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國外因疫情,好多工廠停產了,我們汽車製造好多關鍵的零件,因為採購不到不得不停止生產。我們國傢什麼時候才能像德國那樣,有自己核心的工業技術?不是像現在面臨等人家的產品,等人家的配件。什麼時候才能讓人家買我們的核心技術?核心製造?
6
回覆列表
  • 1 # 大學仕自動化平臺

    把握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新機遇,在開放的環境中推動自主創新,補上核心技術等發展短板,才能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大力促進技術創新,已成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

      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制約製造業轉型升級

      關鍵核心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已成為中國製造業轉型發展的瓶頸。關鍵核心技術涉及三個方面:一是基礎技術、通用技術;二是非對稱技術、“殺手鐧”技術;三是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具有不可複製性,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區域產業系統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但在許多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仍有短板,許多核心的工業製品仍然大量依賴進口。不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中國的產業發展就會始終處於被動、跟隨的狀態,很難成功實現轉型升級,還可能被長期鎖定在全球產業鏈分工的中低端。振興先進製造業,必須下決心不再搞低端製造業,淘汰落後產能和“殭屍企業”,透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依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等。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從過去的發展經驗教訓看,必須切實提高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只有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中國才能實現從“跟跑者”向“領跑者”的轉變,在前沿技術領域以及核心晶片、核心基礎軟體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切實增強中國國際競爭力。

      在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樞紐。解決好這個問題,才能實現產業結構以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的轉變,產品結構由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品為主,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為主的轉變,搶佔全球科技發展的制高點。

      真正的核心技術需要自主創新

      在改革開放初期,企業“以市場換技術”的發展並未如願以償。外資企業往往希望得到中國的市場,卻不願意出讓關鍵核心技術。關鍵核心技術、國之重器是市場換不來、有錢也買不來的,必須要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在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過程中,要將技術分類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引進但必須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可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哪些是可以合作開發的,哪些是必須依靠自主創新的。

      從認識層面到實踐層面實現科技攻關的“自力更生”,現階段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抓好頂層設計。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創新實現規模效應和良性迴圈。技術創新的內涵是知識生產。相比於創新投入,制度創新更為重要,這涉及創新人才的培養、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一系列制度。二是創新戰略部署。一方面,要清晰認識到現階段關鍵核心技術的“命門”所在,如以高效能計算、行動通訊、量子通訊、核心晶片、作業系統等為代表的網路資訊核心技術。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各學科和跨學科的基礎研究,為佔領未來關鍵核心技術高地打下基礎。創新不是現有技術與知識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革命性”變化,基礎研究是引領未來技術“革命性”變化的核心力量,所以對各學科的基礎研究均應予以重視,不應差別對待。

      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彎道超車”,最終目標是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在不同層面,關鍵核心技術的作用範圍是不一樣的。基礎技術、通用技術是發展的保障,是夯實現有技術基礎和實現未來技術“領跑”的核心所在;非對稱技術、“殺手鐧”技術是指在部分領域掌握領先技術,這是保證技術安全和技術平衡的關鍵所在;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決定產業的升級換代,掌握該類技術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彎道超車”,而這又離不開對基礎技術、通用技術的探索以及對技術安全和技術平衡的保障。因此,在核心技術上實現“彎道超車”,要保障上述三方面技術的均衡發展。

      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體制

      增強制造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需要突破多方面的障礙。例如,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更好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處理好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關係,特別是利用國有企業資金和人才優勢專攻關鍵核心技術,調動民營企業共建和提升產業鏈體系;發揮金融體系支撐技術創新的作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需要全新的金融體系和金融模式;處理好對外開放和自主可控的內在關係,自主創新並不是封閉式創新,而是要繼續開放式創新。因此,要著重抓好如下幾個重要方面。

      第一,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推動基礎設施最佳化升級。要抓緊佈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發展壯大數字經濟,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裝置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集聚優質創新資源,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關鍵在於提升研發強度,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支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的關鍵是研發人才的聚集,加快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吸引創新人才,釋放創新人才活力。要加大對各類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創新支援力度,形成有效創新激勵機制。

      第三,加快建設創新平臺,強化創新條件支撐。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要突出重點,找準定位,抓住關鍵核心環節,加大力度建設共性技術平臺,實施重大科技基礎研究專項、重大科技攻關專項和重大科技示範應用專項,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健全需求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

      第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圍繞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的中心任務,創新科技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構建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注重對科技創新的投入效率、產出質量、分佈結構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的評估,充分發揮評價體系的引領作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透過深化改革打造完整的創新鏈條和良好的生態系統,以應用促發展,加強整合創新和協同創新。

      第五,健全國家創新體系,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體制。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著力解決科技活動中的各類“孤島現象”,包括科研院所成果轉化不暢、大學人才培養脫離需求、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停滯、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困難、國家在全球創新價值鏈中定位模糊等,促進產學研緊密合作,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加強在前沿科學及產業關鍵技術領域的聯合研發、區域間的開放創新合作、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平臺的搭建,推動建立專案、平臺、區域等多層次的科技對外開放合作體系,構建開放創新大格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下功夫的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鵪鶉蛋在火鍋裡為什麼會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