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蘭臺
-
2 # 幾葦渡
1861年8月22日,咸豐皇帝死了。
1861年10月6日,肅順被處決。
這個時候,曾國藩在做什麼呢?以兵部尚書銜、授兩江總督,以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蘇、皖、浙、贛”四省軍務。
這個時候,曾大帥根本沒有精力去幹涉朝廷的事情。繼續打了三年,1864年7月19日才收復天京。辛酉政變是滿清貴族的權利鬥爭,曾國藩一個地方漢臣,雖有一定兵權,但還是沒有能力、也沒心思去參與的。
而且辛酉政變,曾國藩還沒反應過來,就結束了。
咸豐臨死前,做了政治安排:立載淳為皇太子,即同治皇帝。命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授予皇后(即慈安太后)“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貴妃、即慈禧太后掌管)。顧命大臣擬旨後要蓋“御賞”和“同道堂”印章才生效。
廢除八大臣,是兩宮太后與恭親王的合作,逐步剝奪了八大臣的兵權。
9月30日,發動政變,抓了八大臣。10月1日,命恭親王奕訢為議政王、軍機大臣。隨之軍機大臣文祥等奏請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3日,大行皇帝梓宮至京。5日,改年號“祺祥”為“同治”。6日,詔賜載垣、端華在宗人府空室自盡,肅順處斬,其他免職發配等。9日,載淳在太和殿即皇帝位。
六天時間,訊息從北京傳到江南大營,已經開始新篇章了……
太后垂簾,繼續重用曾國藩。很快授予協辦大學士,這時曾國藩52歲。
-
3 # 如果說情感
這正是曾國藩的為官智慧,不結黨,即便是當初自己的恩師,道光朝權傾朝野的穆彰阿也是如此,保持君子之家,沒有過分的親密,這也是道光皇帝和穆彰阿都欣賞曾國藩的一點,不投機取巧,為人真誠實在,也正是這一點救了曾國藩,後來咸豐帝清理穆彰阿沒有把曾國藩算在內,反而予以重用。
歷經宦海沉浮的曾國藩,在外帶兵打仗更加會注意這一點,朝廷尤其忌諱朝中親貴跟地方手握重兵的將領勾結,很容易給人以口實。
咸豐帝死後,肅順作為顧命大臣跟慈禧的西宮太后勢力爭奪權力,極力拉攏曾國藩,保舉他做地方督撫,並且私下寫信給他透露欣賞之意。從個人情感上講,曾國藩是非常欣賞這位有魄力敢做事的王爺的,但是考慮到肅順平日裡性格過於驕橫,朝中得罪人很多,很可能難以長久,因此更加審慎地保持著跟肅順的私交。
果然,慈禧在六天內扳倒權傾朝野的肅順一夥,創造震驚中外、歷時僅六天的“辛酉政變”。慈禧大權在握後,搜查了肅順的私人信件,很多地方官員為了巴結這位位高權重的王爺,都有過私信來往,唯獨沒有曾國藩的,這讓慈禧更加信任這位外表忠厚肯做事的“老實人”。
-
4 # 漢水秦川
辛酉政變是1861年(咸豐十一年)咸豐帝病死後,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的一次宮廷政變。打倒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勢力,輔弼皇太子載淳為帝,總攝朝政,以時在夏曆辛酉年得名。曾國藩沒有支援肅順,只有是由於其價值觀、道德觀,及當時的政治情形、厲害得失決定的。
曾國藩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疏不間親,沒有必要介入高層權利鬥爭。辛酉政變,是滿族內部肅順和慈禧/恭王之間的的權力鬥爭,作為漢族臣子,沒有必要去插手。
慈禧
2.趟混水的風險太大,萬一跟錯或支援錯人,曾國藩和湘軍的前途就搭進去了,不值得。而不介入,無論誰獲勝,依當時的情形,都需要依賴漢族地主武裝的湘軍去鎮壓太平天國。所以這參與這件事是有害無利。
3.當時情形緊急,曾國藩身處萬里之外,即使想支援肅順,也是鞭長莫及。
4.曾國藩在與蘇順以往的接觸中,發現肅順這個人飛揚跋扈,心胸狹窄,對其在變化莫測,需要鎮靜、沉著處理的政治鬥爭中獲勝沒有信心和把握。
肅順之前支援湘軍,更大程度是因為八旗、綠營兵勇不堪使用,從鎮壓太平天國的需要角度支援曾國藩。對其掌政後,能否一如既往支援沒有把握。
5.兩宮當時有恭王等人的政治支援和武力支援。政變之後,如果恭王醇王把持朝政,恭王是洋務派人士,曾國藩從推動國家進步的角度,需要支援洋務運動的人在朝廷主政。後來的歷史發展一定程度上,也確實是按此發展的。
恭親王
-
5 # 黑句本
回答這個問題,能聊出不少關於站隊的話題。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說明一點,古往今來任何政變都不可能大張旗鼓地進行,往往是外人根本還不知道怎麼回事,政變已經結束,大局已經落定了。
慈禧聯合恭親王發動的辛酉政變當然也是如此,從咸豐皇帝1861年8月22日駕崩到肅順1861年10月6日被處斬,一共才四十多天,除去中間的暗地博弈,政變真正從實施到完成時間是極短的。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當時遠在安徽的曾國藩不可能得到政變訊息,等到他得到訊息的時候,肅順已經被處決,兩宮已垂簾聽政,此時曾國藩即便想支援肅順,那也根本沒有支援的現實條件。
所以說,辛酉政變前後,曾國藩對此並沒有公開發過一言。
當時的曾國藩是既沒資格發言,更沒必要發言。
那曾國藩從心裡到底支援不支援親近漢臣的肅順呢?
