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悅雨育兒
-
2 # 維美相約
初一,出門磕頭,給爸媽磕頭,給長輩磕頭。我媽好幾個兄弟姐妹,每個都至少有倆個孩子(此處不聊**的計劃生育),也就是所,我有好多的哥哥姐姐弟弟啥的。反正一共有十三個孩子。
大家到了姥姥家以後,第一件事,磕頭,給我姥姥姥爺磕頭,之前覺得姥姥家房子還挺大的,但是十多個孩子往屋子裡一擠,瞬間就滿當當了。呼啦一聲全都跪下了,那場面,妥妥的震撼。
不同於電視裡帶有表演色彩的下跪,我們都是極其實誠的下跪,我媽說小的時候都是直接往地上一趴,拉都拉不起來。
我的內心一直對這個是持感激的態度,但是平常常年在外,也沒有什麼機會能夠表達對長輩的感激和尊重,買禮物或者給錢更多的感覺都是外在的,感情的表達,需要一種至極的、強烈的並且雙方乃至社會都大力認同的一種方式來表達。
正好趕到過年,正好趕到過年這樣一個有著濃烈感情氣息的節日裡。
我一直感覺“年”就是大家聚到一起集中表達感情,表達感激和祝福的一個節日。
之前有一個提問是“刀和菊”能夠代表日本,什麼能夠代表我們國家,下邊有一個很棒的答案就是“吃和祖宗”。
現在好了一點,之前我這一代做出一點成績的時候,長輩經常說是祖宗保佑。考上清華了說是祖墳冒青煙,大難不死,因禍得福說是祖上積德。反正祖上能解釋你一切的成績或者運氣。
所以很容易對祖上產生一種別樣的情緒,有感激有敬畏,而且,也不容易太驕傲——你做出的成績不僅僅由你自己的功勞,還有祖宗對你的庇佑。
而且你不搞不清楚這兩者中,誰佔得比例更大,所以能學會謙卑。
大年初四的時候,我們早上四點起,到自己家的祖墳上貢。
提著肉,提著紙錢,還有鞭炮,在墳前一排跪下,我們祖孫三代。算上土裡埋著的,不知道加一起能加到幾代。鞭炮在耳邊炸響,燒紙的飛灰飄起又落下,面前的土裡埋葬著是我的先祖,他們傳下的姓氏冠在我的名字之前,他們的DNA還在我的身體裡旋轉跳躍,我閉著眼,感受家族血脈,回憶著過往的興衰。
保留節目就是,我爺爺通常要起來指著一片地方說,這是我的,這是你爸的,這一片地是你的。
是的,那一邊兩米見方的就是我最終的歸宿,看著那一片地方,就會忽然生出塵世的恍惚感——不管我的人生經歷怎樣的風景,磨難也好,輝煌也好,終將在這裡止步,在這裡入土。
很早的時候,我還是個中二的少年,有很多愛,很多恨,想要燃燒自己,照亮或者灼燒別人。那時的我想著隨便死在哪裡都可以,不要葬禮也不要墓地,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定要死在出生的地方。
有一年回家,我跪在墓前,突然就理解了,為什麼有的人拼了一輩子,也要落葉歸根。
過年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賦予它的意義。
我們對時間沒有概念,我們需要一個熱鬧的日子去銘記,來告訴自己,這一年已經過去了。
我們害怕的,我們厭煩的只是那些我們無法接受的老舊習俗,無法接受不相干的人的糾纏,無法理解平常都太累,為何還要在一個節日如此的折騰。
但是,過年,他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場景,我們都以為我們會討厭這樣世俗的喧鬧,無聊的盤問,可是,再某一個瞬間,你突然就想起了很久之前,那個喋喋不休問你結婚了沒的姨媽曾經是那樣愛你,哥哥家的小孩叫你姑姑的時候清脆有力,你平常內斂的父親,在親戚面前大聲的誇獎你……會在那一瞬間想起,這些都是你的親人,你也是這家裡的一員,還有今天,過年了。
人本來就是喜歡熱鬧的主兒,喧鬧中自有人生百態,有人笑著,有人鬧著,才會開心,才會記得更深刻。
我上一年就沒回家過,雖然我和爸媽都在北京,但是一點也沒有過年的氣息,我說要看春晚,回味一下之前。
結果我爸非要看什麼球賽,然後我就和一幫小夥伴出去喝酒了。對整個過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知春路上有個小門,我喝了一瓶乾紅,撞了三次門都沒過去。結果第二天在床上躺了一天,媽的,年就這樣過了。
沒有走親,沒有訪友,沒有七大姑八大姨問我找沒找女朋友,沒有喧鬧,沒有觥籌交錯,沒有跪天地、跪祖宗,沒有思考,沒有莫名其妙的關心……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是非常普通的一天,普通到沒有給我的記憶留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然後就這麼新的一年開始了,給我的感覺非常難受,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渾身不爽~
