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姐姐講史
-
2 # 澳古說歷史
慧妃富察氏,她出生時,已是家道中落,其父鳳秀僅僅只是一個正六品的員外郎,並非是什麼權貴顯赫之家。
當然,富察氏的出身卻是蠻高的,她的家族曾經在康熙、乾隆二朝顯赫一時,為當時最為顯赫的家族之一。
首先,她是滿洲鑲黃旗出身。清代,分鑲黃、鑲紅、鑲藍、鑲白、正黃、正紅、正藍、正白等八旗,其中正黃、鑲黃、正白為上三旗,歸皇帝親領,鑲黃旗為上三旗之首;鑲紅、鑲藍、鑲白、正紅、正藍為下五旗,地位在上三旗之下。有清一代,只要是下五旗出身的女子坐上後位,皇帝就會將其升為上三旗,由此可見,上三旗的地位顯然是要高於下五旗的。
其次,富察氏是康熙朝戶部尚書米思翰的兒子馬齊的七世孫女。米思翰這一脈在康熙、乾隆兩朝是極為顯赫的,尤其是在乾隆朝,因乾隆嫡妻孝賢純皇后的緣故,富察氏更是成為最為顯赫的家族之一,先後出現一後兩郡王,一後即孝賢純皇后,她是有清一代最受皇帝寵愛的皇后之一,被乾隆一生所寵愛著。二郡王即官至一品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生,死後贈郡王銜的傅恆(《還珠格格》中爾康的父親)和官至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爵貝子,死後追封嘉勇郡王的福康安(福康安可謂是清朝地位最為顯赫的臣子,是清代第一個宗室之外,活著被封為貝子(貝子在清代一般只有愛新覺羅皇族才能獲得)的存在)。
富察氏的家族可不只是出現了這幾位顯赫的人物,比如還有官至二品駐藏大臣,爵一等伯的傅清;官至一品領侍衛內大臣、內務府總管的馬斯喀;官至一品保和殿大學士、總理事務王大臣的馬奇(曾主導中俄《布連斯奇條約》的交涉);官至一品領侍衛內大臣的馬武等等。
當然,富察氏的家族雖然在康熙、乾隆顯赫一時,但到了富察氏的父親風秀這一代卻早已是風光不再,淪落為普通百姓一個。
不過,不知是命好,還是老天保佑,因其讓慈禧覺得她很像年輕時候的自己,被慈禧所看重。如此,自入宮後,她就開始了飛黃騰達的一生,從差點坐上皇后寶座,到最後成為有清一代唯一一位擁有四字封號的皇貴妃,她在慈禧的偏愛下,在後宮的生活可謂是平平坦坦,順順利利的。
當然,富察氏雖然在慈禧的庇護下,得以是權傾後宮,但也正因慈禧的關係,所以她一生都未得到同治的寵愛,再加上同治又疑似患上不育的疾病,其一生也未有所出,只能是孤零零的呆在後宮中。
而或許是因她所享的福實在是太豐厚了,她成為了同治帝的所有妃子中享年最短的一位妃子,於光緒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病逝,終年四十六歲,諡號淑慎皇貴妃。
-
3 # 蕭郎君
清朝同治帝的慧妃就是後來的淑慎皇貴妃富察氏,她是滿洲鑲黃旗人。鑲黃旗從始至終都是滿洲八旗的上三旗,而富察氏在清朝入關之前就是鑲黃旗的重要部族,此後亦為外戚。
慧妃的父親鳳秀只是一名員外郎,從五品,但她卻是康熙時期戶部尚書米思翰之子富察·馬齊的七世孫女。
1872年,13歲的富察氏被選為秀女進入宮中冊封為慧妃。進宮僅兩年,1874年,就晉封為了皇貴妃。
初入宮時,兩宮皇太后在選皇后上產生了分歧。慈禧因為富察氏長得像自己年輕時候,所以很喜歡,因此她支援富察氏為皇后;而慈安認為富察氏姿色豔麗,輕佻好動,不適合當皇后,所以她支援另一位競爭者阿魯特氏。因為兩人爭持不下,最終聽從了同治帝的意見。
