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雲飛1981
-
2 # 鑑水漁翁
這個題問,以我淺薄的知識,很難回答得盡善盡美。只是簡單的回答一下,方家們別見笑。
第一,從詩經起,到詩祖屈原,到建安曹操,到詩仙詩聖,到子瞻清照,再到魯迅主席,詩歌,都是押韻的。所以我認為,作為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屹立在世界文學巔峰的中華詩歌,必須是押韻的。毫無韻律之美的,不是詩歌。
第二,詩歌要語言簡潔精練,不管是古風,唐詩,宋詞,現代詩,用字用詞都必須高度簡潔凝練。能在狹小的文字空間裡表達出你的意境。
第三,有感而發,意韻深遠。不管你用何種格式去寫,這點是最重要的。能讓讀者沉醉在你所表達的詩意中,浮想連篇。
第四,語言不低俗,不象流水帳,有積極意義,能讓讀者覺得也動了詩心。
-
3 # 吳味聊齋
1.自古以來,詩歌是通俗的文學形式,要比文淺顯。如果太難理解就喪失了詩歌的意義。
2.詩歌的要素:節奏韻律,意象意境。
3.詩歌的風格:浪漫主義,現實主義
4.詩歌的題材:山水,愛情,基情,邊塞,懷古,詠物,敘事……
5.詩歌創作歷史背景
這些是我總結的理解詩歌必須著眼的方面,大家參考。
-
4 # 夢瀾風
詩歌這個文體,比較特殊。不管是古體詩還是現代詩都含有濃濃的詩情。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否則就不能理解詩情,也就無法進入詩歌的意向情境中體悟其含英儲華,餘味悠長的美情美景。
古體詩對格律要求比較嚴格,韻角的運用要合韻壓聲,律詩最嚴,古體次之。格律和詩情互相交融,古代詩人為了推敲幾近瘋魔,但律詩的用詞簡練、精彩,表情達景之豐富也讓後人歎為觀止。不管是李商隱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還是白居易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或者是仙氣逼人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字簡色新景明情深韻無窮,詩韻豐盈,雖詩風迥異,但詩意無窮。古詩的世界浩若煙海,每個人都能找到划動自己心絃的那句詩那種情,這是我們的民族文化寶庫。多讀,多看,多品,多體悟,我們的血液裡也就多了詩意,沾了詩才,多了詩韻幾重。
現代詩雖格律要求稍松,句式散些,但詩情未變,一脈相承。如舒婷的橡樹,成為愛的表白,詩的樹影。老舍先生的街市,連星星都能提燈前行,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成了所有人嚮往的最歡欣的四月天。
詩韻留芳用心賞,詩情通古一脈香,月照古今情思合,練字融情推敲忙。
-
5 # 風語竹音
窗前的我
正饒有興致地觀賞著窗外落雨
忽然 我聽見雨說了話
——哈哈!這傢伙在看我們的裸體,這可不是人乾的事哩!
陡地 我升起了一絲拘謹
…………
詩歌,大抵如此吧!
-
6 # 深愛237171578
詩歌如夢,讓人陷入美的意境,人們形容好詩歌泌人心扉,如詩如畫的情景描寫,節律優雅的詞彙分行,或樸實或華麗,或哲理或行雲流水般淋漓透徹。意象表象和幻想,無不婉轉如溪流,美好竊喜加上沉醉感覺。一首詩歌讓人落淚,憾動靈魂之故。一句才華畢露的詩句可以流傳千古!詩歌主題猶如高架橋,在崇山峻嶺中高挺身軀。盡顯偉岸!詩有各種情感,傾訴傾注傾城,高貴高雅高傲。悲愴悲憤悲傷,寫之不盡吟其不絕!劣勢劣質詩歌你方唱罷我登場,散不散文散心,讀者厭煩,詩人側目,歪詩仍得獎,詩壇成笑壇。詩歌牧場青草枯萎,揚鞭天際,何處短笛響,詩風復飄蕩,詩韻呈芬芳!❤
-
7 # 河九龍
今天我們該如何理解詩歌?一但提出這個問題,就說明當今的詩歌出了各種問題和意見,如果詩歌主流在,引導詩歌,就不存在理解1⃣️說。律絕好不好?好!那就去寫吧!發揚光大!現代詩歌好不好?好!那就去寫吧!發揮創造!為什麼這兩個方面都有爭吵?問題是東風壓不住西風西風也壓不住東風。繼毛主席後詩界裡,東風吹不綠大地,西風漸盛,基本上把住了詩歌界,幹年來的東風竟下了野,但可惜的是,現代詩如同森林,就是每棵樹光禿禿的,為了掩飾,便將森林罩上一層黑霧,讓人看不明白。有人說,現在沒有詩,這是不對的,現代詩太多了,多得一眼望去象草場,很少見到一朵鮮花,草場的主人很是洋洋得意,但卻忽視了,草場上沒有羊群,羊群就是讀詩的人。讀者放棄了草場,青草有何價值?可悲的是,種草人一條路走到底,自我陶醉得如入仙境,卻不知,冬天來了,草會存否?
