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水滸傳》中的軍師吳用,號稱智多星,是位私熟教師,文可以安邦,熟讀兵書,通曉天文地理,歷史記載他金榜題名時,考官本想錄用他,看見他的名字叫吳用,感覺錄用後不吉祥,“無用”就是也沒什麼用,就在他的考卷上批示:“此人永不錄用”。吳用一生就斷了趕考公務員的念頭,劫取生辰綱後輔助宋江,打下自己的一片天,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你信這個事嗎?
15
回覆列表
  • 1 # 老林文玩

    水滸傳是小說體文學作品。經過四五個朝代的民間故事改編。書中有些人物是虛構的。歷史上就沒有吳用其人。真實的宋江起義中也沒有一百零八將。都是作家根據自己的想象編出來的。現在有些人把神話故事、演義、古代文學作品當成歷史。是不是有些可悲呢?

  • 2 # 福如東海5121

    謝邀!吳用其名來自水滸,其用意是作者對投降派的批判!這是水滸裡梁山英雄的核心人物,高階智囊,神經中樞,吳用者,諧音無用,也箅意味深長!吳用又稱吳學究,而未入仕途,學業未成者也,意者,學而無用也!其人乃是野史演義中人物,不必當真!以此為復。

  • 3 # 俚言雜談

    純屬無稽之談。這是小說家的杜撰,當不得真的。

    (智多星吳用,是小說中杜撰的人物)

    《水滸傳》記述的不是歷史,是一部小說。智多星吳用,是一個典型的老百姓心目中的軍師的形象。書中已交代,他是私塾老師出身,可見,他的角色原型,很可能是一位落第的秀才。所以,怎麼可能高中狀元,因其名字為“無用”而被取消資格呢?

    因為,在古代,中狀元要過好幾關。就拿《水滸傳》故事的年代宋代來說吧,宋代確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級考試製度。第一級是由各州舉行的取解試(優勝者為秀才),第二級是由禮部舉行的省試(優勝者為舉人或者進士),第三級才是在皇宮舉行的殿試(才可能產生狀元)。

    中狀元,必須是在殿試中,表現得最優異的那幾位中的一位。不過,如果中舉人的話,可以直接授予基層的官銜,在宋代,大多數可以授予從八品或正九品的官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妥妥的公務員了。如果僅僅是考中秀才或者落榜秀才的話,開館授徒,是他們這個群體最平常的職業。所以,吳用根本沒有可能中過狀元(肯定連進士都不是)。

    俗話說,逼上梁山。梁山108條好漢,大多是被逼落草為寇的。當然,其中原因各不相同。不管怎麼說,透過小說的背景可以反映出,當時社會底層的民不聊生的情況。

    把小說當歷史,也屬於一種痴迷。長此以往,人就容易犯糊塗。

  • 4 # 綠野萍蹤01

    題主的問題,使我想起了光緒十三年(1904年)7月,慈禧太后欽點甲辰科狀元的趣事。這一年旱情嚴重,劉春霖因名字而被點為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而來自廣東的劉汝珍卻因為名字中有個“珍”字,使慈禧太后想起了珍妃,錯失了狀元。

    歷史上確有因名字的諧音、含義而導致人生起落的事,就是現在也還有這樣的情況。所以,水滸哥說的吳用這件事,未必一點道理都沒有。因為,吳用的諧音就是“無用”,以“無用”編故事未嘗不可。比如慈禧點狀元,難道就真有其事?

    不過,話若說到《水滸傳》上來,梁山軍師因為“無用”而劫生辰綱上梁山造反,恐怕就有以訛傳訛之嫌了。為什麼呢?

    吳用是梁山的“榮耀雙星”

    “歷史上”並無吳用其人,《大宋宣和遺事》中,有智多星吳加亮,《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智多星是吳學究。施耐庵在寫《水滸傳》時,虛擬了“吳用”,但卻說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貫本鄉人氏”。於是,吳用、吳學究、吳加亮就合而為一,成為《水滸傳》中的“智多星”。

    吳用是梁山的軍師,《水滸傳》中絕對的排位第一的智謀之士,幫助宋江造宋徽宗的反,用計無不成,肯定是有用之才。之所以把吳用誤解為“無用”,首先是諧音的誤導,姓吳的同胞還真的不太好取名字。

    最主要的,是因為很多讀者並沒有十分理解“智取生辰綱”這個故事,說吳用還不如上一年那個神秘的打劫者,很快就被何濤破了案,從而被逼上了梁山。用計如此拙劣,豈不就是“無用”嗎?

    其實,“智取生辰綱”恰恰是體現了吳用的大智慧,無愧“智多星”,也無愧“天機星”的雙星榮耀,梁山還有誰得此“雙星”稱號的?