慈禧雖為同治帝親生母親,但因愛權勢勝過愛兒子,所以不得同治帝喜愛。慈安將同治帝視為親生兒子,百般關心,所以同治帝選擇支援慈安,選阿魯特氏為皇后。
同治帝駕崩後,光緒帝繼位,冊封富察氏為敦宜皇貴妃。慈禧六十歲大壽時,又被封為敦宜榮慶皇貴妃。富察氏的封號有四個字,這在清朝時期僅此一例,足以可見慈禧對富察氏有多喜愛。
但即便如此,富察氏最終也沒能被封為皇后。1904年,富察氏病重,享年46歲。第二年,富察氏被葬入了惠陵妃園寢第一行中間,其他都葬在第二行,同時也是惠陵的第一個墓主。
-
4 # 路遙lgy
同治十一年,同治皇帝十七歲時,大清兩宮皇太后決定在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為同治皇帝選後。
在給同治皇帝選皇后的人選上,兩位太后意見不一樣。慈安太后看上的是阿魯特氏。慈禧太后看上的是刑部江西司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富察氏,滿洲正黃旗,年齡十四歲。
最後,兩位皇太后讓同治皇帝決定選誰做皇后,同治選的是阿魯特氏。同治十一年二月三日,兩宮太后發懿旨,選阿魯特氏為皇后。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為惠妃。
同治與阿魯特氏婚後,很是恩愛,卻遭到了慈禧的虐待。慈禧見同治很少去惠妃宮中,對惠妃遭到皇帝的疏遠與冷落,很是不滿,就把同治皇帝招進宮裡,說:“惠妃賢惠,雖屈居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嫻宮中禮節,宜使時時學習。帝母得輒至中宮,致妨政務”。
同治皇帝不得不聽慈禧的話,卻又不想與不喜歡的惠妃親近,於是就長期獨住乾清宮了。
1874年,富察氏惠妃被封為皇貴妃。同治皇帝病死後半個月後,慈禧封富察氏為敦宜皇貴妃。而阿魯特氏在同治皇帝去世不到三個月後,絕食身亡,據說是慈禧安排其殉葬的。
而富察氏氏在慈禧太后六十歲時,還被加封敦宜榮慶皇貴妃。光緒三十年(1904年)富察氏去世,終年四十六歲。儘管一生沒有當上皇后,卻在慈禧的關照下,安全的度過一生,也算是善終了。
-
5 # 春風解語
同治與慈禧的關係並不和諧,同治選後的時候,阿魯特氏、富察氏(後來的慧妃)都是系出名門,但是慈安太后更加看好阿魯特氏
首先來聊一聊同治帝與慈安、慈禧的關係。
同治是一位並不命長的皇帝,比起康熙、乾隆來說,他真是沒有什麼福氣的一個人。
可能每一個人來世界上的使命不同,同治帝來世上,就是為了讓慈禧做老佛爺的。清宮有一條規矩,皇子生下來後不能由親生母親撫養,所以同治帝並不是跟在慈禧身邊長大的,反倒是和慈安更加親厚。
慈安的性格比起慈禧更加溫婉,也沒有那麼大的野心,所以同治帝更加喜歡不是生母的慈安,反倒和慈禧的關係很是疏遠。其實從慈禧後來和光緒的關係就可以管中窺豹,她是一個控制慾、權利慾很強的女人。
同治榮登大寶,選妃的事情就提上了日程。清朝從入關開始,規定凡滿族八旗人家的女子,只要年滿十三歲到十六歲之間,必須參加每三年的選秀活動。選中的,就留在皇帝身邊成為妃嬪,或者被賜給皇室子孫做福晉,沒有參與過選秀的,連嫁人都不許。
年輕的同治帝用選秀的方式,抉擇自己的皇后。當時有兩位皇后的熱門人選,一位是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員外郎鳳秀之女,即康熙朝戶部尚書米思翰次子馬齊(乾隆帝孝賢皇后伯父)七世孫女。可以說,這位富察氏也是系出名門。