付上一首剛寫的小詩,刷一刷存在感。
望月
當你痛苦地掩面,
我看到你的缺陷。
當你洋洋得意,
我驚歎你蒼白的臉。
向你學習?
不!
我不會借他人的光芒,
成魔成仙。
-
8 # 何必強求
今天,我們該如何理解詩歌?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詩歌永遠是中國傳統文化裡一顆永不褪色的珠寶玉翠。
詩歌內容集中、想像豐富。感情強烈、語言精練、富有節奏、韻律和諧、時代特色鮮明。
要分析和理解詩歌,就要根據這些特點進行。當我們在朗讀吟誦每一首好的詩歌的時候,你都會感到這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我們閱讀分析它,就要從整體感受開始。再反覆朗讀、吟誦。很快就會體味出詩情、詩意和詩味。
詩歌是詩人的魂。我們感受他就要由表入裡,感受“根情”。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詩者,根情,苗言。”就是說,言詞只是詩的“苗”,是外在的意象;而其中的“情”才是詩的“根”。
想要理解詩歌,首先要讀懂詩歌,讀不懂詩歌的內涵就無法引起共鳴,再好的詩歌在眼前也不過就是幾個似懂非懂的文字而已。
-
9 # 梅橫枝
詩是一種生命的彷彿。
詩本質上是對“我在這兒”這四個字的展開與追溯。是一種關於“自我或人”的幻覺與空想。詩試圖實現個體的心靈自由狀態。
在此我只對兩種詩歌方向發表一點自己的簡單的看法。一種是大白話的散文化小說化的門檻極低的所謂詩和聲稱讀不懂不知所云的詩。
首先得說到席捲全球的後現代主義思潮。後現代主義是對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剝奪人的主體性和感覺豐富性的整體性、中心性、同一性等 思維方式的批判與解構,也是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本質主義、基礎主義、“形而上學的在場”、“邏各斯中心主義”等的批判與解構。 後現代主義允許誤讀。反本質主義,竭力抹殺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甚至斷言“藝術已經死亡”。反統一道德,認為真理有許多的可能性。
在這一思潮的大環境影響下,加上國內有人倡導的“新口語”和“下半身寫作”“拒絕隱喻”等主張——其實,後現代,拒絕隱喻,口語寫作,身體寫作,等等, 這些詩學主張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沒有錯的,要寫好殊非易事,但不少人太過簡單化,“破罐子破摔”一一使詩歌淪為一種口語化散文化小說化 的人人都會的分行行為。藝術的墮落令普羅大眾失望透頂。
而另一個方向,語言高度濃縮,具備深度隱喻、象徵、意象、跳躍性,超現實等特徵的詩歌,大眾又說看不懂。除了教科書上反反覆覆講解的那些,其實古詩又有多少人看得懂。而現代詩寫作,摻雜了許多現代的高度專業化的理論與技巧,更是如此。而詩人偏又醉心於這種一般人看不懂,一旦看懂了又 驚歎不已——讀者佩服詩人寫得出,詩人覺得自己藏得好竟然有人發現得了——的高難度精神遊戲中。
現代量子物理哲學認為:世界沒有唯一影象。物質的世界是可以被認識它的主體所影響甚至重構的,即“無限的結合方式”。所以,哪一種詩歌寫作方式方法都對,都有其哲學美學主張的支撐或理由,關鍵 是要寫出體現詩歌作為一種藝術的本質:詩歌精神。
詩歌精神一一 詩的過程,是一場痛苦的“物意”轉換過程。在“物意”之間建立詩歌自身——人的生成與自我的誕生。 這是種艱苦卓絕的藝術,卻又沒有實用意義,因此有人說,藝術體現了一種智力的悲劇。
詩歌精神一一詩是生命的彷彿。
詩歌精神一一 詩學即心學。
詩歌是一種美德,是人性中靜悄悄的福分。所以,詩人,請不要愚弄別人,也不要愚弄自己。
.