答案是不支援。
說到這就引出了關於站隊的第一個話題。高明的站隊者是不得罪今天,站在明天。咸豐未死,肅順得勢的時候,曾國藩正是這樣一個姿態,既不得罪肅順,更不站隊肅順,之所以要這樣做,曾國藩有幾個理由認定肅順很可能會輸在明天。
概括地講,曾國藩認為肅順犯了歷朝歷代慘死權臣的諸多大忌。
第一,肅順雖然得勢,雖然親近漢臣,但他在朝中沒有滿蒙親貴的支援,實屬孤家寡人;第二,肅順的政治敵人恭親王雖然暫時失勢,但其背後卻有強大的滿蒙親貴勢力,咸豐如果不在,兩人一旦交惡,肅順勢必難敵恭王;第三,小皇帝年幼,慈禧不簡單,肅順的權臣做派自然會招致慈禧反擊,一個恭親王肅順已經難贏,再加一個慈禧,勝負更是沒有懸念。
因此,在當時的政局下,肅順親近漢臣,曾國藩不僅不買賬,相反時刻還與肅順保持著安全距離。
這個問題之所以值得回答,那是因為它還能引出另一個關於站隊的話題。
當下得勢的一方如果有意拉攏你,你該怎麼辦?
要知道歷史上很多站隊的情況就是這樣發生的,自己並沒有主動去站隊,而是有人拉著自己去站,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辛酉政變前,曾國藩就遭遇過這種情況,結果他應對的十分簡單,卻又十分的理智高明。
自江南大營潰敗,兩江總督何桂清臨陣脫逃被查辦後,曾國藩內心對空出來的兩江總督一職其實很渴望。恰在這個時候,胡林翼給曾國藩送來了一封信,不過這封信不是寫給曾國藩的,而是肅順寫給胡林翼,並讓胡林翼轉給曾國藩看的。
這信是什麼內容呢?
肅順在信中對胡林翼說,皇上原先擬授胡林翼為兩江總督,是他認為湖北不能沒有胡林翼,加之皇上以前對曾國藩做過先任其為湖北巡撫,過幾天又撤了的事,所以他認為此時授曾國藩為兩江總督最合適。
一方面自己很渴望,另一方面正得勢的肅順又幫了自己這麼一個大忙,因此當曾國藩讀到這封信的時候對肅順自然是感激不盡。
按禮數,這個時候曾國藩是應該給肅順寫感謝信的,事實上曾國藩差一點也就提筆了。
但冷靜下來的曾國藩立即意識到,肅順之所以寫這封拐彎抹角的信,那是在有意拉攏自己,而自己此時寫感謝信那就是不知不覺站到了肅順的隊中。
既然不看好肅順的權臣之路,那究竟該如何應對呢?
還是那句話,不得罪今天,站在明天。
就這樣,曾國藩果斷放棄了寫感謝信的想法。
不僅如此,待授其兩江總督的上諭下來後,曾國藩也是嚴格按照規矩辦,只上謝恩折,而絕不與肅順私下聯絡。
-
6 # phonySouther
以曾國藩理學大師的身份和思維方式,加之對黃老之學的深刻研究,官場老狐狸的道業,他也許看出以肅順的飛揚跋扈頤氣指使肯定難以長久,所以隻言片字不入肅府成為曾國藩的官場原則。再說,人與人之間惺惺才能相惜,曾、肅二人之間脾氣性格天壤之別,曾國藩也不是趨焰相附之人,所以肯定不會做出一般官僚的那種行為
-
7 # 號角催人紅旗飄
這個設問者有些非黑即白,從咸豐殯天到肅順被斬首菜市口不過一月有餘,而曾國藩由經肅順向咸豐推薦擔任兩江總督不久,正在安徽祁門組織收復安慶的戰役。一方英法聯軍侵入北京肅順扈從咸豐遠走熱河,一方面安慶對峙包圍雙方十幾萬軍隊的決戰就要開始,在通訊靠騎馬送信的年代互相通報很難!如何界定曾不支援肅順呢!難道通電登報(那時沒有),或者象勝保那樣,帶兵弔唁咸豐支援慈禧和奕訢!以曾國藩的閱歷修養他會忠於皇帝不會依附權臣的!後期他對恭王也如是!
