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歡王者榮耀的菜鳥

    雖然權利大!不一定都會聽他的!當時的曹氏家族還有曹爽等!朝中大臣也司馬懿一派!中立了的!還有反對派!所以需要養一批死士就好篡權奪位!

  • 2 # 柳莊筆談

    首先糾正一下,發動高平陵政變時司馬懿正裝病在家,當時權傾朝野掌握兵權的是宗室曹爽。

    魏明帝曹睿臨終時將曹芳託孤給了曹爽和司馬懿兩位大臣。曹芳即位後,曹爽倚仗自己是曹氏宗室,用了一系列手段,明升暗降,漸漸架空了司馬懿,大權獨攬,專擅朝政。逼得司馬懿只能在家裝病,以此躲避躲曹爽的猜忌。

    曹爽掌握大權後,步子邁得有點大,他想打破政治資源被世家大族壟斷的局面,恢復到曹操時期唯才是舉的人事制度,這就嚴重侵犯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得到了許多朝廷老臣的支援,默默籌劃著他的大計。因為軍權牢牢掌握在曹爽手裡,司馬懿只能玩陰謀。他偷偷養了三千死士,靜待時機。

    高平陵事變當天,司馬懿押上了全部家當進行了一場豪賭。

    當時曹爽與少帝曹芳正前往高平陵祭祖,司馬懿突然發動死士,一舉佔領了都城洛陽,併發出彈劾曹爽的奏章,逼曹爽投降。

    當時曹爽集團的智囊桓範提議,帶皇帝前往許都,號召天下兵馬勤王。如果曹爽採納了這個提議,司馬懿可以說是必敗無疑。畢竟皇帝才是整個朝廷的政治核心,司馬懿和曹爽兩大集團是單純的權力鬥爭,並沒有威脅到皇權,天下人只會承認皇帝的權威。司馬懿只不過是控制了一個洛陽城,何況城外還有大量在觀望的禁軍,三千死士何足為懼?可偏偏曹爽是一個完全經不起危機考驗的大草包,面對司馬懿的突然襲擊一下就慌了神,再加上司馬懿集團的大臣多次勸解許諾曹爽,說這只是一次權力鬥爭而已,並不要你的命,你只要投降仍可享受榮華富貴。大草包曹爽居然相信了!他真的選擇了投降。

    當然,迎接曹爽的並不是解甲歸田盡享榮華富貴,而是夷三族。司馬懿還順帶著將擁護曹氏一族的朝中勢力也一併清洗。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能阻止司馬氏取代曹魏了。

  • 3 # 佃璽民俗藝術博物館

    司馬懿必須有心腹之人才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願望。說最厲害,那就是司馬懿具有極深的城府。司馬懿看起來與諸葛孔明是冤家對頭。其實兩個人各有各的打算。孔明為了實現對劉備的承諾,鞠躬盡瘁。司馬懿為了在魏國獲得最大的權勢,也是絞盡腦汁。

    許多情況下,司馬其實早就看出了孔明的伎倆,不過不想戳穿。如果孔明死了,他有可能被魏主冷藏,也沒有了機會繼續掌握兵權。司馬對於魏主來說,遠沒有孔明對於劉禪那麼重要。尤其曹丕還是個小梟雄。雖比不上老曹,但司馬還是不敢輕易亂跳。

    孔明明知司馬在魏國的處境。為了自己在劉備面前誇下的海口,他不得不多次出岐山獲取戰略的主動性。孔明想效仿劉邦或嬴政,透過佔領漢中,打垮魏國。可是,司馬明著為魏國著想。其實,他有著自己的算盤。掌握魏國最高權力,成為一時霸主。

    司馬雖然大權在握,可是當時許多曹操老臣,包括曹氏皇族,都對他十分忌憚。不用司馬,孔明太囂張。用司馬,這個人老謀深算,用著不放心。而司馬也明白,自己在老曹手下,兢兢業業,可是老曹對自己還是不放心。而且臨終也沒有把自己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司馬是個城府極深的人,這方面可以說是超過了老曹。

    司馬在老曹父子手下幹事,其實也是膽戰心驚。憑本事,人家不太放心。尤其那些吃功勳的老曹身邊紅人,一直在排擠司馬。如果不憑本事,混日子。老曹身邊這些人又瞧不起自己。司馬這個外姓,在老曹那幫人眼裡,也只是個後起之秀。