-
10 # 靜流如歌3888
首先我想說,詩歌是一門藝術,語言的藝術。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而情趣的根源則是人生。
離開了人生,便無所謂藝術了。
因此,要想理解詩歌,就得先理解人生,因為人生才是一門更為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部獨特的作品,但這部作品可以是藝術的,也可以是不藝術的,這在於你自己的選擇。
人生分兩種,一種是有情趣的,對於許多事物都覺得有趣,都覺得好玩兒,都覺得這是大自然無私的饋贈,要好好把玩,好好享受,於是這種人就是藝術家,在這些藝術家中有覺得語言的節律很符合自己的人生趣味,他就開始用語言編織自己的花環兒,於是便產生了詩歌,他用詩的藝術形式,表達它對世界對事物對人生的理解和看法,於是他聽見早上的斑鳩叫,就想到了遠方那個美麗的姑娘,於是便產生了詩人,也便產生了:
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而另一種人的情趣是枯竭了的,他們對所有的事物都不感興趣,聽見知了叫喚,更加生出夏天的煩熱,他們每天活著的意義就是跟蠅蛆一樣在和溫飽奮鬥,他們自然不會生出“蟬鳴林愈靜”的感悟與享受,他們覺得來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遭罪,這種人就是通常說的俗人。
藝術家包括許多種人,他們有的玩畫畫,有的玩書法,有的玩石頭,有的玩喝茶……但也有的就在玩詩歌,實際上,“詩歌”這個東西,狹義的講,是沒有實用價值的,但它的美感是超實用的,世界上的事物有美醜之分,有善惡之分,比如大多數的男人,看見美麗的姑娘都會心情愉悅,大多數的男人女人,如果在馬路的斑馬線前被開車的司機禮貌的讓行,心裡也都會覺得溫暖,這樣,直觀的美是一種善,直感的善也就是一種美,而善和美的歌頌,就能在大多數的男人和女人的心中產生了“共鳴”,那麼一首好詩,就有了被欣賞的群體,這些能夠欣賞別人詩歌之美的人,其實也是在純玩,無所為而為的純玩,也就產生了一大片心境美好的具有藝術家的人生的人群,那麼這就是詩歌的“使用價值”。
“樵夫的斧頭問樹要斧柄,樹就給了他。”(泰戈爾的詩句)。
任何藝術包括詩歌,都是應該以美和善為靈魂的,因為詩歌是詩人自己的人格和靈魂的敘述者,描繪者,是用語言來畫畫的畫家,離開了善與美,詩也就沒有了生命。
我不知道當代的“大詩人”們對詩歌有什麼樣的理解,我不知道當代的欣賞詩歌的“藝術家群體”為什麼去追逐一種醜陋和惡臭的情調,什麼“梨花體”什麼“醜書”什麼“鳳姐”一個沒有靈魂的屍體大家圍著是起鬨,只能是一種低俗的開心一刻,這不叫做藝術,相反,這是你人格和本性的一種自然流露,因為蒼蠅的逐屎而鳴,和蜜蜂的追花而舞,都出自它的本性。
當一個醜陋的女人把她穿過的幾年沒洗的內褲掛到路邊那顆叫做《X刊》的大樹上,讓過路的人們去聞去欣賞,去對著一堆惡臭意淫,那叫做正常的詩歌運動嗎?
凡是一個偉大的詩人,他的詩都是他偉大的人格的表現。我不相信以文采為做官的基本要求的古代,秦檜與蔡京沒有寫出過精彩的詩文,為何被淹沒在歷史中沒有半點痕跡?
前幾天,我在悟空問答上回答了一個問題,就是對《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這首詩算不算一首好詩,我在只單純的讀過這首詩時,就給了一個肯定的評論,但隨後看到網上大詩人跟別人的對罵,於是很後悔有那樣的評價,因為一個能夠說出那麼惡毒的語言的女人的心必定也是惡毒的。
儘管本色,但也是醜陋不堪!