-
8 # 老照片
辛酉政變是發生在咸豐十一年(1861)下半年的一場宮廷政變,涉及到的是權力高層之間的政治鬥爭。而當時的曾國藩僅僅是兩江總督,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江南軍務,正忙於指揮湘軍與太平軍作戰。等到咸豐十一年9月5日,湘軍收復安慶,9月25日,曾國藩移駐安慶,將其作為湘軍大本營。由此可知,當時的曾國藩,不論是身份地位還是精力才幹,都是難以參與到辛酉政變的。
當然,曾國藩的發跡離不開肅順的支援。肅順素知曾國藩自己練兵、籌餉,但結果並不順達,處處受到清廷的猜忌、牽制,直接影響到江南戰事的進展,遂認識到只有放給曾國藩以地方實權,方能籌到餉、練好兵。所以肅順常常抓住機會向咸豐諫言,推薦曾國藩等漢人大臣掌握地方軍政實權,方能有效鎮壓太平天國。也正是在肅順的推動下,曾國藩為代表的湘軍集團才快速崛起。
但是辛酉政變後,儘管肅順被殺,但是他重用漢人、以漢制漢的策略被慈禧和恭親王奕所繼承,曾國藩的權力並未受到制約,因而對肅順之死無所怨言。
-
9 # 本草百曉生
1861年8月22日,咸豐死在承德避暑山莊,享年三十歲,還在安徽安慶大營的曾國藩寫道:天崩地坼”曾國藩不會想到在接下來的10月6日,他的另一個恩人會斬於菜市場。
雖然肅順賞識曾國藩,暗助左宗棠。實際上他從未去過湖南,跟曾、左兩人並無私交。清朝時,科舉考試舞弊現象嚴重,對於這個“老、大、難”問題,解決方法往往就是“興大獄”,自上而下,把肇事者及串通者,一併打入大牢,根據案情輕重,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一旦認真起來,死傷無數,工程量巨大。
咸豐時期,受刑官員級別之高創了紀錄。主抓這次科場案的正是肅順,他先是殺了軍機重臣柏葰,然後將相關人員一同押往菜市場砍頭,正是這次科場一案,肅順揚刀立威。於是有了“天子以下第一人”的派頭。
肅順在用人方面,眼光毒辣,重用漢人,尤其鄙視與他同族的旗人們。他曾說:“咱們旗人混蛋多,懂什麼?漢人得罪不得,他那支筆厲害的很!”肅順有個漢人智囊團,稱“肅門五君子”,五人中,除了高心夔是江西人外,其它像王闓運、龍汝霖、李壽蓉、黃錫燾都是湖南人。這四人跟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認識且都有不錯的交情。
透過老友的介紹,肅順得以獲知曾、左兩人的志向才學。在咸豐面前少了“美言幾句”,咸豐十分認可肅順的辦事能力,愛卿的話哪有不放在心上的理!於是曾國藩屢被優容,左宗棠也由舉人超升四品京官。
後來肅順被斬,餘黨被流放。曾、左等湘籍高官因怕受牽連,不敢跟人提起自己被優撥,是因為肅順的緣故。
回覆列表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曾國藩這些漢人督撫不支援肅順的原因很簡單,他已經是失敗者了,作為政治人物,為什麼要支援一個失敗者?更何況曾國藩等督撫宣誓效忠的是皇帝,又不是肅順,曾國藩這些督撫並不認為他們對肅順有什麼義務。
跟紅踩黑,趨利避害這不分民族的,這是職場慣例,尤其是彼此沒有什麼特殊義務的情況下。
舉個例子,岳飛被秦檜陷害,岳飛手下高階將領有多少站出來為岳飛說話呢?
答案很殘酷,只有半個,王貴。
為什麼說王貴是半個?
因為當秦檜和張俊用王貴的前途威脅王貴的時候,王貴在岳飛和他自己之間選擇了他,王貴答應秦檜、張俊,站出來指證岳飛。
鄂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岳飛替代者)王貴,在秦檜、張俊威脅下被迫站出來指證岳飛;
(岳家軍)御營後護軍前軍統制王俊,第一個跳出來誣告岳飛謀反,拉開了南宋迫害岳飛的序幕;
(岳家軍)御營後護軍右軍統制龐榮,主動跳出來做秦檜的幫兇陷害岳飛;
(岳家軍三支騎兵軍之一)遊奕軍統制姚政,岳飛同鄉,主動跳出來做秦檜的幫兇陷害岳飛;
(岳家軍三支騎兵軍之一)踏白軍統制董先,被迫指證岳飛;
(岳家軍三支騎兵軍之一)背嵬軍同統制傅選,主動跳出來做秦檜的幫兇陷害岳飛;
這個名單幾乎囊括了岳家軍所有高階將領,除了一同入獄的張憲以及牛皋。
由此可見,曾國藩等督撫不站出來支援肅順其實已經很剋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