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楊坤老師在直播中懟《驚雷》,直稱:“神馬東西?噁心。”後來,六道也出來懟楊坤老師。這件事在網路上引起了一陣風波。大家都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
11
回覆列表
  • 1 # 鹿兒亂撞

    《驚雷》是一首類似當年《一人我飲酒醉》風格的歌曲,最近喊麥比較流行的熱門曲目。誰知前幾日,楊坤在直播時,被要求演唱驚雷後,直接吐槽稱,驚雷是個神馬東西!說太難聽,要旋律沒有旋律,要歌詞沒有歌詞!

    楊坤出道多年,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歌手,手握各大獎項,前幾年中國好聲音更是請楊坤前去做導師,可見楊坤的專業能力不容置疑!楊坤對驚雷的評價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幾乎一邊倒的支援楊坤。

    整個事件可以說,從專業角度上來看,楊坤作為音樂界響噹噹的人物,有資格對一首歌點評。站在吃瓜群眾的角度上來說,《驚雷》這首曲子雖然流傳很廣,但確實略顯低俗。

    正如新京報說言:這裡並無不尊重喊麥的受眾的意思,只是作為文化的生產者,音樂人的肩上是承擔著一些責任的。李宗盛說過,“各位的審美決定我們這個時代音樂的面貌。”而代表如今這個時代的也許是義大利陽臺上的鳴奏,也許是北大學生用魯迅的文章做出的rap,甚至也可以是日本偶像女團衝破偶像邊界的《沉默的大多數》,但絕不應該是《驚雷》。

  • 2 # 樂享音樂666

    楊坤diss《驚雷》這事火了。

    楊坤說,我愛咖啡,也愛大蒜,不過《驚雷》還是算了。

    《驚雷》是什麼,何以被楊坤如此嫌棄?

    喊麥不是“創作”只是“吶喊”

    楊坤說《驚雷》沒有節奏,歌詞也不行,根本稱不上是音樂。

    的確,《驚雷》連珠炮似的噴發,歌詞是到處摘抄來的,伴奏也被人揭發涉嫌抄襲——它追求的並不是“唱”,也不是“抒情”,不能用傳統的“音樂”來形容。

    但《驚雷》卻是典型的喊麥。

    《驚雷》跟“好音樂”無關

    楊坤覺得《驚雷》“算不上音樂”,是作為主流音樂界對網路歌曲的“判決書”。

    這裡面,或許帶有自我本位和一元化的排異性。音樂本就該是有包容性的,很多“非主流”到後來也變成了“主流”。

    “主流視障”不可取。

    但既然歸類為音樂,總該有些音樂維度共同的審美標準與評判“金線”。

    所謂喊麥,是直播平臺興起後流行的一種形式,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創作”,而是一種隨便的吶喊。有時候它像嘻哈或者rap,但它也可以是任何東西,比較自由。

    我發現一個現象,凡是在短影片平臺火起來的音樂,幾乎都會經歷洗腦——被主流音樂人排斥——出現在各大綜藝晚會中——悄無聲息的過程,《驚雷》目前已經走到了第二階段。

    前兩天楊坤在直播間diss《驚雷》,“神馬東西,喜歡聽《驚雷》的以後別來我直播間,太難聽了,噁心!太噁心了!“

    以前主流音樂人排斥類似喊麥的這種音樂大多是在心裡鄙視,只有說唱圈的敢直接發歌diss,像楊坤這樣的大張旗鼓的出來抨擊,還是第一次。

    後來《驚雷》的作者又反diss楊坤這事就不說了,畢竟這玩意確實不算上得了檯面的音樂,還涉嫌抄襲人家伴奏,好不容易上個熱搜,還不配擁有名字,只能被稱作“《驚雷》作者”。

    我就想知道,楊坤為什麼會這麼生氣,用平常人的思維來想,一個大明星有必要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網路藝人較勁嗎?

