上牆。他能顧大局、識大體,一切從蜀國的實際出發,做出正確的決策,後人對他降晉後的言行頗多恥笑,但從維護弱蜀國民利益角度出發,也算是最佳選擇。

    ..

  • 5 # 有得觀史

    劉禪資質平常,但決不是弱智。社會上流傳的“樂不思蜀”這個成語,把劉禪說成傻子,真實的劉禪沒有弱到那種程度。劉禪若說思蜀,存在殺頭危險,樂不思蜀,只是為自保罷了,這是人的天性,要說劉禪大智若愚也談不上。

    劉禪宅心仁厚,工作盡職盡責,絕不頑劣。東晉著名史學家孫盛說,劉禪闇弱,無猜險之性。還說,禪雖庸主,實無桀、紂之酷,戰雖屢北,未有土崩之亂,縱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東鄙以思後圖。

    劉禪雖然平庸,但是他走正道,不像漢靈帝那麼作死。從這方面看,劉禪要比漢靈帝強得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莽稱帝,王政君為何怒摔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