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煙火燎
-
2 # 夜空漫步
二戰時期作戰需要產生的巡洋艦,二戰期間主要艦載武器都是艦載炮對船體噸位要求比較高,隨著科技進步軍艦的主要武器已經轉變為艦載導彈,一艘軍艦帶60枚導彈往往是不如兩艘各帶30枚的,後者對動力系統的要求低建造成本低,並且有效分散目標,不過還是有類似的大型軍艦的,並且完全可以稱作巡洋艦,比如咱們的055大驅,米國的朱姆沃爾特型,還有南韓的世宗大王型。
個人總結認為之所以沒有軍艦命名為巡洋艦是因為現代海軍發展相比較噸位而言更側重於軍艦的航速。
-
3 # 一葉楓流
在木帆船時代,需要一種大型快速的戰艦,執行反海盜,劫掠敵方商船,偵查,通訊等單獨活動的任務。這就是巡洋艦。
大型的、載有重型火炮的戰艦用於海戰,掌握制海權,對沿岸炮擊的任務。這種戰艦是主力艦。一般都是編隊航行,叫戰列艦。
巡洋艦是主力艦的補充,是遠洋戰艦。還有一種更輕些的,速度快的小型戰艦,在近海活動,類似於巡洋艦的,叫Frigate快速艦、現在叫護衛艦。
進入蒸汽鐵甲艦時代,在主機功率一定的前提下,戰列艦(戰鬥艦battleship)首選火力和防護,大口徑火炮,厚重灌甲,帶來航行速度低。巡洋艦減少排水量,輕裝甲,火炮口徑小,提高航速。作用和木帆船時代一樣。
變革產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戰列艦數量少,速度慢,作為戰略力量使用,造成出海作戰時間少。很多海戰都是巡洋艦作為主要參戰軍艦。
航空母艦在二戰中被廣泛應用,逐步替代了戰列艦成為海上主要作戰力量。巡洋艦和驅逐艦因為航速快,順理成章的成為航空母艦的護航軍艦。負責水面反艦。驅逐艦負責水下反潛。全體成員都投入艦隊防空作戰。
巡洋艦對商船的襲擊者角色在一戰時期還有一些戰績,大部分都被潛艇承擔了。水上飛機負擔了海上偵查任務。傳統巡洋艦的角色已經被其他兵器取代。只剩下護衛艦的角色。
二戰結束後,戰列艦衰落,航空母艦隻有少數國家裝備。噴氣式飛機的效能大大提高了,巡洋艦的防空火力逐漸落後。而且防空作戰不需要大口徑高射炮,中小口徑更有效。排水量增大的驅逐艦也可以擔負防空任務。巡洋艦開始裝備防空導彈。
防空導彈作為高技術武器只有少數國家掌握。大部分國家既沒有航空母艦,也不掌握導彈技術,沒有需求,也沒有條件發展巡洋艦。巡洋艦隻在美蘇英法等個別國家海軍中有裝備。其他國家即使裝備,也是老舊的火炮巡洋艦,象徵意義大於實戰意義。
隨著防空導彈系統小型化,新型燃氣輪機的應用使得驅逐艦排水量迅速增加,驅逐艦上也可以安裝中程防空導彈,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產生了防空反潛兼備的多用途驅逐艦。減少了艦船種類,節省了軍費。
巡洋艦由於用途單一,不適應現在的形勢了。
蘇聯發展的反艦巡洋艦的作戰效能很值得懷疑。現在雖然沒有實際打仗,但是計算機模擬技術結果可以作為參考。即使是蘇聯海軍,獲取航母位置資訊仍然需要飛機進行空中偵查。而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無法為偵查飛機提供空中遠端保護。
現在不僅是巡洋艦趨於消亡,就是驅逐艦也逐漸減少。大部分國家海軍越來越多的使用護衛艦frigste的名稱。
人類對海洋的利用主要是漁業、運輸,其次是淺海礦產資源開採。對近海、淺海海域的控制需要的是小型水面艦艇。對商船襲擊使用潛艇,保護商船需要大一些的水面艦艇,防空反潛。國家控制海洋需要大型航空母艦,保護航母需要大型防空反潛護衛艦。大國海軍還需要兩棲作戰艦艇,彈道導彈潛艇。
一個海軍大國必需擁有彈道導彈核潛艇,大型航空母艦,大型驅逐艦destroyer,攻擊核潛艇(中小國家的常規潛艇),兩棲戰艦,中型護衛艦frigate,小型護衛艦corvette,和水雷戰艦。
巡洋艦作為單一的防空戰艦會被多用途驅逐艦取代,這是必然的。
-
4 # 吃素的喵2333333