    1、鄙視鏈這個事一直存在

    任何圈子都是有鄙視鏈的,有的圈子的鄙視鏈明晃晃,有的玩的是暗線鄙視,你說不上為啥,但就是能讓你感覺到。音樂圈也有個鄙視鏈,用臧鴻飛說的話就是,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瞧不起玩流行的,所有人都瞧不起玩說唱的。

    這回好多了,說唱終於從鄙視鏈的底層上升了一位,底層還有像《驚雷》這樣的以喊麥為代表的網路快餐音樂,rapper們終於揚眉吐氣。

    按理說,大家相安無事都活得好好的,幹嘛要鄙視呢?那些挎著LV奢侈包,經常也會鄙視那些買A貨的人,是因為買A貨的人真的那麼可恨嗎?不一定,而是捍衛正品,就是在捍衛自己的審美和選擇。

    老孃花那麼多錢買了一個這樣的真包,結果你花十分之一的錢就買了個外表看上去一模一樣的,不鄙視你,外面的人都把你這個當真包怎麼辦,你花那麼點錢起到的效果居然和我的一樣,我怎麼可能忍!

    楊坤這些主流音樂人心裡想的也是這麼個理兒,我費那麼多錢,那麼多人力物力搞出來的歌,我這才是真正的音樂,你那隨便弄個beat編幾句詞就是音樂了?你這不是侮辱音樂是什麼?必須鄙視你,不鄙視你,連我自己的操守都沒了。另一方面講,鄙視這東西的存在確實也能給自己一些力量,讓自己處在再艱難的境遇下,也能不放棄地活下去。那些做說唱的,哪怕自己的生活一團糟,做的歌的主題還都是看不慣一切,正是這種力量讓他們堅持堅持再堅持,一部分人終於透過綜藝火到了臺前,“鄙視”的力量挺好的。

    2、熱度你有了,市場你佔了,錢你賺了,你讓我們往哪走

    自從像抖音類的短影片火了之後,音樂流行變得越來越容易,以前那種你根本懶得聽的口水歌,在短影片的魔性洗腦下,你竟然莫名其妙地接受了,再聽,居然跟著一起唱了。就算于謙老師再覺得《學貓叫》噁心,也忍不住在舞臺上來了一句,你說咋整。這對於一部分主流音樂圈的歌手來說,必然是不舒服的,是難以接受的。就這種歌就能全民傳唱?《驚雷》的作者之所以有底氣去反diss,就是覺得自己的“歌”有那麼多聽眾,恰恰說明了自己牛,你楊坤不服也不行。

    這年頭秉持的是誰火誰有理,多年前還是搖滾老炮的汪峰,也在《歌手》的舞臺上唱起了《空空如也》,然後火了。估計這讓不少主流歌手都從一開始的排斥,進入了第三個階段,融進去,靠這個再火一把。但有點情懷的歌手,估計心裡面都挺苦悶的,唱自己的歌,沒火多久,倒是因為唱一個網路口水歌火了,到底是該高興還是該痛哭呢?

    楊坤話說得這麼狠,我倒是覺得這裡面也有對自己的鞭策,提醒著自己,別一個不小心就踏入這洪流中,那時候雖然可能火了,但已經不是自己喜歡的樣子了。

    3、觀眾都被你們帶壞了,知道嗎?

    我一直信奉一個道理,就是觀眾怎麼都是對的,觀眾願意看啥願意聽啥,都是觀眾的自由。但歌手演員導演等這些人應該是有使命感責任感的,要給觀眾有審美有內容的東西,而不應該什麼都給。就好像我們每個人其實都願意每天懶著不上班也能來錢的生活,但真的要鼓勵每個人都這樣嗎,肯定不是的,我們每天聽到的都是“努力”、“奮鬥”、“拼搏”的詞,因為只有這樣,自己的人生幸福的機率才會大,整個社會才有可能進步。

    在音樂圈,歌手必須要有這樣的使命感,要給觀眾更好更有力量的東西,提升觀眾的審美。不要像電影電視圈,整天弄那些粗製濫造的爛片,還狡辯說是觀眾愛看這些,真的是觀眾愛看嗎?如果你提供的是更優質的更好的,觀眾才懶得看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哪些劫後餘生的經歷?你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