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書法練到定程度,進步會很慢,甚至停滯不前了,這個階段是最艱苦的,一定要堅持。
5
回覆列表
  • 1 # 行者書法

    書法的終極目標每個人觀點不同,追求不一樣。但總的來說,熟練掌握了楷、行、草、篆、隸等書體後,就要多練幾家碑帖了,所謂人經三師藝更高,井淘三遍吃好水。以古人為師當是正道。同時,也要多看理論知識,多看古人筆法、章法以及整幅氣勢。當你有一定功力後,那就要追求自我個性,形成自己風格,這才是終極目標,不然始終是別人的字型,或者像誰的字型。當然,文化修養也很重要,只有知識淵博了,書寫技巧致力於完美了,追求自我才是更高境界。

  • 2 # 子衿書法

    書法,是沒有終極的。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而就目前的發展狀況,不盡人意。還不能與古人相比。這不是貴古賤今,而是社會發展的自然。書寫工具的改變,使毛筆退出了我們的書寫方式,筆法的斷代失傳,讓學習書法的人,只能透過大量的臨帖來摸索。而在這其中,由於一開始就選擇了錯誤的臨帖方法。為了達到和碑刻字帖中的效果,只能透過描畫才能完成。失去了書法的根本“寫”的法則。

    眾所周知,碑刻,是透過人工以刀具在原書寫的筆跡上,雕琢完成。是二次加工,雖然大體上保留下原作者的痕跡,也只是粗略的形體而已。而在精細的起筆和折轉處,無跡可尋。這是書法最核心的關鍵,卻恰恰沒有了。留下來的是風蝕殘缺,破損走形的東西。要在石碑中找筆法,談何容易?有人說:透過刀痕看筆痕。這話沒錯。但是,有幾人能看到?別說刀痕,對著墨跡,能看出筆痕來的,你就出高高手了。至於什麼是終極目標?從古至今(今可以忽略不計)任何一個人的任何作品,總能找到缺陷和敗筆。哪裡有何終極目標!只要能踏踏實實的,認真臨習,不要想太多。超越不了王羲之,不說王羲之,哪怕隨便一個留有作品傳世的古人,我們超越不了。是不是就不寫了?

    寫字讀書,不是為了去超越誰。以這種心態去學習,非但學不到真正的東西。反而變得心浮氣躁,狂怪猙獰。

    寫字,是極靜極安之事。以平淡的心態去學習,就是一個學書人的終極目標。

  • 3 # 青石5340

    要說書法終極目標是什麼我也說不清楚,參加所謂的國展,入選後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給自己貼上標籤,可以招遙過市達到個人的最終目的。有部份人完全出於自己的愛好,象我一樣不寫字手就癢癢的,不在乎寫得多好多壞,只要有得寫就行。

  • 4 # 極樂小僧

    說到書法的終極目的,這是個宏大的題目,不好回答。這就像問一個人,你活著的終極目的是什麼?恐怕沒幾個人能回答得上來。因為,任何事物都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絕大多數的人是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件的。所以,這個問題山人以為並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但山人以為,書法的終極目的,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傳播文化。書法講究傳承和創新,是一種文化傳播的載體。書法作品的內容,大多是史上著名的名言警句,這對傳統文化的傳播,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二是自我實現。書法是一個愛好此道者人生追求的目標之一,練到一定程度,得到社會各界承認,也就實現了自身的價值,不但可以藉此吃飯,而且可以以之成名。因此,書法實乃一個人實現自我的一條途徑。

    三是自娛娛人。書法,作為愛好,可以達到自娛的目的。閒來無聊,提筆寫幾個字,煩躁的心情可能會得到暫時平靜,給你帶來一定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同時,書法練到一定水平,也就成了一種藝術形式,可以為別人帶來美感和愉悅。

    山人以為,書法的終極目的主要有以上幾點。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多靠這個吃飯的人,可能覺得這些論調實在是低估了書法的作用,甚至是胡說八道。為什麼?人家是靠這個吃飯的,你說的如此不堪,他們肯定很難接受。所以,時下很多所謂的大家,無不極力把書法向玄學方面引導,搞得神乎其神,有的人甚至把醜得不能再醜的所謂作品拿出來示人,且大有凡夫俗子根本無權過問的勢頭,目的無非還是為自己的飯碗考慮。只是,這樣的人充斥書壇,直接導致山人以上所言之三條論斷不再成立,因此書法已不再是書法,而是成了大眾貶低與撻伐的目標之一。

  • 5 # 金鑰匙49

    我認為書法的終極目標是:第一,對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傳承發揚和推動創新;第二,培養個人良好的興趣愛好;第三,提高生命的思想境界和修養素質!

