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無止境

    依據正史來看,雖然沒有“煮酒論英雄”的橋段,但曹操確實對劉備極為看重: 起先劉備被呂布鳩佔鵲巢後,曹操立即對他進行安置:“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待到滅呂布之後,劉備的待遇再次升級:曹操不僅將他升為左將軍,更是“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這跟後來劉備拉攏諸葛亮的方式簡直一模一樣;沒過多久,曹操更是猛不丁的感嘆:“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著實把劉備嚇得夠嗆。 劉備能享受這樣的待遇,絕非因為他是漢室宗親:仔細讀史你會發現,這個身份壓根沒啥用。持續近四百年的漢王朝,在天下散播了數不清的後代,在漢武帝的推恩令下,這些人早就“泯然眾人矣”,劉秀當初不也是個種地的。再說了,當時與漢獻帝關係更近、而且早就成為一方諸侯的劉表、劉焉,可曾被曹操放在眼裡?性格寬厚、深得人心、擔任幽州牧的宗室劉虞被公孫瓚殺害,又何曾在朝野泛起過一絲漣漪?

    身處“禮崩樂壞”的亂世,生存艱難,大家都挺忙的,沒空扯那些虛頭巴腦,有實力才是真理。而曹操為何看重劉備,可以從他與程昱的對話中找到原因(《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呂布襲劉備,取下邳。備來奔。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有能力、深得人心,確實稱得上一時英雄,這才是贏得曹操青睞的原因。那時的劉備,看似屢戰屢敗、如同喪家之犬般四處流竄,卻已經展現出了讓一眾諸侯難以企及的過人之處。 劉備屢敗、一無是處?相對於一窮二白的起點而言,他已是成功人士 在當時打出些名堂的諸侯中,劉備的起點最低,沒有之一。

    袁紹、袁術,四世三公,在漢代的察舉制度下,這種持續顯赫的世家,意味著有錢、有人、有輿論,面對皇室也不虛; 曹操雖被人嘲諷為宦官之後,但人家的父親曹嵩卻是實打實的朝廷太尉,更何況還有夏侯氏的鼎力支援。而他本人也並非紈絝子弟,曾歷任首都洛陽北部尉、議郎、騎都尉、典軍校尉等要職; 至於其他的諸侯,我們看看在公元190年他們共同討伐董卓時的職務: 河內太守王匡,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後將軍袁術。要搞清楚他們的實際實力,得先理理這些職務是什麼名堂。 東漢建國後,將京師洛陽之外的地區劃分為十二個州,每州設立州牧一名;劉秀在位的建武十八年(即公元42年),將州長官改為刺史;刺史由中央委派,對地方僅行使監察權,沒有行政權、軍權。

    到了公元188年,宗室劉焉等人有感於漢朝廷已岌岌可危,打起了“狡兔三窟”的主意,他以“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輕”為由,建議“改置牧伯,選選清名重臣以居其任”,即提高州長官的許可權,並選用朝廷中的列卿、尚書擔任州牧,以此匡扶朝廷。漢靈帝聽取了這一建議,安排劉焉擔任益州牧、劉虞為幽州牧,後來另一位宗室劉表擔任了荊州牧。從此之後,州牧/刺史的權力大大提高:“州任之重,自此而始”,集行政、軍事和財政大權於一身,性質類似於唐朝的節度使,而管轄區域卻比節度使大得多。 而在董卓亂國後,各地行政長官紛紛自立山頭,有的佔據一州,有的佔據一郡,甚至還有的佔據一縣,原有的行政區劃支離破碎,官職已名不副實,自稱刺史、州牧、太守的都有。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些人擁有對一地軍、政、財的絕對權力。因此,劉焉等人當初的提議,實際上是加速東漢分裂的罪魁之一。(袁術的“後將軍”,則是中央的軍職)