完全沒有新的一年的感覺,只是過了個又臭又長的老的一年~
完全沒有放開新的篇章。
像是一本印刷廠生產的劣質日曆,把兩年的日子印到了一起,讓人感覺是如此的漫長。
我為此想了很多辦法,但就是說服不了自己,這已經是新的一年了。
我想,這是不是和我的生物鐘有關,每到這個節點,我都必須要做固定的事,就像每天六點起床,如果到了點沒有起床,或者起早了,就會一天不爽。
後來,乾脆不想了。舊的一年已經無法換回,但是新的一年我,一定,必須,堅決要回家過。
春運算個毛,再累再遠,我也要回家,那怕是參與這個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類遷徙,我也要回家。
哪怕我一天被催八次婚,我也要回家。
我生出一種類似於 洄游的本能。
在這個儀式感如此缺乏的國度,我們需要一場盛大的相聚,去訴說這一年的種種;盛大的狂歡,去忘掉這一年的不快;盛大的禮物,盛大的喧囂,盛大的離別,盛大的……寫著寫著怎麼像給盛大做廣告啊…………
在喧鬧中反而更顯得安靜,那些你以為很重要的悲傷或者欣喜在別人的瞳孔的反射中才能看的更清晰。你這一年在眾人的見證中訴說,他們與你的DNA部分重合,你們的生活也在不經意間有了你自己都不知道的交集。
在一切繁瑣的習俗中你看見了你的簡單,在喧囂中你思考你的安靜。你積懶成疾,任性妄為,只想追求安逸,只想靠近有趣。
在這樣一個盛大的儀式裡,你不知主角,你只想任性的逃避,享受來自各方面的好,卻不想被別人問起你的生活軌跡。
我們每個人都身處一張網,連線我們的可能是利益、興趣、或是血緣。可能姑媽還有姨媽們的相處方式你不大適應,他們討論的某些話題也是你不想提及的,他們的某些言論在你看起來也許很LOW……但這平不代表她們不喜歡你。她們只是還以為你是當年那個高興了會鬧,不開心會哭,但是給個糖又會接著笑的孩子。
可是如今你長大了,她們猝不及防,不知道該問你哪些問題,不知道你研究的方向,看不懂你工作的內容,想問你,卻不知是打擾,想關心,卻不知如何表達……
等到你老了,你跟孩子交流你會問什麼呢,你說好,我什麼都不想問,只會有一個可能:
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儀式,再大的事也一定要聚在一起,訴說這一年的過往。互相表達思念和感激,也正因為有這樣一個儀式,才為我們提供了少有的,觀察,思考,審視的機會,我們的家庭,我們的血脈,我們的親情,就在這繁瑣世俗的喧囂中步步凝結和昇華。
今年我無論如何都要回家,姑媽姨媽舅媽們,我將卸去鎧甲,向我開炮吧,我準備好了。
提前
-
3 # 閒人霞姐
謝邀!過年回老家是什麼感覺?是踏實的感覺!父母在,家就在,在外面辛辛苦苦的忙碌了一年,到年底總想著能早點回到老家,回到父母身邊,哪怕不說一句話,看到父母的那一刻,你就能感覺到在外面漂泊的那顆心找到了歸宿,踏踏實實。還有就是溫馨的感覺,在外面你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人和物,陌生的人和陌生的城市,你不敢把自己的所有毫無保留的暴露出來,因為你有各種各樣的擔心:怕別人看到你的缺點,怕別人看不起你,怕別人看你太透徹利用你……但是回到了老家,回到了你從小生活的地方,這一切你都能拋到九霄雲外,做最真實的自己。所以,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
4 # q彼岸花開p
回家過年最沒意思,一點意思都沒有,越來越沒意思。有意思的就是可以休息幾天,可以到處溜達一圈。天天在家,年年如此,幾天不回家,家裡人電話一個接一個的問……幾時回來、幾時回來,還回老家過年?我就想著帶她們出門過年了。
-
5 # 使用者3334022812005
結婚第一年月子正好過年,就沒有回去。今年第二年,馬上就要過年了,說實話,不喜歡過年,和婆家一大堆還沒認全的家人一起吃飯,實在感受不到團圓的氣氛,也沒有過年的感覺。所幸婆家孃家離的近。婆家沒有我們住的地方,公婆擠在一個小房間裡,堆滿了東西,走路的話兩個人錯身都錯不開,每次回去都是住我孃家,孃家嫂子又不高興,回不去的孃家,回不了的婆家。過年孝敬老人,給孩子們發紅包,雜七雜八的費用得兩萬塊,家裡老公上班掙錢我在家帶孩子,每個月根本沒有餘錢,婆婆喜歡玩,還想讓我們帶她到處去旅遊,生活太難了
-
6 # A波波哥
過年,上有老,下有小才最熱鬧!