不能說巡洋艦被淘汰,確切說法是現代大部分國家海軍的任務裡,巡洋任務越來越少。什麼是巡洋任務?早期是殖民地巡視,伴隨遠洋運輸的越來越發達,還增加了遠洋破交和反破交任務。對於巡洋任務最為重視的是一戰時期的英國,做為日不落帝國,全球部署,全球巡視,對於巡洋艦的需求極大,同時其他國家對英國的破交作戰,又推動英國大力發展反破交的巡洋艦,而這個思路的頂點就是戰列巡洋艦。而隨著二戰後,殖民地獨立運動的興起,海上霸權的轉移,到現在一超多強的海上格局,殖民地巡視任務已經沒有必要,遠洋破交與反破交對於大部分國家沒有必要,結果就是巡洋任務減少,巡洋艦自然就沒有太多的存在必要了。
-
5 # 匹夫有行
我其實並不太同意巡洋艦被淘汰的說法。從噸位上看,從功能上看,從功率上看,其實巡洋艦從未離開我們。你可以把現在的各國主戰驅逐艦看做是巡洋艦。下圖是中國解放軍海軍裝備過的唯一的一艘巡洋艦重慶號。其滿載排水也還不到7000噸,大概6600左右。這個排水量跟中國現在十幾艘052幾乎一樣。我們現在看待一型軍艦,跟二戰以前應該使用不同的眼光,用名字判斷一艘船已經非常不靠譜。你想想鬼子幾艘20000多噸-30000的都叫“護衛艦”,好像愛宕,金剛在日本序列裡也叫護衛艦,俄羅斯能起飛固定翼飛機的,自己叫巡洋艦。千萬別用名字來判斷戰艦。
從噸位上看,各國主力的驅逐艦的噸位大體已經超越二戰時間輕型巡洋艦的噸位。英國的45型驅逐艦7350噸,日本愛宕,美國伯克大體接近萬噸,南韓世宗大王10000噸以上。中國的055滿排估計12000-13000。現代驅逐艦的噸位在二戰時期已經是輕型巡洋艦的上限和重型巡洋艦的下限之間了。哪怕就冷戰來說,現在的驅逐艦055,世宗大王也超越了冷戰時間很多巡洋艦。比如美國弗吉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11000多噸,最後一型巡洋艦提康德羅加級只有9800噸,僅僅不如長灘級(這級技術水平不高,浪費噸位嚴重)
下圖弗吉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
從需求上看,能夠達到需要的作戰效果,噸位越小越划算(越小意味著造價,維持費用等等的大副降低),在10000噸左右的這個水平能夠達到甚至超越20000噸,就完全沒有必要增加噸位(雖然這顯得很沒有逼格)。俄羅斯最大的核動力巡洋艦基洛夫級25000噸的身板,綜合戰鬥力我個人認為甚至達不到中國052D型。我們有能力讓實現需要的戰鬥力的艦船更小的情況下沒必要造大。
下圖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25000噸滿排
我們在談談功率。二戰期間重型巡洋艦的功率大體在10萬馬力,比如美國重巡洋艦巴爾的摩級大概12萬匹,17000噸左右。中國現役055目前顯示資料15.6萬匹馬力遠遠超越了二戰期間的重巡洋艦。冷戰期間美國比較成熟的第一型核動力巡洋艦弗吉尼亞級11000噸,只有七萬匹。美國最後一型巡洋艦提康德羅加級,8萬匹。馬力的提升,對能源系統帶來的巨大增益,讓今天的戰艦在電子裝置觀瞄火控等等方面有了老式巡洋艦無法比擬的優勢。
所以千萬別以為世界各國真的淘汰了巡洋艦,淘汰的只是名字。保留的是輕巡洋艦的噸位,提升了功率,電子系統,減弱了裝甲。隨著未來世界局勢的變化(這個變化主要是我兔海軍越來越強),連巡洋艦這個名字都有可能回來,美國下一代艦船開發專案就命名為巡洋艦。
-
6 # 使用者92780611160
巡洋艦是一種火力強、用途多,活動於遠洋的大型水面艦艇。巡洋艦裝備了較強的進攻和防禦型武器,有較高的航速和適航性,能在惡劣氣候條件下長時間進行遠洋作戰。
目前世界上還存在幾款比較經典的巡洋艦,比如:美國的 “提康德羅加級”號巡洋艦,俄羅斯的 “光榮級”號巡洋艦,這些巡洋艦雖然還在美國和俄羅斯海軍中服役,但是作用遠不如以前,而且在以後的計劃中,也沒有繼續發展新型巡洋艦的計劃,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現在已經有一部分退役,俄羅斯的巡洋艦隊也大多到了退役階段。未來這些巡洋艦都會被新的驅逐艦隊所取代。曾稱霸海洋,不可一世的巡洋艦,為什麼要退出歷史舞臺呢?
