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書上的現代

    魯迅先生,一個總是能反應當時社會狀況,抨擊社會,喚醒民眾的作家。 魯迅先生在民國時期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就他的作家身份而言,在眾多民國時期的作家面前,確是我最喜歡的作家!現在我們的課本上也很多他的作品。有人會說,為什麼會喜歡這樣一個作家! 肯定會有他優勢打動我或者打動大家!魯迅先生會以深奧言語表達他所說的事情,讓我們讀性! 另外魯迅先生是處在一個民生凋敝,受外國欺辱,社會動盪的民國時期!當時的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更加加深了當時人民的疾苦!當時民眾沒有覺醒,思想陳腐,他的作品總是能反應當時的社會現象,同時又富有正能量的激發當時國民覺醒,如魯迅的《吶喊》等等。吶喊反映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間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有力揭露和鞭撻了封建舊惡勢力,表達了作者渴望變革,為時代吶喊,希望喚醒國民的思想。再有魯迅先生筆下的《潤土》又是另外一個景象,反應當時的社會底層生活環境,貼近生活又接地氣,讓人身臨其境,所以現在很多人會說“還記得當年那個少年潤土嗎”,以此回憶少年事,少年生活!魯迅先生用他的作品來反應當時國民的心態,同時為他們吶喊加油,又反應當時國民的生活境況,總得來說是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儘管說魯迅先生是個作家,但是他用他的筆桿子做了他最能做的事,也是最有意義的事!在當時的社會也是反響很大! 在現在社會中,如能像魯迅先生這樣的作家一樣也是難能可貴的!

  • 2 # 謧棄劇

    (蕭紅)因為她是反對內戰,號召愛國文藝工作者,發揮進步作用,創作優秀作品,積極行動起來,為祖國解放,民族獨立而鬥爭。很多作品散文都有推動人民奮起抗戰。

  • 3 # 惜緣小歷史

    她的一生太過短暫,讓世人還未領略她的風采,便已香消玉殞,今天就來講講她的傳奇一生!

    數辭親人心更堅

    作為年幼的女孩,最痛苦的莫過於慈母過世,要與嚴父和繼母一起生活。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慈母姜玉蘭因霍亂撒下了蕭紅(原名張廼瑩)而走。由於少了母愛的滋潤,從此她的性格多了幾分堅強與剛毅!與繼母梁亞蘭同處一個屋簷下難免會面紅耳赤,因此蕭紅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文學與繪畫上面,在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中學(現哈爾濱市蕭紅中學)讀書時,隔三差五以悄吟為筆名發表抒情詩,深受老師同學的讚賞!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從小就疼愛蕭紅的祖父也走了!雪上加霜的是兩年後(公元1931年),懷孕半年的蕭紅竟然被無情的丈夫汪恩甲所拋棄!也許是老天都看不下去了,在千鈞一髮的時刻,將簫軍派到了她的身邊,糟糕透頂的日子才逐漸迎來希望,1932年他倆安家於道里商市街25號(現道里區紅霞街25號)

    命途多舛才華露

    陰霾過去了,生活也順了,事業更加有起色了。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4月,蕭紅的首部小說《棄兒》問世,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在文學的革命道路上越走越遠!緊接著,夫妻聯手奉獻了小說《跋涉》,引起群眾轟動,讀者好評如潮!一事順則百事順,此時蕭紅在機緣巧合之下,認識到了自己的革命導師魯迅。並在魯迅及眾人的幫助下,組建了“奴隸社”,自費出版了《生死場》,徹底將黑暗的舊社會暴露在了Sunny之下喚醒了麻木的大眾!

    由於年紀上的差距,以及對感情的認知出現了分歧。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兩人分道揚鑣,蕭紅隻身去了日本,這一走沒成想和導師魯迅竟然天人永隔了,當噩耗傳到日本時蕭紅痛不欲生,感覺人生路上的燈塔熄滅了,陷入了不知路往何處走的恐懼!

    稍作休整後,蕭紅還是噙著眼淚去了上海萬國公墓。當她轉身離開時消失已久的自信又恢復了,猜想應該是魯迅給了她啟示!