另一位是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後因封后而抬旗入滿洲鑲黃旗),大學士賽尚阿的孫女,顧命八大臣鄭親王端華外孫女,顧命八大臣肅順是端華的弟弟,也就是阿魯特氏的叔外祖父,三等承恩公戶部尚書崇綺之女,最重要的是她是慈安太后姑表外甥女,恭肅皇貴妃侄女。
從這兩位的出生,就可以看出來,清宮選皇后,不但看出身,需要根正苗紅,還得看母族勢力,更重要的,還需要看和當權者有不有什麼千絲萬縷的關係,畢竟朝中有人好辦事,這個道理放在哪裡都適用的。
同治帝在選擇皇后這件事上,是聽從了慈安的意見,但是慈禧更加喜歡富察氏(後來的慧妃),甚至在待遇上,都給富察氏更好的,這些是其他妃子羨慕不來的。於情於理來說,慈安肯定會選擇阿魯特氏,而慈禧則更加中意富察氏。
兩位太后在這個問題上也是爭執不下,其實這也是一場後宮地位的博弈,最後她們把選擇權交給了同治帝,畢竟這是他的後宮妃子。
同治帝在審美方面,情趣方面更加認同慈安,他也認為阿魯特氏長相端莊,舉止文雅,很有母儀天下的風範,而富察氏雖然姿色俏麗,風流多情,但是秉性沒有阿魯特氏純良,更何況她是慈禧這位鐵血女王中意的女子,得到慈禧的力量加持,後宮將再無寧日。
在感情方面,同治帝更加趨同於慈安,慈禧更像一位嚴厲的母親,想把兒子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一個青春期的兒子,遇到一個強勢的母親,必然碰撞出不和諧的音符。慈禧喜歡富察氏,同治帝偏不會選,也不一定是因為富察氏不夠好,而阿魯特氏更加好,也許單純就想反抗一下慈禧的壓制。
所以同治帝最後選擇阿魯特氏做了皇后,富察氏被封了慧妃,皇后和妃子一步之遙,慧妃的心裡應該也是憤憤不平的。慈禧面對兒子的叛逆,在選皇后這件事上忤逆自己的意見,心中是十分窩火的。珣嬪、瑜嬪、瑨貴人等同時進宮,唯獨富察氏慧妃,享受了貴妃的待遇。
從同治選妃這件事可以看出來,慧妃從一開始就踏入了一個誤區,雖然富察家族榮耀已極,慧妃的出身也是沒得挑剔,但是一場選秀外的宮廷爭鬥正等待著她。
慈禧和同治的關係緊張,富察氏(後來的慧妃)雖然得到慈禧的認同,但是並沒有得到丈夫的關愛就此事來看, 慈禧和兒子同治的關係特別緊張。依據清宮慣例,皇妃、宮嬪的冊封大禮應該是和皇后同日舉行,可是同治帝的大婚,只安排了慧妃與皇后同時進行,而其他的嬪妃卻在這之後進行。
富察氏雖然得到了慈禧的特殊照顧,但是她並沒有得到同治的愛,根據傳說,富察氏姿色俏麗。這點逆風持保守意見,她應該不會是傳說裡那樣,就算不醜,至少也不是姿色豔麗之輩,可以參見慈禧在光緒做皇帝期間,給光緒帝選的幾位妃子,都非姿色出眾之輩,特別是為光緒親選的隆裕皇后,更看不出一絲美豔俏麗的影子來。
慈禧侄女隆裕皇后
撇去姿色這些外在東西,其實她也是個可憐人,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十五日,將慧妃直接晉封為皇貴妃,連升了兩級,而那其他三位同時入宮的都只升了一級。可以說,她在慈禧跟前大紅大紫,慈禧對她的愛,或許並不見得純粹,也許就是對於同治的一種鉗制而已。
同治喜愛皇后,自然經常和皇后在一起,皇后出身名門,詩書大家,自幼就知書達理,是個溫柔嫻雅的姑娘。史料曾有載:阿魯特氏“雍容端雅”,“美而有德”。她的文采學問都是父親親自教授的。史料有載:後幼讀書,知大義,端靜婉肅,內外稱賢。及正位六宮,每聞諫阻,自奉儉約,時手一編。”雖然同治喜歡皇后,但是阿魯特氏並不受慈禧喜愛,常常受到這位婆婆的刁難。