-
11 # 雲閱千山
。。。。。。。。。。
我所喜歡的詩歌
它搖曳世俗之中
一半紮根泥濘
一半紮根柔情
。。。。。。。。。。
我所喜歡的詩歌
它花開煙塵之外
片片花瓣都芬芳鮮妍
片片花瓣都晶瑩閃亮
。。。。。。。。。。
我所喜歡的詩歌
一瓣如日
在人心底燃起渴求
一瓣如月
在人心底灑片寧靜
。。。。。。。。。。
我所喜歡的詩歌
一瓣如燈,溫暖滄桑
一瓣如土,滋生春光
一瓣如水,澆灌希望
。。。。。。。。。。
我所喜歡的詩歌
歲月的煙塵
無法遮掩它的美麗
世俗的流波
無法搖動它的根鬚
。。。。。。。。。。
我所喜歡的詩歌
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時
它卻越升越高,越閃越亮
以後的人們,也愈加明瞭
它那蘊於詞句的深沉
溫柔而又滾燙的力量
。。。。。。。。。。
回覆列表
理解詩歌的關鍵是讀懂詩歌。那麼,怎樣去讀懂詩歌呢?可以看一看,抓一抓,辨一辨,思一思。
看一看,找啟示看詩詞的題目、註釋、詩序甚至標點等,從而找到理解詩詞的啟示點。
【看題目,思考資訊】
題目是詩詞的眼睛,是詩歌內容和形式等豐富資訊的載體,是我們理解詩歌的重要切入點。具體說來,標題常有以下作用:
①揭示寫作的時間、地點、物件、事件、主旨;
②交代寫作緣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④揭示詩歌的線索;
⑤表明詩歌的題材;
⑥暗示詩歌的表達技巧。
從題目抓住題材是較為實用的方法,題材即寫的是什麼,主要有:愛國愛民,憂國傷時,建功立業,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孤標傲世,傷春悲離,惜別懷友,羈旅思鄉,思親懷人,即事感懷,詠物言志,借古諷今,懷古傷己,思慕田園,隱逸山水,行役戍邊,參禪說理,人民疾苦,勞動生活等。
特別要注意的是一些詠物之作,要聯想到有關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詠懷或託物言志的作品。
[例子]
邊 詞
張敬忠
五原春色舊來遲,
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
正是長安花落時。
可以從題目抓住題材。這首詩的題目是“邊詞”,應屬邊塞詩,行役戍邊之作。
【看註釋,推測作用】
注 釋 作 用
介紹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讀懂詩句
介紹寫作背景————暗示本詩的思想主旨
介紹相關詩句 ————暗示本詩的用典或意境
介紹作者———— 暗示本詩的思想情感或寫作風格
提供與“此詩作於貶官或流放之際”類似的註解,則主旨與詩人仕途失意、對現實不滿,或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憤懣孤寂等有關。
[例子]
鵲橋仙 夜聞杜鵑①
陸 遊
茅簷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南鄭(今陝西省)做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爭,戰績顯著。正當前線節節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被調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管,離開抗戰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後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驚殘:驚醒。 ③故山:即家鄉。
這首詞表達詞人怎樣的感情?