二戰以來,以航母為核心的航母戰鬥群形成,以航母為戰鬥核心,海面以驅逐艦和護衛艦為護衛中堅力量,海下以潛艇隨行,形成了對路,對海,對空立體現場的打擊和攔截,巡洋艦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優勢。另外隨著導彈技術,海軍海戰主要武器由火炮、魚雷變成了導彈和飛機,在導彈面前,巡洋艦的重甲笨重,艦體過大,靈活性較差,航速過於緩慢,就成為導彈和飛機的靶子。就現代來說,巡洋艦和驅逐艦武器其實差不多,所以逐漸被速度更快,反應更靈活的驅逐艦所取代。
-
7 # 歷史伶俜者
巡洋艦沒有被淘汰,只是“巡洋艦”這個稱謂逐漸少用了。
相比於已經形成大噸位重炮重甲的刻板印象的戰列艦,巡洋艦幸運的進入了導彈巡洋艦這個時代,從而避免了和戰列艦一樣伴隨著火炮戰艦一起走進博物館。而在如今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的界限開始模糊的時代中,巡洋艦的生命力將繼續延續下去。
從性質上來看,巡洋艦之所以滅亡是因為驅逐艦越來越大了,一戰時期輕巡才三千多噸,這年頭主力盾艦動輒六七千噸,一不小心就過萬,武器裝備和作戰樣式上也沒有決定性的區別(巡洋艦和驅逐艦區分的時代在火力和防護上有明顯差異,這個差異現在不存在了)。
換言之如今人人都是巡洋艦,但是人人都自稱驅逐艦,巡洋艦作為一種艦種自然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現在大眾媒體上喜歡拿巡洋艦來稱呼大型驅逐艦,一方面是有區分度,聽上去就很帥,另一方面則是現在這個時代很可能要迎來一個新無畏艦時代,055和cgx這個級別的船將會和052全家桶和伯克全家桶拉開一個身位的差距,而目前還沒有一個很好的名字來命名這類新一代大型驅逐艦,所以用巡洋艦代稱,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在討論現代巡洋艦的時候很少會有人把基洛夫級或者世宗大王級拿過來放到一起討論,原因正在於此。
-
8 # 軍器戰位
巡洋艦的特點差不多都與“戰列艦”一樣,都是以大火力、厚裝甲為主,並且巡洋艦還有一個巨大的特點,那就是可以進行超遠航程的巡洋作戰。
而擁有“大艦巨炮”之稱的戰列艦,早在二戰結束那個時候,就因為各種高科技艦載反艦導彈,與更加強大的航空母艦出現,而被逐漸的從各國海軍當中所淘汰。
那麼在現代海軍建設當中,為何曾經的巡洋艦被各國逐漸淘汰呢?說句實話,巡洋艦在現代的各國海軍當中,並沒有真正的被完全淘汰掉。單單就說俄羅斯現在還在服役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光榮級”導彈巡洋艦,以及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這些巡洋艦在所在的海軍當中可是受到相當的重用,只是現在的世界各國並沒有在後續的海軍建設當中,將完全意義上的巡洋艦列為建造計劃裡。因為完全意義上的巡洋艦,無論是建造費用還是日常的維護使用費用,所需要的資金可不是一點半點。甚至可以說建造使用一艘巡洋艦所花費的資金,真的不亞於養一艘航母的費用。因為現代的巡洋艦與航母母艦一樣,都是各國威力巨大的戰略進攻性武器。巡洋艦也完全可以與航母一樣以其為核心,組成一支遠洋進攻編隊,以至於對敵軍的軍事目標實行遠端戰略導彈打擊。又可以說,現代稱之為巡洋艦的艦艇,他所搭載的武器早就已經算不上是真正的“巡洋艦”了。比如在二戰以前的巡洋艦,武器大多都是以口徑巨大的火炮為主,並且艦上所裝備的裝甲也非常之厚重,能夠擁有超遠距離的航行進行巡洋作戰。而現代的巡洋艦嘛,也就只有超遠距離的航行與以前一樣罷了,在武器方面都已經換成了現代各式各樣的反艦或者戰略導彈了。
又或者可以說,在現代的各國海軍軍艦當中,只要噸位達到萬噸以上,並且擁有超遠距離航程的艦艇,都被各國稱之為巡洋艦範疇了。比如俄羅斯的“基輔級”、“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也不同樣被俄羅斯人稱之為載機巡洋艦嗎?所以說巡洋艦並沒有被這個時代所淘汰,只是已經是換了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罷了,正如二戰後的巡洋艦與二戰前的巡洋艦之間的變化一樣。比如中國的055型驅逐艦,1萬多噸的排水量,可搭載100多枚各式各樣的導彈,這樣的一艘艦艇真的只是屬於“驅逐艦”的範疇嗎?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艘新時代的新型巡洋艦了。正是因為當今世界各式各樣的新型武器的發展,與越來越高的科技進步,也讓巡洋艦與驅逐艦之間的定義越來越模糊。
不過話說回來,反正是咱們自己的艦艇咱們愛怎麼叫就怎麼叫,日本的“出雲級”航母、南韓的世宗大王級,後者排水量也在萬噸以上,而前者的排水量更是高達幾萬。這些艦艇都可以被他們稱之為“驅逐艦”,而咱們的排水量只有小小的1萬多噸055型稱之為“驅逐艦”也並沒有什麼不對啊,只要咱們願意把它稱之為055型導彈艇誰也管不著。