  • 6 # 斷劍66336482

    沒上學之前,就開始識字、辨數了。識字辨數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呢?書法,理同。都為了人生的大目標吧。不同的人,因目標不同,所以書法各異,好惡各異,標準各異。至於評論,最喜歡那些說字匠的和要看楷書的,彷彿唱歌的必須會唱京劇,寫詩詞的必循格律......中國武術中,器械頗多。現在玩飛機導彈,的,不歸武術,當屬文功,就算文房四寶吧。想想那麼大的文房,飛機、導彈在空中,如筆墨揮灑,心裡就樂,特好玩。這書法?正在接近終極目標。一個瘋子的答案。別當真。

  • 7 # 薪火之路傳薪火

    品遍百家帖,方得字真如。

    閱盡狂與怪,羈心有又返樸。

    安書楷(翰墨心語)

  • 8 # 書揚文化

    書法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最初文字的創立就是為了實用,從甲骨文開始書法就是打祭祀們占卜的重要的手段,在古代的祭祀中,這些通曉文字的祭祀是與天地溝通的使者的象徵,所以有著極高的地位。夏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銘文也是帝王權力的一種象徵,之後隨著秦代一統六國之後,文字開始慢慢的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漢代隸書的興盛開始使得書法慢慢的走向了實用,到了唐代的時候,根據當代著名的書法家,理論家叢文俊在自己的論文集《書法史鑑》中就提出,唐代的時候,楷書、隸書、草書、行書、篆書各字型獨立的審美體系的形成標誌著字型演進的結束。

    從這些書法的發展的軌跡來看,書法的發展一開始是為了權力而服務,之後實用的功用越來越凸顯出來。古人經常講:“書為心畫”,書法就是個人的一種素養的體現,清代的理論家、書法家劉熙載更是講到:“書者,如也,如其人、如其才。。。。。。”,在歷代的文人的墨跡中,有王羲之悲痛書寫的《喪亂帖》,也有神清氣爽書寫的《蘭亭序》,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也有蘇軾泛舟而下的《前後赤壁賦》,書法作為古代文人的一種抒情的表達,更多的是表達自己內心的一種狀況,是一種情感的流露,無關乎技法、形式,這或許就是書法的終極目標吧。

  • 9 # 繁星國學

    從書法創作的角度說,寄情書法,追求“神韻”是書法的終極目標。

    神韻是指書法的內涵,“神韻”之“神”,指神采、精神,“韻”則指神采所包含的意趣;決定神韻的獲得是書者的豐富情感。

    東晉顧愷之最先主張重“神”,倡“神韻”。魏晉人注重自身的神韻,同時也很重視書法的神韻,像“書聖”王羲之就是如此,其作品就極富神韻,幾乎成為千古不可逾越的典範。 中國書法,最講氣韻生動。《筆意贊》曰:“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唐張懷瓘《書議》曰:“風神骨氣者居上。”劉熙載《藝概》中說:“黃山谷論書最重一‘韻’字,蓋俗氣未盡者,皆不足以言韻也。”神韻是書法作品生命力的體現,所以優秀的書法均有有神韻。書法神韻的內涵可以說是包含了藝術家的精神和精神所能認識領悟的全部範圍。作為書法作品的神韻,其既體現外在客體世界的領悟,同時也體現作者自身的神韻,因此,書法之神是書法家賦予書法作品客體與主體的雙重神韻的合一,也就是作品中所有的精神內涵。相對來說,書法的“形質”也就是其“藝術的形質”,它是神韻的載體,也是以點畫、字形構成的負載神韻內容的特殊語言,也體現著書法藝術與文字的不同本質。書者要突破書法“瓶頸”,需“先散懷抱,任情恣性”,進入忘我的自由境界,隨心所欲,書寫出自己的真性情。神韻和靈感相伴。靈感不在別處,它就在人們潛意識的記憶儲存庫中,只有付出千錘百煉的努力,靈感才可能順利地自然出現。

    書法自始至終是一種以心運手、抒情達意的最高階精神活動。它傾注了書家的全部情感,實現了精神的超越。在書法創作中,情感的體現越充分,其作品越具有感染力。

    一個缺少了對人生體驗的真情實感的作品,一定不會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感染力。特別是當書法成為真正的藝術時,情感是書法創作的源泉,寫意是書法的精神內涵,而暢神是提高書法生命力的終極目標。

