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除了曹、孫、劉三大陣營,群雄的謀士中誰最強?
20
回覆列表
  • 1 # 聽歷史

    李儒

    我認為三國第一位的出色謀士是李儒,縱觀演義,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當是第一個英雄展露頭角的時代,而在這個時代最出採的謀士是誰?當然是我們的李儒先生,首先是他對廢立漢帝的一段精彩評述,告訴董卓廢帝的”二利一害”,而後在許多重大的決策中董卓都是看李儒先生的意思,看過電視版的演義的可以看出,董卓總是在決策前看看李儒的眼色,而後李儒又提出退走長安避開諸侯的強勢,更用伏兵打敗了老曹!他是演義中第一個打敗老曹的人!!!即使是到了最後,李儒先生也看破了王允的連環計,更擊中這個計策的要害-請董卓效仿楚莊王的絕纓會,把貂蟬許給呂布,但最終因為董卓貪戀女色而沒有成功,可憐先生最後不得不自嘲似的感嘆:”我等皆要亡於婦人之手矣.先生早知道董卓下場,也就託病不出,最後聽聞董卓被呂布殺死,也在家中自盡,也算盡了人臣

    麴 [qū]義

    三國曆史中一個陌生的名字,三國時代漢人能夠爭鬥百年而沒有被北方遊牧部落乘虛“亂華”,這與麴義做為漢人北方邊疆的頂樑柱分不開,麴義率領的漢人軍隊以步兵擊敗遊牧民族的騎兵部隊,永久的成為遊牧民的噩夢,他們所做的,只有服從中原諸侯。三國是一個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時代,在這個年代,袁紹最先憑藉四世三公的家世,召集一大批文臣武將,逐步兼併冀州、青州、幽州、幷州,稱雄天下。天下九州,袁紹獨得四州(後來稱帝的劉備最大地盤時也僅僅是荊州、益州和漢中),可以說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在魯肅為孫權“榻上策”構想中(比諸葛亮的“隆中對”要早整整十年),三國將是北方的袁紹,東吳的孫權和荊州的劉表,可見當時袁紹的聲威在諸侯中有何等影響力。拋開後來的官渡之戰袁紹敗北不說,袁紹能夠鼎足冀州、青州、幽州、幷州,並非一位昏庸無為之徒,而在此開疆拓土過程中,麴義則是其手下不可多得的文武全臣。麴義原為韓馥部下,初平二年(191年)叛變,擊敗韓馥,又擊敗叛變袁紹的匈奴單于於夫羅。麴義成名之戰就是在界橋之戰中以八百弓手大破公孫瓚引以為自豪的“白馬義從”, 斬殺嚴綱,又回救被圍的袁紹。這一戰是袁紹爭奪河北霸業的奠基戰,也是中國歷史上以步兵擊敗騎兵的典型戰例,意義非常。興平二年(195年),麴義合兵烏桓峭王、劉和破公孫瓚於鮑丘,殺鄒丹等二萬餘人。瓚遂保易京,開置屯田,稍得自支。麴義軍糧盡,士卒飢困,餘眾數千人退走。瓚徼破之,盡得其車。當然三國演義中麴義撞著趙雲,戰不數合,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那不是歷史。自家的江山掙得再頭破血流,也不能讓外族霸佔。

  • 2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漢末三國,謀士某種意義上比猛將更重要,因為猛將敗陣只是一戰之勝負而已,而謀士的失誤,很可能就導致勢力整體的衰亡。

    李儒、田豐、陳宮、沮授,咱先說第一個。李儒在正史上幾乎沒有什麼出彩之處,所以就拿演義來做個分析。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李儒就是“毒”,初次登場,是在董卓接到何進密令之際,按理說他是何進部下,就該奉令悄悄行事,但李儒一開口便變了滋味,他讓董卓公開此事,某種意義上促進了張讓宮廷殺何進這一事件的發生,實際上可謂借刀殺人——而草包何進居然完全不懂這是什麼意思?於是便有了宮牆後的謀殺。

