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局外人謝
-
2 # 半卷
我們心裡劉備家裡窮,天天賣草鞋度日,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劉備不賣草鞋,你們《三國演義》看多了吧?下面,我來證明一下。
看看史料怎麼說“(劉備)與母販履織蓆為業。”——陳壽《三國志》
那麼“履”和“席”是什麼?
履:《爾雅·釋言》履,禮也。《註》禮可以履行也。《釋名》履,飾足以為禮也。《字書》草曰屝,麻曰屨,皮曰履,黃帝臣於則造。
席:《說文》藉也。《玉篇》床席也。《廣韻》薦席。《增韻》藳秸曰薦,莞蒲曰席。《急就篇註》簟謂之席。
又重曰筵,單曰席。《周禮·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第。《註》衽席,單席也。《釋名》席,釋也。可卷可釋。《詩·邶風》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賈誼·過秦論》席捲天下。
由此可見,履是皮質的鞋子,古代沒有人造皮,都是真皮,今天真皮的鞋子都不便宜,更何況古代?如果是牛皮鞋更可怕,古代重視農業,也就重視耕牛,一般禁止殺牛,牛皮哪裡弄呢?要麼死牛,要麼偷偷殺牛,要麼原材料很少,要麼跟今天販賣毒品差不多。那麼,這樣看,劉備賣的不是地攤貨,而是古代的阿迪達斯,耐克,而且還是限量版的,一年都未必能賣出去多少鞋。
席則是古代貴族用的,指水蔥一類的植物編制的。
劉備賣的都是高檔貨,不是一般老百姓買得起的,他小時候家裡窮?我不信,至少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窮,餬口絕對沒問題。
具體能賣多少,你參考一下今天阿迪達斯和耐克限量版球鞋的銷量看看就知道了。
-
3 # 邏輯文史游
劉“皇叔”一出場就以其標誌性的大耳和精美的草鞋贏得了街坊鄰居的關注,但大家更關注的是劉備不甘心只買草鞋,每逢自我介紹時必說:“在下劉備,中山靖王后。。。”而他皇叔的身份是否是真的這個存在爭議(個毛,假的!),但劉備的母親可是含辛茹苦把他養大。
劉備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世道混亂,生活如此落魄再做買賣救得控制成本了,於是劉母選擇了草鞋行業,並習得手藝,中間的送盧植之類的段落暫且略過,也就是說劉備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但必須得填飽肚子,子承母業繼續賣草鞋。
草鞋算是我們的一項重要發明,最早可追溯到黃帝時期,發明者為黃帝的大臣不則,當時命名為“扉”。最早是用草作為原材料,成本低廉,在百姓當中很流行。我們假設劉備的草鞋就是“扉”,由於戰亂、瘟疫、蝗災等因素漢末人口總數只有1800W左右,劉備賣鞋選址是河北省涿州城南大樹樓桑村,也就是當時的涿郡附近,冀州在漢末屬於繁華地帶,人口按180W算。那麼一個小縣人口5W還是有的,草鞋成本5-10錢(不知道劉備當時怎麼進貨,合法割草那就不必說了,去別人的地偷草被打傷還得算醫藥費),賣30-40錢,那麼每雙鞋的利潤大約25-30錢左右。相傳草鞋有著不錯的防滑功能,泥漿路不打滑,耕地不會踩實地塊,基本上是農民伯伯們必須的“裝備”,一年穿破個十幾二十雙不是問題。
在一個5W人縣份的小街上,每日客流量3000夠可以了嗎,在農業為主的時代,你的意向客戶首選農民伯伯們,我們就假設每位農民每年需要15雙草鞋,涿郡男女比例為4:6,粗略計算有2W男士,除去從軍的,當官的,賣藝的,沒腳的,從事農業和老人小孩佔半數也就是1W,而這1W人口當中農民是大客戶,再推測佔70%,這7000人口每年的草鞋需求數為7000*15=105000。
也就是說在我的腦洞之下每年光涿郡農民的草鞋需求量就達到了10W,皇叔這下有的賺了,但是草鞋並不是壟斷企業,由於成本低廉製造簡單使得競爭對手也不少,我們假設整個縣份有50家賣草鞋的(至少),平均分配到劉備手中也就105000/50=2100。一年365天(腦洞分析不考慮天氣因素)平均每天能賣出2100/365=5.75。
以上純屬腦洞分析,經濟學我不懂,應該還有很多因素沒有考慮到(上市?開店面?找明星代言?),但創業不是那麼容易的。皇帝可以賣過草鞋,但他當皇帝不是因為賣草鞋。
最後我要吹一波,問答這個平臺真的很不錯,它拉近了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距離,下到10幾歲正在打王者農藥的未成年人,他們可能玩著玩著就會腦洞大開來問答發個奇葩問題讓我們用更大的腦洞去回答,上到閱歷資深的智者,他們的嚴謹值得我們去學習。秋風秋雨秋漸涼, 孤燈隻影伴木床,憂煩苦痛何人解,無奈彷徨闖心房。
-
4 # 六甲番人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要先確認劉備早年是否賣過草鞋?
