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或者會和東吳聯手抗敵嗎?
8
回覆列表
  • 1 # 南門太守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說說劉表之死,其實這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

    劉表死時67歲,這個年齡比曹操死的時候還大了一歲,在人均壽命只有30歲左右的當時,這也算是高壽了,史書上說“表疽發背卒”,“背疽”是劉表致死的病因。

    曹休、劉焉也都死於這個病,看來這是漢末三國的多發病。“背疽”是中醫的叫法,用西醫的話說是“背部急性化膿性蜂窩織炎”,誘發該病的原因有內外兩個方面,外因是外感風熱、火毒,溼熱蘊結所引起,內因是七情鬱結,臟腑蘊熱而發。劉表得這個病與個人衛生條件應當沒關係,而與精神狀態有關,極度鬱悶、憂思過重、憤懣難解都屬“七情鬱結”。

    現在治療背疽很容易,輕者用藥膏加一定內服藥即可,重者使用抗生素也可治癒,但古代對細菌和病毒感染缺乏全面認識,治療手段有限,患上此病就不好控制,會越來越重,直至危及生命。

    那為什麼還說劉表之死“細思極恐”呢?

    這是因為,劉表死的時機太“湊合”了,建安十三年(208年)7月曹操率兵南下荊州,8月劉表就突然死了,如果說劉表是被曹操嚇死的那也太小看劉表了,當年劉備揣著一紙任命詔書敢單人獨騎闖荊州,說明他不是窩囊廢。

    還有一點,聽說劉表病了,長子劉琦由江夏郡回襄陽探望,劉表的繼妻蔡氏以及蔡瑁、張允等人不讓相見,史書上說的理由是“琦性慈孝,瑁、允恐琦見表,父子相感,更有託後之意”,但會不會有另一種可能:劉表此時已經失去了自由,甚至已經不在人世了。

    為什麼這樣懷疑呢?因為史書還有一個記載,說劉表臨終前欲效仿陶謙把荊州交給劉備,劉備當面婉拒了。如果“劉表讓荊州”的事屬實,荊州的實權派蒯越、蔡瑁、張允等人將非常恐慌,就會有除掉劉表的動機,這就與要回答的本問題有關了。

    荊州的實權派們也是本土派,而劉表只是個“外來戶”,本土派支援劉表,是利用他的影響力和朝廷的認可穩定荊州、建設荊州,本土派們的家人、產業以及親戚朋友都在這裡,搬不走也不想走,他們最不願意打仗,劉表出於不想放棄權力的考慮應該不會投降曹操,劉表的小兒子劉琮後來在投降之前尚且再三猶豫,“雍容荊楚,坐觀時變”的劉表哪能那麼容易投降?

    假如劉表沒死,他會怎麼辦呢?

    可以肯定的是,劉表必定會對曹操一戰,他會與劉備聯手抗擊曹操,劉備投奔劉表以後,雖然未明確二人的主從身份,劉備對外仍以“左將軍、劉豫州”示人,但雙方的主客關係、盟友關係是事實,劉表不願意降曹,劉備既不願意也不能降曹,二人在抗曹的問題上高度一致。

    但以他們的力量要戰勝曹操非常困難,劉表還需要新的外援,目標只有兩個,一個是西邊的劉璋,另一個是東邊的孫權,但不幸的是,劉表跟這兩個人的關係都很差。

    劉表跟劉璋的父親劉焉是死對頭,曾向朝廷打過劉焉的小報告說劉焉要謀反,朝廷為此向劉焉“問責”。孫權更不用說,孫權的父親孫堅死於劉表的襄陽城外,說起來有“殺父之仇”,近年來孫權多次進攻荊州,前不久剛殺了劉表的屬下黃祖。

    劉表想登高一呼迅速組建一個“抗曹聯盟”看來是不行的,劉備倒可以一試,這就是劉表為什麼臨終前要交權給劉備的原因,有人認為這個記載不可靠,但細想一下,如果劉表足夠聰明就應該看到,這幾乎是他唯一的選擇。

    如果這件事做成了,劉表“退居二線”,讓朝廷的左將軍、曹操的老對手劉備扛大旗,劉備以荊州的實力做後盾聯合孫權應該不成問題,劉璋加盟的可能性也很大,這樣就會組成一個“南方聯盟”共同對抗北方的曹操,雙方的勝率估計是一半對一半。

    但惜的是,此時的劉表對荊州的實際掌控能力十分有限了,他被一群“投降派”所包圍,即使不死也難有作為了,曹操大兵壓境,劉表要麼被人毒死,清除一個投降路上的絆腳石,要麼被人捆起來押給曹操,做了第二個呂布。

  • 2 # 善責

    如果把曹魏、孫吳、蜀漢看成是曹操、孫權、劉備,那隻能說政治水平太低了!