    由此可見,這些人管轄的地盤起碼相當於如今的省、市,再不濟的也相當於一個縣長。我們看看劉備。 起初,他只是個平頭百姓,甚至從事的工作還不怎麼光鮮:“與母販履織蓆為業”;後來趁著黃巾起義建功立業,某得了個縣尉的官職(可以視為公安局長),但不久後被迫棄官而逃;其後又擔任過縣丞(縣長秘書),最終升為縣令,算是成為了低級別的一把手。但由於敗給了起義軍,他不得不投奔老同學公孫瓚,最終撈得平原令一職。 後來,劉備終於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時刻:由於仗義幫助徐州牧陶謙,對方臨終前把遺產全部託付給了他。也許是經驗不足、根基不夠,沒多久徐州被呂布奪走;但遭受這一重挫的劉備,並沒像其他落魄諸侯那樣丟掉命,甚至還保留了麾下的骨幹隊伍。

    用我們現在的情況來打個譬喻: 曾經的劉備,就像一位曾經在夜市擺攤、時常被城管追得雞飛狗跳的小攤販;然而,人家在過去的十年中白手起家、頑強生長;’雖然生意屢有起落,但業務骨幹仍死心塌地的跟隨,他本人也憑藉這段時間的經歷步入上流社會,與傑克馬等人的公子談笑風生、商談業務。反觀一些原本家財萬貫、富可敵國的富二代,卻早已把家族產業揮霍殆盡、流落街頭。相比之下,劉備的能力,怎不讓人肅然起敬? 那麼,為什麼有人願意死心塌地跟隨他?這是他的第二項優勢。 亂世中的清流:沒錢沒勢,卻讓人死心塌地追隨 漢末亂世,各路人才豁出性命尋找一個好主公,無非是為了名和利,所以曹操、袁紹、劉表這類高起點的諸侯手下從來不缺人。但奇怪的是,小攤販起家、無權無勢的劉備,竟然也如同開了掛一般,處處遇貴人:起初,有感於讓兒子跟著自己賣鞋沒前途,劉備母親託關係送他去求學;在那時,讀書對一般人而言可是件奢侈的事情,但劉備根本沒有任何壓力:他得到了同宗劉德然之父的大力贊助,由此結識了公孫瓚,還有老師——大名鼎鼎的盧植;而他得到贊助的原因,並非由於同宗,而是因為對方認為他“看起來不是一般人”。

    而在個人交際能力方面,劉備也許是繼承了祖宗劉邦的基因:“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除了學習,啥都愛幹;雖然手頭上沒什麼錢,但對朋友從不吝嗇,到處結交豪傑,以至於“年少爭附之”;商人張世平、蘇雙與他素昧平生,聊了幾句後就愉快的把家產悉數掏出。這洗腦水平,比如今的頂級營銷大師可要厲害得多; 後來劉備在擔任平原相時,有個名叫劉平的人嫉妒他的位子,憤然買兇殺人;但讓金主劉平吐血的是,這位刺客見到劉備後壓根下不去手,直接把實情全盤相告,其後飄然而去。說到桃園結義,在正史中,並沒有提到劉備與關羽、張飛有結拜之交,只是說當初劉備在鄉下招募人手時,“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就是替他看場子、收拾不老實的刺兒頭;同時關、張兩人關係特別好:“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張飛把關羽當哥哥一樣看待。後來劉備擔任平原相後,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這兩位陳壽眼中的萬人敵,從始至終陪著劉備,不避艱險;後來關羽被曹操拉攏時,感嘆道:“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注意措詞:劉將軍。