根據《三國志·先主傳》的記載,“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劉備賣的是“履”,履就是鞋,無法確定是草鞋還是皮鞋,革履是皮鞋,所以從三國志的記載無法分辨劉備賣什麼鞋。
而三國演義則如此記載,“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蓆為業”,這裡,劉備賣的是“屨”,屨是古代用麻葛製成的一種鞋,是一種較粗糙的鞋,所以後人理解為草鞋也是可以的。
弄清楚了鞋子的問題,才能判斷劉備早年的家境,那應該是很差的,堂堂皇室後胄,為了幫補家用,淪落為手工業勞動者,後來得到族叔的資助才能遊學師事鄭玄盧植,並與公孫瓚等為友。
至於草鞋的利潤大不大,一天能賣多少雙鞋子?這就很難回答了,不過劉備天生喜歡吹牛皮,也算是個營銷的高手,銷量應該不會太差,所以能吃飽,不然發育不良也沒法學習武藝。
而英雄莫問出處,賣鞋的最終成為了開國皇帝,還有比這更勵志的故事麼?
-
5 # 恍兮惚兮5
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___《三國志》
其中,劉備家應該織的是絲履。
絲作之者謂之履。——《方言四》為什麼呢?因為劉備出身好。
《三國志》:
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看,官僚世家,應該不會窮到哪裡去。
而且,劉備後面還有個大宗族。
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而且,劉備能出去遊學和為高官打工 ,又有宗門支援,不會落魄到織草鞋的。
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德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在他們家,還種了桑樹:
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種桑樹是幹什麼呢?
當然是養蠶取絲了。
而且在東漢,十分流行絲履:
《孔雀東南飛》: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綜上,劉備家境良好,織的是高階絲履。考慮到東漢十分流行絲履,一般的富裕人家都有市場需求,銷量不多,但好。
那麼,
在這裡就假設劉備貧困,
織的是草鞋。
為什麼要織草鞋呢?
不是賣幾雙的問題,
而是賣草鞋成本比較低。
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車數乘。王說之,益車百乘。反於宋,見莊子曰:“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而且,雖然草鞋價值低,
但易磨損,可以薄利多銷。
至於每天賣幾雙,我可不知道。
在下面提供個參考資料:
《漢書_地理志》
涿郡,高帝置。莽曰垣翰。屬幽州。戶十九萬五千六百七,口七十八萬二千七百六十四。有鐵官。本來我想透過排除法將大戶排除掉的,但我學識淺薄,沒有相關知識。只能另尋它法了。
《三國演義》:
玄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張飛造丈八點鋼矛。各置全身鎧甲。共聚鄉勇五百餘人,來見鄒靖。顯然,在涿縣,
至少有五百個了無牽掛的人。
-
6 # 炒米視角
我可以肯定一點劉備沒有賣過草鞋。我從兩個方面來告訴你為什麼?
