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樂健康科普
-
2 # 蝸牛兒愛吃肉
測血壓看似簡單,但是中間也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就測量次數來說,測量時應至少測量2次,將2次測得的讀數的均數作為血壓值,若2次讀數相差>5mmHg,應另測一讀數後取平均值。
除此之外,在測量血壓前,病人需在安靜環境下休息5-10分鐘,不管是坐位還是臥位,上臂和心臟要保持在同一水平;血壓計的汞柱頂端位於零位,血壓計不能傾斜;袖帶和肢體之間不應該隔衣服,袖帶上方衣服不能過緊;聽診器不可塞到袖帶下面;讀數時目光要平視水銀柱上方,仰視和俯視都會影響結果等。
-
3 # 莊德生
測量兩次,取平均值,如果兩次差大於5毫米汞柱,再測一次,取三次平均值。
下面,介紹測量血壓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家用血壓計,推薦使用電子血壓計,因為我們不是專業醫師,且電子血壓計使用方便,使用前可以校正,第一次,用水銀血壓計測量血壓,記下數值;第二次,用電子血壓計測量數,記下數值;第三次,再用水銀血壓計測量,記下數值。記住,第一和第三比水銀血壓計的兩次平均值,與第二次電子血壓計測量的數值比較,小於5毫米汞柱,可判定電子血壓計準確。
二、使用臂式血壓計還是腕式血壓計:建議臂式血壓計,相對準確度高。
二、測量時間:建議早晨起床後測量,相對準確,一是血壓有早高峰,對服用高血壓藥物有指導意義;二是血壓時刻變動,早晨起床時,受其他因素影響較少,可以反應你的真實血壓。如果血壓穩定,每週測兩到三次。
三、側左手還是右手:有的人左手高,有的人右手高,以高的一側為準,測量時測量高的一側,所以,左手右手根據個人情況定。
四、測量是取坐姿還是臥姿:血壓的標準就是按坐姿設定的,建議坐著測量。當然,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條件下,臥姿也是可以的。
五、測量前,排光尿液,靜息10到15分鐘,測量前半小時,不要飲酒和咖啡。
六、把血壓計袖帶纏在裸漏的上臂上,袖帶與心臟平齊,袖帶下沿高於肘部1到2㎝,鬆緊以能放進一個手指為準,腳平放,不能翹二郎腿。
七、測量幾次:測量兩次,間隔兩分鐘,取平均值,如果兩次測量數值差大於5毫米汞柱,再測量一次,取三次平均值。
-
4 # 張藥師說健康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側壓力成為血壓。血壓通常指動脈血壓或體迴圈血壓,是重要的生命 體徵。血壓測量是評估血壓水平、診斷高血壓及觀察降壓療效的主要手段。它是推動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動力。心室收縮,血液從心室流入動脈,此時血液對動脈的壓力最高,稱為收縮壓。心室舒張,動脈血管彈性回縮,血液仍慢慢繼續向前流動,但血壓下降,此時的壓力稱為舒張壓。
人體的迴圈器官包括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它們之間相互連線,構成一個基本上封閉的“管道系統”。正常的心臟是一個強有力的肌肉器官,就像一個水泵,它日夜不停地、有節律地搏動著。心臟一張一縮,使血液在迴圈器官內川流不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無論心臟收縮或舒張,都對血管壁產生一定的壓力。當心髒收縮時大動脈裡的壓力最高,這時的血液稱為“高壓”;左心室舒張時,大動脈裡的壓力最低,故稱為“低壓”。平時我們所說的“血壓”實際上是指上臂肱動脈,即胳膊窩血管的血壓測定,是大動脈血壓的間接測定。通常我們測血壓右側與左側的血壓不一樣,最高可相差10毫米汞柱,最低相差不到5毫米汞柱。
正常的血壓是血液迴圈流動的前提,血壓在多種因素調節下保持正常,從而提供各組織器官以足夠的血量,藉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血壓過低過高(低血壓、高血壓)都會造成嚴重後果,血壓消失是死亡的前兆,這都說明血壓有極其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為什麼同樣是一臺血壓計,測量幾次會有比較大的差別?
這可能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 患者測量血壓時的狀態,例如緊張、運動後、體力活動後都可能出現血壓的升高,在我們休息一段時間後,血壓則可能恢復,還有兩次測量血壓之間患者有沒有服用什麼藥物?