    同樣,荊州劉表集團,不光是劉表一家人,更重要的是當地的世家大族蔡氏、蒯氏等士族的利益集團。

    更關鍵的是劉表的政權構成與袁紹(袁術)、曹操、孫權、劉備等不同:

    袁紹(袁術)、曹操本身就是出生官宦之家,袁紹四世三公,曹操雖不如袁紹身世顯赫但本身曹家及夏侯家也是很有實力的,加上陳留起義時加盟的于禁、樂進、荀彧、毛玠等一眾人馬,尤其後面收編青州黃巾軍之後,曹操集團本身的核心管理層是相當強悍的!

    孫權(孫堅、孫策)的孫吳集團類似於曹魏政權,孫堅本身也是長沙的地主出身,從軍過程中更是融入了程普、韓當、黃蓋、祖茂等勢力,加上孫策與周瑜(魯肅)的鐵桿關係,孫郎、周郎又與地主喬家聯姻,加上三代對江東穩定的管理,江東大族虞、魏、顧、陸與孫家逐漸融合。

    劉備的出身遠比不上上面幾位大佬,但劉備常年領兵,更有大地主張飛死心塌地跟隨,在徐州又攀上了富豪糜家的高枝,一路上拉贊助也獲得了地方豪強劉闢、龔都等的支援,後面在荊州又有伊籍、向家、諸葛氏等支援,加上繼承了劉琦的勢力,劉備的軍力還是很強悍的!入主西川之後也是對西川本土世族有效鎮壓管理。

    再說說劉表的荊州集團吧。劉表與劉焉是正宗的漢室宗親,也是受朝廷冊封的老一批地方大要。但劉表入荊州卻是單槍匹馬帶著一紙委任狀來的,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無中生有的把荊州大族的勢力拉攏到自己身邊。但那也只是向大族們妥協的方式,只是利益的合理分割,劉表本身並沒有太強的勢力壓制地方世族集團。所以當曹操大軍壓境的時候,荊州大族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集體選擇了倒戈,劉表活著也不可能壓制得住(荊州士族順從劉表是順從中央,幫劉表抵禦劉焉、孫策是地方割據的利益爭奪,曹操南下荊州士族必會相應中央而反劉表的),更何況是劉琦劉琮呢?

    最後,曹魏自曹丕之後與北方大族融合在一起,但曹家自身的實力卻不升反降(曹丕對他的兄弟們打壓挺厲害的),結果被司馬氏取代;蜀漢一直沒有處理好內部的切蛋糕問題,本土的益州勢力一直處於政權的基層,也就沒有維護政權的積極性咯,加上劉備帶來的外來勢力逐漸消亡,最後被曹魏滅亡真怪不得劉禪(政權構成在劉備、諸葛亮時期就已經定下了框架);孫吳政權算是三國中最穩定的一方了,實際上也是最後滅亡的,孫家也一直牢牢掌控這局面,但孫權晚年昏聵,自身內耗嚴重,等到曹魏、蜀漢較平穩的融入晉朝之後(不管是滅劉還是代曹都沒有經歷大戰),實力天平已完全傾斜,孫吳被滅已不可逆~

    所以諸如劉表不死能不能擋住曹操;龐統、法正、關羽、張飛不死劉備能不能一統天下;曹真(曹昂)不死能不能壓住司馬家等等問題都沒有太大的討論意義。時勢造英雄,英雄卻不一定能改寫歷史,關鍵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做了最合理的事,同等條件下把曹操放在劉表的位置上估計也只能束手無策了~

  • 3 # 龍鎮

    我認為可能性不大,理由如下:

    首先,太平日子過久了,血性難免減少。劉表不是沒有勇氣——參加太學生運動,遭遇黨錮之禍,說明他年輕的時候有一腔熱血;匹馬入荊州,更是膽識過人。掌握了荊州政權之後,前期抗擊袁術、孫堅,後來聯合張繡對抗曹操,雖然沒有什麼突出的戰績,但表現總還是過得去。荊州在他的治理下,成為亂世中的一片王道樂土,人民安居樂業,經濟文化繁榮。劉表也因此獲得了當世西伯的稱號,也就是將他比喻於商朝末年的西伯侯姬昌(周文王),這個評價是相當高的。但是,也就是在這種讚譽中,劉表逐漸喪失了雄心。官渡之戰的時候,劉表坐擁十萬之眾,無論幫助哪一方,哪一方就能獲得勝利。他還可以坐山觀虎鬥,看準了時機,將兩方都收拾了,坐享漁翁之利。然而他什麼都沒做,眼睜睜地看著機會消失。這就說明他已經從當初的熱血青年,褪化成了不思進取的油膩中年,除了盤盤串、賦賦詩、彈彈琴、喝喝酒,再也沒有其他樂趣。這樣一位劉表,你認為他有可能奮起抵抗比官渡之戰時期又強大了幾倍的曹操麼?