    無論時代如何演進,只要書法存在,情感始終會融入書法創作當中,並且發揮著它特有的潛能,時時處處表現著不僅是個人的也是整個民族的精神特徵。

    中國古典哲學的最高境界是“至靜至虛”、“天人合一”。人們在欣賞書法作品時,不僅領略它的筆墨、內容和意境,還從作品的神韻中得到審美享受和心理滿足。

    書者停留在只知其點畫、筆觸、字形狀貌的感官層次的即是字匠,其字不可能有豐富的神韻內涵。書者若能真正深人到神會領悟層次,作品便能充分地傳達神韻境界了。

    總之,書法的神韻追求的是無窮之意味,注重含蓄不盡的表達方式。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講究的是無法說明,若可以說明便不是神韻了。

  • 10 # 識字君

    既然說的是終極目標,那麼顯而易見的東西就不必說了,比如有人說書法就是把字寫好,但這並非終極目標。總的來說,一切藝術(包括書法)的終極目標都是創作者自我性情的表達。而觀摩者透過欣賞這些作品能夠體會創作者當時的心境,進而找到共鳴,直至達到心靈相通,這便是藝術的終極目標。

    縱觀歷史上著名的書法作品,無一例外,都是如此。

    王羲之《蘭亭序》表達的是與友人聚會時的怡然自得。

    顏真卿《祭侄稿》表達的是失去親人時的悲痛欲絕。

    而蘇東坡《寒食帖》表達的是被貶之後的鬱郁不得志。

    所有這些作品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觸景生情,一蹴而就。據說王羲之寫完《蘭亭序》之後回到家中又嘗試寫了好幾遍,都不滿意,再也無法達到第一次書寫的狀態。藝術就是這樣,靈感的到來只在一瞬間,抓住這個瞬間,把它賦予到作品當中,方能成就千古名篇。

  • 11 # 行書一點通

    每個人的目標可能不一樣。但對於我來說:享受練字的過程!

    練字確實是能讓人靜下心的:燈光下,看著跳動的筆尖,淌出一個個靈動的漢字,聽著“沙沙”劃紙的聲音,一筆一紙一個人,這就是一個世界了。

    不知不覺,窗外已是萬籟俱寂,月上東山,伸伸懶腰,上床入睡,有這點興趣,挺好!

    寫完字後再看看,哪些字寫得不好,就查下大佬們、書法家們怎麼寫的,然後,臨摹學習。

    終於,透過臨習,先前的醜字,變得不太醜了,這個進步的過程就很享受!

    日復一日的練字,終於,得到了朋友們的認可、或者指點,又是一種成就感,又是繼續前進動力!

    任何事情,只要深入進去,都是有規律可循的,都能帶給人感悟的,我覺得,練字的過程,就是修心,開悟的過程,思考的過程,付出行動的過程,堅持不懈不放棄,水到渠成的過程!

    如此還不夠嗎?至於書法上走多遠,真不重要!人生短短几個秋,看天份,看悟性,看努力程度了,一切順其自然就好,強求不來的!

  • 12 # dextrad777

    當你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基本上可以反思一下你學習書法,練習書法的意義是什麼了。練習書法目的並不是說達到一個什麼高度,或者獲得什麼成就,好的書法藝術沒有什麼評判標準。個人認為,寫字是一個間接性享受藝術的過程,當你真正與藝術接觸的時間長了,你自然能構建出自己的審美標準,站在不同高度的人的藝術審美標準是不同的。書法學習是沒有終點的,也無須一個最高的頂峰,學之,感之,足以。

  • 13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我認為書法,或者說更大一點,就是所有的藝術,其終極目標,無非有兩個:

    第一、抒發感情;

    第二、不斷提高為了表現感情的技巧和手段,包括必要的形式。

    比如,我們說詩歌。最原始的詩歌是可以配樂演唱的,比如詩經、楚辭等,都是詩、樂、舞三位一體的,所以,詩歌不僅在文字上給人以情感上的薰陶,而且配合音樂和舞蹈,更給人畫面感和整體上的情緒渲染。

    但是,後來詩歌漸漸地與音樂脫離了,也就是說,詩歌不能再唱起來了,於是為了追求聲音上的情感宣洩和渲染,詩歌有了音律,有了平仄,甚至有押韻。當然這些以前的文學形式,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比如詩經很多句子經過考證,都是押韻的。

    但是他們並沒有像後來近體詩,尤其是絕句、律詩和詞對於平仄格律要求的那樣嚴格。近體詩和詞已經是用格律寫作的頂峰了。

    但是我們看,這樣的形式,甚至是規定,限制了唐詩宋詞的發展嗎?沒有。相反,無數文人才子在詩詞歌賦上傾注心血,將無數動人的篇章和美好的感情凝聚在短短的幾十字之內,讀者吟誦之,見其所寫,思其心情。