    第二次出謀劃策,則是在董卓初步掌握洛陽之後,他說了這麼一句:“今朝廷無主,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矣。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也正是這一招,確立了董卓在朝廷上的威勢(雖然很搓,暴露了這股勢力毫無政治遠見,只能靠一時的威逼)。

    包括後來呂布戰敗,李儒出的遷都長安的主意,其實也不算太壞,因為董卓主要依靠的是西涼兵,而長安顯然比洛陽更靠近西涼,便於調兵遣將。甚至後來王允的連環計,也一度被李儒識破,他勸董卓把貂蟬賜給呂布,倘若真的如此,那麼呂布就不會反水,王允的計策無疑就此破產——只是董卓不聽而已。不過,李儒雖然有謀,他的聰明只是體現在一些小計小謀之上,他的整體規劃:用威逼控制東漢朝政,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錯誤,所以李儒是個不錯的謀士,但遠談不上一流。接著來說陳宮,陳宮也是個有謀的人,尤其在演義中表現得足智多謀、慷慨重義,多番陷曹操於險境。但他也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不識人、太隨意。陳宮第一次不識人的物件就是曹操,曹操在衙門裡一席慷慨激昂的大話,就哄得陳宮棄官相隨,這裡就是典型的不識人、太隨意:第一你沒看清楚曹操究竟是個什麼性格用心,第二你沒看清就拋棄一切跟著他,等發現曹操狼子野心(殺了呂伯奢一家)又斷然離開,兩件事做得都很大義凜然,可是回頭想想,你到底在幹什麼?做事情之前有沒有充分考慮過?第二次不識人的物件則是呂布,天下英雄豪傑那麼多,他偏選這個智商只有十幾的傢伙。當然以他的判斷,我聰明你傻,正好是最佳搭檔,可實際上哪會這樣。結果是陳宮的許多智謀,都因為呂布的愚蠢遲鈍而破產,結果因曹操遠征徐州而造成的兗州危機,最終以呂布的失敗告終。因劉備大意而造成的徐州爭奪戰,雖然呂布一度成為徐州之主,但曹操很快到來,呂布和陳宮最終一起完蛋。田豐、沮授,咱一起說。這兩人在袁紹旗下都有過美好記憶。袁紹奪下冀州之後,聽說田豐威名,帶著貴重禮物,非常謙卑地招攬田豐,任命其為別駕,那感覺幾乎就和後來的劉備請諸葛亮一樣。而沮授更是為袁紹做了爭霸天下的整體規劃,那就是先橫掃河北,搞定四個州(第一步,後來袁紹實現了);再進兵長安、洛陽,奉天子以令諸侯(第二步,這個袁紹三心二意沒實現),最後是建功立業(這個實際上有很豐富的內容,只不過第二步沒實現,第三步就沒了)。袁紹起初很器重沮授,讓他做河北全軍的軍事總監(監軍、奮威將軍),事實上袁紹有田豐、沮授,就有點後來劉備有臥龍鳳雛的意思。但問題是,隨著局勢的進展,袁紹便越來越自大,不論是田豐還是沮授,他統統不聽。這你讓田沮二人怎麼整?若是劉備不聽諸葛、龐統的話,臥龍鳳雛也沒招啊?關鍵,還是在主人公身上,軍師再牛還是男配角,袁紹這個主角不頂用,當不上漢末三國的第一霸主,田豐、沮授便也當不上第一謀士,所以這麼說吧,四個人,沒一個能進入頂級軍師行列。

  • 3 # 縱橫寰宇

    我認為是李儒。董卓進京的時候,兵力只有區區數千人,而在李儒的謀劃下,卻穩穩壓住了數萬京師禁衛軍,掌控了京城局勢。即使後來諸侯討董,董卓屢戰屢敗的情況下,李儒提出讓董卓遷都長安,也不失上計。只要董卓能保有實力,關東諸侯必然會隨著時間推移互相內鬥,屆時董卓再發兵東出天下唾手可得!只可惜董卓這個主公是在是太坑,否則真讓李儒的謀劃成功,恐怕早就天下一統了!又何來三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陸遜和諸葛亮一樣擅長火攻,相比之下誰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