2. 測量誤差,所有的血壓計,無論時電子的血壓計,還是水銀的血壓計,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測量誤差,即使時同一個人、相差即使不到一分鐘,兩側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別,但是這種差別一般不會太大;
3. 您兩次測量的血壓是不是同一側上肢,如果不是,張大夫可以告訴大家,有些人兩側的血壓值可能會相差20mmHg;
4. 測量血壓的技術,例如我們測量血壓的時候,要求上肢與心臟等水平,不知道您是不是規範操作;
測量血壓時的注意事項:
1.血壓計要定期檢查,以保持其準確性,並應放置平穩,切勿倒置或震盪。
2.打氣不可過高、過猛,用後驅盡袖帶內的空氣,卷好。橡膠球須放於盒內固定位置,以防玻璃壓斷,凡水銀柱下有開關者,用畢應將開關關閉。如水銀柱裡出現氣泡,應調節或檢修,不可帶著氣泡測量。
3.如發現血壓計聽不清或異常時,應重測。使汞柱降至“0”點再測,必要時測雙上臂以資對照。
4.須密切觀察血壓者,應儘量做到四定:定時間、定部位、定體位、定血壓計。
5.對偏癱病人,應在健側手臂上測量。
6.防止血壓計本身造成的誤差:水銀不足,則測得血壓偏低。水銀柱上端通氣小孔被阻塞,空氣進出有困難,可造成收縮壓偏低、舒張壓力偏高現象。
7.為了避免血液流動作用的影響,在測量血壓時,血壓計“0”點應和肱動脈、心臟處在同一水平,坐位時,肱動脈平第四肋軟骨;臥位時,和腋中線平。如果肢體過高,測出的血壓常偏低,位置過低,則測得的血壓偏高。
-
5 # 掙脫枷鎖的囚徒測血壓該量幾次?
測量血壓可是一門大學問。
所有血壓指南都強調,準確地測量血壓是進行血壓分類,確定與血壓相關的心血管病風險,以及管理高血壓的基礎。
而包括經過培訓的醫生在內幾乎所有人都會血壓測量中犯這樣那樣錯誤,導致血壓測量產生系統性誤差。
比如,題圖是最被廣泛引用的一個圖片,這個圖片演示的血壓測量至少就存在三個錯誤:
第一,襯衣袖子沒有脫掉,而是捲曲在上臂上段,上臂沒有完全裸露;
第二,與第一存在相關性,由於上臂沒有完全裸露,袖帶放置偏下,下端沒有在肘窩1到2釐米以上,因而,聽診器也沒有放在正確的位置;
第三,患者似乎沒有坐有直立靠背的椅子,上身沒有依靠,就會造成肌肉張力,會影響血壓讀數。
因此,在回答本問題之前,我們全面介紹一下如何正確地測量血壓。
而在此之前,還首先介紹一下血壓的兩種測量方法。
血壓測量的聽診法和示波法目前,測量血壓可以使用幾種不同的裝置和方法,但是,這些都可以歸納為兩種方法:
聽診法
不管使用水銀血壓計,還是如題圖所示的壓力錶式血壓計,只要是使用聽診器聽袖帶加壓和釋放過程動脈被阻斷和再次開放發出的搏動聲音,都屬於聽診法。
袖帶放鬆過程聽到的第一個聲音對應的就是收縮壓,通常也叫高壓;聲音消失時對應的讀數是舒張壓,或叫低壓。
示波法
凡是不需要使用聽診器的自動測量裝置都屬於示波法。
示波法的原理是,袖帶內建感測器,該感測器可在袖帶充氣和放氣期間檢測動脈的搏動。根據基於大樣本人口動脈波動最大振幅與血壓之間轉換的演算法來間接計算得出血壓讀數。
因此,自動血壓檢測裝置本質上是基於一種協議演算法的裝置,不同品牌的協議不同,可能存在系統性偏差。
這樣,不同品牌裝置的準確性一定程度上依賴於所採取的演算法協議,只有經過國家標準部門驗證的協議的裝置才會被批准上市,並經過校準的才被認為是準確的。
凡是採用經過驗證的協議,和經過校準的血壓計也就是準確的,可以放心使用——如果還不放心,那就是度國家標準的不放心,那就沒法玩了。
醫院內血壓測量,動態血壓監測,和家庭(自我)血壓監測根據血壓測量場所和測量者的不同,血壓測量或監測又可以分為醫院內血壓測量,動態血壓監測,和家庭(自我)血壓監測三種。
雖然,目前認為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最能準確反應血壓實際情況和心血管病危險性,但是,鑑於裝置昂貴且醫療機構專用,因而對於一般人來說,血壓測量主要涉及剩餘的兩種。
醫院內血壓測量和家庭(自我)血壓監測的具體方法,包括本問題涉及的測量次數不同。
醫院內血壓測量綜合目前美國、歐洲,以及中國在內的三大血壓指南,醫院內血壓測量可以分為以下步驟:
第1步:正確的患者準備
1. 讓患者坐在有直立靠背的椅子上,雙腳平踏在地面上,背部靠在椅子靠背上,放鬆至少5分鐘;