    一縷香魂惹人憐

    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蕭紅遇到了陪她享受最後時光的端木蕻良,兩人於同年5月在武漢結婚。然而天妒紅顏,生死離別的悲痛在1942年1月22日上午10點到了,蕭紅因為氣管擴張病逝世於香港的聖提士反女校的臨時醫院享年31(公元1911年6月1日——公元1942年1月22日)歲。想起矛盾對她的評價:“蕭紅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為丁玲的後繼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時間,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時間早得多。”

  • 4 # 清雨歌者

    我最喜歡的民國作家是張愛玲。

    我們都知道民國是一個剛剛由封建時代,由文言文剛剛轉化過來的時代,在那個時代裡,很多的作家,那都是首次開始使用白話文來寫小說,而且那些小說家,每一個人對於白話文,那都是有著很大的貢獻。要知道白話對比起文言文來,它在理解上,能夠讓人更加明白,而且簡單直白,可以很準確地描寫一件事情,也可以很用一句話,很明白了把一件事情表達清楚,所以說白話文比起文言文來,它更加的靈活。

    舉報/反饋

  • 5 # 日出林霏開

    民國作家才華橫溢、影響深廣者不少,比如魯迅、胡適、沈從文、張愛玲、丁玲、蘇青、蕭紅等,他們或深刻透闢,或質樸親切,風格不一,但都為文學史留下了燦爛輝煌的作品。如果非要從中選其一的話,我覺得我最喜歡的民國作家是張愛玲。

    張愛玲作品的主要風格,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蒼涼。她在《自己的文章》中說:“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壯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是大於啟發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她也確實在作品中踐行了自己的主張。

    蒼涼的親情

    張愛玲的諸多作品都毫不留情地扯下了家庭溫情脈脈的面紗,直指親情的冷酷無情,為作品奠定了蒼涼的基調。《金鎖記》中七巧的哥哥曹大年貪圖姜家的彩禮,把妹妹嫁給先天殘疾的姜二爺;《傾城之戀》中流蘇的哥嫂榨乾了她的錢財,就冷言冷語擠兌她,逼得她只好做了範柳原的情婦;《半生緣》裡親姐姐設圈套讓自己的丈夫強姦妹妹。這時,親情已毫無溫暖可言,惟留蒼涼的感嘆!

    蒼涼的愛情

    《傾城之戀》貌似寫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實則細膩刻畫了範柳原和白流蘇各打各的算盤的心理較量。如若不是香港的陷落成就了這對平凡的男女,就沒有愛戀,更沒有婚姻,只有“謀得一個飯碗”與“追求一場風流”的高手過招。

    《紅玫瑰和白玫瑰》寫盡了人在得到與未得兩者之間的普遍心理,將愛情華麗的外衣剝下,直指人性的自私與狹隘。振保是這樣的,範柳原是這樣的,章雲潘亦是這樣。蒼涼的愛情愈發渲染出張愛玲小說灰暗的調子。

    蒼涼的主題

    張愛玲小說多寫婚姻家庭,反映女性在那個時代的窘迫處境,從而揭露整個社會的黑暗,揭示人性的醜惡。這樣的主題是蒼涼的,發人深省的,令人久久回味的。這也正是張愛玲追求的、希望達到的效果。

    蒼涼的語言風格

    無論是萬盞燈的夜晚,胡琴的咿咿呀呀,還是三十年前的月亮,說不盡人間的故事,或者曼楨說與世鈞的“我們回不去了”,都透出人生無常、無奈的悽傷。張愛玲的語言有時直率犀利,有時又含蓄而耐人尋味。不管人物是口無遮攔,還是欲言又止,在舊時代的背景下,都脫不了蒼涼的底色。

    總之,張愛玲的小說人物,總是那麼容易地就抓住了你的心;張愛玲的小說語言,總是讓你想拿來表達內心的一種感受;張愛玲的小說主題,總喚起你深深的思考,並啟迪你去開創新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短小的編譯器有好的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