春節、過年,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 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回家過年,這個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感受也不一 樣,就拿我來說吧。
沒放假的時候是期待,回去了是幸福,走了又是 不捨得,這都是一種經歷。
1,放假前,十分期待回家,一有時間就逛網店,商 場給家裡老人買各種吃的穿的,以及走親訪友用的 禮品等。我的父母不怎麼像其他父母那樣,你幾點 走,到哪裡,喜歡吃什麼?家裡給你做、、、
2,回到家,和父母聊天,收拾家,收拾院子、年三 十和老婆兒子貼春聯,掛燈籠等,媳婦和母親做年 夜飯,吃過年夜飯之後,一邊看春節晚會一邊包餃子,陪兒子放煙火、、、
3,一晃眼,春節假期就過完了,走的時候,收拾行李,看著漸漸老去的父母,很不捨的離開家,離別時母親抓著兒子的小手,囑咐有時間讓爸爸媽媽帶上回來看爺爺奶奶。
其實回家真的是一種幸福,所以大家趁現在父母健在,多回家看看吧!
-
7 # 醉歌大雜燴
關於回老家過年這個問題,如果你是父母健在或者有妻兒老小在老家的,還是回老家過年比較好,在老家熟人也比較多比較熱鬧,如果你在城裡買了房或者父母妻兒都在城裡,也可以在城裡過年,不過沒有那麼熱鬧,我感覺還是回老家過年好,比較有過年的氣氛
-
8 # 金領民工
過年三大套路:和家人吃吃喝喝,給長輩小孩發紅包;和親戚聊一些自己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成績,工資,房車..... 和朋友約會,難得的放假,自然要好好的約一約。雖然是每年都做的事情,並沒有太多新意,但我們仍然樂此不疲地去做,因為這就是過年的意義——團聚。
-
9 # 魚羊悠揚
說說我的感覺吧:
沂蒙頌
我是跟叔叔姑姑回到了闊別五十年的沂蒙山區:兩戰勝地、三大革命老區,也是我的家鄉。為了祭奠我的先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就是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 因為從1969回鄉到2019整整跨越了半個世紀。五十年不長,在中國卻是滄桑鉅變,圓滿了無數的光榮和夢想。 而老家也翻天覆地大變樣了,鄉親們的日子都過得很紅火,對我們特別特別的好,可以感受到濃濃的鄉土情,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高興
說當年爺爺回鄉,在莊口的沙河邊喝了很多很多家鄉的水 ,感動了很多的人回去祭奠先祖 爺爺身後跟了有幾百人,想起來都熱淚盈眶。
看二叔伯的時候,在村裡遇到了一個93歲的老兵人,他看到我們很激動,說起爺爺當年帶他抗日,還是他入黨介紹人,因為是抗日時期的老黨員現在能夠享受很多國家政策而念念不忘,那一刻我們也非常非常感動。 爺爺一生可謂做了很多常人認為的傻事,抗擊日寇投筆從戎,早早參加革命工作,和奶奶都是十六七就入了黨。他一生幫了很多人也救了不少人,為此幾次都身臨險境,死裡逃生,是八路軍授予的抗日戰鬥英雄。
即使和平時期為了老家他也常年借錢;後來才知道差不多我這麼大他就已經有機會去北京掌管全國郵政而卻為了年幼的子女放棄了;文革時期更是冒險保留了大量的郵票在八十年代全部交給國家。
很多很多,而他反而對子女都不照顧,甚至是打壓。我父親有很多要求基本是都被不同意吧。父親一直想參軍,想出國,後來在我小時候爺爺老區飛黃騰達的兄弟都看不下去要照顧我們,當然這一切在爺爺這都是行不通的。
父親不說但一直耿耿於懷吧,而我也是!
但是今天我在家鄉看到的一切,也讓過去的種種都釋然了。
今天看看其實爺爺並不傻,因為這才是人生的大智大慧。做一個純粹的人當一個真正的黨員。
回覆列表
我結婚後就去婆婆那邊的親戚家過年了,開始的時候真不適應,呆的好難受,他們打麻將我不會,在旁邊看還說我,不看了睡覺也被說,鬱悶的要死,還沒有網路,那時候真的是很無聊,去的地方還挺偏僻的,啥都沒有,出去溜達都沒地方,後來實在是受不了了,我就去買了本書,算是把那幾天熬過去了。
第二年就有經驗了,把網弄好了,沒事就看手機,也就不無聊了,再後來有了孩子,就忙活孩子了,看看手機忙活忙活孩子,一天也就過去了,偶爾也玩一次麻將,慢慢就好了。
今年真的很糟糕,感冒了床上躺了三天,我在樓上的房子,本來我們就睡覺回來,平時大家都在孩子太姥家待著,感冒了我就自己在樓上窩著,他們給我拿點飯菜上來,也吃不進去啥啊,基本上一天一頓飯,硬生生的躺了三天,算是熬過去了,然後就回我媽家呆兩天,就回自己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