    當然了,還有後來的趙雲、黃忠、魏延,這幾位都可謂一代名將,但卻毫無二心的跟隨實力並不突出的劉備。從起家之處獲得的贊助,到如今的名將相隨,這種對人才的吸引、駕馭能力,並不是一般人透過訓練能獲取的。程昱說他“甚得眾心”,非常貼切;而曹操如此看重劉備,也許正是因為在他身上發現了與劉邦一樣的特質——據史書記載,劉邦有一項特殊才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普通計程車兵,都能與他一見如故。 屢屢受挫,卻能愈挫愈勇,弱勢的劉備,卻有著強者心態 縱觀史書中那些青史留名的政治人物,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才華橫溢、能力卓越的梟雄比比皆是;但笑到最後的,往往並不是那些起初最傑出的。 出身名將世家、“暗噁叱吒,千人皆廢”霸王項羽,敵不過吊兒郎當、嬉皮笑臉、出身小官吏的劉邦;後者曾屢戰屢敗,被打到拋妻棄父,甚至面臨過56萬大軍被項羽3萬人徹底擊敗的羞辱;但他卻倔強的捲土重來、屢敗屢戰,生生把楚霸王一步步磨死。

    東漢開國者劉秀,雖然貴為皇室後裔,但起初僅僅是一介莊稼漢,長期跟著霸氣兄長劉縯的身後;在宛城起兵後,為了擴大實力,他們不得不與綠林軍劉玄等人合作;後來雖然獲得了昆陽之戰的勝利,劉縯卻在政治鬥爭中被殺害;劉秀為了自保,不得不裝作若無其事、私下卻以淚洗面。最終,騙取了劉玄等人的信任後,他孤身北上,從此開啟了統一天下、再造漢室的偉業。

    曹操同時期的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幾乎是含著金鑰匙出身;曾被各路諸侯共同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可謂佔據了“行業制高點”;其後他屢敗強敵,先佔冀州,後奪青、並二州,並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貴族名將公孫瓚,一統河北,成了天下最強大的諸侯;然而經過官渡一敗後,雖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卻徹底喪失了心氣,淪為了曹操的背景板。 我們可以發現,對那些歷史上政治人物而言,最終決定他們事業成敗的,並不是如何開創順境,而是如何應對逆境;大部分人習慣於順風順水,卻禁不起一次大敗;而有些人起初毫不起眼,甚至屢屢受挫,但卻絲毫不受逆境的影響,持續保持著積極、昂揚的鬥志,若讓他們抓住一次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往往能創造令人目瞪口呆的偉業。

    而劉備正是後者。他經過多年的積累,才透過鎮壓黃巾起義謀得縣尉一職;然而官位還沒坐穩,就因得罪督郵不得不亡命天涯;後來,他抓住朝廷募兵的機會,因功被封下密縣丞,不久後再次丟官;透過努力當上高唐縣令後,卻因敗給了義軍,不得不投奔老同學公孫瓚;好不容易繼承徐州,竟然被呂布從背後偷襲,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換作與他同時期的大部分諸侯,估計都得萬念俱灰、安心退出圈子;但劉備好像絲毫不受影響一樣,毫不留戀、保命為先,待休整之後再度捲土重來,愈挫愈勇、絲毫不知放棄為何物。這樣的人,除非對他進行肉體毀滅,否則一定不會斷絕其成功的可能。 有了劉邦起身於布衣的先例在前,其後的有識之士,從不敢小瞧每一位白手起家的人物。對於劉備的上述過人之處,曹操麾下的臣子們一清二楚。開篇曾提到,程昱認為:“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郭嘉也提醒曹操:“劉備不可縱”;“三國第一毒士”賈詡後來也提醒曹丕:“劉備有雄才”。作為這些頂級人才的BOSS,曹操難道會不明白劉備的水平?這就是他稱其為“英雄”的原因。 “劉備是個窩囊廢、哭哭啼啼得到江山”的錯覺,主要得怪羅貫中。但羅大師也是好意,他也許只是想透過塑造劉備的仁德,來凸顯曹操的奸惡。

    但若依據正史,我們會發現一個事實:曹操沒有陰劉備,劉備卻想著坑曹操;曹操善待漢獻帝,自己終生不敢稱帝,劉備卻在漢獻帝仍活著時,就敢自封為漢主。這不禁讓人感嘆:歷史上的政治人物,他們姓啥、說啥並不重要,做了啥才是關鍵。