    因此,我們看到詩歌是這樣發展的,就可以想見,所謂藝術,無非是為了表達人們的情感和思想而已。

    而真正可以看出藝術家水平和高度的,就看他表達的感情是否複雜、獨特,甚至特殊,思想是否深邃、具有洞察力,而其運用的藝術形式、技巧,能否更好的幫助藝術家,更順暢、更沒有障礙的表達他們所要表達的內容。

    因此,內容和技巧的比拼和融合是兩個重要方向。

    而一個好的藝術作品,就是這兩個方面達到了高度的融合和統一,既有技巧上的高妙,也有情感上的複雜、真摯,思想上的深邃。

    所以,扯了這麼多,我們回頭過來說說書法,好的書法作品一定是這兩個方面都做到極致,做到非常好。

    而這些,不正是書法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嗎?

    如果我們拿著這這兩條標準去審視任何一個在書法史上留名的經典書法作品,都會發現他們無一例外都是這樣。

    比如,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

    很多人都能看到蘭亭序和祭侄稿作者所體現的感情,但是這其中,藝術家在技巧和表現形式兩個方面的探求被忽略掉了。

    比如我們說,王羲之蘭亭序表現的感情很歡樂,但是又很剋制,表現在哪裡呢?我認為就是蘭亭序很多筆畫尖鋒入紙,露鋒入紙,體現了蘭亭序感情基調的不壓抑,歡樂,但結構上比較緊湊,而且不鬆散,中宮緊收,就有剋制的意味在,因為王羲之在後面,有“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的悲憫情緒產生。

    在筆法和結構上的安排處理,再加之以文字上的表述,更體現了王羲之複雜、深邃的感情,他沉浸於現在宴會的歡樂之中,是快樂的,是舒暢的,但是這樣的歡樂,不過一時之快,過眼雲煙。所以感慨“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這樣在技巧上和文字表述上,都為其情感的複雜真摯做了鋪墊和表現,所以你說,這天下第一行書能不是實至名歸的嗎?

    這難道不就是書法所要追求的終極目標嗎?

  • 14 # 中州耕牛堂主

    書法還有終極目標?看電影呢?真逗!

    還別說,這個問題還真有意思啊!

    本來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仔細想想,還是說上幾句吧。

    王羲之被譽為書聖,書聖!厲害吧?他的書法難道就盡善盡美了嗎?否也!可以肯定地說,世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東西!關於這個說法,有些人可能不相信,但事實就是如此啊!

    我一向是崇拜王羲之的!

    凡學習書法者,各有各的目標,各有各的追求,各有各的想法。這就是說,書法,人人都可以學,具體怎麼學,學了以後幹什麼,其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學書法,是為了當書法家;有的人學書法,是為了追求名;有的人學書法,是為了追求利;有的人學書法,是為了修身養性;有的人學書法,純粹就是為了開心,為了快樂;有的人學書法,也只是玩玩罷了!

    從以上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每個學習書法的目的不一樣,那麼,他追求的目標也是不一樣的。

    終極目標?這個太絕對了。世上有些事往往是物極必反。登高必跌重。嶢嶢者易折,皎皎者易汙。就是這個道理。

    學習書法,有一定的目標追求是對的,但還是不要把這個目標定為“終極目標!”

    學書法,不是看電影。

  • 15 # 方圓行書

    書法的發展過程

    由於從範圍來講:書法、藝術、文化、文明的大小關係為 書法<藝術<文化<文明

    而我認為文明應該是對資訊的一個地域性和範圍的統一,並且各種文明在演進過程中,這個範圍應該是逐漸擴大的並應該趨於統一的,而且這個過程隨著科技進步和對周圍環境的進一步的探索,會繼續和鄰近的文明發生碰撞,所以我認為文明的發展有這樣的過程:碰撞→統一→再碰撞→再統一→……。但是不論怎樣的碰撞,在經歷漫長的演變過程中人們會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認識的加深對各種資訊進行篩選和淘汰,最終在一代代人的選擇中匯聚出具有時代特徵烙印的文明。

    書法的終極目標

    書法作為文明海洋中的一滴水珠,必然會隨同文明一起接受時代的選擇,不斷的透過對前人書法規律的吸收和創新,不斷的發生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就如行書與楷書結合形成行楷,最後形成一種為眾多人審美觀接受的統一,並且這種統一的時間是有限。

    (希望得到認可的朋友們支援,求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慾望是什麼?人可以擺脫慾望的依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