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求之
-
2 # 壹頁歷史
1、
項羽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猛將,力能扛鼎,氣欲拔山,號稱西楚霸王,憑一人之武力得華夏半壁江山的唯此一人。 2、李元霸
,隋唐第一條好漢,掌中一對八稜紫金錘重八百斤,胯下座騎追風白點萬里雲。在當時幾乎沒有人能在李元霸馬前走上三個回合,可以說西府趙王李元霸打遍天下無敵手。 3、李存孝
,號十三太保,拜飛虎將軍、勇南公,領三千飛虎軍。此人身材瘦小
、力大無窮,擅使一柄畢燕撾,天下無人能在他手上走過三回合,是一李元霸式人物。在討伐黃巢起義軍時,李存孝曾率十八騎衝殺黃巢
八萬人馬,並且衝進長安、焚燒糧倉,把黃巢軍殺得片甲不留。 4、呂布,三國
第一武將,曾力敵劉關張三將,酣鬥曹營六虎,天下無雙。 5、高寵
,岳飛手下的一員虎將.使杆碗口粗的虎頭槍,為五代十國第一名槍高思繼後人,北宋開國名將高懷德、高懷亮玄孫,曾連挑12輛鐵滑車,分析其勇力當在岳雲之上,可惜英年早逝,。 6、常遇春
,明朝開國大將。臂長善射,勇力絕人,一生為將未曾敗北。自言能將十萬軍橫行天下,軍中有“常十萬”之稱,人每稱他為“天下奇男子”。 7、冉閔
,冉魏政權的君主,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騎赤龍,一生死於其手下的敵軍以萬計,曾創造過以弱擊強九戰九勝的戰例。 8、霍去病
,中國古代的一位“戰神”,大漠雄風中至今猶有其聲威;雖年輕而歿,然而其壯志永存。...“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是西漢時期抗擊匈奴侵擾的名將霍去病說的。 9、張飛
,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獨退曹兵百萬,酣鬥馬超,呂布唯一忌憚之武將,猛將也!! 10、彭德懷
,熱兵器時代的代表,如轉換到古代,絕對是張飛、常遇春之類的猛將。 -
3 # 小卒在過河
這個問題不大好回答。
從盤古開天地到新中國建立,歷史的長河中將星浩瀚。所謂時勢造英雄,每一位將領的長成都在特地的歷史環境中促成的。譬如,我們講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第一猛將呂布,但是最終卻為兩個小卒所擒。所謂厲害,只是相對,並沒有絕對。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
4 # 笑大人個口
我覺得應該是三國時期的呂布。在整個中國歷史長河中,要說能以一己之力對抗天下的也就是兩個人。一是,秦末的項羽;另一個是,三國呂布。每每說起項羽,人們想到的肯定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大英雄。人們都覺得項羽是一個悲情英雄,在評價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主觀情感,可能會誇大項羽的勇猛。而三國的呂布則是一個三姓家奴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小人,往往被人看不起。可是由於呂布的強大,沒人能奪走他三國第一猛將的地位,更贏得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美稱。一個被人看輕的小人,但是人們依然不敢汙衊他的戰力,可見真是力壓天下,讓所有的人都心服口服了。
-
5 # 彩雲東昇戴寶山
武將首先是個人能力蓋世無雙,還有在社會變革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縱觀歷史,我認為首推西楚霸王項羽。從個人武功能力講,力拔山兮氣蓋世,從貢獻來講,秦帝國的主力絕大多數是項羽幹掉的。第二位是岳飛,文武雙全,對手元帥金無術感嘆,憾山易,憾岳家軍難。可惜南宋皇帝趙構不容他,壯志未酬,被自家人害死。
白起(?—前257年),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為秦國公族,故《戰國策》中又稱公孫起。郿(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白起號稱“人屠”,戰國四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王翦、廉頗、李牧)戰國時期秦國名將。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白起 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武將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白起做左庶長,領兵攻打韓的新城。十四年,被封為左更,出兵攻韓、魏,全殲韓魏聯軍於伊闕,斬獲首級二十四萬,俘大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又渡黃河攻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被封為大良造,領兵攻陷魏國,佔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個。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趙,佔取光狼城。二十八年,攻楚。佔領鄢、鄧等五座城池。二十九年,攻陷楚國的都城郢,焚燬夷陵,向東進兵至竟陵,楚王逃離都城,避難於陳。同年,白起受封為武安君。(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武安城在武安縣西南五十里。戰國時趙邑,即趙奢救閼與之戰處。) 隨後又乘勢攻取楚國,平定巫、黔中二郡。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趙魏聯軍以救韓,大破聯軍於華陽,魏將芒卯敗逃,擄獲三員晉將,斬首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韓之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韓南陽太行道,斷絕南韓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韓的野王,野王降秦。這也使南韓的上黨郡同南韓的聯絡被切斷。四十七年,敗殺趙括,趙軍皆降。白起道:“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於是坑殺降卒四十五萬。四十八年,白起得病臥床,於是未能出征。四十九年正月,王陵所率秦軍敗績。當時白起病癒,但他拒絕出征。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8年),由於與範睢有隙,稱病不起,也由此得罪了秦王,十一月,白起被逼自刎。二 評價白起善用兵,征戰沙場達三十七年,攻取七十餘城,殲敵過百萬,未嘗敗績,僅用萬餘人便攻克楚的都城。尤其是幾次惡戰讓趙韓力量大減,後來始終無力抵禦秦兵東近。也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司馬遷稱讚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白起用兵靈活。伊闕之戰避實就需,各個擊破;鄢郢之戰改用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而長平之戰則佯敗,斷敵糧道,分割,最後圍殲。白起喜歡追擊戰,數次長途奔襲。與孫子兵法中的“窮寇勿追”迥然有別。白起喜歡殺人,勝與攻城,這大概和孫子相同,孫子云:“上兵伐謀,......其下攻城。”白起也信仰這個理論,所以每戰必屠殺一番,前後數十年殲敵超過一百六十萬。有效的打擊了敵方的有生力量。後世稱其為戰魔。----後世多稱讚其巧妙用兵,而譏評其殺戮無度。卻少有人從當時的戰局角度著想的。白起很有戰略眼光,也很有大局觀。尤其是後來稱病時候關於不可攻趙的言論,深入探討了當時的局勢。所以白起才能成為戰國名將之首。三 殺人者的悲哀白起是個殺人者。他卻同樣不能抵擋嫉妒和詆譭。所以範睢擔心他功高,於是白起沒能滅趙。秦王又操之過急而誤解他,於是,他死。《孟子·離婁》雲:“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 殺人盈城。”這說明了戰國時期的混亂。殺人者並不是只有他。但他殺降卒,於是在後世便有了罪。他善戰,卻不聰明,所以便會發牢騷。在秦王不聽他的局勢分析而派兵攻趙失敗後,他在背後說:‘不聽臣計,今果如何。‘只是發發牢騷也就罷了,因為此時贏謖(秦王)也打算重新起用他了,可他卻不給面子。“臣知行雖無功,得免於罪;雖不行無罪,不免於誅。......臣寧伏受重誅而死,不忍為辱軍之將。”意思是,我知道這次出征絕對沒有勝算,但是能免罪;雖然不出徵本身是無罪的,可是卻要被刑罰......我寧願受重刑而死,也不想成為無功之將。白起很不給面子,秦王也惱了。於是白起的官位沒了。還被趕去邊疆。偏偏他真的病了,一時不能走。結果前線失利,秦王便遷怒與他。於是他只有死。善始者未必能善終,但白起還是名將,千勝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