  • 2 # 黃鴨趣談

    說到青梅煮酒,不得不說之前發生的一個故事,孫策借兵稱霸江東,脫離袁術,孫策有了袁術的一批軍隊,以此為基礎,攻佔了江東六郡,自立為主。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曹操想用劉備,故意試探他。曹操本身就是個謹慎細緻的人,論英雄是假,查戶口是真。要是劉備在此時酒後展露人生抱負,下場只有一個卒。

    當時酒過三巡,套路開始,曹操問天下誰是英雄,劉備則是跟他打太極,誰誰是英雄,誰誰是英雄,反正我不是。

    曹操憋不住,直接放大招,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危機時刻,三國一線男影帝劉備,演技爆發,假裝被打雷聲嚇尿,才讓曹操打消了顧慮。

    後人有詩稱讚(劉備)說:"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老天是眷顧劉備的,此時若無驚雷,曹操就立刻洞穿了劉備的內心世界。兩人雖同為英雄,在境界上還是有差別,想到曹操獻七寶刀行刺董卓的從容應對,劉備靠的還是天的眷顧啊!但假設劉備真死於此地,諸葛亮就不會出場,那些轟轟烈烈的三國故事就戛然而止!

  • 3 # 甘甜的純淨水

    謝謝邀請,曹操眼裡他手下的大將只不過是目光短淺的一介武夫,而無大志。孫權只能是偏安一隅,能夠保住自己地盤就不錯了。而能夠具有吞天下之志著只有自己和劉備,劉備雖說那是勢力很小,但在曹操眼裡,劉備是深藏不露而且具有奪天下的大志。這一點曹操看的很清楚,所以曹操說,論當今英雄著唯操與使君爾。

  • 4 # 文說三國

    首先,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這話是曹操說的, 不僅是演義上的,正史中也有記載,劉備傳中原文:

    【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

    回答問題前,先交待一下背景比較好。

    之前陶謙讓徐州給劉備, 不是一整個徐州:

    北海佔了約徐州1/3面積,歸孔融管,孔融與陶謙為友,雖然陶謙為州牧,參考我之前的問題中講的漢末 太守、剌使、州牧之間的關係,就能明白。

    另外,不得不再吐槽一下 袁術, 利令智昏,與陶謙為盟友,卻搶盟友地盤,比如丹陽和廣陵等一些地方。

    再除開臧霸佔山為王的部分,所以陶謙給劉備的徐州,不是一個完整的徐州,約為徐州剌使部的一半地盤。 即是如此,徐州也是天下富庶之地, 劉備得徐州時少說有四五萬兵馬, 其中還有天下聞名的四五千丹陽兵,成為讓人不得小覷一諸候。 對比一下,曹操官渡時,總兵力也就七萬左右,可想劉備當時強大。

    後來因為呂布來投,大家看過演義都知道,大體事件跟正史上記錄的差不多。

    劉備丟了徐州,聯合曹操滅了呂布, 曹操本來打算遣劉備擊袁術,還沒到袁術先死了。在劉備還出徵前, 董承等密謀衣帶詔誅殺曹操。

    開始劉備沒參與衣帶詔,經過 青梅煮酒(正史上沒有記錄是否青梅煮酒只說席宴) ,曹操這席話,劉備加入了衣帶密謀。

    劉備本布衣,雖說為漢室後裔,畢竟家道貧困, 織蓆販履,得關張效死命,師盧植(這跟皇甫一樣,是大漢良將)討黃巾,又得陶謙交付徐州、糜氏傾囊相助, 時為左將軍,豫州牧,大漢皇叔,有名望 ,得人心。

    以弱抗曹,收留呂布,被反咬又聯合曹操誅殺呂布, 先不管世人怎麼評價劉備,曹操心裡怎麼想,必覺此人能屈能伸,事實也是如此。

    曹操 說這席話, 我個人認為有幾層意思:

    1,袁術、劉表、袁紹等人,才能是有的,但確實不具雄才大略

    2,劉備能屈能伸,能得人死命,籠絡人心

    3,想用之

    4,想防之(試探)

    5,也是另外比較重要的,同是有雄心的人,借用一句經常聽到的話,有時候最瞭解你的是你的對手。 有些話曹操對其它人不能講,講了他們也不懂,因為不在一個層面上(心志). 所謂惺惺相惜的成份必然也是有的。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5 # 小睿影視文化

    任何歷史事件必定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官方的,例如《三國志》《蕩寇志》等,一種是民間的,像《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官方的說法比較接近真實,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去寫的,因為歷來宮廷裡都有記錄和評價歷史的文官,他們都是經過挑選出來的,就算是皇帝下命令他們也不會亂寫的,而民間的說法則是帶有一定感情色彩的,民間的思想一般都是讚揚忠君和愛民的。正因為如此,在羅貫中的筆下,三國演義才會寫成如此,贊劉備而扁曹操,因為劉備要匡扶漢室而曹操的兒子卻篡了皇帝位;但實際上在官方的《蕩寇志》裡確是非常稱讚曹操的,並沒有那麼去提高劉備,而且在歷史上一般都把三國時期歸為魏朝,像《桃花源記》中的“無論魏晉”,因此官方的歷史都只承認魏朝的。   至於曹操為什麼說劉備是英雄而卻又沒殺他,估計有幾個方面的原因。曹操看人非常的準,對二袁,劉表,孫策以及其他人的評價甚為準確,而且從討董卓,戰呂布的時候曹操就發現劉備具有雄心壯志,而且劉備手下關,張皆是忠勇之人,曹操甚是喜愛,這是他愛惜人才的本性。曹操一方面擔心劉備的勢力擴大威脅到自己,但另一方面卻又想收服他手下的人為自己所用,因為曹操知道殺了劉備,關,張肯定會戰死跟著劉備而去。因此曹操的心境是非常矛盾的,他找劉備一起喝酒,而且說劉備是英雄,很有可能是在試探劉備,如果劉備聽了喜形於色,估計曹操就會把他殺了,可劉備也是奸詐之人,巧妙的用打雷把它化解過去了,因此曹操就下了一個賭注,不殺劉備,所以才會有後來的關羽斬顏良誅文丑為曹操效命;另一方面,曹操對自己很自信,他覺得只要把劉備困住,不放他出去,就算不殺劉備他也成不了多少氣候,對自己沒什麼威脅,相反,他也可以用這個來為自己美名,招攬更多的英雄豪傑,所以曹操沒聽郭嘉的勸告,沒殺劉備   但劉備畢竟也不是泛泛之輩,他明白在曹操手下遲早沒什麼好下場,所以才想方設法跑了,因此後來曹操聽到劉備奪了荊襄九郡四十二州,才會不覺心中一驚,明白自己走錯了一步棋   另一個例子也證明了曹操的看人之準,曹操在世時從沒重用過司馬懿,他跟別人說司馬懿有很大的野心,不能重用,不能付於兵權,曹操的後人正因為沒聽他的,才會被司馬懿奪取大權,開創晉朝。由此來看,曹操看人之準,真是厲害啊!

  • 6 # 華源說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非常想讓張飛關羽和劉備來投所以故意那樣說而且劉備的膽量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從他去救陶謙時就能說明

  • 7 # 棍哥觀史

    我認為這是曹操具有政治目的的試探。

    我們要想弄明白曹操這一行為的意義何在,就必須弄清楚此行為發生的歷史背景。此事發生在呂布被滅,袁術尚做最後掙扎之時。這個歷史階段對於曹操來說,是有著重大意義的。

    在曹操的長期戰略規劃裡,其與袁紹的一戰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與袁紹開戰之前,曹操身處四戰之地,呂布,張繡,劉表,孫策和袁術都對曹操不利,倘若曹操與袁紹開戰,勢必會讓其他諸侯趁機偷取後方,所以曹操在眼前的戰略上,是要肅清這些阻礙的。