慈禧中意慧妃,非要他寵幸於她,但是同治帝並不願意被母親強迫,你不讓我見皇后,那我也不理慧妃,偏不願意接近慧妃半步,甚至寧願獨宿養心殿,一個人漫漫長夜,與清燈寒夜為伴,也不願意聽從慈禧的安排。
所以慧妃的日子並不好過,她更像一塊夾在中間的餅乾,在寂寞的紅牆之內,過著孤獨的生活,此時的她,還是一位二八俏佳人,但是她不但享受不到來自丈夫的關懷,更是在同治帝與慈禧之間,硬生生的變成了尷尬的夾心餅乾。
同治皇帝的死也是一大疑案,他死後,皇后也死去,慧妃得以孤獨的活下來,在紅牆碧瓦間荒廢青春,慈禧為了彌補她青年守寡的遺憾,給了她無上的榮耀。關於同治皇帝的死,正史記載是死於天花,野史記載是死於梅毒。
不管是哪種記載,都可以看出來,同治帝和慈禧的關係非常緊張。而皇后阿魯特更得到同治喜愛,溥儀《我的前半生》記載:同治病重,皇后前去養心殿探視,二人說了些私房話,被慈禧皇太后知道。慈禧怒不可遏,闖入暖閣,被慈禧皇太后牽後發以出,且痛抶(chì)之”。
什麼意思呢?同治病了,和皇后說了幾句私房話,就被慈禧抓住頭髮打了,而且下手很重,當著兒子的面打媳婦,同治帝驚嚇過度,更是沉痾加重,最後駕鶴西去。
從這些深宮秘事看起來,慧妃的存在感真的很低,一個不受寵的妃子,丈夫寧願獨守養心殿也不願意見的女子,她的出現,就是慈禧和同治帝的對抗棋子,沒有一點女子應該得到的柔情,特別是在冷冰冰的紅牆碧瓦之中。
同治帝死了,死的時候很年輕19歲,同治帝本來身體不好,和皇后說幾句話,結果還被慈禧兇悍的樣子嚇到了,就發生了“痘內陷”,太 醫救治不過來,不久後同治就死了。 同治帝死了後,皇后就被慈禧關押起來。《我的前半生》記載:“不許宮女太監給她送吃的,所以在同治死後兩個月,阿魯特氏皇后也死了。但是慈禧還不解氣,把皇后的父親禮部侍郎崇綺也革職了。”
同治帝剛死半個月,慈禧又封富察氏為敦宜皇貴妃,皇上剛死,富察氏可以說是新寡,哪裡有什麼快樂可言,也許慈禧是對她有所愧疚,給她封了一個虛銜。
光緒二十年正月,慈禧六十大壽之前,又封她為敦宜榮慶皇貴妃。可以想見,富察氏雖然一直深閨寂寞,但是活得還是夠長,並且一直得到婆婆慈禧的格外眷顧。皇貴妃得到四個字的封號,在有清一代僅此一例,由此可見是多麼偏愛富察氏,及在心目中的地位。
富察氏的母族,可以說是榮耀以極,縱觀有清一代的滿洲大家,無論是興盛的時間,地位的尊崇、名臣的人數等等,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家族可與富察氏比肩。可以說,富察氏家族與清朝同起、同興、同衰、同敗,就像一面鏡子,用一家之況縮略了整個王朝的發展史。
所以慈禧寵愛富察氏可能會有她的政治目的,當然私人感情也是很重要的,一個不聽話的兒媳婦,她是不會喜歡的,阿魯特皇后就是一個不聽自己話的人,所以慈禧不會喜歡她,後來的珍妃,也不聽她的話,所以被溺死在井裡。
珍妃,和阿魯特氏一樣,並不受慈禧喜歡,最後被推下井,溺水而亡
慧妃在光緒十年二月二十八日,懷著沒有當上皇后的遺恨離開,她年輕孀居,一生沒有享受過夫妻之愛,死後的榮耀又有何用光緒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富察氏懷著未能當上皇后的遺恨離開人世,終年四十六歲。諡號為淑慎皇貴妃。
生前的榮耀只是冷冰冰的封號而已,死後更沒有什麼意義,一是畫相被掛在了清室宗廟,一是上了《清史稿》。
《清史稿列傳一 后妃》記載如下:淑慎皇貴妃,富察氏。穆宗立後,同日封慧妃。進皇貴妃。德宗 即位,以兩太后命,封為敦宜皇貴妃。進敦宜榮慶皇貴妃。光緒三十年,薨。 諡曰淑慎皇貴妃。
慧妃頭週年時,欽派位高權重的慈禧親信第二代醇親王載灃親臨惠陵妃園寢致祭。