2. 患者在測量前至少30分鐘內避免攝入咖啡因、運動和吸菸;
3. 確保患者排空膀胱;
4. 在休息或測量期間,患者和測量者都不能說話——這是最常見的錯誤之一;
5. 脫掉覆蓋上臂的衣服,上臂應該完全裸露;
第2步:使用適當血壓測量裝置和技術
1. 使用經過驗證的血壓測量裝置,並確保經過了定期校準;
2. 患者手臂必須獲得完全的支撐(不能懸空,產生機頭張力);
3. 袖帶中間位置需要與右心房水平齊平(胸骨中點);
4. 使用大小適合的袖帶,袖帶氣囊應該包繞患者上臂80%;
5. 聽診器應該放在肘窩可觸及肱動脈搏動的位置。
第3步:正確地測量
1. 第一次測量需要測量和記錄雙側上臂的血壓讀數。後續應該測量讀數較高的上臂;
2. 至少測量兩次,每次測量間隔1-2分鐘;
3. 使用聽診法,應該將聽診器放置在觸控到動脈搏動的位置,袖帶充氣壓力應該打到動脈完全閉鎖20~30 mm Hg水平以上;
4. 使用聽診法,袖帶壓力釋放速度不宜過快,宜每秒2mm Hg,並聽取動脈搏動的聲音。
第4步:正確記錄準確的血壓讀數
1. 血壓讀數規範地記錄為收縮壓/舒張壓。如果採用聽診法,讀數的讀取應該使用動脈搏動聲音最接近的偶數;
2.注意記錄測量前服用血壓藥物的時間。
第5步:獲得平均讀數
至少使用在兩個單獨的場所,分別獲得的兩個以上的讀數計算得到的平均值來評估一個人的血壓水平。
第6步:向患者提供血壓讀數
以口頭和書面形式向患者提供收縮壓/舒張壓讀數。
這樣,在醫院內血壓測量,需要測量的次數就很清楚了:
至少在兩個不同場所,各自至少測量2次,也就是,至少需要測量4次。
家庭(自我)血壓監測家庭(自我)血壓監測之前血藥接受醫生較為系統的指導,包括裝置選用,測量方法和資訊解讀等多個方面。
比如,家庭血壓測量不能使用水銀血壓計,不要使用聽診法,而是需要使用經過驗證和校準的自動血壓測量裝置。
並且應該瞭解到,不同血壓讀數之間可以存在較大差異,比如可以差到20mm Hg甚至更高。
具體測量步驟包括:
•準備:
在測量血壓之前30分鐘內,避免吸菸,含咖啡因的飲料或運動;
在血壓測量前,確保安靜休息至少5分鐘。
•正確坐姿:
上身坐直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背部靠在椅背上;
雙腳平放在地板上,避免雙腿交叉;
手臂支撐在平坦的表面上,並使上臂處於心臟水平;
袖帶的下端應在肘窩上方。
•採集多次讀數
常規狀態下,每天在早晨服藥前,和夜間睡前分別測量,每次至少測量2次,間隔2分鐘。最好每天連續測量,並記錄下所有測量值。最理想的情況是,在改變治療方案後2周,和需要看醫生之前1周時間內每天連續測量。
•準確記錄所有讀數:
應該準確記錄所測量的血壓讀數;
最好使用有記憶記憶體的顯示器,將顯示器帶給醫生進行全面閱讀(醫生得有這份閒心和閒工夫——說國內);
需要根據至少兩個不同場所至少兩次血壓的平均值來確定血壓水平。
可見,家庭(自我)血壓監測測量血壓的次數,至少是醫院測量標準,即4次。
最好是,每天早晚至少各2次,並每天連續測量和記錄。
能連續測量1到2周,更為理想。
-
6 # 醫學莘
初次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隨著降壓治療的進行,血壓會逐漸下降並趨於平穩,血壓監測頻率也會隨之變化。在開始治療的第一週,隨著降壓藥血藥濃度逐漸趨於穩定,血壓會逐漸下降,每一天的血壓值可能都會產生變化,因此建議每日監測血壓;在一週以後,若血壓趨於平穩可調整為每週監測1-2天血壓,若血壓波動依然較大,依然建議每日監測直至平穩。每日監測血壓時,建議早晚各測一次血壓,測量時間可選擇在血壓的早高峰(6-10點)與晚高峰(4-8點),高血壓的併發症通常發生與這兩個時間段,該時間段血壓穩定達標意味著心腦血管事件風險將顯著降低。每一次測量血壓時應對比左右兩側血壓,以血壓較高側作為參考值,每一側建議測量2次,若前後血壓差值不足5mmHg,取兩次平均值作為測量值,如果相差大於5mmHg應測量第三次,並取三次測量平均值。
需要注意的是:
高血壓患者通常在4-12周內逐漸將血壓降至目標範圍,如140/90mmHg以下,前後兩天或前後兩週的血壓變化幅度可能較小時,屬於正常現象。在無高血壓急症或高血壓亞急症的情況下,即血壓低於180/110mmHg且無進行性靶器官損害時,暫時無需調整治療方案,治療的同時,監測血壓,前後對比治療效果。測量血壓前應靜坐休息5分鐘,避免在吸菸、飲用濃茶或咖啡、飲酒後測量血壓,以減少測量誤差。測量血壓的同時,應記錄心率快慢,因為心率過快也會增加對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靜息心率每分鐘高於80次時,應給予藥物控制心率,降至80次/分以下為宜。家庭電子血壓計應每年校正一次,以減少測量誤差;建議選擇上臂式電子血壓計,獲得的血壓數值更具有參考價值。由於家庭血壓監測僅為即時血壓,不能瞭解全天血壓變化情況,高度懷疑夜間高血壓、餐後低血壓以及體位性低血壓的患者,建議行動態血壓監測,可獲得更全面、更準確的血壓資料。綜上,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穩定前,應每日監測血壓;血壓達標穩定後可每週監測1-2次血壓。每天應監測早晚血壓,每次應測量2-3遍血壓並取平均值。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
7 # 每天講糖
測血壓的次數應該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來決定,比如患病年齡、病程、血壓控制情況以及併發症等情況。
對於平日裡血壓正常的患者,一般來講一個月測1到2次即可,可以在任意時間段測量。當有頭暈發作時,應當及時測量一下血壓,首先要排除頭暈是否是由於血壓升高或者是血壓降低所導致的。
對於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建議每天至少測量一次血壓,可以在晨起服用降壓藥物之前測量一次。如血壓平日控制較為平穩,那麼每日測量一次即可。
如果患者近日血壓存在一定的波動,那一般建議晨起醒來時測第一次血壓,上午8點到10點之間測血壓,午後2點到6點之間測血壓,睡覺之前測血壓;在血壓波動及調整降壓藥物時需要多次測血壓,一般在4次以上,有助於評估一天當中血壓整體的情況,必要時應當行動態血壓監測。
無高血壓者,建議定期測量。如果有頭暈,心慌,胸悶的時候要立即測血壓。首次測血壓的時候建議要測雙上肢的血壓,以測得血壓偏高的一側為主。必要的時候要準確測量三位血壓,分別為臥位,坐位和立位。
總的來說,測血壓的時間可以用下面幾句話概括:
1、血壓高峰時測早6-8點和晚6-8點,強調將高峰時血壓降到正常;
2、有症狀時測血壓,判斷血壓和心血管病的關係;
3、有事情時測血壓,如著急生氣時可以判斷此時血壓;
4、調藥後測,判斷治療效果;
5、改善生活方式後測血壓,鼓舞信心;
6、休息時測血壓,知道工作辛苦對血壓的影響。
高血壓患者要進行生活方式的改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會有助於血壓的下降。如果血壓持續不下降,需要規律的使用降壓藥物治療,定期複查。
-
8 # 銀杏葉的守望
血壓一般指動脈血壓,是血液流動中對單位血管壁的測壓力,準確的血壓測量能夠很好的瞭解我們機體的健康狀況,以確定有無高血壓的存在,便於我們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對於血壓的測量,我們可以選擇水銀柱血壓計、臂式血壓計、腕式血壓計等,推薦大家選擇臂式血壓計在家中進行血壓測量。一般情況下,初次血壓測量應測量雙側,以後每次選擇血壓高的一側進行測量。
血壓一般應測量兩次,而後取平均值,但如果兩次血壓測量值超過5mmHg,應測量第三次,而後取兩次差值最小的取平均值。我們正常收縮壓應小於140mmHg,舒張壓則應小於90mmHg,當我們在未服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三次測得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即可診斷高血壓。
-
9 # 全科掃地僧
血壓一般指動脈血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夠透過血壓計來間接測量出我們的血壓水平。正常情況下,我們血壓的正常範圍為:①收縮壓:≥90mmHg且<140mmHg;和/或②舒張壓:≥60mmHg且<90mmHg。