抓一抓,尋突破抓詩詞的意象,抓詩詞中的關鍵詞句,抓題幹中的暗示資訊,來突破詩詞情感。
【抓意象】
“意”,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觀物象經過詩人的感情活動而創造出來的獨特形象。古典詩詞中,意象數量繁多,如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春光秋露、鳥啼蟬鳴、柳絮榆莢、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銀燭青燈、晨鐘暮鼓、古寺幽徑、小荷殘菊、鷓鴣杜鵑、山水煙花雪月風,包羅永珍。意象不僅數量多,而且形象最生動、意蘊最豐富、使用最靈活、表現力最強,也最能表現詩人情感。
[例子]
鷓 鴣 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這首詞中的主要意象:杜鵑;詞中直接描寫其特點的語句:聲聲只道不如歸;這首詞的主題:遊子思鄉。
【抓關鍵詞句】
中國古代詩歌大都篇幅短小,錢鍾書用“閃電戰”來形容古詩鑑賞。其語言高度凝練、概括、含蓄而有跳躍性,因此,讀詩時千萬不能匆匆一掃而過,這樣絕對是讀不懂、讀不透的;而應一個字一個字地品讀,邊讀邊想其意,力求還原詩歌畫面。當然,最重要的是抓住關鍵詩詞句,迅速定位情感基調。
1.關鍵詞
詩詞中的關鍵詞包括:
(1)情感詞。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詞語,如悲、喜、愁、閒、苦、憂等;如:
(2)修飾詞。冷暖色調的形容詞等。“墨分五彩,詞含七情。”冷暖是從色彩學的角度將詞彙分為兩大情感色系,以體味詩詞文賦中作者所傳達出來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調詞語傳達出來的多是悲傷,暖色調詞語傳達出來的多為喜悅。當然,詞語表達感情多因境而變,婉轉曲折,風情萬種,閱讀時應深加體味。
(3)表現景、人、事、物等特點的詞語。注意景的時令性以及景物本身的暗示性,人的動作行為的暗示性,特別注意描寫人的細節性詞語。
[例子]
移家別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1)本詩借柳條、藤蔓、黃鶯等景物以及“好”“離情”“相識”“別”等詞語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
2.關鍵句
這些關鍵句多指用典句和詩詞的尾句。用典可以豐富詩的內容,裝點詩的門面,增加詩的意韻。詩歌往往先寫景敘事,後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詩歌的尾句,有利於把握詩歌的主旨。
[例子]
慶庵寺桃花
[南宋]謝枋得[注]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 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後,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後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後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此詩即寫於隱居期間。
詩中的典故句: 尋得桃源好避秦。
詩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慶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來寫“避元”;用“怕有漁郎來問津”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決意絕世之志。
辨一辨,明關係就是辨一辨人、事、景、物、情之間的關係,各句間什麼關係;明確是否是託物言志、因事說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關係。任何類別的詩歌都離不開“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詩的核心。我們要做的就是,仔細閱讀全詩,對文字資訊進行檢索分類,注意詩中出現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髮開去。只有一個意象的畫面,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詩人全部的思想感情;眾多意象組成的畫面意境,其中也以一兩個意象為主體。透過對景、事的提煉、理解,圍繞人之常情,推匯出詩的主旨。明朝胡應麟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王國維也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弄清了景和情的關係,也就大致把握了詩歌的主題。
思一思,悟題旨“以”是“用”,“意”是“自己的切身體會”,“逆”是“推測”,“志”是“作者寫作詩歌的本意”。“以意逆志”就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理解詩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也就是把自己當作作者,然後“將心比心”去領會、推測作者在詩歌中所寄寓的情感,從而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
同時,還要“知人論世”。即瞭解作者的生平經歷、作者的生活環境、詩詞作品創作的背景(時代的興衰、社會習俗、作者當時的遭遇),還要對作者的其他作品有所瞭解。這樣就會把詩詞放到廣闊的歷史空間,便於把握作品的風格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再對古詩詞進行理解和把握,會更透徹、更準確。
在“知人論世”時要注意:
1.詩人不同,詩風各異。如李白——豪放飄逸(壯美,豐富多彩,變化萬千,雄偉瑰麗,奔放豪邁),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杜甫——沉鬱頓挫(情感的深厚、濃郁、憂憤、蘊藉;語意的頓挫),如“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2.境遇不同,詩情有別。如李清照前期與後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和《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所表達的情感明顯不同。
3.時代不同,精神迥異。同為邊塞詩,唐朝的與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傳出的是豪邁和勇敢,陸游的《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傳出的是憤懣和痛苦。
[例子]
柳梢青 春感
[南宋]劉辰翁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笛裡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臺月明。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
可以運用“知人論世”解讀。公元1276年,元兵進入南宋京城臨安。這首詞寫的是臨安被佔領後一個元宵節作者眼裡的景象和他自己的心情。整個京城到處都是元兵蓋著毛氈的戰馬。雖然春天來臨,但城裡一片悽慘景象,讓明亮的燈燭彷彿灑下淚水。到處聽到的都是蒙古人吹唱的歌聲,再也聽不到唱戲的鼓聲。此情此景,作者哪裡忍受得了青燈獨坐的孤寂生活。他雖然在鄉下過著無聊的生活,想念的卻是故國的風光,關懷的是流亡的朝廷抗元鬥爭的事業。全詞音節蒼涼,情調沉痛,在悲歌之中表達了愛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