    其次,他的肱股之臣也不想抵抗。其實,後來孫權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就是魯肅直言不諱地指出來的:臣子們投降曹操,仍然可以吃香的喝辣的,過體面的日子,甚至當上一州一郡的長官,所以他們(包括張昭這樣的老臣)都想投降。可是將軍你如果投降了曹操,還有現在這種好日子過嗎?劉表手下的蒯越、韓嵩、傅巽等人,和張昭等人是同一門心思(後來他們果然投降,絕大多數人都當上了大官)。所不同的是,劉表沒有一個魯肅來點醒他,更沒有一個周瑜來支撐他。當然,就算有人點醒他,他也不一定能夠向孫權一樣下決心抵抗。畢竟,孫權年輕力壯,可以一刀砍下個桌子角;劉表卻是垂垂老矣,連殺只雞都困難。

    第三,從理智上考慮,他認為自己不可能打得過曹操。荊州四戰之地,西面的劉璋是他的敵對勢力,東面的孫權視他為殺父仇人,劉表要對抗如日中天的曹操,必須聯合劉璋或者孫權,至少要確保他們不會趁火打劫。但是這種可能性很小。後來劉備派諸葛亮為說客,到孫權那裡舌戰群儒,費了老鼻子勁,才說服孫權聯劉抗曹——這個劉必須得是劉備才行,如果是劉表,估計孫權不會答應,一方面是感情上過不去,另一方面也信不過劉表的軍事能力。

    That’s all

  • 4 # 縱橫寰宇

    其實,我倒是覺得劉表在曹操南下前病死,其實是一種最好的情況!因為倘若劉表不死,雖然必然不會像劉琮那樣拱手投降,或許他會選擇和曹操一戰!但是,以劉表的實力和智略,未必能擋得住曹操啊.......相反如果劉表活著,就斷不會有劉備坐大的機會,而且劉表和孫權有殺父之仇(劉表部將黃祖,射死孫堅),所以很有可能江東孫氏與荊州集團,根本不會結盟。而且如果劉表活著,曹操還會不會如歷史上一般鬆懈大意,也未可知!總之劉表活著,絕對是個弊大於利的事!如果喜歡本評論,可以關注我哦!歡迎和各位好朋友一起青梅煮酒,暢談古今!

  • 5 # 泊圖泊途

    擋不住,此人有小才無大略。完全不是曹操對手,這麼說吧,給劉備一萬人都比劉表帶著兩萬人強。

    劉表雖然到荊州後整頓了吏治,整合了荊州,但是他治理的速度實在是夠慢的,“長沙太守張羨叛表,表圍之連年不下”,雖然擊敗過孫堅和袁術,但也擺脫不了他軍事弱的頭銜。

    劉表軍事能力一般,政治眼光也差,他手下的謀士不止一次的勸劉表,讓他和朝廷——當然了也就是曹操——修好,但是劉表就是不聽,他自認為的萬全之策實際上讓他錯失良機,並獲得了滅頂之災。

    率先勸劉表的是鄧羲,“天子都許,表雖遣使貢獻,然北與袁紹相結。治中鄧羲諫表,表不聽”。天子遷都許昌,劉表雖然納貢當時還與袁紹勾結,鄧義勸,劉表不聽,前者毫無辦法。

    這個左右逢源的態度看似萬無一失,實則漏洞百出。“太祖與袁紹方相持於官渡,紹遣人求助,表許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三國志》),曹操和袁紹相持階段,劉表許諾老盟友袁紹但卻坐山觀虎鬥,實際上他觀天下把自己觀崩了。兩強亡一強,弱者如何立足?他似乎不明白這個道理。

    韓嵩、劉先勸劉表,說這時候劉表正是用武之時,幫誰取勝,劉表的未來都很光明,如果誰也不幫,二者誰勝利都會恨劉表。劉表依然不聽,他似乎只考慮到幫的人如果敗了他將會很悲劇。很被動的人。

    劉表死後,劉琮為主,諸葛亮建議劉備打劉琮荊州唾手可得,多少說明劉表治下的軍隊並不太強。

    劉表的性格也並非強勢者,面對曹操他八成也是要投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學習web前端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