第一,因為草鞋在那個時候不具備商品性。不像現在旅遊市場,一雙草鞋當做紀念品能賣你二三十。那時候有錢人喜歡穿的是絲履,因為有技術含量,所以這個可以市場化。其次遊牧民族傳過來的革履,比較結實不容易壞,所以打仗的人愛穿皮鞋,而且劉備老家涿郡涿縣,那時候就是邊郡,異族較多,打仗家常便飯。所以劉備也很能打。而草鞋富人和當兵的自然不會穿,只有窮人穿,窮人打草鞋是必備技能,古人體力勞動量大,草鞋很容易廢的,天天花錢去買草鞋是不科學的。
第二,古人雖然寫文章很浮誇,但對用字還是比較講究的。所謂履只是鞋的統稱。而如果是草鞋,那一定得寫成草履。實際上古人還有專門的字代表草鞋,這個字叫“屝”。所以劉備當初即便賣鞋也絕對不是草鞋。可能是絲履或者革履。
再說回老祖宗寫文的浮誇風,這是根子上帶的,《詩經》也好,《離騷》也好,講究賦比興,就是誇張啊,比喻啊,排比啊,對仗啊,講究形式上的美觀。就連司馬遷寫《史記》也是主觀性決定一切。這可是被後世當正規史料用的。
那麼我們再看看《三國志》(正史啊)對劉備的描述,雙耳垂肩,雙手過膝。這是史書啊,反正我見過耳朵大的,但大到耷拉在肩膀上的,除非病變。雙手過膝,除了大猩猩,正宗人類過膝的還真沒見著。但是“雙耳垂肩,雙手過膝”在我們文化裡是有特殊含義的,耳朵大是命中有富貴的意思,雙臂長是練武奇才,也就是武功高的意思。這兩點用於總結劉備是很適合的。
問題來了,“織蓆販履”這類詞通常和“塵垢粃糠”、“鉛刀駑馬”、“屠狗賣漿”這類成語一起來形容人身份卑微的。所以劉備因為早年喪父,導致了家境困難,隨著母親幹一些平常人看不起的活來養家餬口。是否真的織蓆販履,這其實是不可考的。
大家別忘記了,盧植開學招生的時候,學費可不低啊,劉備的叔叔覺得劉備有出息,出了錢讓他去唸書的。換句話來講,如果劉備父親不死,劉備家至少是個中產階級。
好,退一萬步講,假設劉備賣鞋,他最可能賣什麼鞋?雖然達官貴人喜歡絲履,但很可惜劉備在邊郡,動不動要幹仗的,絲履不適合劇烈運動,所以市場交易量並不高。那麼最實用的應該是“革履”,而且漢人皮革相對較少,胡人皮革較多,所以交易量相對要大得多。更何況劉備小時候還處於漢桓帝時代。大漢朝老百姓的日子才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所以劉備自然是一箇中間商的角色,才練就了他超高的情商。都說業務做得成功的情商低不了。
那麼賣革履劉備一天又能賣多少雙呢?很顯然,這個業務不是對普通老百姓的,因為老百姓只能穿的起草鞋。那麼富戶大族通常有自己的門路,那麼銷路只有一個方向,軍隊。而且肯定存在競爭關係。但是很顯然劉備和當地駐軍的關係不錯。所以摸清了軍隊組織關係,後來很輕易組織了自己軍隊的班底。當時涿縣駐軍不過千人。按照劉備能夠壟斷軍隊鞋子市場,人需一年兩雙的標準。2000雙除去365天,日均銷售5.47雙。
-
7 # 紅色一立
劉備是蜀漢的開國皇帝,他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時,劉備孤貧,以販鞋織草蓆為主。鞋都是販來的,自只織草蓆來養口。至於一天能賣多少雙書上也沒有詳細資料,也沒做重點介紹。賣鞋賣草蓆時劉備,關羽,張飛挑園結義。之後:三人一同剿除黃巾軍,立大功,之後:任安喜縣尉,不久又辭官。討伐董卓。賣多少雙鞋與草蓆沒有資料來源,我們也沒有準確的回答。
-
8 # 雪裳飛狐
劉備可能就是相當於現在賣鞋的小攤販 估計劉備賣的草鞋不會太多 而且也許是劉備在別人那裡批發來的 這樣算下來大概也就是混口飯吃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那時候草鞋製作技術與原材料很普及 普通很窮的老百姓才穿草鞋 很窮的老百姓又大多可能自己打草鞋 以此類推估計劉備一天大概賣五到六雙草鞋 而且還不能處於固定攤位 必須遊走各鄉村與城市角落裡 所以說劉備處於半飢餓狀態 好在畢竟家裡還有點底子 要不就早餓死了 也就沒有三國志了
回覆列表
那我瞧瞧的告訴你,劉備的軍費都是賣草鞋賺來的,全國都穿劉備的草鞋,劉備每天的工作就是編草鞋、賣錢,典型的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