    而曹操說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時候,呂布已經被其所滅,此時的袁術也已病亡,而劉表年老多病,胸無大志,孫策保守江東,基業尚且不穩,張繡未被曹操放在眼裡,因此,劉備的安穩與否就成了曹操頭疼的問題。

    此時曹操是已經查出“衣帶詔”事件的,那麼這位“劉皇叔”是否安分就成了曹操的難題,倘若用劉備,恐難駕馭,之前就欲用劉備討伐袁術,可未及劉備兵到,袁術就掛了;倘若不用劉備,又怕節外生枝,時日久了劉備恐難再寄人籬下。若是待到與袁紹決戰之時,劉備是福是禍都不知,豈不誤了大事。

    因此,曹操此番話裡,將劉備與其同稱英雄,實則窺探劉備之志。若有王霸之心,趁早誅之,以絕後患;若有畏懼之心,趁早提用,以防外出而立;若有霍亂之心,趁早防之,以免用兵之際禍起蕭薔。因此,這是兩個政治家的博弈,也是曹操為了自己的戰略意圖,進行的一部分政治試探。

  • 8 # 我是趙帥鍋

    公元198年,東漢建安三年,劉備與曹操聯合進攻徐州,並殺死呂布。其後劉備隨曹操回到許都,被封為左將軍。也就在許都的這段時間,曹操和劉備坐在一起青梅煮酒,大談當世英雄,曹操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

    當時的劉備,雖然已經是名動天下,被世人稱之為亂世梟雄,但論實力,遠遠趕不上袁紹、張繡、孫權、劉璋、劉表等人,結果曹操把他們全都不放在眼裡,唯獨對劉備情有獨鍾。

    很多人自然會很好奇,為什麼曹操只覺得當世英雄只有他和劉備兩個人呢?事實上,想弄懂這其中的緣由,就必須曹操說這話的真正含意,很多時候,尤其是在官場上,大家都習慣性用委婉含蓄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沒有人會直接說自己的訴求。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聽人怎樣說,必須得體會他們話中的話。

    我們再來看看原著中的內容: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

    操曰:“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

    其實,曹操和劉備的對話,都是非常有深意的。換而言之,句句都是標準的官話套話。我們回到青梅煮酒上來,如果曹操的話,能端到檯面上,第一句話肯定就是:“當今天下雖然有很多英雄,但我能入我曹操眼的,只有你劉備。”潛臺詞就是隻要你劉備肯歸順我,我保你坐第二把交椅,僅次於我之下!

    事實上,曹操之所以說天下英雄只有他和劉備兩人,目的就是為了拉攏劉備,而開出的條件,就是讓劉備坐曹操陣營中的第二把交椅。因為,曹操既然已經說了,劉備是唯一能夠和他曹操並列的人,那劉備歸順之後,其他人還有資格排在劉備前面嗎?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曹操為了拉攏劉備,是下足的血本。當然,劉備也是久經官場的人,自然能夠聽出來曹操的拉攏之意,但劉備不愧是劉備,面對曹操幾乎開出的天價,劉備依然選擇了拒絕。他的那句看似無關緊要,但端到檯面上,那就是:“我膽子小!”言下之意自然是自己能力有限,擔不起這個重擔!”

  • 9 # 沐鶴屋

    三國裡的英雄好漢,在我眼裡無區別. 都是jian雄. 為什麼用拼音,因為既要表示奸有要,表示嫋. 諸葛亮給自己加九錫過(加錫就是準備登基稱帝的禮法),但是言表依舊蜀漢效忠. 司馬懿,後來都清楚,是最後贏家之一,曹操,劉備,孫杖 (特別有意思的是孫權,掌權過程) 曹操女兒全嫁個當時天子,看上去就像忠臣,活著時候一輩子也不稱帝. 袁術,董卓,呂布統統都是. 你們說說張飛和關老爺是不是. 可能是亂世梟雄 治世能臣。 都後面那個選擇 治世能臣。我提到所有人物或者我沒提到的,都是可以用,現代物理學名詞 “薛定諤的貓”. 君和臣的不確定性狀態.

