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都試過吧,同時做兩件事是可能的,但讓大腦同時思考兩件事是不可能的,為什麼會有這種設定,如果真的可以同時思考兩件事,會違背什麼規則?
12
回覆列表
  • 1 # 天天幸福

    也就是你不能一邊聽電視劇,一邊聽英語聽力, 這兩個都是同一類的高階解碼運算, 運用的是同一個處理器, 又因為是單執行緒, 所以無法同時運作, 只能切換.

    而越是高階的運算, 切換速度越慢, 反之越低階的任務切換得越快, 越不需要思考的任務切換得越快, 快到看起來像多執行緒的, 就是那一類能一目十行的人. 注意無論快慢, 他們都是隻是看起來像多執行緒, 然而並不是, 你會感到累, 因為人腦沒有進化出多執行緒.

    而你能邊看英語書, 邊聽英語聽力, 看和聽,以及邏輯思考是三個不同處理器處理的. 他們負責不同的解碼, 互不干擾, 他們是同時執行的, 天生配合的.

    所以也就能解釋你不能邊聽英語聽力而邊看武俠小說了, 因為這裡需要4個處理器而實際只有三個處理器, 這兩件事都共同需要負責邏輯思考的處理器, 而單執行緒結構的處理器只能同時處理一件事情, 所以你在理解小說內容時, 你的聽覺雖然依然在執行, 但邏輯思考處理器此時被小說佔用了, 你只記得嗡嗡嗡.

    同樣的, 你能邊唱歌, 邊跑步, 唱歌運用的處理器和跑步的也是不同的處理器同時執行的, 唱歌可能用到了思考, 而常規的跑步經過肌肉記憶訓練, 已無需動用邏輯思考 . 所以這裡只需要3個處理器,

  • 2 # 我們今天不回家

    人可以同時“做”兩件事情,甚至更多,但只能“想”一件事情。

    “想”是不是行為呢?如果是,大腦真得太厲害了。比如我喜歡讀意識流小說,作者的大腦可以說是發揮了神力,同時思考了N多件事情,然後雜糅在一起。

    比如,我現在坐在辦公室,看著桌上的一對物件,構思一段話,邊想邊打字:

    你看,其實“想”或者“思考”是一個技能,和雜技演員一樣,你得錘鍊思考力,載動更多的事情。

    這樣,你就能活得更累了。

  • 3 # 海門老馮

    大腦與智慧計算機不同,智慧計算機可以造出多核分路徑程控“思考”運作機制,因而可以同步實現分別對兩個以上的“關注”點執行程式化運作。而大腦在進行思考活動時,是按照對某個事物的關注點這一個需求欲展開擴充套件性聯想思維活動。比如:你正在寫一篇關於《如何讓孩子正常吃飯》的文章時,你的視覺“內隱記憶”中的關注點應該不在別的關注點上,只是僅僅關注在寫作上。你如果同時又生出了另一個關注點:今天晚上該吃什麼、幾點鐘去菜市場買菜、怎麼做出來、還缺少些什麼調料……?那麼你的文章是寫不好的,或者在規定的時間裡你是完成不了的。原因是,你的大腦裡只有一個“核(處理器),那就是你要麼透過你的視器這個處理器,把你大腦皮層中透過長期學習、體會(經驗)、和思考所獲得的關於“如何讓孩子正常吃飯”的一張張知識性、照片式記憶影象或“影片”的資訊畫面,把他重新有意義的組合起來;要麼你的視器聚焦點去集中關注那個買菜和燒飯。即視器在對寫作進行關注時,就不能同時去關注買菜做飯。如果需要同時關注這兩件事,則你的視器關注點就必須帶有間隙性地去輪流關注,並分別提取不同型別的相關圖片,進行聯想性、擴充套件性思維活動(思考)。否則,就會出現張冠李戴的混亂“局面”——什麼都做不好。

    何謂“內隱記憶”呢?內隱記憶是指:透過人的視、聽、嗅、味和體等感受器獲得的各種資訊,這些資訊已經透過海馬、穹窿傳入大腦皮層,並且形成了相對固定下來的皮層衝動狀態之長期記憶。內隱記憶,具有記憶衝動頻率波和記憶圖片、影片等形式隱藏(儲存)於大腦內部皮層之中之意。

    何謂“視器關注”呢?視器關注是指:由思想活動或各種感受器所引發,視器隨意識產生的意志或慾望,對某個事物的聚焦式專注。視器聚焦,又是在大腦思考問題時,視器對著興奮出來的視覺圖片中的某一個點內容進行有選擇的聚焦“點選”,使得對該圖片中所想要的那個資訊體得以興奮再現出來的活動過程。

    何謂“圖片、影片”呢?大腦對記憶資訊能夠得以實現記憶和運用,皆建立在數以億計的圖片和影片之基礎之上。離開圖片和影片,人將無法進行記憶、儲存、提取、思考和運用。這些圖片和影片在沒有被電脈衝頻率波激發(視器聚焦點選)產生興奮的情況下,因為處於抑制狀態而以皮層(肌肉、核)神經細胞的狀態記憶形式儲存著。

    說到這裡,也許你會問:“為什麼中國古近代婦女在操作織布機時,能夠連續做出左手推機、右手拉繩(控制紗線上下層分離裝置)、雙腳輪番踩下踏板,中途還要單手或雙手換梭子、向前後推移紗線梳理器等連續運動動作,而不會出現動作程式紊亂的狀況呢”?回答是訓練出來的。任何人在沒有經過對織布機織布訓練的情況下,都做不到近乎於連貫性操作。這一點說明,透過視覺對每一個勞作物件進行逐個關注點(圖片)的點選,從而在大腦專屬運動皮質功能區形成相關聯的、又是一個個各自獨立的群體神經錐細胞興奮體之間的銜接性興奮。訓練後,大腦就可以按功能路徑形成習慣性,有次序地“自動”完成操作過程,訓練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讓大腦興奮時對不同操作點的圖片重新“拼接”。拼接,說的是把不同的圖片所固有的頻率波建立興奮性和帶有連體性、銜接性地重疊在一起。在再現運用時,視覺聚焦“點選”移動後,衝動就能夠像連續播放影片畫面一樣,從而獲得有節奏的操作運動。二是透過訓練,讓大腦及神經肌肉逐步做到相對精細化協調運動。形成習慣性、自發性和連環性興奮活動的運作狀態。可以說,訓練的本質在於訓練大腦與神經肌肉活動的協調性狀態。

    所以,“人的大腦為什麼不能同時思考兩件事”,其原因就在於人的大腦在關注和思考問題時,只能採用同一個思維運作路徑,才能完成對同一件事的聯想性、擴充套件性甚至是習慣性(慣性衝動)思維出來的隨意運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學毛筆有什麼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