她只是她只是一個政治犧牲品而已,富察家族的榮耀只給她帶來了獨孤,她在同治與慈禧的博弈之間,只是一顆可憐的棋子而已,誰走了哪一步,她無權左右,她好像是一個最無關緊要的旁觀者。
-
6 # 拾光知之
淑慎皇貴妃(1859~1904)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員外郎鳳秀之女,咸豐九年十二月初一生,同治十一年選秀女入宮冊為慧妃,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晉封皇貴妃,光緒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逝世,終年四十六歲。諡號為淑慎皇貴妃。
慧妃,容貌清麗,嫵媚多姿。深的慈禧喜愛,卻為同治帝所不喜。為了表達對慈禧太后的不滿,同治帝沒有選慧妃為後,這個美貌的女子漂亮也罷,心機也罷,不過是權利的一顆旗子。最後懷著未能當上皇后的遺恨離開人世。
回覆列表
皇帝后宮究竟有多少妃子?“後宮佳麗三千人”是否屬實?清朝前中期,皇帝的後宮中妃子非常多。但是到了同治時期,同治皇帝后宮裡的妃子屈指可數。而這其中,就包括了慧妃。能在後宮的勾心鬥角中有立足之地的妃子都是有點真本事的,那麼這個慧妃究竟是個怎樣的女子?
慧妃,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員外郎鳳秀女,選秀入宮時還不到十三歲。富察氏姿色俏麗,風流多情,善解人意。慈禧在慧妃身上似乎看見了自己年輕時候的樣子,也因此對她喜愛有加,更是強力推薦她成為皇后。慈禧本就是一個視權如命的女人,慧妃得到了她的支援就等於有了強大的背景。那麼,慧妃在後宮的地位更是不言而喻。有慈禧這樣的靠山,她又有何擔心的呢?
作為後宮裡的妃子,每一個人都想爭得皇后的寶座。而慧妃作為慈禧極力支援的物件卻沒能成為皇后。相比之下,因為同治皇帝忌憚慈禧的權力,所以故意做出與慈禧的想法背道而馳的行為。於是同治帝按慈安的意願,選了阿魯特氏為皇后。就這樣,慧妃的皇后夢化作了泡影,富察氏失去了眼看就要到手的皇后桂冠。慈禧知道此事後十分生氣,為了此事更是變本加厲地干涉同治帝的生活,與此同時為了彌補慧妃,更是對其寵愛有加。“慧妃”的貴妃身份也正是由此而來。與其他同時進宮的妃子相比,慧妃的地位更是高人一等。在這深宮裡,能得到像慈禧這麼強大背景的支援,有史以來也屬少見,著實讓其他姐妹羨慕。
雖沒能如願當上皇后,但慧妃的一生也算是享盡了殊榮。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十五日,在慈禧的支援下慧妃直接晉封為皇貴妃,這一下子就連升了兩級,其他妃嬪也就才升了一級而已。而這僅僅才是開始。在同治皇帝去世半個月後,慈禧又封慧妃為敦宜皇貴妃。緊接著在光緒二十年正月,慈禧又封她為敦宜榮慶皇貴妃。這樣的封號在整個清朝都是史無前例的,這樣的特殊對待足以證明慈禧對慧妃這一女子的偏愛。
但好景不長,慧妃於光緒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離世,享年46歲。回顧慧妃的一生,她站在慈禧這個“巨人”的肩膀上,一切的成功來的似乎都那麼地容易,她想要的似乎都唾手可得。她的一生就像煙火,雖然璀璨但也短暫,她是這幾個妃嬪中壽命最短的一個。身為後宮的妃子,她一生榮華富貴,可能唯一遺憾的事就是沒能如願當上皇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