    所以很明顯,這酒就是. 曹操想拉攏劉備. 這個環境下人必然多疑的。而對於下屬也是表現的劉備那樣仁義道德. 劉備必須在寄人籬下和獨擋一面選擇一個. 你說劉備和曹操兩個人事情,這麼可以有小三存在呢。

    三國最精彩人物是關羽. 在 “薛定諤的貓”. 君和臣的不確定性狀態.依舊偏向於臣狀態

    附上薛定諤的貓

    薛定諤的貓是諸多量子困惑中有代表性的一個。一隻貓被封在一個密室裡,密室裡有食物有毒藥。毒藥瓶上有一個錘子,錘子由一個電子開關控制,電子開關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變,則放出阿爾法粒子,觸動電子開關,錘子落下,砸碎毒藥瓶,釋放出裡面的氰化物氣體,貓必死無疑。原子核的衰變是隨機事件,物理學家所能精確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變一半所需要的時間。如果一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則過一天,該元素就少了一半,再過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物理學家卻無法知道,它在什麼時候衰變,上午,還是下午。當然,物理學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變的機率——也就是貓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機率。如果我們不揭開密室的蓋子,根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可以認定,貓或者死,或者活。這是它的兩種本徵態。如果我們用薛定諤方程來描述薛定諤貓,則只能說,它處於一種活與不活的疊加態。我們只有在揭開蓋子的一瞬間,才能確切地知道貓是死是活。

    對曹操評價,你很傻,沒給下屬安全感.

  • 10 # 一半秋色

    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中非常精彩的橋段,故事膾炙人口,老幼皆知。曹操一句“天下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到底是假意試探還是開玩笑的呢?

    當時的劉備,可以說混的非常不好,帶著關羽和張飛兩個死忠粉,東奔西走,顛沛流離,始終未有一席之地,先投奔公孫瓚打袁紹,後投奔陶謙打曹操,陶謙死後把徐州讓給劉備,可還沒站穩腳跟,袁術又率兵來攻打徐州,劉備正和袁術相持,沒想到呂布搶走了他老婆,劉備回頭救老婆,卻半路被袁術擊敗,劉備只得央求呂布放了他老婆,呂布同意了,劉備召集人馬企圖東山再起,結果又遇呂布,被呂布打的落花流水,丟盔棄甲,抱頭鼠竄,劉備打仗的本事是真不行,但逃跑的本事倒是有,這次直接就投靠了曹操,曹操給了他一些人馬,讓他再次與呂布對戰,結果還是失敗了,老婆又被搶走,最後還是曹操出兵幹掉了呂布。

    劉備屢戰屢敗,飽受欺侮,現在又寄人籬下,心裡真不是滋味!這時候又發生了衣帶詔事件。

    原來漢獻帝劉協不滿曹操專權跋扈,用血書寫密詔藏於衣帶中,交給車騎將軍董承,由董承密謀除掉曹操,董承將衣帶詔帶給劉備,劉備擔心是曹操試探他的奸計,沒有立即表示同意。

    這幾日,劉備因為衣帶詔,正狐疑不定,心緒不寧,這時候曹操約他喝酒,劉備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去了!

    於是就有了精彩的煮酒論英雄!

    依我看,這時候的劉備,勢單力薄,既無精兵,又無智囊團,寄人籬下,悽悽慘慘!而此時的曹操大權在握,志得意滿,即使他再獨具慧眼,目深謀遠慮,也不會料到後來的劉備能與他分庭抗禮,爭奪天下,他這番英雄論,只是開個玩笑而已,其實心裡並沒有真的把劉備看做英雄!