對於血壓的測量,我們推薦大家使用臂式血壓計,要選擇合適寬度的袖帶,並在血壓測量前需安靜休息至少五分鐘,避免飲茶、飲咖啡,同時也要注意排空膀胱。血壓測量時應取坐位或平臥位,血壓測量時應避免劇烈咳嗽或大幅度體力活動。我們在首次血壓測量應測量雙側,以後每次測量高的一側,一般我們測量血壓時應至少測量兩次,每次間隔兩分鐘以上,如果兩次血壓差值超過5mmHg,建議加測第三次,並取讀數想進兩次的平均值。希望大家正確認識,如果大家在未服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三次安靜休息下測得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即可診斷高血壓,高血壓一經診斷,應積極就醫診治,注意改善生活方式,並注意規律服藥,以穩定控制血壓,減少併發症發生,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
10 # 心血管王醫生
很多高血壓的朋友,總提出這個問題,問一天測幾次血壓?多久測一次血壓?
其實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沒法統一回答,沒有統一標準。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比如一個人血壓220/120,這時候我們可能需要3-5分鐘就測量一次,直到血壓恢復到相對安全的水平。比如一個人低血壓,都休克了,那麼我們可能需要每分鐘都需要監測血壓,直到脫離危險。
當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我們簡單分為兩類:
第一、目前沒有高血壓的人也就是平時並沒有發現血壓高。有人會問了,沒有高血壓,幹嘛還測量血壓。我會反問您,您不堅持測量血壓,您怎麼知道您沒有發生高血壓。在醫院很多腦出血、腦梗死、心衰患者都是高血壓,可是平時都不知道,結果都要命了,才知道。
您說沒有高血壓該不該測量血壓,對於沒有高血壓的人,也要養成過一陣測量一次血壓的習慣,因為每四個成年人就有一個高血壓,我們怎麼能保證我們不是1/4。
對於每一個成年人,都建議最少半年到一年測量一次血壓,其實測量血壓很簡單,也不用去醫院,花不了幾分鐘,大家何必糾結測量血壓呢?
對於有高血壓家族史、有心腦血管疾病、有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者、長期抽菸酗酒者更每三個月查一次血壓,因為您根本不知道哪一天血壓就高了,因為高血壓來的時候根本不打招呼。
對於出現頭疼頭暈臉紅心慌的人,隨時測量血壓,雖然大部分高血壓沒有症狀,但仍有少部分高血壓人會出現頭疼頭暈心慌臉紅等等不舒服。
第二、已經發現自己血壓高,或確診高血壓的人這種情況,也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血壓控制比較理想,也比較平穩,那麼建議最少一週1-2次。雖然血壓相對平穩,但血壓受很多因素影響,您根本不知道哪一天它就調皮的高了,所以即使血壓平穩,也需要長期監測。
一種就是血壓沒有達標,那麼就需要多測量,如果有條件做一個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當然自己如果能多測量也不用做,自己每次測量下來記錄一下時間和血壓值,效果一樣。血壓不穩,最少每天測量三次,早中晚各一次,詳細記錄。拿著記錄的血壓去找醫生看,醫生會給出更詳細準確的建議。
第三、每次測量血壓測幾次如果長期穩定,那麼在測量血壓前休息5-10分鐘,測量一次就行。如果懷疑高血壓,但還沒有確診高血壓,那麼在正確的測量方法下,選擇準確的血壓計,每次測量兩次到三次,取平均值來判斷,有沒有高血壓。當然大部分人中,我們的血壓上午6~10時上升,午後2~3時下降,4~6時又上升,以後緩慢下降直至凌晨2~3時的最低谷值。 所以建議在峰值測量血壓,這樣我們能抓到高值,自然不用擔心低值了。當然更為準確的是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
總之,測量一個血壓,沒那麼複雜,沒事測量一次沒壞處,高了我們想辦法控制,不高我們也就放心了。
-
11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這是很多有高血壓的人在自測血壓時經常會問到的問題,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準確測量血壓才能評判血壓控制效果,是必須要做到的;其次就是要儘可能確保血壓測量的準確性,如何做到呢?通常的建議是每次測量至少應測量兩遍。