釋出: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
9 # 特留尼西特
所謂驅逐艦,巡洋艦,戰列艦這些艦種,實際上是一戰以後,以華盛頓條約為基礎劃分的。主要是以戰艦上最大火炮口徑,排水量等為基礎來統一劃分的。二戰期間巡洋艦又劃分重型巡洋艦,輕型巡洋艦等。
一般來說現代戰艦以反艦導彈作為主要攻擊手段,不再以火炮口徑來進行衡量。所以名字也是各有各的叫法。例如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最大排滿載為9000多噸,不到一萬噸。但朱姆沃爾特級和伯克III型的排水量都達到了一萬噸以上。但還都叫驅逐艦。中國的055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也超過了一萬噸,也叫驅逐艦。日本的金剛級,愛宕級不僅超過了一萬噸,而且在日本,這玩意兒還叫護衛艦。
實際上,現代戰艦的發展逐漸演變為多功能化的驅護艦隻。個別擁有航母編隊的國家的軍艦發展朝向是一專多能。所以所謂巡洋艦消失了其實只是改了一個稱謂。叫什麼的問題而已。
-
10 # 薺菜糰子
不宜稱為淘汰,而是取消了這一名稱。兩次大戰前後,劃分戰艦級別的依據,主要是噸位和火炮口徑,而且噸位某種程度是由火炮口徑的需求決定的。不同口徑的火炮對應不同的戰艦,比如二戰前後巡洋艦的主炮口徑通常在152-203毫米,驅逐艦在127/130毫米左右,但二戰之後戰艦開始導彈化。早期導彈體積巨大笨重,如同大口徑艦炮需要大噸位艦體承載一樣,大的導彈仍需要大的艦體,所以口徑噸位區分的原則仍有效(導彈大小如同口徑其實代表的是射程和威力)。最先導彈化的是導彈巡洋艦,技術進步一些,出現比較小巧的導彈,大型導彈裝備導彈巡洋艦,小型導彈裝備驅護艦。但隨著技術進一步發展,導彈武器系統趨於標準化,比如不論是提康德羅加還是阿里伯克,防空都是標準系列,反艦都是捕鯨叉魚叉,口徑(射程威力)區分失去意義,驅逐艦越造越大,和巡洋艦沒有明顯分野,也就沒必要保留巡洋艦的稱呼了。
-
11 # 海市蜃樓489
顧名思義,巡洋艦是適合於遠洋作戰的,驅逐艦,護衛艦,是保家衛國的。首先遠洋作戰是需要軍事實力做保證的,國力弱小要巡洋艦去打誰?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屬於此類。其次,巡洋艦,驅逐艦也只不過是名稱不同,在現代化軍事背景下,二者的界限逐漸模糊。最主要的是驅逐艦這個名稱在道義上處於制高點,巡洋艦名稱過於張揚!我感覺我們國家屬於此種情況!
美國,俄羅斯等軍事強國依然有巡洋艦在服役也是這個道理。
-
12 # 和風漫談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這片藍色海洋上,無數的艦艇來來去去。曾經的風帆戰艦來了又走了,後來的鐵甲艦也悄然離去,再後來,巨無霸戰列艦也挪著蹣跚的腳步走進博物館。
如今,巡洋艦也快要解甲歸田,回家抱孩子去了。
自從航母、艦載機出現之後,大艦巨炮的好日子算是一去不復返了。
當英國還是“日不落帝國”的時候,為了管理海外殖民地,需要時不時派軍艦去炫耀一下武力,處理當地事務。這種長時間遠洋航行,自然不能動用戰列艦這種昂貴且耗資巨大的主力。
於是催生了巡洋艦這種跑得快,腿又長,火力也不差,出動費用相對低廉的遠洋艦艇。
到一戰二戰時期,巡洋艦更加活躍。既能單艦出動;也能為戰列艦編隊護航、執行巡邏、偵察、防空、警戒任務;還能帶著驅逐艦、護衛艦一眾小弟,完成護航、反潛、破交任務,成為名副其實的全能型“二當家”。
二當家在海上忙忙碌碌,大當家戰列艦卻貓在家裡準備決戰。驅逐艦還只是一個打雜的小弟,在艦隊外圍幹一些反潛、掃雷、驅逐、偷襲的髒活累活。
後來,鋪天蓋地的艦載機把戰列艦一腳踹進海底,航母成了新的海戰核心。巡洋艦憑藉噸位大,武器多,自持能力強等優勢,又搖身一變成為航母的“貼身保鏢”。
它擁有完善的通訊裝置,大面積的指揮中心,供艦隊司令、高階軍官開展工作,成為艦隊的旗艦,一時風光無限。
導彈出現後,以其超遠的射程,巨大的威力,精確的打擊取代了巨炮,羞辱了裝甲。新的燃氣輪機又讓艦艇動力大增。
曾經讓軍艦最難取捨的火力、防護、航速三要素,現在都沒有意義了。以噸位、火炮劃分艦種的方法失效,海軍進入了嶄新時代。
再看驅逐艦小弟,它也在成長啊。從早期的千噸小船,慢慢放大到2、3000噸,再放大到4000~10000噸。
它再也不是架著艦炮、帶著魚雷的小嘍囉,在導彈的加持下,它變成防空、反艦、反潛一體的“多面手”。
早期的電子技術不發達,雷達體積龐大,耗能驚人。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上的SPY-1A相控陣雷達,全時開啟能讓航程縮短2000海里,發動機大修間隔縮短三成。如此龐大嬌貴的主子,也只有萬噸巡洋艦伺候得起,驅逐艦是萬萬不敢奢望的。