    智取生辰綱的“智”究竟體現在哪裡,我在很多文章中已經講過了,此處簡單的說個大概,以佐證吳用是“天機星”級別的“智多星”。

    施耐庵在書中總共用了三個細節,讓生辰綱事件暗藏“天機”。一是劉唐“醉臥”靈官殿,靈官是道家大護法。二是把蔡京生日設定在六月十五,這是王靈官的誕辰。三是晁蓋的“七星之夢”。

    這三處細節的總指向便是,生辰綱原本就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梁山大聚義的啟動資金,更是揭開梁山大聚義的一個重要道具。

    吳用的所有行動,與這樣的“天機”暗合,所以,他瞞著晁蓋,順利的帶著佛教護法天王晁蓋上了梁山,完成了一百單八將齊聚梁山的最重要的一步。

    這樣的吳用肯定就不能說他是“無用”了,他就是梁山唯一的“榮耀雙星”,智謀的化身。

    吳用的智謀力壓“九天玄女”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水滸傳》中的九天玄女應當是宋真宗、宋徽宗附體的。細讀“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這回書,便可知宋江所到的玄女殿其實就是皇宮。而三卷天書,則是暗喻宋真宗偽造的三卷天書符籙。因為,天書其實沒什麼用。

    吳用從來就不鳥天書,宋江也一樣,自三打祝家莊時用過一次而毫無作用後,便不再按照九天玄女的囑託,“善觀熟視”了。打高唐州時,吳用針對高廉的法術,建議宋江以“迴風返火”之法應對。宋江便趕緊查詢天書(臨時抱佛腳),果然在第三卷中有與吳用完全相同之法。

    宋江大喜,暗自背下口訣。第二天上陣,高廉祭起法術,宋江趕緊以迴風返火法應對,倒還真的破了高廉的第一招。高廉一見,立即施展第二個法術,九天玄女的“迴風返火法”又是然並卵。

    高廉的法術還遠不及公孫勝,可見,三卷天書絕對是假冒偽劣的。

    回看三打祝家莊時的情節,宋江以天書去打仗,遭到兩次大敗,最終還是吳學究解決了問題。施耐庵這是在說,吳用的智謀要比“九天玄女”厲害,比天書厲害。

    這樣的天機星難道還是“無用”?

    梁山軍師為何叫“吳用”

    儘管以上說了很多吳用的智謀,梁山“榮耀雙星”絕對是足智多謀的第一謀士。但是,施耐庵為何給吳加亮、吳學究取這樣一個涉嫌“無用”的名字呢?雖然姓吳的同胞不好取名,但總不能讓人產生此人“無用”的名字吧。這處文字矛盾又當如何解讀呢?

    我想,關於“無用”的含義,恐怕還得去七十回之後的故事來探軼。說是探軼,當然是有依據的,不能憑空瞎猜。

    《宋史·張叔夜傳》記載,宋江打到海州時,被海州知府張叔夜伏擊,“副賊”被擒,然後率眾投降。《水滸傳》中梁山的“副賊”是盧俊義。因而,金聖嘆以此補寫了一段故事,說的是盧俊義驚惡夢,被一個帶弓長人活捉。盧俊義被押到官府時,便看見宋江等人全部被捆綁在大堂之下。

    盧員外問段景住,這是什麼情況。段景住告訴盧副寨主,說宋寨主因為盧頭領被擒,便以苦肉計救你,以同生同死。

    雖然,這段故事是金聖嘆補寫的,其實也符合歷史記載。同時,《水滸傳》中也以朱武行苦肉計救“副賊”陳達,“劇透”了宋江的投降招安。

    不過,在《大宋宣和遺事》以及《宋江三十六人畫贊》中,梁山“副賊”都是吳用(吳加亮、吳學究)。以此探軼,七十回書之後,被張叔夜擒獲的人一定是吳用,而絕不是盧俊義。這一點,書中還有其他細節予以佐證,此處暫略。

    之所以把盧俊義作為“副賊”來寫,是因為天罡地煞的排序決定的。上文講到,吳用是梁山的“榮耀雙星”,對應的是天機星,當然就是排在第三了。

    如此一來,施耐庵把吳加亮、吳學究寫作“吳用”,大致意圖便是吳用在梁山最後對陣官府一戰中計謀失敗,自己遭擒,梁山不得不招安投降。

    不過,梁山投降招安,卻又是施耐庵早就設計好的,江州劫法場時,好漢們都去了白龍廟。白龍廟說的是屬龍的宋欽宗的“廟堂”,意味著梁山好漢將在宋欽宗時期抵禦外寇,“保境安民”。

    然而,這次白龍廟小聚義,吳用沒有參加。這是否意味著吳用沒有投奔宋欽宗,也沒有參加抗金之戰呢?大概,這也是吳用神秘的結局以及“無用”的最終詮釋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馬x3和沃爾沃xc60凱迪拉克xt5,預算40萬以內買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