    不像孔明人家是劉備的同盟者,穿一條腿褲子的人。司馬在老曹手下可沒那麼滋潤。所以,司馬和孔明玩兒,多處於下風。但是,這兩個人也惺惺相惜,不願輕易撕破臉皮。正如前面所言,司馬在魏國國內,遠不如孔明在蜀國那麼穩固。所以,司馬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一般也不願冒險出兵。萬一翻了船,回到魏國,自己還不是個死。

    司馬心理明白,與其和孔明硬磕,沒有必勝的把握,還不如自己一直掌握著實權,讓魏國那幫人圍著自己轉。同時,這也可以熬死孔明。萬一孔明死了,自己還掌握著大權,不就有機會翻牌嗎!事實證明,司馬還真做到了。

  • 4 # 與生活交朋友

    司馬懿作為士族領袖,託孤大臣。有權有勢有威望。但是在高平陵之變之前,司馬懿恰恰沒有兵權,只能靠養死士去賭一把。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危,將太子曹芳託孤於曹爽和司馬懿。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

    曹芳即位後,加曹爽為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萬二千戶,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與司馬懿各統精兵三千人,共執朝政。

    司馬懿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這時候曹爽的職位要高一點。論實力司馬懿反而佔上風,曹爽的威望跟司馬懿沒得比,司馬懿混了這麼多年,手裡的親信,朝中的盟友,都是曹爽比不了的。

    曹爽排擠司馬懿,想讓尚書奏事先透過自己,以便專權,向天子進言,改任司馬懿為沒有實權的太傅,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提高司馬懿的排場,不給實權。

    曹爽並沒滿足,接著又一步步將司馬懿及親信的兵權削去,改由自己的兄弟和老表擔任。控制京城內外權柄;同時令尚書奏事時先向自己彙報,至於問不問司馬懿的意見,全看心情。曹爽開始自專政事。

    這時候司馬懿似乎沒有要爭權的意思,反而處處忍讓,逐漸被曹爽給架空。最後直接裝病,不問政事,這時候估計司馬懿已經容不下曹爽了,準備來一場豪賭,積極暗中培養力量,等待機會。

    司馬懿雖然不問政事,無兵無權,但畢竟是三朝元老,當世豪傑,聲望就擺在那裡的。這樣的司馬懿仍然使曹爽忌憚不已。曹爽多次派人試探司馬懿,司馬懿都成功的騙過的曹爽,最終放鬆了警惕,給了司馬懿反戈一擊的機會。

    曹爽軍政大權都在手中,司馬懿是沒有正面與曹爽爭權的機會的。所以司馬師暗養三千死士。曹爽帶著兄弟們去高平陵給了司馬懿機會。司馬懿發動政變,京城內禁軍群龍無首,很快就被司馬懿給控制住了。再加上曹爽平時的所做作為,大失民心,朝中大臣大部分都是支援司馬懿的。司馬懿輕而易舉的就控制了京城。

    曹爽雖然失了京城,但皇帝在自己手中,仍然可以調動地方軍隊勤王。但是曹爽沒有勇氣與司馬懿鬥,聽了司馬懿的忽悠,選擇了投降。

    司馬懿能夠發動政變奪權,完全就是在賭,賭自己活的夠久,賭曹爽是個草包。

  • 5 # 逝去的青春75493449

    魏主曹睿臨死前託孤司馬懿和曹爽,曹爽利用曹氏宗室來打壓司馬懿,把司馬懿架空,把兵權握在自己手中,打壓士族,專權朝政,招來朝中多人記恨,殊不知司馬懿是四世老臣,在朝中威望及高,而且司馬懿處處隱忍曹爽,以待時機,趁曹爽帶皇帝高平陵祭典時趁機奪佔洛陽,曹爽要是依桓範計謀,攜天子之威調集外地兵馬討伐司馬懿,司馬懿必敗,可曹爽無能只貪戀家中美妻,偏偏回去送死,司馬懿老謀深算,諸葛亮尚且不是他的對手,何況蠢如笨牛的曹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辣椒怎麼弄吃起來才不會很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