後來技術發展了,雷達的效能愈發強大,體積卻越來越小。導彈也變得標準化,垂髮系統更是讓通用性、靈活性提升了一大步。曾經高不可攀的相控陣雷達,終於飛上驅逐艦的艦橋;垂髮系統,也爬上了驅逐艦的甲板。
驅逐艦就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擁有獨立戰區控制能力,承擔了大部分防空、反潛及部分反艦、對地任務,與巡洋艦的差別越來越小了。
“二當家”回頭一看,我擦,地盤都讓人搶光了,自己成雞肋了。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各國海軍也不傻,小算盤一打明明白白。同樣的費用,與其造昂貴的巡洋艦不如多造幾艘驅逐艦划算。於是紛紛停建巡洋艦,轉而加大驅逐艦投入。
只有冷戰時期的美蘇,相互攀比著造了22000噸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15500噸的“長灘”級核動力巡洋艦以及“光榮”級巡洋艦等。隨後幡然醒悟,也停止了建造。
▲“長灘”級核動力巡洋艦
現在美國的主力“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原本也是驅逐艦出身。後來因為海軍軍官上升通道問題,才升格成巡洋艦。
它的簡裝版——“阿利·伯克”級驅逐艦9300噸,與其噸位相差無已,最新的伯克III甚至超過它。
▲提康德羅加
它們的雷達和武器也相差不大,都是相控陣雷達(提康德羅加比伯克多1具照射雷達),都是MK41垂直髮射系統(提子備彈122枚,伯克96枚)。只是在艦隊防空指揮功能上“提康德羅加”更強大。
▲阿利·伯克
總之,現代的海軍艦艇分類更多是從職能上劃分,巡洋艦、驅逐艦的職能與以往大不相同。新的驅逐艦能力更全面,承擔的任務更多,已成為航母編隊的主力艦艇,只是還沿用著傳統的名字罷了。
而巡洋艦,將和戰列艦一樣,慢慢消失在大海上,或許有一天會再復出吧。
-
13 # 強武堂
中國基本沒經歷過西式風帆戰艦時代,所以對“巡洋艦”這個詞的理解一直比較模糊。在風帆戰艦時代,真正執行單艦巡弋任務的大多是“Frigate”,也就是現在翻譯成護衛艦的那個詞。Cruiser這個詞主要是指此類行動,而非具體執行這類行動的戰艦級別,從17世紀開始出現。
但從19世紀中期開始,蒸汽鐵甲艦開始統治海洋,這種鉅艦很快從沿海和內河走向遠洋,機動性也不算差,但成本太高,作為Cruiser不合算。另一方面,美國南北戰爭中南方邦聯蒸汽襲擊艦的活躍,又說明未來海戰中各國海軍必須裝備相當數量擁有較強火力以及高航速的Cruiser。於是各國開始研製小號的遠洋蒸汽戰艦,俄羅斯人在1855年開始“騎士”號等一批採用三桅和螺旋槳推進的“有防護Frigate”,1875年英國皇家海軍開始建造“夏農”號裝甲巡洋艦,才正式確定這一級別。
所以近現代的巡洋艦是擁有一定防護和火力,能夠壓倒護衛艦並執行遠洋單艦巡弋任務,比主力艦更小的戰艦。當然這個定義到現在已經發生了變化,美國海軍上世紀70年代對巡洋艦的定義更趨近過去的驅逐領艦,即可以擔任驅護編隊旗艦,擁有比一般驅逐艦更強指揮和情報處理能力的大型戰艦。“提康德羅加”當年是真正的宙斯盾艦,相比之下伯克級的宙斯盾是簡版的。
因此巡洋艦並不會被淘汰,只不過大部分國家用不上這東西,所以建造數量較少而已。
-
14 # 銳度何老師
巡洋艦不是被淘汰,而是“玩不起”。跟你買不起勞斯萊斯是一個道理,不是車不行。
現在談巡洋艦,大家很容易把它和戰列艦混到一起去判斷,這是不對的。所以這個問題想探討明白,咱們得帶著戰列艦一起來。
戰列艦,它的主要武器是巨炮。它在二戰時期就走向沒落了,為什麼?因為航母的誕生。航母依靠艦載機去打擊敵人,而這個艦載機的打擊距離要遠遠高於戰列艦的主炮。航母的打擊距離,在二戰期間,至少是戰列艦的10倍以上,實際應用來講,要達到20倍。
二戰航母上的艦載機可以打擊500公里以外的敵人。而戰列艦理論上可以達到40公里的射程,但要想準確率靠譜,還得再打個對摺,20公里。艦載機開始攻擊之後,還得再開10幾個小時,戰列艦才能到達向敵人開炮的位置。前提還得是它不兜圈子,對方不機動,一切順利。等戰列艦開火,黃花菜都涼了。
而二戰以後,導彈誕生了。反艦導彈的射程和精度又遠遠高於艦炮。戰列艦的淘汰,核心性質是飛機+導彈淘汰了大炮。
戰列艦是圍繞著巨炮建造起來的,它改裝的空間很有限,找空地塞進去幾枚導彈,對於4萬多噸的巨獸來講是沒意義的事。
但巡洋艦的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像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和俄羅斯的基洛夫級,他們的標準稱呼都是“導彈巡洋艦”。基洛夫上面裝了將近500枚導彈。