家用血壓測量工具絕大多數都是血子血壓計,這是一種透過將上臂肱動脈搏動產生的脈衝波轉化為血壓讀數的一種方法。也正因如此,能影響脈衝訊號的因素都可能導致血壓讀數出現偏差,比如測量時是否安靜休息了5分鐘,否則大口喘氣都可能對脈衝訊號產生影響;再比如測量時說話了、周圍開著電視或有人講話、用手觸控捆綁的袖帶等等,都會影響最終的測量結果。
因此,用家用電子血壓儀測量血壓時通常要求測兩遍,中間間隔2分鐘,取兩次的平均值做記錄。如果前兩次的結果相差較大,差值超過了5mmHg,則還應當測量第三次,捨去第一次的結果,取後兩次的平均值,這樣做的目的是儘可能去除影響脈衝訊號的因素。
此外,還有很多細節也需要引起注意,比如測量前要排空小便,否則可能導致結果偏高;比如測量時兩腳平放於地面,不能蹺二郎腿;上臂的中點要與乳頭平齊;袖帶捆綁既不能過鬆也不能過緊,以能平伸進兩根手指為度;袖帶的下緣要在肘窩上2釐米等等,對結果的準確性都會造成影響。
需要提醒的是:測量血壓還有時間上的要求,測量早晨起床後、未做任何運動、未進早餐、未服降壓藥時的血壓最為重要,稱為晨峰血壓,它不僅是全天最高的血壓,還是獨立於全天其它時間血壓之外的血壓,即白天血壓可以不高,但晨峰血壓可以很高,這樣的血壓危害最大,也是造成心腦血管意外發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另外就是測量睡前血壓,因為人的血壓在夜間最低,可以比白天血壓低10-20mmHg,測量睡前血壓有助於瞭解是否存在這種變化。要知道,測量這兩個時間的血壓最有意義,最有助於評判血壓控制效果的優劣。
回覆列表
研究發現,家庭自測血壓對控制高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重要意義,在家測血壓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測血壓的頻率:不同的人需要檢測血壓的頻率不同。首先,初診患者、正在調藥或血壓處於波動期的高血壓患者,每天早晚各測一回血壓,連續測5~7天即可,這能為醫生調整方案提供幫助;
其次,血壓控制較平穩的患者,一週只需測量其中一天的早晚血壓值;
再次,健康人群一年測1~2次血壓即可。
此外,當出現頭暈、頭痛等不適時,也建議增加測量次數,以便知道到底是高血壓還是低血壓引起的。
測血壓的時間血壓在一天之內會有所波動,一般早上較高,晚上較低,因此早晚各測一回能對血壓有較全面的瞭解。
早上測時,應選擇在起床後30~60分鐘,此時已上完廁所排空膀胱,簡單活動後,人也從睡眠中逐漸清醒。
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在吃降壓藥前測,這樣才能真實反映藥物療效,甚至比吃完藥去醫院測更準確。
早上血壓的監測,對清晨高血壓控制尤為重要。晚上測時,建議在吃完飯、服完藥,快入睡時進行。
測血壓的體位測血壓時,無行動障礙者應坐著,最好選有靠背的椅子,在椅子上放鬆休息至少5分鐘後再測血壓。測量的關鍵是,要將捆綁袖帶的上臂放在桌子上,捆綁袖帶處與心臟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兩腿放鬆,自然落地。
需要提醒的是,在給臥床患者測血壓時,要麼讓他們坐在床上,要麼讓他們平躺著,不能半躺著。平躺著測血壓時,要注意胳膊放平,外展成45度角,保證和心臟平行。
有體位性高血壓或低血壓的人,應分別測量坐位血壓和臥位血壓,但不能將坐位血壓跟臥位血壓比,應分別比較。
一般建議,測血壓時,每回測3次,每次間隔1~2分鐘。由於第一次的血壓值多數情況下偏高,建議去掉,取後兩次的平均值。如果同時測量了兩個胳膊的血壓,且血壓值不一樣,建議記錄較高的血壓值。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活動較少,不存在“白大褂”高血壓(在醫生診室測量時血壓升高)現象等原因,在家自測血壓的標準值應為135/85毫米汞柱,比診室標準低5毫米汞柱。家庭血壓測量持續高於135/85毫米汞柱,提示有高血壓。
參考文獻
[1]孫寧玲.家庭自測血壓指南[J].農家之友,2014(12):45.