    不過,後來發生的事情讓他改變了想法,也讓他追悔莫及,劉備不僅是個英雄,還是個隱藏很深的梟雄!

  • 11 # 小文章大視野

    曹操如此說,當然是站在他的價值角度進行闡述的。

    當時曹操與劉備二人正在煮青梅酒,曹操首先發言,以天邊的雲掛像龍,隨即發表了自己對龍的認知和定義:“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之後,又借龍這種傳說中的生物,談到了當世的英雄人物,認為英雄好比於真龍,稀有而珍貴。

    酒至半酣,兩人談興正濃,自然要對在世的各路人物作出一番評價。曹操問劉備,世間的英雄人物有哪些,劉備首先推說不知,然後則推選出那一時期最有權勢的幾個人物:袁術、袁紹、劉表、孫策等人,而曹操則對這些人都有了清晰地認斷。曹操說袁術是“冢中枯骨”,說袁紹不過是個眼光短淺的小人,“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算不上英雄;說劉表是“有名無實”;說孫策是“借父之名”,並無多少才幹。對這幾個人的評價,其實前三者都是比較客觀的,甚至這三者,最終都是敗在他的手下,但當時的孫策憑藉一己之力,掙下江東大好的基業,直接為後來的東吳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借父之名”的評價是有失公允的。

    劉備把當世所有有名有姓的人物講了一個遍,曹操都一一否定。劉備沒法了,只得說不知,這是,曹操則緩緩說出他的答案:“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也就是說,在曹操眼中,天下的英雄,就只有他自己和劉備兩人了。

    而英雄劉備,此時的境遇怎麼樣呢?

    劉備自從黃巾起義以來,大小數十戰,其功勞不可謂不顯,然而,直到青梅煮酒之時,他還是隻身一人,身邊跟隨他的,也不過是張飛關羽兩個兄弟,外加簡雍、糜竺等白面書生,雖然此時漢獻帝已經認可了他的皇叔身份,而曹操也加封他為名義上的豫州牧,但是說到底,不過是曹操牢籠中的一隻鳥罷了,自己的生死,也都在曹操的一念之間。這樣的人物,曹操為何還會認可他為當世英雄呢?

    首先,曹操與劉備都是從黃巾之亂中起身,兩人那時的地位尚低,但是卻都有實打實的戰功,到之後,董卓禍亂京師,十七鎮諸侯共同伐董時,關羽溫酒斬華雄以及之後劉備三兄弟大戰呂布的情形讓曹操眼前一亮,印象深刻。如此的猛將,如此的人物,身處低位卻毫不在意,言談之間以天下為胸懷,這樣的人物,在這亂世之中,必然不會甘於平庸。之後,劉備自己兵微糧少卻處於道義,毫不猶豫地馳援深陷曹操大軍包圍的陶謙,曹操當時雖然氣憤,但對劉備,卻是十分佩服的。要知道,亂世之中,力量便是絕對的主宰,劉備此舉,真的無異於以卵擊石,一旦失敗,便毀掉了自己的前途,然而劉備卻毫不在意,挺身相救,如此義舉,難怪之後陶謙要將徐州讓給劉備呢!曹操奉行的價值觀雖然與劉備截然不同,然而對這樣的一個人物,他是由衷的敬佩的。

    其次,當時的劉備正在依附曹操,而曹操自己則懷疑劉備是否會對自己造成威脅,故而借青梅煮酒論英雄之際,觀察劉備的反應。果然,劉備聽到曹操的說自己是英雄時大驚,甚至失態到將手中的筷子失手掉在了地上。劉備此時如果處理不好,曹操對自己,便不只是懷疑,而是要殺之以除後患了。劉備也是反應迅速之人,立即將此推脫到打雷的緣故上,同時表演了一下自己的畏懼,便將曹操的疑慮打消了。從這一點來看,曹操指劉備為英雄,是有一定的政治企圖的。

    (全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業者如果想要創業應該具備怎樣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