戰列艦的武器是巨炮,你要是把巨炮全拆了,全換導彈,那它也就不叫戰列艦了。巡洋艦,把炮拆了,換導彈,它依然是巡洋艦。這是戰列艦被淘汰而巡洋艦不能被淘汰的最主要原因。
導彈巡洋艦的作戰效能那是實實在在力壓導彈驅逐艦一個臺階的。
巡洋艦的優勢就是一個字:大。
談起宙斯盾系統,軍迷們本能的就會想起來伯克級驅逐艦。但美軍第一個安裝宙斯盾系統的平臺並不是伯克艦,而是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為啥要安在提康德羅加上?大。同時代的驅逐艦還很小,安不上。伯克艦安宙斯盾那就是後來的事了。
巡洋艦可以安裝體積更大、功率更強的雷達。探測距離比驅逐艦遠。然後可以裝更多的導彈。雷達大+導彈多,巡洋艦是艦隊防空的骨幹力量。
在航母面前,巡洋艦即便是導彈化,它的打擊距離也依然很短,進攻差,但防的厲害。巡洋艦防空能力比同時代的驅逐艦要強很多。而戰列艦它屬於攻也不行防也不行。它那個主炮在二戰中期就成了擺設。大和號面對美軍的攻擊,它的巨炮既打不到敵方的軍艦,也不能防空。全艦90%的戰鬥力發揮不出來。
巡洋艦最低可以搭載2架反潛直升機,再加上反潛導彈,對付潛艇的能力也強於驅逐艦。當然走俄羅斯的路線,也可以再裝十幾二十枚巨大的反艦導彈。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一個單航母編隊裡,多兩艘2.5萬噸的巡洋艦是啥效果?巡洋艦自己也可以當旗艦,帶領箇中型艦隊打仗。
而且我上面說的都是以前的巡洋艦,像前兩年馬偉明院士提的全能艦,其實就是未來的巡洋艦:核動力、電磁炮、鐳射炮、各種雷達堆滿了、直升機、無人機、防空導彈、巡航導彈、常規反艦導彈,把射程到了2500公里的反艦彈道導彈也裝上去......這樣的2.5萬噸的全能巡洋艦是不是秒殺驅逐艦?向上,能打衛星、反導。中間,能攔各種反艦導彈。向下,能打潛艇。往遠,能打對方的水面艦隊。還能打擊陸上目標。
巡洋艦的有點非常突出。但缺點也很明顯:太貴了。
為啥各國海軍都不要巡洋艦了?買不起,也用不起。就俄羅斯那基洛夫,你就是白給越南它也不能要。整個海軍軍費養不起這一條艦。跟你白給我一臺悍馬,我也不要,是一個道理。巡洋艦是貴到了連美國都吃不消的程度,只能走驅逐艦的價效比路線。
巡洋艦太貴,一般國家都用不起。即便是英法德這樣的國家,他們也不太樂意往軍費裡投太多的錢,他們主要還得追求福利社會。能掏錢造兩艘護衛艦就不錯了。而這種龐然大物,對小國也沒有意義,你說你菲律賓要巡洋艦有啥用。
如果國家足夠大、如果國家足夠有錢、如果國家有走出的動力,那麼巡洋艦還是一款有著巨大吸引力的裝備。055......還是有點小。
-
15 # 大志遠思想空間
巡洋艦為什麼被各國所淘汰,其實是西方的虛偽在作怪,本身只是一個命名而已。
二戰前的海軍艦艇順序應該是這樣的,戰列艦,航空母艦,巡洋艦,護航航空母艦,驅逐艦,護衛艦。二戰之後有所轉變,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航空母艦和戰列艦換了位置,護航航母徹底淘汰,因為護航航母用民用運輸船改裝,太不經打,所以放在了巡洋艦後面。
後來又出現了導彈化,戰列艦就退出了歷史,因為戰列艦噸位很大,改導彈化成本太高,導彈裝少了成本也太高,如果多瞭如果被擊中又得不償失了,成本不合算,所以淘汰了。
艦艇導彈化之後,出現了巡洋艦的頂峰時期,尤其是美國和蘇聯大洋對抗,建造了一大批導彈巡洋艦,而且雙方都有核巡洋艦,直到現在還在服役,當時冷戰時期為了體現力量和威懾。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巡洋艦是進攻艦,不論美國的巡洋艦還是蘇聯的巡洋艦,尤其是蘇聯的紅海軍,大批的進攻導彈距離都在500公里以上。而美國的進攻在航母上的各種飛機上,制空權,攻擊能力都是。而蘇聯的攻擊能力主要在潛艇上,大批次的巡洋艦上,甚至驅逐艦上。
後來,冷戰結束了,蘇聯解體了,為了體現世界和平,巡洋艦不再發展了,重點發展驅逐艦。而驅逐艦是自我保護艦,體現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也的確是,美國最先進的驅逐艦阿利伯克級主要是防空,對艦艇,對地面武器很少,甚至有勝於無。只是到了後來又加上了不少裝置,才成了綜合驅逐艦。從單純的防空,有了反潛能力,帶上直升機,加了戰斧導彈,反潛導彈。
其實驅逐艦,走上了巡洋艦的道路,原來只是防守,現在一部分驅逐艦已經是主要進攻了,只是還這樣叫著。其實說起叫名字,最有一拼的就是日本。日本為了掩人耳目,把名字改到了極點,日本那些兩三萬噸的帶貫通甲板的兩棲攻擊艦日本叫護衛艦,連驅逐艦都不叫,跟誰說理去?在歐洲,還有很多國家向日本學艦艇命名,本來是七八千噸的艦艇,本來是驅逐艦了,居然叫護衛艦。愛叫什麼叫什麼吧,人們看的是武器效能,數量,以及動向。至於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命名只是局外人在爭論,軍隊才不管,以打敗對手為原則!
-
16 # 軍武小咖
從二戰結束後開始,巡洋艦在各國艦隊中的主力位置就逐漸的被驅逐艦所取代。用途更廣的驅逐艦更適應現代化海戰的需求,而注重單艦攻擊能力的巡洋艦反而成為了一種雞肋性的武器。拿俄羅斯的基洛夫級核動力戰鬥巡洋艦來說,這種巡洋艦的造價遠高於驅逐艦,假如用它們來護航航母編隊的話,顯得有些大材小用。假如以巡洋艦為中心,組成巡洋艦編隊的話,又打不過航母編隊。巡洋艦在最早的時候是戰列艦的輔助艦艇,巡洋艦的噸位要低於戰列艦,攻擊能力和防禦能力也不如戰列艦,但是航速要比戰列艦更快,造價也比戰列艦更低。鐵甲艦時代早期的各國的海軍編隊一般是由幾艘戰列艦,十幾艘巡洋艦外加數十艘輔助性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構成的。在戰列艦衰落後,巡洋艦在二戰時期曾經一度是各國海軍的主力艦艇。二戰時期航母的地位提升,戰列艦逐漸的退出歷史舞臺,而二戰時期的驅逐艦還處於發展階段,防禦能力和攻擊能力都不能和巡洋艦相提並論。
二戰時期是巡洋艦發展的黃金時代,在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都曾經研製過各種各樣的巡洋艦,然而隨著巡洋艦噸位的不斷提升,傳統巡洋艦的弊端也逐漸顯示出來。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世界主流軍艦朝著輔助性艦艇的方向發展,和現代驅逐艦的作用基本相同。實際上現代驅逐艦就是在二戰後各國根據航母艦隊的需求,不斷演化而來的一種新式戰艦。這種戰艦既可以叫驅逐艦,也可以叫巡洋艦,例如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同大多數現代驅逐艦作用和配置都是一樣的。
從噸位和作用綜合分析的話,現代驅逐艦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巡洋艦,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驅逐艦,而是各國為了適應現代化海上戰爭研究出來的一種新式戰艦,只是說這類戰艦的名字叫驅逐艦罷了。現代驅逐艦更像是二戰時期驅逐艦和巡洋艦的一種取長補短的結合,現代驅逐艦的噸位要遠超過二戰時期的驅逐艦,甚至比一些巡洋艦還要重,而現代驅逐艦的作戰能力也要遠強於傳統意義上的驅逐艦,這幾點都是現代驅逐艦繼承了巡洋艦的優勢。
而相比於以往的巡洋艦,現在驅逐艦的作用又要多得多,這是現代驅逐艦繼承了驅逐艦用途多的優點。在海上武器不斷髮展進步的過程中,落後的武器被淘汰已經是一種大趨勢,假如說未來能夠研製出一種比航母更適合現代化戰爭的海上艦艇,那麼航母也有可能會被淘汰掉。
-
17 # 一生何求226108007
那要看怎麼區分巡洋艦和驅逐艦了,過去二戰時五六千噸以上的都叫巡洋艦,現在上萬噸的軍艦都叫驅逐艦,只能說時代變了,軍艦的名稱也改變了……事實上叫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軍艦的效能和武器,一般來說軍艦的噸位越大,武器就越多,遠航力越強,效能就越好!當然除了大艦,小艦也要裝備,這是因為分工不同,小艦是為了近海防衛和巡邏,而且也是為了降低成本,不能全部都是大艦……
-
18 # 國平軍史
巡洋艦,發展到當下,事實上並沒有被淘汰,只不過被披上了一件驅逐艦的外衣;巡洋艦,只是換了一件馬甲而已;巡洋艦,還是巡洋艦,但新建的為數不多的巡洋艦已經被命名為驅逐艦。
因為,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軍中武器裝備也在改頭換面,譬如,陸軍將12.7/14.5毫米的大口徑高射機槍重新命名為重機槍,與二戰時期7.62毫米馬克沁重機槍完全不是一碼事兒,二戰時期的重機槍,大都已經進了軍事博物館,現在則稱為輕重兩用機槍或通用機槍;二戰時期,步兵最主要的火力支撐輕機槍,在當下被命名為班用機槍。
舉個真實的案例,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艦,且看其技術引數,網上都能公開搜尋到的,全艦長182.8米,舷寬24.1 米,滿載排水量14564噸。
不管從其2座155毫米的大口徑艦炮,還是其80單元戰斧巡航導彈的打擊能力來判斷,此型艦都是妥妥的二戰時期重型巡洋艦的噸位和標準,但美海軍依然將其命名為驅逐艦,既然研製國都將其命名為驅逐艦,明明是一艘巡洋艦,也只能跟著叫了,於是,全球軍迷知道了美海軍有一型非常前衛且科幻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非常有意思的是,055型驅逐艦首艦於2017年6月28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下水不久,美海軍就啟動了伯克三型驅逐艦專案,且其海軍情報機構置國內滿載排水量高達1.45萬噸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命名為驅逐艦與不顧,偏偏要將滿載排水量僅1.25萬噸相差一艘2000噸級護衛艦排水量的055型命名為巡洋艦,受到美海軍情報機構的影響,西方軍界大都也將055型命名為巡洋艦。
反倒是海軍非常鎮定自若,對美海軍和西方軍界將055型萬噸大驅命名為巡洋艦並未作過多解讀和評論,採取了順其自然的態度,說驅逐艦也好,說巡洋艦也罷,055型首艦101南昌艦其實已經服役,參與了4月23日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國際閱艦式,成了驅逐艦群的領銜艦,閱艦式上最耀眼的明星艦,戰鬥力是明擺著的,是否巡洋艦真的無所謂了。
綜上,自進入21世紀,巡洋艦這個艦種,事實上並未停止發展,網路上許多推文說巡洋艦這個艦種已經停止發展,純碎屬於睜眼說瞎話。
只不過各國出於某種原因的考量,不願意將新艦命名為巡洋艦,最典型的就是南韓海軍滿載排水量1.1萬噸的世宗大王級,以及美國海軍滿載排水量1.45萬噸的朱姆沃爾特級,這兩型滿載排水量都超過1萬噸的大型水面艦艇,都被各自海軍命名為驅逐艦,事實上都屬於巡洋艦,無論是噸位、續航力、火力,哪方面不是巡洋艦?
當然,055型滿載1.25萬噸排水量,有上述國家海軍差不多噸位的水面艦艇在上,且都命名為驅逐艦,憑什麼055型就非得命名為巡洋艦,叫驅逐艦甚好,畢竟隨了大流。
回覆列表
現代軍艦還使用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名稱,其實就是一種傳承,與這些軍艦最初定位有著很大的區別,這樣的名稱其實已經不適用於現代多動能戰艦了。
巡洋艦是什麼?其實這款軍艦在風帆戰艦時代就有了,歷史比較悠久。由於大型艦隊船太大,又是裝甲,優勢各種大炮和炮彈,因此艦隊都是跑不快的,於是便產生了巡洋艦,他的特點就是輕裝速度快,在作戰時去大洋巡邏發現敵方艦隊,然後召喚己方艦隊前去決戰,主要是用於巡邏和偵查得戰艦,因此得名巡洋艦!
巡洋艦成為艦隊主力還是中日甲午海戰,雙方艦隊實力都不算太強,因此都編入巡洋艦作為主力,尤其是日本以巡洋艦的快速穿插,小炮管的快速射擊優勢快速接近大清北洋水師的鐵甲艦,並取得了甲午海戰的勝利!之後各國海軍也都看到了巡洋艦的潛力,開始將巡洋艦編入艦隊中,作為海上快速支援以及戰列艦炮火空隙期間的火力補充!尤其是殖民大帝國都是全球海軍,而當時戰列艦不到10多節的速度無法實現全球快速支援,於是西方列強又開發出了戰列巡洋艦,也就是具有戰列艦的火力卻拋棄了戰列艦厚重的裝甲。
二戰後隨著導彈為主要攻擊手段的出現,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的概念就變得越來越模糊了,最初各國都是以自家海軍噸位為基礎劃分三者,比如冷戰時期,美國基本是萬噸左右的為巡洋艦,8000噸以下的為驅逐艦,3000~4000噸以下為護衛艦;而以前區別就很大了,中國3000噸作為就是驅逐艦了,而護衛艦僅僅只有800噸~2000噸,至於巡洋艦從來就沒有過(好像有一艘投降的重慶號,噸位其實也不大);至於像伊朗這樣的國家,到現在1300噸的也叫驅逐艦!
而冷戰結束後,各國海軍都爭相秀低調了,至少在軍艦名字上要低調一點,現在還在服役的巡洋艦都是冷戰前命名的,冷戰後軍艦明明實力越來越強,但是各國都說自己的都是小軍艦,比如歐洲那一堆6000噸級別的現代軍艦基本都是多功能護衛艦,美國15000噸的朱姆沃爾特級也叫驅逐艦,自然中國的12500噸的055也叫驅逐艦了!未來恐怕很難除了伊朗那種秀高調的小國家會以巡洋艦命名外,恐怕新級別軍艦很難再有國家以驅逐艦命名了!
還有就是現代戰艦其實都向著多功能戰艦發展,不管是萬噸大驅,還是6000噸級別的,還是3000噸的,甚至1000多噸級的輕護衛艦,他們都具備防空、反艦、反潛、甚至還向著剋制太空能力發展,這些軍艦已經不向二戰前那種涇渭分明的任務劃分了,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的稱號其實就是傳承的名字而已,並沒有實際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